花岗岩冲击力学特性及损伤演化模型
本文关键词:花岗岩冲击力学特性及损伤演化模型
更多相关文章: SHPB 花岗岩 应力波参数 动态力学性能 损伤模型
【摘要】:使用分离式霍普金森压杆(SHPB)对花岗岩进行不同应力波波长(0.8~2.0 m)和不同应变率(20~120 s-1)组合下的冲击试验,对其动态力学特性和损伤演化规律进行了研究。试验得出:花岗岩的动态抗压强度与应变率呈线性正相关,动态抗压强度因子与应变率的自然对数呈线性正相关;峰值应变与应变率呈线性正相关,且波长的增加使峰值应变水平整体抬升。通过多次冲击试验得出:在同一波长下,花岗岩的累积损伤随着应变率的增长呈指数型递增形式;当保持应变率范围不变的情况下,增大应力波波长,花岗岩的损伤累积效应加剧,依然呈指数型递增形式;在多次冲击作用下,花岗岩损伤整体发展趋势相似,但增长速率加快;并由此建立以指数函数为基础的损伤演化模型,确定出模型中参数物理意义,该模型能够同时能反映应力波参数和冲击次数影响。通过验证表明模型的合理性及参数物理意义的正确性。
【作者单位】: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力学与建筑工程学院;金诚信矿业管理股份有限公司;
【关键词】: SHPB 花岗岩 应力波参数 动态力学性能 损伤模型
【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项目(2010QL05) 教育部博士点基金资助项目(20100023110001)
【分类号】:TD315
【正文快照】: 在岩体工程施工中,爆破作为一种经济有效的手段被广泛使用,在此情况下岩石承受动载作用。大量工程实践和理论研究表明[1-5],岩石在动载作用下的力学特性与静载明显不同;同时当对岩体进行爆破施工时,一次爆破作用所产生的应力波虽然不能造成岩体的直接破坏,但在多次应力波作用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维贤;韧性损伤演化描述的一种工程模式[J];西北工业大学学报;1995年04期
2 黄旭升,陈江瑛,王礼立;钢纤维砼的动态损伤演化[J];安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年02期
3 陈亮;刘建锋;王春萍;刘健;苏锐;王驹;;压缩应力条件下花岗岩损伤演化特征及其对渗透性影响研究[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14年02期
4 李冬生;匡亚川;胡倩;;自愈合混凝土损伤演化声发射监测及其评价技术[J];大连理工大学学报;2012年05期
5 李术才,朱维申;加锚断续节理岩体力学特性的研究及其应用[J];煤炭学报;1997年05期
6 王慧;吕国志;张有宏;;铝合金腐蚀损伤演化数学模型[J];航空学报;2007年06期
7 谢和平;高峰;;岩石类材料损伤演化的分形特征[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1991年01期
8 程光旭,韦玮,李光哲;复合材料疲劳损伤演化的两阶段模型[J];机械工程材料;2000年05期
9 彭瑞东;谢和平;鞠杨;;砂岩拉伸过程中的能量耗散与损伤演化分析[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7年12期
10 刘立;朱文喜;路军富;梁伟;李月;;层状岩体损伤演化与应变关系的研究[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6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宏伟;L.Mishnaevsky;P.Brφndsted;谭金彪;桂乐乐;胡翠平;严红莲;叶锋;;纤维增强复合材料损伤演化的电镜实时实验研究[A];北京力学会第15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2 张树光;孙杨;张向东;;动荷载作用下辽西冻风积土的损伤演化分析[A];第一届中国水利水电岩土力学与工程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下册)[C];2006年
3 李仲;黄华斌;魏宏艳;白生宝;张德俭;;复合材料T型单元损伤演化的声发射特性研究[A];第18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Ⅲ册[C];2009年
4 李铁英;石治峰;雷宏刚;张善元;;金属材料损伤描述及损伤演化[A];第十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Ⅰ卷[C];2001年
5 李立云;杜修力;李亮;廖维张;;砂性土体损伤弹塑性动力本构中的损伤演化[A];第二届全国岩土与工程学术大会论文集(下册)[C];2006年
6 李根;李连崇;唐春安;唐世斌;王振;;岩石流固/热固作用下损伤演化并行分析系统及应用[A];中国计算力学大会'2010(CCCM2010)暨第八届南方计算力学学术会议(SCCM8)论文集[C];2010年
7 陆明富;郝圣旺;汪海英;夏蒙棼;柯孚久;白以龙;;双轴加载下混凝土损伤演化诱致灾变破坏的试验研究[A];中国力学学会学术大会'2009论文摘要集[C];2009年
8 陈刘定;童小燕;王景深;姚磊江;程起有;;平纹编织C/SiC复合材料损伤演化本构模型的建立[A];2011中国材料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11年
9 叶笃毅;徐元东;肖磊;陈胤正;;基于深度-敏感压痕技术研究304不锈钢疲劳早期损伤演化[A];2011中国材料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11年
10 罗景润;李大红;张寿齐;赵方芳;赵玉华;;简单拉伸下PBX的损伤测量及损伤演化[A];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科技年报(2000)[C];200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姜海纳;突出煤粉孔隙损伤演化机制及其对瓦斯吸附解吸动力学特性的影响[D];中国矿业大学;2015年
2 范端;延性金属材料动态损伤演化的微细观表征与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1年
3 张皓;准脆性材料损伤演化的实验力学研究[D];天津大学;2014年
4 蒋东;工程材料的损伤演化表征和破坏规律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0年
5 张旭;SiC_(3D)/Al复合材料损伤演化机理及抗弹性能研究[D];北京理工大学;201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棋;钢筋混凝土柱地震损伤演化试验研究及性能评估方法[D];南京工业大学;2015年
2 孙亚军;基于能量耗散原理的类岩石材料损伤演化试验研究和数值模拟[D];大连理工大学;2013年
3 李晓明;冲击荷载作用下混凝土路面的损伤演化[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0年
4 张俊;基于压汞试验的水泥固化土损伤演化规律研究[D];吉林大学;2013年
5 邓晓平;循环加卸载下砂岩损伤演化及其本构模型研究[D];江西理工大学;2013年
6 陆冰洋;岩石类材料损伤演化的分形几何行为特征及其分形机理研究[D];贵州大学;2007年
7 陈耀坤;应力状态对金属材料损伤演化和断裂的影响[D];兰州理工大学;2007年
8 刘涛影;高渗压下裂纹岩体断裂损伤演化机制及应用研究[D];中南大学;2012年
9 王正一;弹脆性岩石损伤演化的细观数值研究及工程应用[D];河南理工大学;2009年
10 张忠孝;应力状态相关的混凝土动态损伤演化规律实验研究[D];宁波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96036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kuangye/9603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