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合流制排水系统悬浮物元素组成及来源分析
本文关键词: 合流制排水系统 主成分分析 悬浮物 化学元素 污染物来源 出处:《给水排水》2014年S1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采用X荧光光谱法分析合流污水中悬浮物元素组成,并用主成分分析法对污水中颗粒型污染物的来源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悬浮物主要由15种元素构成,包括5种常量元素:O、Si、Al、Fe和Ca,质量分数分别为46.09%、27.51%、6.32%、6.03%和5.42%;10种微量元素:C、K、Na、S、Mg、N、P、Zn、Cu和Ni,质量分数均低于3%。悬浮物的元素分布可用3个主成分反映,其方差贡献率分别为F1(Fe、C、S、N)60.03%、F2(O、Na、Cu、Ni)22.34%、F3(Al、P、Zn)17.62%,结合研究区域土地功能分区状况,认为F1主要来自城市生活污水,F2主要来自雨水径流挟入排水系统的无机杂质,F3主要来自工业废水。
[Abstract]:The composition of suspended solids in confluence sewage was analyzed by X-ray fluorescence spectrometry, and the sources of particulate pollutants in sewage were analyzed by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suspended solids were mainly composed of 15 elements. Including five major elements, the mass fraction of which is 46.09 and the mass fraction is 27.51 / 6.32 6.03% and 5.42 / 10 respectively, and 10 kinds of trace elements:: C, C, K, N, mg, mg, N, P, Zn, O, Cu and Ni, the mass fractions of which are all lower than those of 3.The distribution of the elements in the suspended solids can be reflected by three principal components. The variance contribution rates of F _ (1) F _ (1) Fe ~ ((1)) C ~ ((1)) C ~ ((1)) C ~ (+) C ~ (2) N ~ (2) ~ (2) ~ (2) ~ (2) ~ (2) ~ (2) -F _ (2) O _ (2) O _ (2) O _ (2) O _ (2) O _ (2) O _ (2) O _ (2) O _ (2) O _ (2) O _ (2) O _ (2) O _ (2) ~ (2)
【作者单位】: 重庆大学三峡库区生态环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镇江市水业总公司;
【基金】:镇江市科技局社会发展指导项目(FZ2011022)
【分类号】:TU99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李玉;俞志明;宋秀贤;;运用主成分分析(PCA)评价海洋沉积物中重金属污染来源[J];环境科学;2006年01期
2 朱伟;边博;阮爱东;;镇江城市道路沉积物中重金属污染的来源分析[J];环境科学;2007年07期
3 盛东;胡忻;刘锡尧;;水体悬浮颗粒物的扫描电镜与X射线能谱显微分析[J];岩矿测试;2010年06期
4 丁程程;刘健;;中国城市面源污染现状及其影响因素[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1年S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楠;王玉杰;储小院;王云琦;吴云;陈林;;缙云山不同土地利用类型暴雨径流水质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12期
2 杨雪莲;陈苏;晁雷;孙丽娜;孙铁珩;;条子河底泥重金属污染特征及评价[J];安徽农业科学;2012年04期
3 雷蕾;陈玉成;李章平;黎才发;;我国城市街道灰尘中重金属的成分分析[J];安全与环境学报;2012年02期
4 段雪梅;蔡焕兴;巢文军;;南京市表层土壤重金属污染特征及污染来源[J];环境科学与管理;2010年10期
5 田金;李超;宛立;杜牛;赵海勃;;海洋重金属污染的研究进展[J];水产科学;2009年07期
6 张菊;邓焕广;王东启;陈振楼;许世远;姚春霞;;上海郊区小城镇街道灰尘理化性质及重金属时空分布特征[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11年06期
7 姚晓飞;周岩梅;于晓华;吴锦涛;刘伟富;;南沙河表层沉积物重金属污染评价及来源解析[J];环境科学与技术;2011年12期
8 陈衍婷;尹丽倩;陈进生;赵金平;袁东星;;厦门近海表层沉积物结构特征及物源初探[J];环境科学与技术;2011年S2期
9 祝云龙;姜加虎;孙占东;黄群;王红娟;周云凯;;洞庭湖沉积物中重金属污染特征与评价[J];湖泊科学;2008年04期
10 唐阵武;程家丽;岳勇;陈玉敏;;武汉典型湖泊沉积物中重金属累积特征及其环境风险[J];湖泊科学;2009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韦炳干;姜逢清;李雪梅;牟书勇;;乌鲁木齐市道路沙尘重金属污染及其健康风险评价[A];第二届重金属污染监测风险评价及修复技术高级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2 胡晓芳;;于桥水库水源地重金属污染研究[A];2012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四卷)[C];2012年
3 曹玲珑;王平;石萍;田海涛;;洋浦港近岸海域表层沉积物重金属污染来源探讨及生态评价[A];热带海洋科学学术研讨会暨第八届广东海洋湖沼学会、第七届广东海洋学会会员代表大会论文及摘要汇编[C];201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鸣;鄱阳湖重金属污染特征研究及环境容量估算[D];南昌大学;2010年
2 龚玲兰;山西汾河河流生态地球化学特征与重金属污染机制[D];中南大学;2011年
3 杨永强;珠江口及近海沉积物中重金属元素的分布、赋存形态及其潜在生态风险评价[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2007年
4 赵明;镁合金表面无铬化学转化处理新技术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6年
5 宛立;锦州湾重金属污染状况及其对菲律宾蛤仔的遗传损伤[D];大连海事大学;2008年
6 于瑞莲;泉州湾潮间带沉积物中重金属元素的环境地球化学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7 刘玉燕;城市道路灰尘PGEs累积特征及影响机制[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8 徐亚岩;渤海湾元素生物地球化学及环境演变指标的筛选[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海洋研究所);2010年
9 李章平;重庆市主城区街道灰尘的污染与风险特征研究[D];西南大学;2012年
10 李国莲;巢湖污染物赋存、来源及风险评价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胡越;葫芦岛新港海域表层沉积物重金属分布、富集及污染评价[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2 马志刚;植被分异与环境因子的关系[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3 王晓云;郑州市地面灰尘重金属季节变化及健康风险分析[D];河南大学;2011年
4 姚晓飞;南沙河、凉水河重金属污染分析及其运移规律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5 田小松;重庆城市降雨径流中重金属的输出特征及其风险评估[D];西南大学;2011年
6 郭福星;东、黄海海域沉积物中重金属、生源要素的分布特征和生态风险评价[D];暨南大学;2011年
7 杨仪方;城市可吸入大气颗粒物分布特性研究[D];北京工商大学;2010年
8 唐志娟;长沙市城市森林土壤重金属含量空间分布格局及其来源分析[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11年
9 张晶晶;山西省煤矸石中重金属元素含量的空间差异研究[D];山西大学;2011年
10 张孝芳;化学计量学方法在大黄NIR光谱解析和室温磷光分析中的应用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6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倪艳芳;;城市面源污染的特征及其控制的研究进展[J];环境科学与管理;2008年02期
2 张运林,秦伯强,陈伟民,罗潋葱;太湖水体中悬浮物研究[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04年03期
3 常静;刘敏;许世远;侯立军;王和意;Ballo Siaka;;上海城市降雨径流污染时空分布与初始冲刷效应[J];地理研究;2006年06期
4 路远发,杨红梅,周国华,马丽艳,梅玉萍,陈希清;杭州市土壤铅污染的铅同位素示踪研究[J];第四纪研究;2005年03期
5 叶闽;杨国胜;张万顺;肖彩;;城市面源污染特性及污染负荷预测模型研究[J];环境科学与技术;2006年02期
6 宫莹,阮晓红,胡晓东;我国城市地表水环境非点源污染的研究进展[J];中国给水排水;2003年03期
7 杨宏伟,郭博书,段毅文,李景峰,焦小宝,陈丽萍;黄河水中铅(Ⅱ)与悬浮粒子相互作用的研究[J];环境科学研究;2001年01期
8 李玉;俞志明;宋秀贤;;运用主成分分析(PCA)评价海洋沉积物中重金属污染来源[J];环境科学;2006年01期
9 边博;;前期晴天时间对城市降雨径流污染水质的影响[J];环境科学;2009年12期
10 李立青;尹澄清;何庆慈;孔玲莉;刘红磊;;武汉汉阳地区城市集水区尺度降雨径流污染过程与排放特征[J];环境科学学报;2006年07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李扬;中国近海海域微型硅藻的生态学特征和分类学研究[D];厦门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孙常磊;西安城市雨水利用分区及不同下垫面雨水径流水质研究[D];西安理工大学;2005年
2 张媛;兰州市区地表径流污染初探[D];兰州大学;2006年
3 沈君;武汉市屋面雨水水质特性分析[D];武汉理工大学;2009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徐胜杰,吴永旦;诸暨市老城区合流制排水系统的改造[J];中国给水排水;2004年10期
2 金苗;陈霆;;城市合流制排水系统溢流的污染特性分析[J];山西能源与节能;2007年02期
3 赵磊;杨逢乐;王俊松;谢中伟;朱永官;;合流制排水系统降雨径流污染物的特性及来源[J];环境科学学报;2008年08期
4 徐祖信;王卫刚;李怀正;金伟;徐俐;;合流制排水系统溢流污水处理技术[J];环境工程;2010年S1期
5 陈勇民;张仪萍;周永潮;张土乔;;合流制排水系统截流工程淤积分析与探测[J];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年02期
6 洪嘉年;;合流制排水系统设计的若干问题探讨[J];给水排水;1989年05期
7 黄建设;建筑小区部分合流制排水系统[J];给水排水;2004年01期
8 张辰;;合流制排水系统溢流调蓄技术研究及应用实例分析[J];城市道桥与防洪;2006年05期
9 陈嫣;张辰;;合流制排水系统溢流调蓄技术研究及应用实例分析[J];上海环境科学;2006年02期
10 张力;;城市合流制排水系统调蓄设施计算方法研究[J];城市道桥与防洪;2010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王强;王军;刘达克;车武;;北京市旧城区合流制排水系统改造策略研究[A];多元与包容——2012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07.城市工程规划)[C];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张杰;合流制排水系统雨天溢流污染控制及优化调度研究[D];天津大学;2012年
2 刘强;校园合流制排水系统雨水调蓄处理利用的试验研究[D];湖南大学;2013年
3 杨云安;合流制排水系统管道沉积物控制技术研究[D];清华大学;2011年
4 赵庆豪;雨天合流制排水系统水质水量调查与分析[D];武汉理工大学;2013年
5 张志成;合流制排水系统改造综合控制技术研究[D];天津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153385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sgjslw/15338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