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人口空间分布及演变——基于新城发展视角的研究
本文关键词: 人口分布 新城 北京 出处:《北京社会科学》2014年03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从常住人口总体、户籍人口和外来人口三方面分析了北京市人口空间分布及变动情况,发现北京市域整体处于规模快速扩张阶段,人口空间结构的改变体现在不同区域相对比重的变动上,人口分布延续了高度集中在中心城的格局,新城人口疏散作用不明显,城市单中心近域蔓延态势未发生根本改变,中间圈层成为人口集聚的主要空间。
[Abstract]:This paper analyzes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and change of Beijing population from three aspects of resident population, resident population and alien population, and finds that the whole area of Beijing is in the stage of rapid expansion of scale. The change of population spatial structure is reflected in the change of the relative proportion of different regions. The population distribution continues the pattern of high concentration in the central city, and the function of population evacuation in the new city is not obvious. The situation of urban single-center near-domain spread has not changed fundamentally and the middle circle has become the main space of population agglomeration.
【作者单位】: 北京市社会科学院城市所;
【基金】: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基金项目(13CSC009)
【分类号】:C924.2;TU984.2
【正文快照】: 一、引言城市人口空间结构及其演变是城市研究的重要内容。有学者依据历次人口普查数据研究北京市人口的空间分布及变动,发现1964-1982年期间,郊区人口增速超过城区,1982-1990年期间北京进入郊区化阶段,内城人口转为负增长,近郊区人口增长率远高于前一时期,远郊区县人口的增长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俞路;张善余;;近年来北京市人口分布变动的空间特征分析[J];北京社会科学;2006年01期
2 倪娜;易成栋;高菠阳;;2000—2010年北京市人口空间分布与变动研究[J];城市发展研究;2012年06期
3 冯健,周一星;1990年代北京市人口空间分布的最新变化[J];城市规划;2003年05期
4 胡兆量,福琴;北京人口的圈层变化[J];城市问题;1994年04期
5 王伟;;中国三大城市群经济空间宏观形态特征比较[J];城市规划学刊;2009年01期
6 周一星;北京的郊区化及引发的思考[J];地理科学;1996年03期
7 王静文;毛其智;;北京城市近10年人口分布演变态势分析[J];北京规划建设;2010年01期
8 张尔薇;李力;;2001~2010年北京人口空间分布特征与机制研究[J];北京规划建设;2012年05期
9 姚永玲;;北京郊区化进程中的“超非均衡”空间结构[J];经济地理;2011年09期
10 王雯菲,张文新;改革开放以来北京市人口分布及其演变[J];人口研究;2001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小军;尹卫红;陈静;;北京市“宜居城市”与土地资源利用探讨[J];北京联合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年02期
2 梁秀英,张景秋;北京市近郊区村镇建设的几点思考[J];北京联合大学学报;2001年01期
3 张文新;北京市人口分布与服务设施分布的协调性分析[J];北京社会科学;2004年01期
4 吴文钰;;大城市新郊区化的国际视野与本土优化[J];上海城市管理;2012年01期
5 袁长丰,刘德钦,崔先国,徐卓揆;基于人口GIS的北京市人口密度空间分布分析[J];测绘科学;2004年04期
6 张锦宗;朱瑜馨;周杰;;基于BP网络与空间统计分析的山东人口空间分布模式预测研究[J];测绘科学;2009年06期
7 王书国;段学军;姚士谋;;长江三角洲地区人口空间演变特征及动力机制[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07年04期
8 吴剑平;陈爽;吴松;;南京城市沿交通线轴向伸展的测度研究[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08年S1期
9 吕卫国;;转型期南京市制造业郊区化及区位选择[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10年02期
10 顾朝林;吴莉娅;;中国城市化问题研究综述(Ⅱ)[J];城市与区域规划研究;2008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马利波;;基于波士顿矩阵的黑龙江省县域经济空间分异与战略对策[A];转型与重构——2011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1年
2 李永浮;;北京城市住宅建设的郊区化研究[A];和谐城市规划——2007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07年
3 徐超平;;中心还是外围——新时期区域中心城市空间发展重点的思考[A];生态文明视角下的城乡规划——2008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08年
4 冰寄海;程英男;王海涛;;基于GIS的长春市中心城区人口空间分布研究[A];生态文明视角下的城乡规划——2008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08年
5 黄斌;;北京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对城市空间的影响[A];规划创新:2010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0年
6 殷健;李晓;白鹏;;沈阳市中心城区人口密度变动的空间特征及成因分析[A];多元与包容——2012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02.城市总体规划)[C];2012年
7 刘爱华;邢卓;谢广靖;;天津市主城区人口空间分布变化与规划策略研究[A];多元与包容——2012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01.城市化与区域规划研究)[C];2012年
8 张小军;尹卫红;;北京市“宜居城市”与土地资源利用探讨[A];北京学研究文集2005[C];2005年
9 周进;;新中国成立以来北京城市规划与人口发展[A];北京学研究文集2008(上)[C];2008年
10 张纯;易成栋;宋彦;;北京市职住空间关系特征及变化研究——基于第五和六次人口普查和2001和2008年经济普查数据的实证分析[A];城市时代,协同规划——2013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07-居住区规划与房地产)[C];201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俊杰;基于ArcGIS Server的震害风险管理系统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2 吴良亚;永川构建区域中心城市的评价与路径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3 赵新正;经济全球化与城市—区域空间结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4 钟业喜;基于可达性的江苏省城市空间格局演变定量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5 赵宁;基于GI理念的非赢利城市公共空间规划分析方法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6 田永英;功能·尺度·等级;功能·尺度·等级[D];天津大学;2010年
7 谢守红;大都市区空间组织的形成演变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8 王士君;城市相互作用与整合发展的理论和实证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3年
9 赵晶;上海城市土地利用与景观格局的空间演变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10 李雪铭;城市人工地貌研究——以大连市为例[D];南京师范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明苹;新城市时代中国特大城市空间重构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2 徐冲;开封市区空间结构分析与调控[D];河南大学;2011年
3 曹媛;吉林省人口分布空间演变与经济发展相关关系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4 孙明丽;我国土地使用价格改革对城市工业郊区化的影响[D];中国政法大学;2011年
5 杨婷婷;曲阜城市空间结构演替与文化旅游发展优化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11年
6 陈浩;转型期中国城市住区再开发中的非均衡博弈与治理[D];南京大学;2011年
7 邓罗飞;上海市居住郊区化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8 张毛毛;西安市广告产业的时空格局与演化机理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9 张小思;大连市商业网点空间布局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1年
10 史鸿谦;基于景观生态学理论的湿地人文景观设计[D];内蒙古农业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俞路;张善余;;近年来北京市人口分布变动的空间特征分析[J];北京社会科学;2006年01期
2 赵军,符海月;GIS在人口重心迁移研究中的应用[J];测绘工程;2001年03期
3 赵改栋,赵花兰;产业—空间结构:区域经济增长的结构因素[J];财经科学;2002年02期
4 戴宾;城市群及其相关概念辨析[J];财经科学;2004年06期
5 姚永玲;;郊区化过程中职住迁移关系研究——以北京市为例[J];城市发展研究;2011年04期
6 陆孝襄;北京的危旧房改造[J];城市规划;1992年04期
7 冯健,周一星,程茂吉;南京市流动人口研究[J];城市规划;2001年01期
8 冯健,周一星;杭州市人口的空间变动与郊区化研究[J];城市规划;2002年01期
9 高向东,江取珍;对上海城市人口分布变动与郊区化的探讨[J];城市规划;2002年01期
10 冯健;1980年代以来杭州市暂住人口的空间分布及演化[J];城市规划;2002年05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6条
1 储金龙;王志强;;合肥城市人口空间分布变化特征研究[J];城市发展研究;2006年04期
2 冯健,周一星;1990年代北京市人口空间分布的最新变化[J];城市规划;2003年05期
3 肖荣波;丁琛;;城市规划中人口空间分布模拟方法研究[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1年06期
4 袁蕾;杨波;;北京市人口空间分布及演变——基于新城发展视角的研究[J];北京社会科学;2014年03期
5 易成栋;张纯;吴淑萍;高萌;梁环;;2000—2010年北京市老年人口空间分布及其变动研究[J];城市发展研究;2014年02期
6 倪娜;易成栋;高菠阳;;2000—2010年北京市人口空间分布与变动研究[J];城市发展研究;2012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7条
1 刘正广;牛叔文;;人口空间分布的三维表现方法初探[A];中国地理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6年
2 张东海;任志远;刘焱序;冯雪铭;刘宪锋;;基于人居自然适宜性的黄土高原地区人口空间分布格局分析[A];第七届全国地理学研究生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12年
3 裴洪淑;;延边人口空间分布变化特征研究[A];地理学与生态文明建设——中国地理学会2008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8年
4 冰寄海;程英男;王海涛;;基于GIS的长春市中心城区人口空间分布研究[A];生态文明视角下的城乡规划——2008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08年
5 杜瑜;王传胜;樊杰;;外部性作用下广东省流动人口空间分布研究[A];中国地理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7年
6 刘津玉;;新型城镇化视角下城乡人口空间分布研究方法——以河南省舞钢市为例[A];城市时代,,协同规划——2013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12-小城镇与城乡统筹)[C];2013年
7 孙德福;李明玉;;基于ESDA-GIS的延吉市人口空间分布研究[A];中国地理学会百年庆典学术论文摘要集[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记者 扬帆;我市“十一五”规划获省优秀奖[N];无锡日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李静;大城市低收入人口空间分布及其聚居形态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黄福伟;山东省人口空间分布及合理性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3年
2 冯晓旭;邯郸市人口空间分布的现状及其合理性研究[D];吉林大学;2015年
3 刘楝子;重庆市“一圈两翼”战略中人口空间分布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08年
4 骆玲;武汉市贫困人口空间分布及其形成机制[D];华中师范大学;2012年
5 颜清梅;基于格网的人口空间分布特征分析[D];四川师范大学;2013年
6 潘晶;近30年来兰州城市人口空间分布演化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3年
7 董彦景;西安城市大型超市与人口空间分布关联分析[D];西北大学;2012年
8 牟宇峰;上海市宝山区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公共服务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146238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sgjslw/14623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