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矿业工程论文 >

拉剪作用下煤岩不等长平行偏置裂纹相互作用

发布时间:2017-10-08 00:18

  本文关键词:拉剪作用下煤岩不等长平行偏置裂纹相互作用


  更多相关文章: 煤岩体 平行偏置裂纹 Kachanov法 应力强度因子 相互作用


【摘要】:为研究天然煤岩体中多裂纹的相互作用规律,采用经典Kachanov法,通过分析应力强度因子比的变化,研究了拉剪作用下不等长平行偏置双裂纹间水平距离、垂直距离以及裂纹长度对彼此相互作用的影响规律.并借助RFPA2D软件对不同间距条件下的裂纹起裂扩展进行数值模拟验证,其结果与理论计算吻合良好.结果表明:裂纹间的相互影响包括强化作用、屏蔽作用和零效应3种形式,且三者随水平距离、垂直距离和裂纹长度的不同而相互转化;距离裂纹尖端越近,强化作用越强烈,且强化作用变化速率也越快,距离裂纹中心越近,屏蔽作用越强烈,且屏蔽作用变化速率也越快,裂纹长度越长,其影响范围也越大.
【作者单位】: 中国矿业大学力学与建筑工程学院;
【关键词】煤岩体 平行偏置裂纹 Kachanov法 应力强度因子 相互作用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1174208,U1361209)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2013CB227903)
【分类号】:TD313;O346.1
【正文快照】: 0引言天然煤岩体中含有众多分布较复杂的原生裂纹,在开采过程中,这些原生裂纹的相互作用及其扩展演化是导致顶板垮落、水害和瓦斯灾害的主要原因,因此,研究多裂纹的相互作用及其扩展演化规律对预防煤矿开采灾害具有重要意义.国内外学者对多裂纹问题进行了大量的研究:H.Horri等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海军,胡宗军,刘一华;确定复杂形状平面板的应力强度因子[J];安徽工程科技学院学报;2002年03期

2 许英姿,任传波;求解裂纹端部应力强度因子的混合方法[J];淄博学院学报(自然科学与工程版);2002年02期

3 刘希国,张双寅;纤维复合材料复合型断裂正应力强度因子比准则[J];力学与实践;2003年02期

4 高瑞霞,剧锦三,蒋秀根,庄金钊;裂缝边缘凸起变形对带裂缝柱形薄壁结构应力强度因子的影响初探[J];中国农业大学学报;2004年06期

5 刘小妹,刘一华,梁拥成;一种确定双重应力强度因子的数值方法[J];上海工程技术大学学报;2005年02期

6 胡卫华;;多裂纹板的应力强度因子研究[J];科技信息;2010年10期

7 张彩凤;;基于有限元方法计算应力强度因子的研究[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13年08期

8 朱苹,王志群,亓超,季京玮;C型试样应力强度因子的计算[J];力学与实践;1983年05期

9 俞秉义 ,陈四立;一种求应力强度因子的新方法—类比法[J];沈阳机电学院学报;1985年01期

10 汤任基;加强空心圆柱中纵向贯穿裂纹的热击应力强度因子[J];力学学报;1987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灿;孙士勇;陈浩然;;无网格法分析双材料中裂纹位置对应力强度因子的影响[A];复合材料——基础、创新、高效:第十四届全国复合材料学术会议论文集(下)[C];2006年

2 董世明;王清远;舒尚文;;巴西圆盘试件应力强度因子研究的若干进展[A];四川省力学学会2008年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8年

3 王勇;王钟羡;陈宜周;蒋家羚;;含裂纹圆筒体抗扭刚度和第三型应力强度因子的计算[A];疲劳与断裂2000——第十届全国疲劳与断裂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0年

4 韦昌芹;邵永波;;管节点中穿透裂纹的应力强度因子分析[A];第14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一册)[C];2005年

5 董世明;王清远;舒尚文;;扁平巴西圆盘试件的应力强度因子分析[A];第十四届全国疲劳与断裂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8年

6 苏成;郑淳;;应力强度因子可靠度分析的响应面—蒙特卡罗法[A];第十四届全国疲劳与断裂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8年

7 邹广平;唱忠良;曲嘉;;紧凑拉伸试样应力强度因子的动态响应[A];第七届海峡两岸工程力学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11年

8 刘贺翔;陈珂;毛灵涛;;测取不同缝长单缝有机玻璃梁应力强度因子的试验研究[A];北京力学会第17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9 程宸;万水;蒋正文;;基于界面力学的有限元方法计算正交各向异性材料的应力强度因子[A];第十九届玻璃钢/复合材料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2年

10 南海顺;王保林;;纳米尺度下表面残余应力对应力强度因子的影响[A];第16届全国疲劳与断裂学术会议会议程序册[C];201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晋芳;多部位损伤结构应力强度因子算法研究[D];东北大学;2010年

2 刘晓宇;关于裂纹安全评定及TOFD检测标准的研究[D];北京化工大学;2012年

3 高志文;高温超导块材在电磁力作用下的断裂特性理论研究[D];兰州大学;2008年

4 贾宏志;含裂纹结构加固问题中的哈密顿体系方法[D];大连理工大学;2012年

5 赵传宇;CFL加固钢板中表面裂纹扩展规律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3年

6 陈景杰;含裂纹损伤船体结构强度分析方法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1年

7 代鹏;用塑性修正的应力强度因子幅描述疲劳裂纹扩展[D];上海交通大学;2014年

8 王立清;工程中含接触问题的孔边裂纹应力强度因子数值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9年

9 刘钧玉;裂纹内水压对重力坝断裂特性影响的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8年

10 杨在林;SH波作用下半空间中夹杂与裂纹的相互作用[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卫星;单晶硅压痕微裂纹扩展力学行为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5年

2 杨朋磊;Nb_3Sn超导股线中芯丝断裂行为的研究[D];兰州大学;2016年

3 王文伟;含裂纹铆接连接结构应力强度因子参数分析[D];大连海事大学;2009年

4 王建立;含裂纹铆接结构应力强度因子分析[D];大连海事大学;2010年

5 王海军;确定多重应力强度因子的数值方法的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02年

6 陈佳;含缺陷三通应力强度因子有限元分析[D];华东理工大学;2012年

7 满浩;核电接管安全端焊缝裂纹应力强度因子及扩展行为的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5年

8 叶申;含表面裂纹损伤船体典型结构应力强度因子简化计算方法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5年

9 刘大维;单边直裂纹三维应力强度因子有限元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9年

10 王锋;三维应力强度因子分析及干涉预应力影响研究[D];西北工业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99091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kuangye/99091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d45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