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中甸岛弧烂泥塘斑岩铜矿床岩体氧逸度特征及成矿意义
本文关键词:云南中甸岛弧烂泥塘斑岩铜矿床岩体氧逸度特征及成矿意义
更多相关文章: 斑岩铜矿床 锆石Ce+/Ce+比值 氧逸度 中甸岛弧成矿带 烂泥塘
【摘要】:烂泥塘斑岩铜矿床是义敦岛弧带南段(中甸岛弧)西斑岩成矿带新发现的中型铜矿床。针对烂泥塘斑岩铜矿床含矿石英二长斑岩和不含矿石英闪长玢岩、闪长玢岩的锆石Ce~(4+)/Ce~(3+)比值、δEu值以及氧逸度等特征进行研究,并通过计算得到2个含矿石英二长斑岩体Ce~(4+)/Ce~(3+)比值分别为294.85和283.31,δEu分别为0.72和0.77;不含矿的石英闪长玢岩和闪长玢岩Ce~(4+)/Ce~(3+)比值分别为105.63和87.07,δEu分别为0.73和0.36。表明与成矿有关的岩体具有相对较高的氧化状态。对比西藏冈底斯成矿带、云南金沙江-红河成矿带中段马厂箐铜钼矿和北段玉龙成矿带铜钼矿床岩体Ce~(4+)/Ce~(3+)比值,发现含矿岩体锆石的Ce~(4+)/Ce~(3+)比值通常都大于240,而不含矿岩体锆石的Ce~(4+)/Ce~(3+)比值都小于120(邦铺矿床除外)。并且可将锆石Ce~(4+)/Ce~(3+)260、δEu0.65参数作为烂泥塘斑岩型铜矿床成矿的地球化学标志。此外,烂泥塘矿区内含矿石英二长斑岩体的氧逸度(lg(fo_2))基本位于MH缓冲对之上,平均值分别为MH+2.1和MH+1.2,含矿斑岩体具有较高的氧逸度条件。锆石U-Pb年龄与锆石Ce~(4+)/Ce~(3+)比值以及氧逸度(lg(fo_2))存在负相关关系,表明复式岩体中晚阶段侵位的岩体更有利于成矿。
【作者单位】: 成都理工大学地球科学学院;
【关键词】: 斑岩铜矿床 锆石Ce+/Ce+比值 氧逸度 中甸岛弧成矿带 烂泥塘
【基金】:中国地调局项目(云南春都-烂泥塘斑岩铜矿田构造分析与靶区预测,编号12120113096200)
【分类号】:P618.41;P588.1
【正文快照】: 岩浆氧逸度是岩浆结晶分异时氧化还原状态的一个重要表征参数,研究表明岩浆的氧逸度对多种金属的成矿起明显的制约作用,尤其体现在铜、金等亲硫元素矿床的形成过程中[1]。相对较低的氧逸度条件下,岩浆中硫元素主要以S2-形式存在,岩浆结晶分异过程中,Cu等亲硫元素优先与S2-结合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M.O.Schwartz;金仰芬;;秘鲁拉格兰贾斑岩铜矿床淋滤帽的地球化学研究[J];国外地质勘探技术;1983年10期
2 ;我国斑岩铜矿床的特征[J];地质与勘探;1973年06期
3 M.A.Qlade ,W.K.Fletcher ,徐仲伦;不列颠哥伦比亚省海兰—伐利斑岩铜矿床周围铷和锶的原生分布[J];地质地球化学;1975年12期
4 V.F.霍利斯特;黎青;;密执基莱斑岩铜矿床[J];地质与勘探;1975年04期
5 程志刚;;露采斑岩铜矿床的品位指标问题[J];地质与勘探;1978年04期
6 白桦;匈牙利的斑岩铜矿床[J];地质科技情报;1982年01期
7 Richard H.Sillitoe ,白桦;哥仑比亚莫科亚地区富钼斑岩铜矿床的地质勘探[J];地质科技情报;1984年03期
8 鲁宁;斑岩铜矿床的两种模式[J];地质与勘探;1990年02期
9 D. Sikka;吴素珍;;印度中央邦马兰克汉元古宙斑岩铜矿床[J];国外前寒武纪地质;1990年04期
10 高合明;斑岩铜矿床研究中存在的问题与复杂性科学[J];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讯;1994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李金祥;秦克章;李光明;肖波;张天平;雷晓光;;西藏班公湖带多不杂富金斑岩铜矿床中金红石的特征及其意义[A];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2008学术论文汇编[C];2009年
2 程敦模;;西藏玉龙斑岩铜矿床的氧化带研究[A];中国地质科学院成都地质矿产研究所文集(1)[C];1980年
3 谢玉玲;侯增谦;徐九华;杨志明;;藏东玉龙斑岩铜矿床不同蚀变阶段成矿流体演化特征[A];《国际有机裹体研究及其应用》短训班第十四届全国包裹体及地质流体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4 管申进;张辉;唐勇;黄晓勇;;普朗斑岩铜矿床流体包裹体地球化学特征[A];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第11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5 杨开睿;肖渊甫;肖瑞卿;彭刚;;德工牛场斑岩铜矿床地质特征与成矿预测[A];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第14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专辑[C];2013年
6 申萍;潘鸿迪;董连慧;杨俊_";沈远超;代华五;关维娜;赵云江;;新疆延东斑岩铜矿床火山机构、容矿岩石及热液蚀变[A];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2012年度(第12届)学术论文汇编——固体矿产资源研究室[C];2013年
7 李金祥;李光明;秦克章;肖波;;班公湖带多不杂富金斑岩铜矿床斑岩-火山岩的地球化学特征与时代:对成矿构造背景的制约[A];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2008学术论文汇编[C];2009年
8 申萍;沈远超;;西准噶尔与环巴尔喀什斑岩型铜矿床成矿条件及成矿模式对比研究[A];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第十届(2010年度)学术年会论文集(中)[C];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邹国富;迪庆春都斑岩铜矿床地球化学及成岩成矿模式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1年
2 杨志明;西藏驱龙超大型斑岩铜矿床—岩浆作用与矿床成因[D];中国地质科学院;2008年
3 金章东;德兴铜厂斑岩铜矿床成矿流体地球化学及演化[D];南京大学;1999年
4 赵元艺;多宝山斑岩铜矿床地球化学找矿模型[D];长春地质学院;1995年
,本文编号:97617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kuangye/9761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