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矿业工程论文 >

新疆西天山阿拉斯托金矿区侵入岩地球化学特征、构造环境及成因分析

发布时间:2017-10-03 02:07

  本文关键词:新疆西天山阿拉斯托金矿区侵入岩地球化学特征、构造环境及成因分析


  更多相关文章: 西天山 阿拉斯托 岩浆混合 A型花岗岩 后碰撞


【摘要】:西天山那拉提-红柳河缝合带中岩浆-构造活动强烈,阿拉斯托金矿区侵入岩岩性复杂,从中基性到酸性均有出露,既有岩浆演化形成的岩石组合系列,也有由岩浆演化和岩浆混合作用共同形成的过渡性岩石类型,主要包括花岗闪长岩、二长花岗岩、花岗岩和少量花岗斑岩脉、闪长岩脉和辉长岩脉等。本文从宏观上岩体与包体的野外地质特征特征、微观上矿物学特征和结构特征、岩石地球化学特征、岩体年代学特征、花岗岩的构造环境特征、源岩特征和岩石成因分析等方面,对矿区岩体作了比较系统的研究,取得了以下认识:1、阿拉斯托金矿区岩体有丰富的岩浆不均匀混合的野外地质特征和岩相学特征。侵入体之间为涌动式侵入接触关系,无明显的岩性分界线,发育反向脉、不均匀的混合条带、包体和基性团块;包体具塑性流变、含寄主岩石捕掳晶的特征;镜下可见斜长石具不规则的增生边和异常环带、石英具港湾溶蚀状结构和眼球状构造、角闪石包裹角闪石、不平衡矿物组合和岩石结构的不协调、包体中针状磷灰石和熔蚀状锆石均显示了岩浆混合作用的特征。2、阿拉斯托金矿区侵入岩由混浆作用形成的花岗闪长岩和包体、基性端元(辉长岩脉)、酸性端元(花岗岩、二长花岗岩、花岗闪长岩和花岗斑岩脉)三部分构成。3、根据阿拉斯托金矿区花岗闪长岩中锆石LA-ICP-MS U-Pb定年结果显示其结晶年龄为350.3±3.0Ma,为早石炭早期。4、从主量、微量、稀土元素特征可知,基性端元辉长岩起源于地幔的部分熔融,受到壳源物质混染;酸性端元花岗岩源岩上地壳贫粘土的砂质岩。5、通过对本区岩石地球化学特征、年代学研究,结合区域地质资料认为,本区花岗岩为A型花岗岩,形成于后碰撞伸展构造环境。
【关键词】:西天山 阿拉斯托 岩浆混合 A型花岗岩 后碰撞
【学位授予单位】:长安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P618.51;P588.12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9
  • 第一章 绪论9-16
  • 1.1 选题依据9
  • 1.2 研究区交通位置、自然地理概况9-11
  • 1.3 研究现状11-14
  • 1.3.1 花岗岩的研究现状11-12
  • 1.3.2 岩浆混合作用的研究现状12-13
  • 1.3.3 研究区的研究现状13-14
  • 1.3.4 存在问题14
  • 1.4 研究内容及工作方法14
  • 1.5 主要实物工作量14-16
  • 第二章 区域地质概况16-22
  • 2.1 大地构造位置16
  • 2.2 区域地质背景16-22
  • 2.2.1 区域地层16-19
  • 2.2.2 区域岩浆岩19-20
  • 2.2.3 区域变质岩20
  • 2.2.4 区域构造20-21
  • 2.2.5 区域矿产21-22
  • 第三章 岩体地质和岩相学特征22-30
  • 3.1 岩体地质特征22
  • 3.2 岩石特征22-25
  • 3.3 岩浆混合的岩相学特征25-30
  • 3.3.1 岩浆混合的宏观特征25-27
  • 3.3.2 岩浆混合的微观证据27-30
  • 第四章 岩石地球化学特征30-49
  • 4.1 岩石化学特征30-37
  • 4.2 地球化学特征37-45
  • 4.2.1 稀土元素特征37-41
  • 4.2.2 微量元素特征41-45
  • 4.3 岩浆混合作用的岩石地球化学特征45-49
  • 第五章 岩体的锆石U-Pb同位素定年49-52
  • 第六章 花岗岩构造环境及成因分析52-59
  • 6.1 花岗岩的构造环境分析52-54
  • 6.1.1 构造环境判别52-53
  • 6.1.2 构造环境讨论53-54
  • 6.2 岩体源区成分特征54-56
  • 6.3 花岗岩岩体成因56-59
  • 结论及存在问题59-60
  • 参考文献60-65
  • 图版及图版说明65-71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与的科研项目及论文发表情况71-72
  • 致谢72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薛春纪;赵晓波;莫宣学;董连慧;顾雪祥;Bakhtiar Nurtaev;Nikolay Pak;张招崇;王新利;俎波;张国震;冯博;刘家瑛;;西天山“亚洲金腰带”及其动力背景和成矿控制与找矿[J];地学前缘;2014年05期

2 陈邦学;穆利修;赵同阳;徐仕琪;靳刘圆;李平;孙臣林;;新疆博格达山侵入岩地质特征及构造意义[J];西部探矿工程;2014年05期

3 张喜;范俊佳;高俊;董连慧;江拓;钱青;;西天山乔霍特铜矿成矿背景与矿床成因探讨[J];岩石学报;2012年07期

4 苟正彬;汪雄武;彭慧娟;周云;秦志鹏;张强;雷传扬;;西藏甲玛铜多金属矿床岩浆混合作用及对成矿的贡献[J];中国地质;2012年01期

5 莫宣学;;岩浆作用与青藏高原演化[J];高校地质学报;2011年03期

6 徐学义;王洪亮;马国林;李平;陈隽璐;李婷;;西天山那拉提地区古生代花岗岩的年代学和锆石Hf同位素研究[J];岩石矿物学杂志;2010年06期

7 王守敬;王居里;;新疆巴伦台钾长花岗岩的地球化学及年代学[J];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1期

8 贾小辉;王强;唐功建;;A型花岗岩的研究进展及意义[J];大地构造与成矿学;2009年03期

9 肖庆辉;邓晋福;邱瑞照;刘勇;冯艳芳;;花岗岩类与大陆地壳生长初探——以中国典型造山带花岗岩类岩石的形成为例[J];中国地质;2009年03期

10 夏林圻;夏祖春;徐学义;李向民;马中平;;天山及邻区石炭纪—早二叠世裂谷火山岩岩石成因[J];西北地质;2008年04期



本文编号:96252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kuangye/96252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c9a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