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施工技术论文 >

建筑寿命的区位影响因素分析——基于重庆市的实证研究

发布时间:2018-02-13 12:20

  本文关键词: 建筑寿命 城市更新 建筑拆除 影响因素 区位因素 出处:《城市发展研究》2014年04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基于对重庆市江北区1750栋被拆除建筑的实例调查,应用GIS软件和半对数多元线性回归模型,从邻里环境、交通区位、经济区位、政策区位等四个方面实证分析区位因素对建筑寿命的影响及其作用机理。研究结果表明,建筑所处的区位条件对建筑的寿命有重要影响,其中交通区位因素对建筑寿命有双向的影响,而优质的邻里条件,快速发展的经济以及优越的政策区位都会导致建筑短命。最后,从科学拆除决策和建筑适应性再利用的角度提出了合理延长建筑寿命的建议。
[Abstract]:Based on the Chongqing Jiangbei District 1750 building demolition construction example investigation, using the GIS software and the semi logarithmic multiple linear regression model, from the neighborhood environment, traffic location, economic location, location and other four aspects of policy empirical analysis on the impact of regional factors on the life of the building and its action mechanism.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life has important influence building location conditions of the building, the traffic location factors have bidirectional influence on the life of the building, and the quality of neighborhood conditions,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economy and policy location will lead to building a short-lived. Finally, from the demolition of scientific decision-making and building adaptive reuse is put forward reasonable suggestions to extend the life of the building.

【作者单位】: 重庆大学建设管理与房地产学院;
【基金】: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12AZD064)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项目(CDJKXB12002)
【分类号】:TU984.11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8条

1 沈金箴;;解决“短命建筑”问题不能就建筑论建筑[J];城市发展研究;2008年02期

2 王松涛;郑思齐;冯杰;;公共服务设施可达性及其对新建住房价格的影响——以北京中心城为例[J];地理科学进展;2007年06期

3 王瑞;林振荣;谢永亮;季凯;吕磊;;对影响建筑寿命因素的探讨[J];低温建筑技术;2010年02期

4 张文新;李琴;吕国玮;;我国城市专利综合实力影响因素分析[J];城市发展研究;2012年07期

5 刘贵文;徐可西;张梦俐;周滔;;被拆除建筑的寿命研究——基于重庆市的实地调查分析[J];城市发展研究;2012年10期

6 郝前进;陈杰;;到CBD距离、交通可达性与上海住宅价格的地理空间差异[J];世界经济文汇;2007年01期

7 刘明;;线性回归模型的统计检验关系辨析[J];统计与信息论坛;2011年04期

8 刘刚;;广西财政政策投入与产业增长相关性研究——以固定资产投资为例[J];中国经贸导刊;2012年15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赵鑫;刘平;曾灿;;小城镇不同空间发展模式的土地承载指数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07年22期

2 高小羊;葛幼松;;南通市都市型工业整合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7年22期

3 朱志军;张华;韩贞禄;;新时期区域经济发展规划的基础条件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07年24期

4 陈强,关贤军,章勇武;我国城市地下空间开发的投融资模式探讨[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05年03期

5 吴振信;张铁山;;京郊乡镇企业发展的产业问题研究[J];北方工业大学学报;2005年04期

6 刘志强;洪亘伟;;我国园林绿化评价研究进展及展望[J];北方园艺;2012年14期

7 董藩;丁宏;赵安平;;通勤成本与轨道交通周边房价的空间分布——以北京地铁五号线周边住宅市场为例的实证分析[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4期

8 刘娟,谢守祥;沿东陇海线地区经济开放度分析与评价[J];商业研究;2005年09期

9 杨光华;谢小良;;基于加权超网络的区域物流网络模型及特征分析[J];湖南文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3期

10 张立亭;曾令权;孙旭丹;李晶;;基于空间特征的城镇住宅价格发展趋向研究——以抚州市为例[J];中国城市经济;2012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谢剑峰;刘力敏;;京津冀水资源保护与利用跨区域协调机制探讨[A];京津冀区域协调发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2 林星;;福州城市空间结构的分布及演变[A];福建省社会学2006年会论文集[C];2006年

3 吴健;胡冬雯;王敏;黄宇驰;邵一平;;上海产业发展与资源环境效应回顾分析[A];2010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一卷)[C];2010年

4 唐世裔;;湘西自治州农村城镇化布局与发展对策[A];湖南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论坛优秀论文集[C];2006年

5 刘祖斌;;区域系统决策分析中的依存属性准则研究[A];第八届中国青年运筹信息管理学者大会论文集[C];2006年

6 成红波;;中国会展经济增长因素研究[A];第五届(2010)中国管理学年会——城市与区域管理分会场论文集[C];2010年

7 盛鸣;;转型期我国大城市工业空间演进及其影响要素刍议——以石家庄市为例[A];生态文明视角下的城乡规划——2008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08年

8 张进洁;沈体雁;郭秀丽;侯敏;;中国城市化动力机制研究及其政策影响分析[A];规划创新:2010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0年

9 郭杰;杨永春;;转型期成都城市制造业空间分布变动研究[A];规划创新:2010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0年

10 陈明生;邵雪松;;聚集经济、环境容量与大都市产业空间结构的形成[A];2011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2011年专刊(一)[C];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马冀勋;区域开发中的主导产业选择与绩效评估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2 孙海军;经济功能区与经济区域形成理论[D];南开大学;2010年

3 傅晓珊;城市土地利用与产业结构均衡性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1年

4 金凤花;区域物流场的场效应测度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5 温震;高新区对城市竞争力的影响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6 王晓雨;中国区域增长极的极化与扩散效应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7 鲁春阳;城市用地结构演变与产业结构演变的关联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8 吴一洲;转型背景下城市土地资源利用的空间重构效应[D];浙江大学;2011年

9 宫丽艳;天津市塘沽区域教育政策个案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10 范晓林;中国西部地区现代物流业发展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阳;武汉城市圈土地利用结构与产业结构关系分析[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于洋;科学发展观统领下的当代中国城市成长管理研究[D];浙江理工大学;2010年

3 何静;产业集聚对城市空间结构的影响研究[D];浙江理工大学;2010年

4 毛世军;杭州市主导产业选择研究[D];浙江理工大学;2010年

5 高晓停;土地利用规划的法制化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6 刘晓华;沿海与内陆县域经济发展模式比较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7 孙维远;沈阳地区农村青年中心发展对策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0年

8 路晓明;豫北地区生土建筑的结构类型与构造研究[D];河南理工大学;2010年

9 吕雪梦;基于住宅选择视角的城市居住空间分异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10 温静;宁波都市圈空间结构演化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蔡忠建;;对描述性统计量的偏度和峰度应用的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9年03期

2 王轶军;郑思齐;龙奋杰;;城市公共服务的价值估计、受益者分析和融资模式探讨[J];城市发展研究;2007年04期

3 沈金箴;;解决“短命建筑”问题不能就建筑论建筑[J];城市发展研究;2008年02期

4 方可;西方城市更新的发展历程及其启示[J];城市规划汇刊;1998年01期

5 郑思齐,符育明,刘洪玉;城市居民对居住区位的偏好:支付意愿梯度模型的估计[J];地理科学进展;2005年01期

6 郑思齐;张文忠;;住房成本与通勤成本的空间互动关系——来自北京市场的微观证据及其宏观含义[J];地理科学进展;2007年02期

7 胡明玉;吴琼;燕庆宁;翟琳璐;张世杰;魏博文;;短命建筑引起的资源、能源、环境问题分析[J];建筑节能;2008年01期

8 李瑞礼;曹志远;;近代建筑在一般工作环境下的剩余寿命预测[J];建筑结构;2007年03期

9 徐有邻;刘刚;;我国混凝土结构基本理论及规范发展的回顾[J];建筑结构;2011年11期

10 罗鹏飞,徐逸伦,张楠楠;高速铁路对区域可达性的影响研究——以沪宁地区为例[J];经济地理;2004年03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朱迅W,

本文编号:150814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sgjslw/150814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b09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