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施工技术论文 >

钢筋混凝土核心筒基于位移的抗震设计方法研究

发布时间:2018-03-04 15:27

  本文选题:混凝土核心筒 切入点:基于位移的抗震设计方法 出处:《应用基础与工程科学学报》2014年02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对于较重要的建筑结构,在基于性能抗震设计过程中,需要同时验算结构的抗震承载力和位移反应是否满足规范规定的限值.混凝土核心筒是我国超高层建筑中应用最为广泛的抗侧力单元,在承载力、刚度和延性方面均需进行详细的设计以满足更高的抗震要求.利用加速度反应谱和能力谱的基本原理,通过引入损伤指标及能力设计方法,本文提出一种混凝土核心筒基于位移的抗震设计方法,该方法可实现对目标位移和加速度(力)的双重控制,对结构进行更为合理的抗震设计.只要给定结构目标位移和目标加速度,即可利用该基于位移的方法进行抗震设计计算,得到混凝土核心筒在任一地震作用水平下的承载力和位移,同时,引入能力设计方法进行定量的构件构造措施设计,以保证构件在大震作用下具有足够的塑性变形能力.
[Abstract]:For more important building structures, in the process of performance-based seismic design, It is necessary to check whether the aseismic bearing capacity and displacement response of the structure meet the limit value stipulated in the code. The concrete core tube is the most widely used lateral force resisting element in the super high-rise building in China, and it is used in the bearing capacity. Both stiffness and ductility need to be designed in detail to meet higher seismic requirements. Using the basic principles of acceleration response spectrum and capability spectrum, the damage index and capability design method are introduced. In this paper, a displacement-based seismic design method for concrete core tube is presented. This method can realize dual control of target displacement and acceleration (force). As long as the displacement and acceleration of the structure are given, the displacement-based method can be used to calculate the aseismic design. The bearing capacity and displacement of concrete core tube under any earthquake action level are obtained. At the same time, the capacity design method is introduced to design the quantitative component construction measures to ensure that the member has enough plastic deformation ability under the action of strong earthquake.
【作者单位】: 华侨大学土木工程学院;福建省结构工程与防灾重点实验室;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1308236;51378228) 教育部高等学校博士学科点专项科研基金(20133501120003;20123501110002)
【分类号】:TU973.3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8条

1 欧进萍,何政,吴斌,邱法维;钢筋混凝土结构基于地震损伤性能的设计[J];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1999年01期

2 白绍良;李刚强;李英民;韦锋;;从R-μ-T关系研究成果看我国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抗震措施[J];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2006年05期

3 史庆轩;侯炜;田园;王秋维;;钢筋混凝土核心筒性态水平及性能指标限值研究[J];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2011年06期

4 钱稼茹,罗文斌;建筑结构基于位移的抗震设计[J];建筑结构;2001年04期

5 钱稼茹;徐福江;;钢筋混凝土连梁基于位移的变形能力设计方法[J];建筑结构;2006年S1期

6 钱稼茹,吕文,方鄂华;基于位移延性的剪力墙抗震设计[J];建筑结构学报;1999年03期

7 史庆轩;侯炜;刘飞;郭栋;张兴虎;;钢筋混凝土核心筒抗震性能试验研究[J];建筑结构学报;2011年10期

8 吕文,钱稼茹,方鄂华;钢筋混凝土剪力墙延性的试验和计算[J];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9年04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孙俊,刘铮,刘永芳;工程结构基于性能的抗震设计方法研究[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5年03期

2 周利剑,孙建刚,张云峰;立式储罐抗震设计新方法[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5年03期

3 沈章春;王全凤;;基于性能抗震设计理论与实用方法[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8年03期

4 熊二刚;梁兴文;张倩;;钢框架结构基于位移的抗震设计方法[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10年03期

5 杨叶;童申家;张思海;郭泽英;;安装粘滞阻尼器的RC框架结构静力非线性分析方法[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10年03期

6 方高倪,胡俊;框架结构的位移能力谱抗震设计方法[J];安徽建筑工业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03期

7 李伟,李浩,赵建昌;静力弹塑性分析方法在RC框架结构抗震能力分析中的应用[J];安徽建筑;2005年03期

8 吕程;;基于位移控制的框架结构Pushover破坏分析[J];安徽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年04期

9 宋波;潘建仕;;基于Pushover法的曲线桥地震波输入最不利角度分析[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2008年11期

10 王树和;张举兵;宋波;赵赤云;;基于我国规范RC框架结构的延性折减系数[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2012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汪子月;张志强;;型钢混凝土框架核心筒结构直接基于位移的抗震设计[A];第八届全国地震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Ⅰ)[C];2010年

2 白国良;丁建;蒋建;;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直接基于损伤性能的抗震设计方法研究[A];第十三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Ⅲ册)[C];2004年

3 支旭东;谢礼立;;网壳结构损伤研究在性态抗震设计中的应用[A];第16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Ⅲ册)[C];2007年

4 钱稼茹;徐福江;;钢筋混凝土框架-核心筒结构的变形解构规则[A];首届全国建筑结构技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6年

5 梁兴文;谢俊强;;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基于位移的实用抗震设计方法[A];首届全国建筑结构技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6年

6 辛力;梁兴文;;考虑高振型影响的框架-剪力墙结构基于位移的抗震设计[A];首届全国建筑结构技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6年

7 张建新;李青宁;曲付国;;建筑结构抗震设计理论发展[A];第六届全国现代结构工程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8 陈国新;;生态复合墙体损伤延性系数研究[A];第22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Ⅱ册[C];2013年

9 甄圣威;汪洋;;超高层结构弹塑性模拟中若干问题的讨论[A];第四届全国建筑结构技术交流会论文集(上)[C];2013年

10 马玉虎;朱炳寅;;高强混凝土在剪力墙中的适用性[A];第四届全国建筑结构技术交流会论文集(上)[C];201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戴金华;既有钢筋混凝土剪力墙结构改造抗震性能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2 劳晓春;RC矩形截面剪力墙构件的抗震性能及其性能指标限值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3 关宏波;GFRP套管钢筋混凝土组合结构的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1年

4 常磊;结构地震能量反应分析及其在超高层巨型框架结构中的应用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1年

5 陈学伟;剪力墙结构构件变形指标的研究及计算平台开发[D];华南理工大学;2011年

6 管民生;基于性能的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抗震性能评价方法与应用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1年

7 张明;竖向荷载对高层建筑结构侧向变形影响研究[D];湖南大学;2009年

8 杨伟;钢筋混凝土结构损伤性能设计及整体抗震能力分析[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0年

9 江枣;竖向组合构件抗震性能研究[D];清华大学;2010年

10 刘建伟;框支剪力墙结构合理破坏机制及控制措施研究[D];重庆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冯立超;Pushover分析方法在框架结构分析中的应用[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09年

2 唐纯能;高层建筑梁式转换结构受力特性与地震反应分析[D];浙江大学;2011年

3 吴奕琴;基于Pushover分析的桥梁结构抗震评估方法的研究与应用[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10年

4 郭向东;框架剪力墙结构抗震弹塑性分析[D];太原理工大学;2011年

5 阴麒麟;多高层预制预应力剪力墙抗震性能弹塑性静力分析[D];山东建筑大学;2011年

6 刘日新;风力机塔架的设计方法研究[D];沈阳工业大学;2011年

7 康银庚;基于Pushover方法的混凝土梁式桥抗震性能评估与加固[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8 王堂锐;高层建筑结构设计及Pushover分析方法的应用[D];武汉理工大学;2011年

9 罗静;高振型对剪力墙结构抗震设计的影响分析[D];武汉理工大学;2011年

10 董德立;基于能量方法的建筑结构抗震分析与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朱勇;周云;苏启亮;;钢筋混凝土连梁抗震加固的试验研究[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9年03期

2 贾鹏;杜修力;赵均;;不同轴压比钢筋混凝土核心筒抗震性能[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2009年01期

3 高小旺,鲍霭斌;地震作用的概率模型及其统计参数[J];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1985年01期

4 欧进萍,吴波;压弯构件在主余震作用下的累积损伤试验研究[J];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1994年03期

5 欧进萍,邱法维;耗能-隔震柔性底层钢管混凝土-钢筋混凝土组合框架的实验研究[J];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1995年02期

6 欧进萍,李洪泉,邱法维,吴波;采用耗能减震装置修复震后有损伤钢筋混凝土框架的试验研究[J];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1996年01期

7 卓卫东,范立础;结构抗震设计中的强度折减系数研究[J];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2001年01期

8 吕西林,李俊兰;钢筋混凝土核心筒体抗震性能试验研究[J];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2002年03期

9 刘志强,吴波,林少书;钢筋混凝土连梁的抗震性能研究[J];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2003年05期

10 翟长海,公茂盛,张茂花,谢礼立,张敏政;工程结构等延性地震抗力谱研究[J];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2004年01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刘清山;抗震剪力墙小跨高比连梁的理论分析及试验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6年

2 皮天祥;钢筋混凝土剪力墙小跨高比连梁抗震性能试验和设计方法研究[D];重庆大学;2008年

3 辛力;高性能混凝土剪力墙直接基于位移的抗震设计方法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张彬彬;高层建筑剪力墙连系梁抗震性能的试验研究[D];重庆大学;2001年

2 徐锐昌;小跨高比洞口连梁有效配筋方式的试验研究[D];重庆大学;2004年

3 魏小飞;重庆地区筒体结构中小跨高比连梁性能分析与试验研究[D];重庆大学;2007年

4 易波;综合斜筋小跨高比剪力墙连梁的抗震性能试验研究及设计方法[D];重庆大学;2008年

5 王智勤;配有500MPa级钢筋对角斜筋小跨高比连梁抗震性能对比试验研究[D];重庆大学;2009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灿灿,陆洲导,李凌志;建筑结构基于性能的抗震设计[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5年05期

2 方培华;陈道政;;基于Etabs的RC框架结构Pushover方法原理及应用[J];金陵科技学院学报;2011年01期

3 胡家志;;浅谈静力弹塑性分析方法[J];山西建筑;2010年20期

4 钱稼茹,罗文斌;建筑结构基于位移的抗震设计[J];建筑结构;2001年04期

5 易成;朱红光;王青;范永魁;;疲劳荷载下混凝土梁弯曲损伤指标的探究[J];应用力学学报;2009年01期

6 李维涛;鞠杨;应惠清;;RC框架结构损伤指标研究[J];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2009年04期

7 李曰兵;邢爽;大岛俊之;;加速度功率谱密度在钢桥损伤检测中的应用[J];实验力学;2009年06期

8 杨克家;张茂雨;;能力谱法中结构弹塑性性能的考虑方法[J];山西建筑;2010年18期

9 彭细荣;路新瀛;隋允康;陈肇元;;一种环境激励下基于应变测试的结构损伤指标[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2008年05期

10 韩国庆;黄庆祥;;减隔震桥梁的能力谱分析方法[J];山西交通科技;2008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刘承斌;王柏生;李玉刚;杨英武;;钢桁架-砼组合板损伤指标研究及比较[A];第九届全国振动理论及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2 屠永清;涂远星;张贵林;;钢管混凝土框架-混凝土核心筒结构抗震性能分析[A];中国钢协钢-混凝土组合结构分会第十一次年会论文集[C];2007年

3 周骥;刘红梁;陆钦年;;能力谱法和改进的能力谱法求解目标位移[A];第三届全国现代结构工程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4 卢红标;刘文渊;徐小壮;;对弹塑性需求谱的一点体会[A];第一届全国工程安全与防护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8年

5 吴平川;魏翠玲;;建筑结构基于性能的抗震设计[A];第14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三册)[C];2005年

6 曹炳政;;能力谱法在既有建筑消能加固中的应用研究[A];第17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Ⅲ册)[C];2008年

7 刘承斌;王柏生;李玉刚;杨英武;;钢桁架—砼组合板损伤指标研究及比较[A];第九届全国振动理论及应用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8 郝娜;史庆轩;门进杰;;基础隔震结构基于性能的抗震性能评估[A];第三届全国防震减灾工程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9 郝娜;史庆轩;门进杰;;基础隔震结构基于性能的抗震性能评估[A];第三届全国防震减灾工程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10 白国良;丁建;蒋建;;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直接基于损伤性能的抗震设计方法研究[A];第十三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Ⅲ册)[C];200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3条

1 陆继亮;云南部分种苗种球质量优于进口产品[N];中国绿色时报;2006年

2 ;病毒性心肌炎的诊断要点[N];农村医药报(汉);2007年

3 王雪飞;9个北京人中就有1人患肾病[N];健康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贞新;基于推倒分析法的连续梁桥地震响应简化分析方法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8年

2 赵晓燕;基于压电陶瓷的结构健康监测与损伤诊断[D];大连理工大学;2008年

3 杨克家;带加强层高层建筑结构抗震性能及基于性能的抗震设计方法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8年

4 孙宪春;地震力作用下结构构件复杂反应特性的实验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8年

5 王利恒;基于线性及非线性动力特性的桥梁结构非破损检测研究[D];北京工业大学;2006年

6 吕伟荣;砌体基本力学性能及高层配筋砌块砌体剪力墙抗震性能研究[D];湖南大学;2007年

7 李波;消能减震结构基于性能的抗震设计理论与方法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7年

8 肖明葵;基于性能的抗震结构位移及能量反应分析方法研究[D];重庆大学;2004年

9 杨春侠;混凝土多孔砖砌体结构房屋拟动力试验研究及抗震性能分析[D];湖南大学;2007年

10 张华英;平移建筑隔震体系分析与性能化设计研究[D];兰州理工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倩;钢框架结构基于性能的抗震设计方法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8年

2 程牛;高层框—剪结构考虑高振型的能力谱法研究[D];安徽建筑工业学院;2012年

3 唐必刚;基于Pushover和能力谱法的桥梁结构抗震性能研究[D];湖南大学;2010年

4 陈晓祥;高层框架—剪力墙结构基于性能的抗震研究[D];天津大学;2010年

5 罗林杰;能力谱法在高层建筑Pushover分析中的应用[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1年

6 高依强;基于Pushover分析的桥梁抗震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3年

7 俞瑞芳;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Pushover——能力谱法分析研究[D];西安理工大学;2003年

8 马倩;混凝土框架结构基于性能的抗震分析方法研究[D];西安科技大学;2012年

9 委旭;钢筋混凝土核心筒抗侧力性能的非线性数值模拟分析[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9年

10 林树无;冠心病患者血浆vWF、t-PA、D-二聚体、Fg的变化及与心电图改变的关系[D];中国医科大学;2002年



本文编号:156624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sgjslw/156624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6e5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