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静动态轴向拉伸力学性能
本文关键词: 混凝土 轴向拉伸 动态试验 应变速率 弹性模量 静动态力学性能 出处:《硅酸盐学报》2014年11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为了解动荷载作用下混凝土结构响应特点,探讨轴向拉伸作用下混凝土静动态力学性能关系,通过对棱柱体混凝土试件进行轴向拉伸试验,分析了7种不同应变速率条件下混凝土试件应力--应变关系曲线、轴向拉伸强度、弹性模量、峰值应变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随着应变速率的不同,混凝土试件破坏形态发生了变化;混凝土动态轴向拉伸强度、弹性模量和峰值应变均随着应变速率的增加而逐渐增大;混凝土动态轴向拉伸强度、弹性模量和峰值应变增长因子同动静态应变速率比值的对数呈线性增长关系。
[Abstract]:In order to understand the response characteristics of concrete structure under dynamic load and to discus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tatic and dynamic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concrete under axial tension, the axial tensile test was carried out on the concrete specimen of prism. The stress-strain relationship curves, axial tensile strength, modulus of elasticity and peak strain of concrete specimens under 7 different strain rates are analyz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strain rate varies with the strain rate. The dynamic axial tensile strength, elastic modulus and peak strain of concrete increase with the increase of strain rate, and the dynamic axial tensile strength of concrete increases with the increase of strain rate. The logarithm of elastic modulus and peak strain growth factor is linearly related to the ratio of static and dynamic strain rate.
【作者单位】: 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水文水资源与水利工程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河海大学力学与材料学院;
【基金】: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51325904)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1279111,51309163,51409162) 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BK20140081)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2014M551624) 江苏省博士后科研资助计划(B02055B)资助
【分类号】:TU528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7条
1 肖诗云,林皋,王哲,逯静洲;应变率对混凝土抗拉特性影响[J];大连理工大学学报;2001年06期
2 许金余;李为民;黄小明;李澎;;冲击荷载作用下玄武岩纤维增强地质聚合物混凝土的变形特性[J];硅酸盐学报;2009年07期
3 李庆斌,邓宗才,张立翔;考虑初始弹模变化的混凝土动力损伤本构模型[J];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年08期
4 马怀发,陈厚群,黎保琨;应变率效应对混凝土动弯拉强度的影响[J];水利学报;2005年01期
5 闫东明;林皋;;不同初始静态荷载下混凝土动态抗压特性试验研究[J];水利学报;2006年03期
6 李庆斌,张楚汉,王光纶;单轴状态下混凝土的动力损伤本构模型[J];水利学报;1994年12期
7 肖诗云;田子坤;;混凝土单轴动态受拉损伤试验研究[J];土木工程学报;2008年07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孙建运;李国强;;动力荷载作用下固体材料本构模型研究的进展[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6年05期
2 孙建运;李国强;;建筑结构抗爆设计研究发展概述[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7年02期
3 吴平安;刘宜平;高明亮;杨洁;刘首;;混杂纤维轻骨料混凝土冲击性能试验研究[J];兵工学报;2010年06期
4 刘磊;张运坤;荣辉;;损伤力学理论在混凝土结构中的应用技术进展[J];材料导报;2011年09期
5 龚星;范景莲;刘涛;田家敏;黄伯云;李树奎;;细晶93W-4.9Ni-2.1Fe合金动态压缩下绝热剪切带的形成及其特征[J];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2010年08期
6 刘鹏;关萍;王怀亮;;应变率对混凝土动态强度性能影响的研究进展[J];大连大学学报;2009年06期
7 肖诗云,林皋,李宏男;拱坝非线性地震反应分析[J];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2002年04期
8 杜荣强;林皋;;混凝土弹塑性多轴损伤模型及其应用[J];大连理工大学学报;2007年04期
9 马云东;李博;范斌;;空气动力学效应作用下高速铁路隧道细观力学数值模拟[J];大连交通大学学报;2011年04期
10 白卫峰;陈健云;范书立;;饱和混凝土单轴拉伸动态统计损伤本构模型[J];防灾减灾工程学报;2009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丁育青;张若棋;汤文辉;;混凝土材料抗拉强度的应变率效应[A];第七届全国工程结构安全防护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2 吴平安;高明亮;杨洁;刘首;;混杂纤维轻骨料混凝土冲击动力性能试验研究[A];第九届全国冲击动力学学术会议论文集(下册)[C];2009年
3 周继凯;吴胜兴;苏盛;陈厚群;;小湾拱坝湿筛混凝土动态弯拉应变率效应试验研究[A];现代水利水电工程抗震防灾研究与进展[C];2009年
4 党发宁;梁昕宇;陈厚群;;不同加载率对混凝土试件动力特性的影响研究[A];现代水利水电工程抗震防灾研究与进展[C];2009年
5 罗冬梅;郑昭明;夏少波;李光霞;;非局部非弹性损伤本构模型在混凝土材料中的应用[A];第五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二卷)[C];1996年
6 杨建江;王蓉蓉;崔秋君;;冲击荷载下混凝土结构的有限元分析[A];第18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Ⅲ册[C];2009年
7 肖诗云;李宏男;杜荣强;林皋;;应变率对拱坝地震反应的影响[A];詹天佑土木工程大奖第四届获奖工程专栏[C];2005年
8 张安康;陈士海;杜荣强;魏海霞;;岩石类材料的能量基率相关弹塑性损伤模型[A];第2届全国工程安全与防护学术会议论文集(下册)[C];2010年
9 刘石;许金余;范飞林;范建设;;地质聚合物混凝土的静动态力学性能及应用前景[A];第2届全国工程安全与防护学术会议论文集(下册)[C];2010年
10 李龙;肖建庄;;再生骨料混凝土动力特性的探讨[A];第三届全国再生混凝土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曲嘉;钢纤维混凝土劈拉强度的实验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2 曹吉星;钢纤维混凝土的动态本构模型及其有限元方法[D];西南交通大学;2011年
3 李敏;材料的率相关性对钢筋混凝土结构动力性能的影响[D];大连理工大学;2011年
4 刘宏富;基于强度与刚度衰变的沥青混合料非线性疲劳损伤特性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2年
5 肖诗云;混凝土率型本构模型及其在拱坝动力分析中的应用[D];大连理工大学;2002年
6 曲卓杰;基于通用软件的水工钢筋混凝土结构程序开发与应用[D];河海大学;2004年
7 左宇军;动静组合加载下的岩石破坏特性研究[D];中南大学;2005年
8 闫东明;混凝土动态力学性能试验与理论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6年
9 巫绪涛;钢纤维高强混凝土动态力学性质的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6年
10 张磊;混凝土层裂强度的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孟顺意;混凝土双轴动态试验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2 王晓飞;聚丙烯纤维混凝土轴拉和弯曲性能的试验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1年
3 刘鹏;混凝土动态力学性能试验研究与数值分析[D];大连大学;2011年
4 李魁;爆破作用下再造采矿环境工程振动监测及控制研究[D];中南大学;2011年
5 严桂兰;应变速率效应对钢筋混凝土构件动力特性影响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0年
6 金升;自动元胞机理论在混凝土冲击荷载下仿真试验中的应用[D];天津大学;2010年
7 吕黄;深厚沉积砂层大直径PHC桩承载特性及沉桩质量控制研究[D];天津大学;2010年
8 王铸钢;材料动态强度的试验研究、数值模拟与机理探讨[D];清华大学;2010年
9 董进秋;玄武岩纤维混凝土抗冲击性能研究[D];燕山大学;2011年
10 苑红莲;大尺寸混凝土试样动态力学性能的实验研究[D];宁波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为民;许金余;;大直径分离式霍普金森压杆试验中的波形整形技术研究[J];兵工学报;2009年03期
2 李松;陈玉龙;;地聚合物的性能研究[J];玻璃钢/复合材料;2007年06期
3 何长江,于志鲁,范中波;混凝土动态冲击问题的一种欧拉数值方法[J];爆炸与冲击;2002年02期
4 肖诗云,林皋,王哲,逯静洲;应变率对混凝土抗拉特性影响[J];大连理工大学学报;2001年06期
5 闫东明,林皋,王哲,张勇强;不同环境下混凝土动态直接拉伸特性研究[J];大连理工大学学报;2005年03期
6 肖诗云,林皋,逯静洲,王哲;应变率对混凝土抗压特性的影响[J];哈尔滨建筑大学学报;2002年05期
7 刘军,闫东明,林皋,张业民,陈健云;直接拉伸状态下混凝土动力损伤本构模型的研究[J];辽宁工学院学报;2004年06期
8 高路彬;混凝土变形与损伤的分析[J];力学进展;1993年04期
9 郑丹,李庆斌;考虑细观缺陷和静力本构的混凝土动力本构模型[J];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03期
10 邓宗才;单轴状态下混凝土的静力、动力损伤本构模型[J];山东建材学院学报;1999年04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闫振林;;混凝土应力分析在煤矿建筑中的应用研究[J];煤炭技术;2013年11期
2 王光华;;混凝土的断裂破坏机理分析[J];甘肃农业;2006年02期
3 林丽娟;;煤矿建筑中采用混凝土应力分析[J];煤炭技术;2012年07期
4 余在斌;王丽;周建;;机敏混凝土的研究现状与应用[J];建材技术与应用;2012年04期
5 刘浩;王爱风;谭征;;煤矿建筑中混凝土的应力分析[J];煤炭技术;2013年06期
6 贾彬;杨帆;陶俊林;姚华川;;混凝土高温力学特性与本构方程[J];混凝土;2014年02期
7 梁春华;郑金城;周寒清;陈伟;彭刚;;定侧压下混凝土双轴动态受压试验研究[J];中国农村水利水电;2013年02期
8 田明革;易伟建;;施工期混凝土时间效应增量型数值分析[J];湖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2期
9 姚家伟;孙士勇;陈浩然;;混凝土多轴非线性本构模型的研究[J];混凝土;2011年04期
10 田明革;易伟建;;施工期混凝土时间效应数值分析[J];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2008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崔士起;成勃;李龙;李建业;;混凝土裂缝内粘外锔法综合处理技术研究[A];工业建筑(2009·增刊)——第六届全国FRP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9年
2 曹伟;胡建周;宋玉普;;混凝土多轴受压疲劳强度分析[A];詹天佑土木工程大奖第四届获奖工程专栏[C];2005年
3 王瑞敏;赵国藩;宋玉普;;混凝土在变幅重复应力作用下的疲劳性能研究[A];混凝土结构基本理论及应用第二届学术讨论会论文集(第一卷)[C];1990年
4 林军志;赵明阶;许锡宾;岳冰;吕卫兵;;混凝土声学参数与应力相关性的试验研究[A];第九届全国岩石动力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5年
5 方自虎;周海俊;赖少颖;谢强;;ABAQUS混凝土应力-应变关系选择[A];城市地下空间综合开发技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3年
6 ;中文版权目录[A];混凝土结构基本理论及应用第二届学术讨论会论文集(第三卷)[C];1990年
7 陈建康;;混凝土的黏性与塑性[A];中国力学大会——2013论文摘要集[C];2013年
8 范飞林;许金余;李为民;张军;;冲击载荷下混凝土动力本构模型试验研究[A];第九届全国冲击动力学学术会议论文集(下册)[C];2009年
9 关萍;王清湘;赵国藩;;高强约束混凝土应力—应变本构关系的试验研究[A];高强混凝土及其应用第二届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95年
10 丁晓唐;丁鑫;刘海霞;郑艳;;混凝土拉伸软化曲线的试验对比研究[A];现代水利水电工程抗震防灾研究与进展(2013年)[C];201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李始金;略论严格控制预应力线形与位置的精确性[N];广东建设报;200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吕培印;混凝土单轴、双轴动态强度和变形试验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2年
2 田威;混凝土损伤演化的CT研究及其在细观数值模拟中的应用[D];西安理工大学;2009年
3 闫东明;混凝土动态力学性能试验与理论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6年
4 吕天启;高温后混凝土静置性能的试验研究及已有建筑物的防火安全评估[D];大连理工大学;2002年
5 杜荣强;混凝土静动弹塑性损伤模型及在大坝分析中的应用[D];大连理工大学;2006年
6 王肖戎;三维波纹钢板混凝土拱型复合结构理论分析与计算[D];西北工业大学;2003年
7 郑晓燕;锈蚀钢筋与混凝土动态粘结性能研究[D];河海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逄靖华;火灾后混凝土板受力性能试验研究[D];同济大学;2007年
2 李凌志;火灾后混凝土材料力学性能与温度、时间的关系[D];同济大学;2006年
3 张麒;混凝土早期损伤数值分析[D];同济大学;2008年
4 廖骁俊;混凝土在双轴作用下随机损伤本构关系研究[D];南昌大学;2005年
5 陆文达;混凝土马鞍板的关键技术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08年
6 郑伟;自动元胞机理论在混凝土仿真试验中的应用[D];天津大学;2009年
7 金,
本文编号:150113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sgjslw/15011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