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二维裂隙网络模拟的岩块搜索与岩层追踪方法
本文关键词: 裂隙网络 蒙特卡洛模拟方法 块体搜索 逐层追踪 出处:《水利水运工程学报》2014年06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脉动压力在岩石河床裂隙中的传播是导致大坝下游基岩冲刷破坏的主要原因之一。岩体裂隙网络作为水体的赋存空间,其结构特性决定了水流脉动压力波的传播规律。应用蒙特卡洛模拟方法,编译Fortran程序语言,模拟得出与天然岩体裂隙网络在统计上完全等效的、具有相似结构特性的仿真裂隙网络,实现管网线元和节点的自动编号存储。借助矩阵理论定义了衔接矩阵和回路矩阵,从数学意义上精确描述裂隙网络。提出了基岩冲刷破坏过程中,孤立岩块的自动搜索和逐层追踪的新方法。文中以10 m×10 m范围内的两组裂隙为例,依据裂隙网络的统计分布规律,通过蒙特卡洛模拟,给出由两组裂隙组成裂隙网络的模拟结构图以及块体逐层自动追踪的结果。研究结果为高坝下游基岩冲刷过程的模拟研究奠定基础。
[Abstract]:The propagation of fluctuating pressure in the rock bed fissure is one of the main reasons leading to the erosion failure of the bedrock downstream of the dam. The rock mass fracture network is used as the storage space of the water body. Monte Carlo simulation method is used to compile the Fortran program language, and the simulation results are statistically equivalent to the natural rock mass fracture network. The simulated fracture network with similar structural characteristics realizes the automatic numbering storage of the line elements and nodes of the pipe network, and defines the connection matrix and the loop matrix with the aid of matrix theory. In this paper, a new method for automatic searching and layer tracing of isolated rock blocks in the process of bedrock erosion and failure is proposed. Two groups of fractures in the range of 10 m 脳 10 m are taken as examples in this paper. According to the statistical distribution law of fracture network, Monte Carlo simulation is carried out. The simulation structure diagram of fracture network composed of two groups of fractures and the results of automatic tracing of block by layer are given. The results lay a foundation for the simulation study of the erosion process of bedrock in the lower reaches of high dam.
【作者单位】: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项目(12CX04024A,13CX02049A)
【分类号】:TU452
【正文快照】: 岩体裂隙中脉动压力的传播是导致高坝下游冲刷破坏的主要原因之一。自1973年的国际大坝会议以来,各国学者对脉动压力在缝隙中传播并导致水力冲刷破坏进行了大量的试验研究和数值模拟[1-7],但这些研究大都局限在简单一维线裂隙或者二维面裂隙内,并没有考虑实际岩体复杂的裂隙结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李爱华;王腾;刘沛清;;溪洛渡坝区岩石河床冲刷过程数值模拟[J];水力发电学报;2012年05期
2 陈剑平,卢波,王良奎,李晓春;复杂不稳定块体的自动搜索及其失稳方式判断——基于随机不连续面三维网络模型[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3年07期
3 陈剑平;岩体随机不连续面三维网络数值模拟技术[J];岩土工程学报;2001年04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殷德胜;汪卫明;陈胜宏;;三维岩石随机裂隙网络的块体自动识别[J];长江科学院院报;2008年05期
2 侯连成;徐春宇;包俊;;大连泰山热电厂新建工程岩质边坡稳定性工程地质评价[J];电力勘测设计;2010年01期
3 王树林,陈剑平,石丙飞;岩体随机不连续面三维网络模型的检验[J];地球科学进展;2004年S1期
4 康骥鸣,许江,陈萍;高层建筑物下隧道围岩应力的分析[J];重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07期
5 王树林,陈剑平,石丙飞;岩体随机结构面三维网络数值模型有效性检验[J];工程地质学报;2004年02期
6 任爱武;伍法权;范永波;熊峥;胡秀宏;;复杂地质条件下顶拱大型不稳定块体分析与预测[J];工程地质学报;2008年06期
7 沈育民;张奇华;;随机块体统计分析及其工程支护意义[J];长江科学院院报;2013年06期
8 李海亮;张贤;;基于离散元法的某隧道初期衬砌加固围岩机理研究[J];公路;2013年06期
9 贾超;王振;徐坤;;节理岩体地下洞室稳定性的静动力响应分析[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13年05期
10 吴顺川;刘芳标;周喻;韩庆;;岩体节理产状系统聚类与边坡失稳模式分析[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2014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7条
1 李晓春;陈剑平;石丙飞;范建华;;交叉裂隙渗流无网格法初探[A];第九届全国岩土力学数值分析与解析方法讨论会论文集[C];2007年
2 李锦飞;王宏新;李进敏;杨鹏飞;;亚碧罗水电站坝址区中、缓倾角结构面连通率研究[A];中国水力发电工程学会第四届地质及勘探专业委员会第二次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0年
3 陈剑平;王树林;石丙飞;;三维网络结构岩体力学:新的力学分支[A];全国岩土与工程学术大会论文集(上册)[C];2003年
4 赵鑫;于青春;谢月清;;应用3D非连续性裂隙网络模拟技术研究裂隙产状取样误差[A];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废物地下处置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暨首届学术交流大会论文集[C];2006年
5 费文平;张志龙;张茹;;裂隙岩体三维网络模拟的研究进展[A];第六届全国地面岩石工程学术会议暨第二届岩土力学与工程前沿论坛论文集[C];2007年
6 袁泉;陈剑平;高燕;;基于结构面分布分维数的岩体质量评价方法研究[A];第三届全国岩土与工程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9年
7 贾超;王振;徐坤;;节理岩体地下洞室稳定性的静动力响应分析[A];《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vol.9 No.5[C];201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朱超;大瑞铁路罗家村隧道地质环境与工程稳定性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2 于永江;煤体非均质随机裂隙模型及渗流—应力耦合分析[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10年
3 李晓春;小湾水电站坝肩岩体裂隙网络渗流的三维网络与无网格法耦合模型研究[D];吉林大学;2005年
4 向文飞;裂隙岩体表征单元体及力学特性尺寸效应研究[D];武汉大学;2005年
5 薛翊国;锦屏一级水电站左岸渗流模型分析与高边坡稳定性评价[D];吉林大学;2006年
6 巨能攀;大跨度高边墙地下洞室群围岩稳定性评价及支护方案的系统工程地质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05年
7 戴永浩;非饱和板岩细观试验与本构模型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2006年
8 王建全;三维块体系统接触检索算法与非连续变形分析[D];大连理工大学;2006年
9 石丙飞;广州科学城林语山庄人工高边坡稳定性评价及设计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10 郭彦双;脆性材料中三维裂隙断裂试验、理论与数值模拟研究[D];山东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功;基于强度折减法的隧洞群稳定性分析[D];南昌大学;2010年
2 杜飞翔;糯扎渡水电站大跨度高边墙地下厂房围岩稳定性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09年
3 朱贵娜;复杂岩体三维岩石块体系统构建方法及程序研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1年
4 王U,
本文编号:145731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sgjslw/14573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