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实度对水泥基材料收缩开裂性能的影响
本文关键词: 水泥基材料 湿密实度 塑性收缩开裂 硬化干缩开裂 出处:《建筑材料学报》2014年01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定义了一种塑性浆体湿密实度的测定方法,建立了一种新型快速干燥收缩法.将试件分别放入不同温度的烘箱,研究不同干燥时间内水泥基材料的干燥收缩率的变化.新型快速干燥收缩法与常温法结果相似,能明显缩短干燥周期.试验以普通硅酸盐水泥为胶凝材料制备了不同密实度的水泥基材料,探讨水泥基材料的密实度对其收缩开裂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密实度的下降可抑制水泥基材料的塑性收缩开裂程度,增大其干燥收缩率,但对硬化早期收缩开裂程度影响不大.
[Abstract]:A new method for the determination of wet compactness of cement - based materials was established , and a new rapid drying shrinkage method was established . The drying shrinkage of cement - based materials in different drying times was studied .
【作者单位】: 同济大学先进土木工程材料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项目(2009CB623104-5)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51308406)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项目(0500219143)
【分类号】:TU525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6条
1 马一平;李国友;杨利香;张乐;;表观密度和聚丙烯纤维对泡沫混凝土收缩开裂的影响[J];材料导报;2012年06期
2 蔡安兰,李顺凯,严生,许仲梓;养护温度对高掺量粉煤灰硅酸盐水泥砂浆干缩性能的影响[J];硅酸盐学报;2005年01期
3 赵顺增,刘立,姚燕,黄鹏飞;测量内约束混凝土收缩应力的新方法[J];建筑材料学报;2005年03期
4 马一平,仇建刚,王培铭,杨全兵,孙振平,蒋正武;聚丙烯纤维对水泥砂浆塑性收缩行为的影响[J];建筑材料学报;2005年05期
5 马一平,李昊,谈慕华;陶瓷-尼龙纤维水泥基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研究[J];建筑材料学报;1998年01期
6 E.Bühler;R.Zurbriggen;张量;;快硬地面自流平砂浆的早期收缩与膨胀机理[J];膨胀剂与膨胀混凝土;2007年0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郭雷;孙道胜;吴修胜;王爱国;孙宇;;粉煤灰复合水泥浆体干燥收缩与孔结构关系的研究[J];安徽建筑工业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2期
2 张志亮;马一平;王培铭;杨晓杰;;水泥砂浆塑性收缩开裂本构方程初探[J];材料导报;2008年S3期
3 马一平;张乐;杨晓杰;;水泥基材料蒸发速度模拟测定计算研究[J];材料导报;2009年S1期
4 马一平;李国友;杨利香;张乐;;表观密度和聚丙烯纤维对泡沫混凝土收缩开裂的影响[J];材料导报;2012年06期
5 彭家惠;董素芬;;减缩剂和膨胀剂对水泥基自流平砂浆收缩开裂性能的影响比较研究[J];重庆建筑;2009年08期
6 孙家瑛;邓世汉;张杰;;跨海大桥混凝土抗裂的技术措施[J];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2007年01期
7 刘立;赵顺增;曹淑萍;吴勇;贾福杰;;高性能再生集料混凝土的耐久性研究[J];粉煤灰;2011年03期
8 俞巧珍,俞洪良;机织物增强水泥基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研究[J];纺织学报;2004年05期
9 俞巧珍,熊杰;织物密度对水泥复合材料界面粘结的影响[J];纺织学报;2005年01期
10 ;自锚式悬索桥吊索张拉方法[J];工程质量;2008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7条
1 赵顺增;刘立;黄鹏飞;朱瀍佳;;现代建筑工程中混凝土收缩裂缝特点及应对措施[A];中国硅酸盐学会混凝土水泥制品分会第七届理事会议暨学术交流大会论文集[C];2005年
2 赵顺增;刘立;黄鹏飞;朱瀍佳;;现代建筑工程中混凝土收缩裂缝特点及应对措施[A];混凝土膨胀剂及其应用——混凝土裂渗控制新技术——第四届全国混凝土膨胀剂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6年
3 刘立;赵顺增;曹淑萍;吴勇;;矿物外加剂对混凝土收缩开裂的影响研究[A];恭贺游宝坤教授70华诞学术研讨会暨第四届全国膨胀剂和混凝土应用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4 赵顺增;刘立;郑万廪;游宝坤;;高性能补偿收缩混凝土用膨胀剂——HCSA的特点及其应用[A];第五届全国膨胀剂和混凝土应用技术研讨会论文集(2)[C];2009年
5 赵顺增;刘立;郑万廪;游宝坤;;高性能补偿收缩混凝土用膨胀剂——HCSA的特点及其应用[A];“全国特种混凝土技术及工程应用”学术交流会暨2008年混凝土质量专业委员会年会论文集[C];2008年
6 吴秀文;张林涛;马鸿文;袁柯;;由粉煤灰合成铝硅介孔分子筛的可行性研究[A];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第11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7 刘红飞;熊厚仁;魏天伟;谭伟;陈明;;纤维对泡沫混凝土板性能的影响[A];2013年混凝土与水泥制品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1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单俊鸿;高性能桥面铺装混凝土的研究与应用[D];武汉理工大学;2006年
2 田倩;低水胶比大掺量矿物掺合料水泥基材料的收缩及机理研究[D];东南大学;2006年
3 蔡安兰;高性能水泥干缩的测试方法及机理研究[D];南京工业大学;2005年
4 李飞;混凝土早期约束应力发展与松弛过程研究[D];清华大学;2009年
5 苏雷;薄层纤维素醚改性水泥浆体水化历程和微观结构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3年
6 陈伟;轻集料—基体协同作用对混凝土性能的影响[D];重庆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正冈;高性能支座灌浆材料的研究与应用[D];武汉理工大学;2011年
2 金勇刚;石灰石粉—粉煤灰—水泥胶凝材料性能的研究[D];中南大学;2011年
3 王平;基于性能的水泥基渗透结晶防水材料研究[D];安徽工业大学;2011年
4 杨春常;混凝土碳化及氯含量对钢筋锈蚀速率的影响[D];华南理工大学;2011年
5 郭华勋;多组分掺合料混凝土的早期收缩开裂性能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11年
6 李志坤;聚丙烯纤维的表面改性及其在水泥基材料中的应用[D];重庆大学;2004年
7 罗玲;聚丙烯纤维的表面改性及其在工程中的应用[D];重庆大学;2006年
8 黄颖星;水泥砂浆与混凝土干缩相关性研究[D];南京工业大学;2006年
9 徐小红;干拌抗裂砂浆的配制及性能研究[D];重庆大学;2007年
10 于洪涛;混杂纤维自密实混凝土在预制声屏障中的应用[D];大连理工大学;2008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熊耀清;姚谦峰;;轻质多孔混凝土受压应力—应变全曲线试验研究[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10年02期
2 周顺鄂;卢忠远;严云;;泡沫混凝土导热系数模型研究[J];材料导报;2009年06期
3 王海超 ,许岩枫;高性能混凝土技术可持续发展概念的研究[J];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年02期
4 马一平,谈慕华,李昊;陶瓷纤维增强水泥基复合材料的研究[J];混凝土与水泥制品;1997年01期
5 吴中伟;高性能混凝土——绿色混凝土[J];混凝土与水泥制品;2000年01期
6 王建国,林江,朱宏伟;抗裂混凝土与NYCON增韧纤维[J];混凝土与水泥制品;1994年06期
7 谈慕华,吴科如,,杨正宏;尼龙纤维增强水泥砂浆的力学性能研究[J];混凝土与水泥制品;1995年02期
8 胡晓波,陈志源;碳-尼龙纤维混杂改性水泥基复合材料的研究[J];混凝土与水泥制品;1995年06期
9 马一平,谈慕华;聚丙烯纤维水泥基复合材料物理力学性能研究(Ⅰ)——抗塑性干缩开裂性能[J];建筑材料学报;2000年01期
10 马一平,谈慕华,朱蓓蓉,涂意美;水泥基体参数对砂浆塑性收缩开裂性能的影响[J];建筑材料学报;2002年02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马一平,仇建刚;防裂抗渗水泥基材料的研究[J];建筑材料学报;2005年01期
2 马一平;杨晓杰;王培铭;;纤维增强对水泥基材料早期干缩开裂性能的影响[J];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05期
3 冯奇,刘光明,巴恒静;颗粒级配对水泥基材料有害孔隙率的影响[J];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09期
4 钱春香,赵联芳,付大放,李丽,王瑞兴;温湿度和光强对水泥基材料负载纳米TiO2光催化氧化氮氧化物的影响[J];环境科学学报;2005年05期
5 陈益民;贺行洋;李永鑫;苏英;;矿物掺合料研究进展及存在的问题[J];材料导报;2006年08期
6 杨付权;胡秋生;黄崇波;;水泥基材料塑性收缩开裂性能及其影响因素研究[J];建筑施工;2006年08期
7 赵巍;;从现代混凝土的角度谈水泥基材料及其发展[J];广东建材;2009年06期
8 林晖,侯捷,卢小琳,高培伟;硫酸盐对水泥基材料微观结构的影响[J];混凝土;2005年11期
9 黄海涛;郎建峰;付占达;;水泥基梯度功能材料的研究进展[J];山西建筑;2007年07期
10 李清海;姚燕;孙蓓;;水泥基材料热膨胀性能测试方法发展现状[J];新型建筑材料;2007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马保国;董荣珍;朱洪波;李晓军;;高性能彩色固化剂的耐久性研究[A];湖北省土木建筑学会学术论文集(2000-2001年卷)[C];2002年
2 杨久俊;海然;秦东方;吴科如;;界面组分梯度分布对水泥基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A];2002年材料科学与工程新进展(下)——2002年中国材料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3 罗健林;段忠东;;巴基管复合水泥基材料的力学性能及显微结构[A];第六届全国土木工程研究生学术论坛论文集[C];2008年
4 冯奇;梁传栋;;水泥基材料微粒级配数学模型与有害孔隙率的关系[A];中国硅酸盐学会2003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3年
5 冯奇;巴恒静;梁传栋;;二级界面对水泥基材料孔结构和性能的影响[A];中国硅酸盐学会2003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3年
6 张承志;王爱勤;顾丽华;;水泥基材料干缩变形的细观力学分析[A];商品砂浆的科学与技术[C];2011年
7 朱广祥;尹冬梅;朱卫中;;负温水泥基灌浆料冬期施工技术[A];纪念中国混凝土外加剂协会成立20周年——混凝土外加剂新技术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8 马一平;仇建刚;王培铭;杨全兵;孙振平;蒋正武;;PP纤维对水泥基材料塑性收缩开裂及力学性能的影响[A];先进纤维混凝土 试验·理论·实践——第十届全国纤维混凝土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4年
9 王亚丽;崔素萍;徐西奎;;铁铝酸盐水泥基材料吸附重金属离子的机理研究[A];中国硅酸盐学会水泥分会首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10 岳汉威;张利俊;蒋玉川;马振珠;;碳硫硅钙石引起水泥基材料的破坏[A];中国混凝土进展2010[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樊跻宇;拉法基探讨水泥基材料可持续发展[N];中华建筑报;2011年
2 本报记者 胡春明;水泥基材料应用技术成室内防水发展趋势[N];中国建设报;2006年
3 贺元栋;肥城米山公司携手同济大学建立水泥基材料研发实践基地[N];中国建材报;2006年
4 本报记者 刘莉;显微镜下看水泥[N];科技日报;2007年
5 岳婵;LB-14聚合物水泥基韧性防水材料[N];中国房地产报;2004年
6 吕宁刚;混凝土起灰起砂的解决办法[N];中国建设报;2007年
7 记者 刘莉;让水泥更强更精更环保[N];科技日报;2007年
8 本报记者 徐彦泓 王桂兰;“高性能水泥制备和应用的基础研究”成果骄人[N];中国建材报;2004年
9 驻天津记者 郭关朝 特约记者 王宝芬;天津建材科研所取得良好业绩[N];中国建材报;2006年
10 本报记者 徐彦泓 王桂兰;利用“制备”提高水泥性能 扩大“应用”降低环境负荷[N];中国建材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鸣;水泥基材料用微胶囊自修复技术与原理的研究[D];中南大学;2013年
2 曾强;水泥基材料低温结晶过程孔隙力学研究[D];清华大学;2012年
3 李响;复合水泥基材料水化性能与浆体微观结构稳定性[D];清华大学;2010年
4 汪秀石;铁尾矿砂自密实水泥基材料性能试验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2年
5 钱匡亮;纳米CaCO_3对水泥基材料的作用、机理及应用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6 严捍东;废渣特性及其多元复合对水泥基材料高性能的贡献与机理[D];东南大学;2001年
7 陈美祝;水泥基材料组分对早期水化及收缩开裂影响的研究[D];武汉大学;2004年
8 韩嵘;水泥基压电智能器件特性分析[D];北京交通大学;2010年
9 李长成;水泥基材料碳硫硅钙石型硫酸盐侵蚀破坏及预防措施研究[D];中国建筑材料科学研究总院;2011年
10 管学茂;水泥基材料在氯盐环境中的服役行为及机理研究[D];中国建筑材料科学研究院;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方斌;发光透光水泥基材料的制备与性能研究[D];南昌大学;2012年
2 张军学;水泥基材料的自愈合特性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2年
3 刘振;抗蚀水泥的组成设计与机理研究[D];济南大学;2011年
4 任晓;水泥基材料的水化动力学及孔洞分析[D];南昌大学;2013年
5 龙辰;高电阻水泥的开发及性能研究[D];浙江工业大学;2011年
6 张世义;纳米及微粉颗粒改性水泥基材料抗氯盐性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2年
7 肖婷;水泥基材料的若干耐久性问题及机理研究[D];河海大学;2005年
8 李国翠;水泥基材料水化过程基本特性的电化学阻抗谱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0年
9 王晓梅;水泥基材料开裂界面物质传输与交换过程研究[D];清华大学;2010年
10 吴志娟;熟料矿物组成对水泥与减水剂适应性的影响[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153052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sgjslw/15305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