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矿业工程论文 >

微细粒黄铜矿表面特性与可浮性关系研究

发布时间:2017-10-09 01:09

  本文关键词:微细粒黄铜矿表面特性与可浮性关系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微细粒 黄铜矿 可浮性 表面特性


【摘要】:为了目的矿物能够获得足够的单体解离,将目的矿石进行细磨是非常必要的。但是伴随着有用矿石粒级的不断变小,有用矿物的浮选回收发生了很大的改变,通常采用常规的浮选工艺方法很难回收此类有用矿物的微细粒级别。微细粒级别矿物有效的回收利用是现阶段选矿行业所面对的一个严峻的课题,所以对微细粒级别矿物有效的回收利用的研究有着十分重要的实际意义。本篇论文研究了微细粒黄铜矿的表面电性和表面溶解组分、表面形貌、磨矿方式对黄铜矿浮选回收的影响,充分分析研究这些表面性质为前提,分析造成微细粒黄铜矿浮选回收不同的原因与机理。单矿物的浮选回收试验分别探讨了不同粒级黄铜矿在不同pH值,不同丁基黄药浓度条件下的浮选回收行为。试验研究发现,矿浆溶液pH的大小与黄铜矿分选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试验在pH10范围内,黄铜矿纯矿物都可以有一个很高的回收率。试验在pH10范围,黄铜矿浮选试验的回收率出现较大幅度的减小。矿物颗粒粒级减小对黄铜矿的分选过程产生了干扰,试验结论表明矿物粒度减小是微细粒黄铜矿分选变难的因素之一。微细粒黄铜矿浮选试验研究发现,微细粒的最佳浮选区域为pH10,最佳药剂用量为丁基黄药15mg/l;采用氧化铝陶瓷球磨磨矿的微细粒黄铜矿可浮性优于采用钢球球磨磨矿的微细粒黄铜矿。试验采用表面ζ-电位、药剂吸附量、表面溶解、红外光谱、扫描电镜等测试分析方法以及浮选溶液化学探究;试验结果分析发现:二种不同磨矿方式条件下,微细粒黄铜矿回收效果差异的原因是:钢球球磨磨矿的微细粒黄铜矿表面有大量絮状物生成,阻碍了药剂在矿物表面的吸附,恶化了浮选效果。微细粒黄铜矿表面铁离子的溶解性相对比铜离子要好,溶液酸性越强,微细粒黄铜矿表面溶解度越高,其中微细粒黄铜矿表面铁离子的溶解度还是要比铜离子高出很多。微细粒黄铜矿动电位研究结果与丁基黄药的性质是一致的。药剂吸附量的研究可以与浮选试验对比分析。微细粒黄铜矿红外光谱测试结果,紫外分光光度计测试结果可以解释微细粒黄铜矿浮选试验。
【关键词】:微细粒 黄铜矿 可浮性 表面特性
【学位授予单位】:江西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TD952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10
  • 第一章 文献综述10-23
  • 1.1 我国铜矿资源概述10-13
  • 1.1.1 黄铜矿的性质10
  • 1.1.2 铜的用途10-11
  • 1.1.3 我国铜矿资源现状和特点11-12
  • 1.1.4 铜矿物的主要种类及选矿方法12-13
  • 1.2 微细粒矿物回收现状及特点13-15
  • 1.2.1 微细粒矿物回收现状13-14
  • 1.2.2 微细粒矿物回收特点14-15
  • 1.3 微细粒矿物浮选方法15-18
  • 1.3.1 絮凝浮选概述15-16
  • 1.3.2 油团聚分选16-17
  • 1.3.3 复合团聚分选17-18
  • 1.4 矿物表面性质与可浮性关系研究概况18-21
  • 1.4.1 矿物表面的化学组成与可浮性18-19
  • 1.4.2 矿物异向性表面与可浮性19
  • 1.4.3 矿物表面能的结构与可浮性19
  • 1.4.4 矿物表面电性与可浮性19-20
  • 1.4.5 矿物表面的不均匀性与可浮性20
  • 1.4.6 矿物表面的溶解度与可浮性20-21
  • 1.5 本课题研究意义及内容21-23
  • 1.5.1 研究意义21
  • 1.5.2 研究内容21-23
  • 第二章 试验材料与研究方法23-30
  • 2.1 试验材料的制备与性质23-25
  • 2.2 试验药剂与设备25-27
  • 2.2.1 试验药剂25-26
  • 2.2.2 试验仪器26-27
  • 2.3 研究方法27-30
  • 2.3.1 单矿物浮选试验27-28
  • 2.3.2 Zeta电位的测定28
  • 2.3.3 扫描电镜28
  • 2.3.4 红外光谱测试28-29
  • 2.3.5 吸附量测试29-30
  • 第三章 不同粒级黄铜矿表面性质与可浮性关系研究30-42
  • 3.1 不同粒级黄铜矿浮选试验30-33
  • 3.1.1 不同pH值条件下的浮选试验30-32
  • 3.1.2 不同丁基黄药用量条件下的浮选试验32-33
  • 3.2 不同粒级黄铜矿表面性质差异分析研究33-35
  • 3.3 不同粒级黄铜矿表面药剂吸附量研究分析35-40
  • 3.3.1 丁基黄药标准曲线的绘制36-37
  • 3.3.2 丁基黄药在不同粒级黄铜矿表面的吸附量研究37-38
  • 3.3.3 丁基黄药不同浓度条件下在不同粒级黄铜矿表面的吸附量研究38-40
  • 3.4 本章小结40-42
  • 第四章 微细粒黄铜矿浮选试验研究42-50
  • 4.1 不同pH值与微细粒黄铜矿可浮性关系研究42-43
  • 4.2 不同捕收剂用量与微细粒黄铜矿可浮性关系研究43-45
  • 4.3 不同磨矿方式与微细粒黄铜矿可浮性关系研究45-47
  • 4.4 金属离子与微细粒黄铜矿可浮性关系的研究47-49
  • 4.5 本章小结49-50
  • 第五章 微细粒黄铜矿表面性质与可浮性关系分析50-64
  • 5.1 微细粒黄铜矿表面不均匀性与可浮性关系分析50-53
  • 5.2 微细粒黄铜矿表面溶解性与可浮性关系分析53-57
  • 5.2.1 黄铜矿表面氧化产物对可浮性的影响53-55
  • 5.2.2 不同溶解时间与微细粒黄铜矿表面溶解的关系55-56
  • 5.2.3 不同pH值与微细粒黄铜矿表面溶解的关系56-57
  • 5.3 微细粒黄铜矿表面电性与可浮性关系分析57-58
  • 5.4 微细粒黄铜矿表面药剂吸附量与可浮性关系分析58-61
  • 5.4.1 不同pH值条件下丁基黄药在微细粒黄铜矿表面的吸附量研究59-60
  • 5.4.2 丁基黄药不同浓度条件下在微细粒黄铜矿表面的吸附量研究60-61
  • 5.5 微细粒黄铜矿红外光谱分析61-63
  • 5.6 本章小结63-64
  • 第六章 结论64-65
  • 参考文献65-69
  • 致谢69-70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70-71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蔡振波;徐会华;;微细粒矿物选矿技术研究现状及展望[J];现代矿业;2015年11期

2 于洋;孙传尧;卢烁十;;白钨矿与含钙矿物可浮性研究及晶体化学分析[J];中国矿业大学学报;2013年02期

3 彭康;伦惠林;李阿鹏;杨华明;;钨尾矿综合利用的研究进展[J];中国资源综合利用;2013年02期

4 周菁;朱一民;;从黄沙坪低品位钼铋钨浮选尾矿中浮选回收萤石的试验研究[J];矿冶工程;2012年01期

5 鲁军;;黑钨细泥选矿工艺研究现状及展望[J];矿产综合利用;2011年03期

6 高建新;张芬萍;李运刚;;我国钨产业发展现状[J];湿法冶金;2010年04期

7 高志勇;孙伟;刘晓文;胡岳华;;白钨矿和方解石晶面的断裂键差异及其对矿物解理性质和表面性质的影响[J];矿物学报;2010年04期

8 冯治安;焦莹;;国内外及白银有色集团铜资源形势分析[J];甘肃冶金;2010年03期

9 张傶;;中国铜资源的现今与未来[J];中国金属通报;2010年16期

10 林海清;;论钨矿老尾矿的再开发利用[J];中国钨业;2010年01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吴艺鹏;不同矿床类型黄铁矿高碱高钙抑制后活化及机理研究[D];江西理工大学;2013年

2 鄢代翠;钛铁矿与钛辉石的表面溶解对矿物可浮性的影响研究[D];中南大学;2010年

3 吴江林;提高安庆铜矿铜回收率试验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8年

4 韩伟;铜山口铜矿铜中矿浮选新工艺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99729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kuangye/99729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4a9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