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矿业工程论文 >

煤矿顶板事故不安全动作原因及控制方法研究

发布时间:2017-10-04 19:33

  本文关键词:煤矿顶板事故不安全动作原因及控制方法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煤矿 顶板事故 行为安全 不安全动作 事故展示视频


【摘要】:通过长期以来的不懈努力,我国煤矿企业的安全状况有了明显的改善,然而煤矿安全仍存在许多问题有待解决。煤矿顶板事故对煤矿企业安全有着深刻的影响,值得研究。当前关于煤矿顶板事故预防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顶板管理方面和煤矿顶板支护的工程技术方面,缺少对行为方面的研究。行为安全在预防煤矿顶板事故中的应用相对匮乏,将行为安全引入到煤矿顶板事故预防中,可以有效控制事故的发生,提高企业的安全生产水平。由行为安全模型分析顶板事故得到的结果可作为企业对员工进行安全培训的依据,并以此作为事故预防的主要措施之一。在研究顶板冒落机理的基础上,分别从事故等级、矿井所有制、事故地点、事故原因等4个方面对2005年至2012年可查询事故的基本信息进行统计分析研究,得到顶板事故的一些基本规律:(1)煤矿一般顶板事故起数和总死亡人数最高,所占百分比均在90%以上,属于重点防范对象。(2)乡镇级别矿井的事故数量有了较大幅度的下降,但在较大顶板事故总量中仍占据70%左右的比例。(3)煤矿顶板事故发生次数最多的两个地点是两个工作面,即采煤工作面和掘进工作面。(4)造成顶板事故最多的原因是工程质量差,其次是空顶作业这一原因。(5)我国25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以及新疆建设兵团发生的顶板事故起数与死亡人数基本成正比关系,并且事故数量南方多余北方。由于诸多因素的综合影响,四川、重庆、贵州、湖南、云南5个省顶板事故数量在全国处于前列。(6)春节前后以及8月份顶板事故较多,且事故频数白天大于夜晚,交接班与交接班后2小时易发生事故。研究事故致因“2-4”模型在事故分析中的优势,并通过具体事故的分析得到了分析顶板事故的方法。依据该模型确定了本文的研究范围为顶板事故中4个层面的原因和4种人员类型,具体的人员类型为:高层管理人员、中基层管理人员、现场指挥人员、基层工人。运用事故致因“2-4”模型分析了5起典型的煤矿顶板事故,不仅得到了案例中所有的事故原因,而且通过对实际案例的分析也表明事故致因“2-4”模型在事故预防中的有效性。以事故致因“2-4”模型为理论基础,对331起煤矿顶板事故的不安全动作进行分析,得到了煤矿顶板事故的1035个不安全动作,对这些不安全动作进行进一步的研究。将其分为15类,分别为:安全工作类、安全检查类、放炮类、共性类、规程措施类、回柱放顶类、监管监测类、掘进类、开采类、劳动组织类、冒险类、逃生类、隐患处理类、支护类、指令类。得到煤矿顶板事故发生50次以上的9类不安全动作,其中支护类动作最多,共发生190次,占不安全动作总数的18.36%,其后依次是安全检查类、共性类、规程措施类、监管监测类、冒险类、隐患处理类、指令类、开采类。发生20次以上的动作子类有18类,占不安全动作总数的69.18%:空顶作业、支护不到位、未监督作业、作业前未检查周围环境、违章指挥,未及时处理隐患、未及时支护、未按规程作业、未仔细检查周围环境、未采取安全措施、安全检查不到位、非法开采、劝阻不利、未加强支护、安全培训不到位、未编制安全技术措施、违章放炮、冒顶预兆明显未撤人。发生20次以上的不安全动作子类除“安全培训不到位”和“冒顶预兆明显未撤人”之外,均包含在发生50次以上的不安全动作大类中。这16个动作子类是预防煤矿顶板事故的重点。通过对15个类别的动作进行深入分析,分别找到了每类动作需要重点培训的动作和重点培训对象:1)安全工作类动作的重点培训对象是高层管理人员和中基层管理人员,重点动作是“没有对工人进行安全培训”、“使用落后的木支护”、“没有对工人进行安全培训”;2)安全检查类动作的重点培训对象是基层工人与现场指挥人员,而基层工人中需要重点培训的是安全检查作业人员,重点动作是“作业前未检查作业面顶板安全状况”、“作业前的敲帮问顶不仔细”;3)放炮类不安全动作的重点培训对象是基层工人,重点动作为“炮眼布置和装药量不符合规定”、“在顶板不稳定的地方放炮”;4)共性类不安全动作的重点培训对象是基层工人中的采掘操作作业人员、爆破作业人员、运输操作作业人员,重点动作是“在空顶下进行作业”;5)规程措施类不安全动作的重点培训对象是基层工人和中基层管理人员,重点动作是“未按作业规程进行支护作业”、“作业前没有针对地质复杂、应力集中等制定安全技术措施”、“没有制定本次作业的作业规程”;6)回柱放顶类不安全动作重点培训的人员是基层工人,重点动作是“未使用机械回柱,人工击锁回柱”、“未及时回柱放顶,控顶距超宽”、“下分层放顶前没有剪网”、“初次放顶未剪断全部顶网”;7)监管监测类不安全动作的重点培训对象是高层管理人员、中基层管理人员和现场指挥人员,重点动作是“没有在现场监督工人工作”、“作业时没有指定专人观察顶板变化情况”;8)掘进类不安全动作的重点培训对象是现场指挥人员和基层工人,重点动作是“没有打安全挡板”;9)开采类不安全动作的重点培训对象是高层管理人员与中基层管理人员,重点动作是“非法组织生产”、“随意布置巷道”;10)劳动组织类不安全动作的重点培训对象是现场指挥人员与基层工人,重点动作是“由里向外维修巷道”和“上山(下山)支护顺序错误”、“工作人员进行密集作业,间距过小”;11)冒险类不安全动作的重点培训对象是基层工人,重点动作是“没有及时制止作业人员的违章行为”、“拒不听从他人劝阻,冒险作业”;12)逃生类不安全动作的重点培训对象是基层工人和现场指挥人员,重点动作是“发现顶板有冒落危险没有及时撤离作业人员”;13)隐患处理类不安全动作的重点培训对象是基层工人与中基层管理人员,重点动作是“未及时清除浮煤导致支护打在浮煤上”、“没有及时维修腐朽的支护设施”;14)支护类不安全动作的重点培训对象是现场指挥人员和基层工人,重点动作是“支护不到位”;15)指令类不安全动作的重点培训对象是中基层管理人员和现场指挥人员,包括两个动作“不按上级指令作业,擅自更改作业方案”、“指挥工人违章作业”。对整体不安全动作进行研究,得到顶板事故发出最多的不安全动作是“支护不到位”,其次是“在空顶下进行作业”。按人员类型分析得到基层工人发出最多的动作是“在空顶下进行作业”,现场指挥人员发出最多的动作是“支护不到位”,中基层管理人员和高层管理人员发出最多的动作均是“没有在现场监督工人工作”。本文样本所涉及的顶板事故共有179个不安全动作,共发出1215次。其中,违章动作共有151个,占整个动作数的84.4%。顶板事故包括四种违章类型,发生次数由大到小排序为:违章行动、违章操作、不违章、违章指挥。通过分析,得到了不同违章类型的重点动作,并分析出了每种违章类型中四类人群的主要不安全动作和重点培训对象。从预防事故的针对性和实用性的角度看,“知识控制”(增加安全知识)最重要的手段是事故案例学习。根据统计的顶板事故案例,采用动画视频作为事故案例的载体,将事故致因“2-4”模型融入动画视频的制作。动画视频作为行为培训工具之一应包括事故、不安全动作和不安全物态、不安全习惯、事故损失、安全管理体系、安全文化六个方面内容。以两起典型煤矿顶板事故为例,展示了整个事故预防案例展示视频的设计制作过程,煤矿员工通过对动画视频的学习,掌握了案例知识,使得不安全动作深入脑海,提高自身的安全知识、增强安全意识,进而培养良好的安全习惯,最终达到预防煤矿顶板事故的效果。
【关键词】:煤矿 顶板事故 行为安全 不安全动作 事故展示视频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TD771
【目录】:
  • 摘要4-7
  • Abstract7-15
  • 第一章 绪论15-21
  • 1.1 研究背景15-16
  • 1.1.1 安全生产形势依然严峻15
  • 1.1.2 顶板事故预防很重要15
  • 1.1.3 理论背景15-16
  •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16-17
  • 1.2.1 研究目的16
  • 1.2.2 研究意义16-17
  • 1.3 研究内容及方法17
  • 1.3.1 研究内容17
  • 1.3.2 研究方法17
  • 1.4 预期效果17-18
  • 1.5 理论依据及技术路线18-19
  • 1.5.1 研究的理论依据18-19
  • 1.5.2 研究的技术路线19
  • 1.6 本章小结19-21
  • 第二章 国内外研究进展21-37
  • 2.1 煤矿顶板事故的定义21
  • 2.2 煤矿顶板事故预防研究综述21-27
  • 2.2.1 顶板管理方面研究21-25
  • 2.2.2 工程技术预防顶板事故研究25-27
  • 2.3 煤矿不安全行为研究现状27-28
  • 2.4 行为安全方法研究现状28-33
  • 2.4.1 国外研究现状28-29
  • 2.4.2 国内研究现状29-31
  • 2.4.3 行为安全干预及效果31-33
  • 2.5 总结33-34
  • 2.6 本章小结34-37
  • 第三章 煤矿顶板事故特征及规律研究37-45
  • 3.1 顶板事故基本特征37-41
  • 3.2 事故地域性分析41-42
  • 3.3 事故时间规律分析42-44
  • 3.4 本章小结44-45
  • 第四章 事故样本来源及典型事故原因分析45-71
  • 4.1 顶板事故样本来源45-46
  • 4.2 事故致因模型的选取46-50
  • 4.3 研究范围和分析原则50-52
  • 4.3.1 研究范围50-52
  • 4.3.2 分析原则52
  • 4.4 典型煤矿顶板事故行为原因分析52-67
  • 4.4.1 “4·24”重大顶板事故52-56
  • 4.4.2 “9·18”较大顶板事故56-58
  • 4.4.3 “11·29”一般顶板事故(1 人死亡)58-61
  • 4.4.4 “12·20”一般顶板事故(2 人死亡)61-64
  • 4.4.5 “9·8”一般顶板事故(无人员伤亡)64-67
  • 4.5 事故案例分析结果讨论67-69
  • 4.6 本章小结69-71
  • 第五章 顶板事故不安全动作原因研究71-121
  • 5.1 不安全动作原因总体研究71-76
  • 5.1.1 顶板事故不安全动作分类71-74
  • 5.1.2 不安全动作按类别统计分析74
  • 5.1.3 不安全动作按子类统计分析74-76
  • 5.1.4 分析结果讨论76
  • 5.2 不安全动作原因分类研究76-107
  • 5.2.1 安全工作类动作研究78-80
  • 5.2.2 安全检查类动作研究80-82
  • 5.2.3 放炮类不安全动作研究82-83
  • 5.2.4 共性类不安全动作研究83-85
  • 5.2.5 规程措施类不安全动作研究85-87
  • 5.2.6 回柱放顶类不安全动作研究87-88
  • 5.2.7 监管监测类不安全动作研究88-90
  • 5.2.8 掘进类不安全动作研究90-91
  • 5.2.9 开采类不安全动作研究91-92
  • 5.2.10 劳动组织类不安全动作研究92-94
  • 5.2.11 冒险类不安全动作研究94-96
  • 5.2.12 逃生类不安全动作研究96-97
  • 5.2.13 隐患处理类不安全动作研究97-99
  • 5.2.14 支护类不安全动作研究99-101
  • 5.2.15 指令类不安全动作研究101-102
  • 5.2.16 不安全动作次数统计102-107
  • 5.3 不同人员类别动作原因研究107-113
  • 5.3.1 基层工人动作原因研究108-110
  • 5.3.2 现场指挥人员动作原因研究110-111
  • 5.3.3 中基层管理人员动作原因研究111-112
  • 5.3.4 高层管理人员动作原因研究112-113
  • 5.4 不同违章类型动作原因研究113-120
  • 5.4.1 不同违章类型动作总体统计113-114
  • 5.4.2 违章行动动作原因研究114-116
  • 5.4.3 违章操作动作原因研究116-117
  • 5.4.4 不违章动作原因研究117-118
  • 5.4.5 违章指挥动作原因研究118-120
  • 5.5 本章小结120-121
  • 第六章 事故预防案例展示视频设计研究121-141
  • 6.1 个人行为控制方法121-125
  • 6.1.1 知识控制121-122
  • 6.1.2 案例教学122
  • 6.1.3 事故案例培训与传统培训的比较122-125
  • 6.1.4 事故案例学习125
  • 6.2 视频设计思路及内容125-129
  • 6.2.1 视频设计思路125-128
  • 6.2.2 视频设计内容128-129
  • 6.3 视频脚本示例129-133
  • 6.3.1 脚本 1129-131
  • 6.3.2 脚本 2131-133
  • 6.4 视频制作流程133-135
  • 6.5 事故案例展示视频效果示例135-140
  • 6.5.1 示例 1135-138
  • 6.5.2 示例 2138-140
  • 6.6 本章小结140-141
  •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141-145
  • 7.1 主要研究结论141-142
  • 7.2 主要创新点142-143
  • 7.3 展望143-145
  • 参考文献145-155
  • 致谢155-157
  • 作者简介157-159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仲国;;动压底板巷道支护技术研究[J];煤炭与化工;2015年11期

2 余瑞;;锚杆支护掘进工作面常见冒顶事故原因及防治措施[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15年10期

3 康红普;吴拥政;何杰;付玉凯;;深部冲击地压巷道锚杆支护作用研究与实践[J];煤炭学报;2015年10期

4 马念杰;赵希栋;赵志强;李季;郭晓菲;;深部采动巷道顶板稳定性分析与控制[J];煤炭学报;2015年10期

5 余伟健;冯涛;王卫军;王平;袁超;郭罡业;杜少华;;南方复杂条件下的薄煤层开采巷道围岩支护问题及对策[J];煤炭学报;2015年10期

6 高大女;;煤矿液压支架常见故障及预防[J];煤炭与化工;2015年06期

7 王红兵;;回采巷道离层破碎型顶板失稳机理与控制实践[J];江西煤炭科技;2015年02期

8 王鲁t@;臧传伟;梁爽;马永尚;;巷道顶板力学模型与围岩失稳机理分析[J];煤炭技术;2014年12期

9 栗继祖;陈新国;撖动;;ABC分析法在煤矿安全管理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14年07期

10 毛德兵;尹希文;张会军;;我国煤矿顶板灾害防治与监测监控技术[J];煤炭科学技术;2013年09期



本文编号:97245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kuangye/97245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dc8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