滤层配置特征对砂滤池过滤性能的影响
本文选题:滤层构造特征 切入点:过滤性能 出处:《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年05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滤料粒径、层厚和颗粒分布等滤层配置特征,是保证滤池高效运行的关键因素之一.根据实际应用构造了三种典型的模拟滤层,进行系统的过滤对比试验,研究滤层构造特征对过滤性能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均质滤料滤层在水头损失增长率、滤后水平均浊度、颗粒物截留效果、滤层产水率以及过滤性能指标F值等多个方面具有优势;滤后水颗粒物截留效果主要决定于滤层厚度,与滤层厚径比L/d值没有相关性;砂滤层对于水中2~5μm之间的颗粒物截留效果差;"细粒径、浅滤层"的滤层配置尽管避免了过滤末期浊度值的上升,但存在水头损失增长率大、滤后水平均浊度高、残留颗粒总数大等弊端,采用"深滤层、均质滤料"的滤层配置方式应是今后水厂滤池设计和技术改造的主要技术措施.
[Abstract]:Filter size, thickness and distribution characteristics of particle filter configuration, is one of the key factors to ensure the efficient operation of the filter. According to the actual structure of three typical analog filter layer, filtering and contrast test system. The effect of filter layer structure characteristics on filtering performance. The test results show that the homogeneous filter the layer growth rate in the head loss, the filtered average turbidity, particle retention and filter water production rate and filtration performance index F-measure has advantages in many aspects; the effect of trapped water particles after filtration mainly depends on the thickness of the filter layer, and the filter layer thickness to diameter ratio and L/d value had no correlation; sand filter layer the particles between M 2~5 water retention effect is poor; "fine size, light filter layer" filter configuration while avoiding the rising end filtration turbidity value, but the increasing rate of water head loss, high turbidity levels were filtered, residual particles total etc.. At the end, the use of "deep filter layer, homogeneous filter material" filter layer configuration mode should be the main technical measures for the design and technical transformation of the filter pool in the future water works.
【作者单位】: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环境与市政工程学院;清华大学环境学院环境模拟与污染控制国家重点联合实验室;
【基金】:国家重大水专项(2012ZX07408001)
【分类号】:TU991.2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周超;张建锋;何华;王小馔;杨宏伟;解跃峰;;砂滤池对水中颗粒物截留效果及反冲洗效果的分析[J];给水排水;2013年09期
2 朱洁;陈洪斌;孙博雅;;颗粒物计数法用于给水处理的评述[J];净水技术;2009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关炜;王园园;;水处理中活性炭对有机物的吸附性能与二者结构和性质的关系[J];安徽农业科学;2012年17期
2 王丁;谈小集镇水厂工程建设[J];安徽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年02期
3 王晓燕;谢曙光;施东文;;生物陶粒滤池去除地表水中有机物的动力学模型研究[J];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06期
4 李星;芦澍;孙文鹏;杨艳玲;陈杰;;高密度沉淀池-超滤组合工艺处理微污染水中试[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2011年09期
5 许兆杰;张雅君;;农村及偏远地区饮用水除氟研究[J];北京建筑工程学院学报;2006年02期
6 邱瑞芳;程芳琴;王菁;;混凝—电渗析耦合法治理汾河污染的实验研究[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2期
7 尹先清;刘建;李玫;郑琼;石占忠;马立军;赵明;班艳华;;大港北部油田回注污水结垢性与配伍性研究[J];长江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理工卷;2009年01期
8 王云波,刘金河,谭万春,吴方同,任伯帜;PDA2000监测低温低浊水混凝试验研究[J];长沙交通学院学报;2003年01期
9 侯轶;高乃云;张楠;彭广勇;;粉末活性炭(PAC)强化处理微污染原水国内外研究现状[J];城镇供水;2008年06期
10 邝金勇;欧美珊;;北江夏季高浊度原水净化试验[J];城镇供水;2011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7条
1 王建友;葛道才;;电去离子过程的除盐机理及其传质促进[A];第二届中国膜科学与技术报告会论文集[C];2005年
2 谢有奎;冯孝杰;杨琴;敖漉;;对我国农村环境污染防治对策的宏观思考[A];2008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中卷)[C];2008年
3 曹仲宏;胡大卫;;废水再生及回用处理方法进展[A];2007年全国给水排水技术信息网成立三十五周年纪念专集暨年会论文集[C];2007年
4 白芝兰;赵乐军;;高效强化常规水处理技术综述[A];2008年全国给水排水技术交流会暨全国水网理事会换届大会论文集[C];2008年
5 曹仲宏;;饮用水处理中的臭氧氧化及其相关氧化工艺[A];全国给水排水技术信息网2009年年会论文集[C];2009年
6 钟海;关绍军;;本钢高强度轧机薄板坯软化水补水系统改造[A];第三届全国冶金节水、污水处理技术研讨会暨莱钢现场节水经验交流会文集[C];2007年
7 冯硕;孟庆宇;张光华;李振川;;再生水厂臭氧工艺设计[A];全国给水排水技术信息网41届技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曹井国;组合微滤工艺去除水中特殊污染物的研究[D];天津大学;2010年
2 张莉平;微涡旋接触絮凝澄清器工艺过程优化分析及试验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1年
3 聂小保;净水工艺中蠕虫生长繁殖、迁移分布及污染控制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1年
4 张运华;钢铁工业综合废水处理与资源化技术研究[D];武汉大学;2011年
5 谭万春;黄河泥沙絮凝形态学研究——絮体生长的计算机模拟与絮体模型[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4年
6 高湘;黄河高浊度水沉淀规律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4年
7 王圃;城市给水处理厂及泵站能耗分析与应用研究[D];重庆大学;2004年
8 余健;生物过滤去除饮用水中有机物、铁和锰的特性与机理研究[D];湖南大学;2005年
9 李冬梅;黄河泥沙架桥絮凝体的分形特性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5年
10 曹晓春;聚偏氟乙烯与纳米二氧化钛复合超滤膜的研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翠云;基于PLC与模糊PID的混凝投药复合控制系统的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10年
2 杨妍鑓;源水锰污染的应急处理技术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0年
3 郭诗文;管网中基于余氯衰减的三卤甲烷动力学模型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4 卢蕾;云南省小城镇供水安全调查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08年
5 李文露;生物慢滤处理微污染原水的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0年
6 廖祁明;多重絮凝的机理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
7 曹亚锋;硅藻土的改性及其在含铁废水处理中的应用[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10年
8 夏鹏;引黄水库水深度处理中活性炭滤池工艺研究[D];山东建筑大学;2011年
9 任博;石化废水深度处理及回用工艺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10 敖文;共沉淀分离富集—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水环境中重金属离子的研究[D];内蒙古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杨艳玲;李星;刘美洲;张辉;张琳琳;陈曦;;用颗粒计数和浊度联合评价颗粒物去除作用[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2007年11期
2 王东升,陈勇生;在线激光颗粒计数仪在水处理中的应用[J];中国给水排水;2003年09期
3 林显增;张伟杰;邹振裕;罗永恒;徐廷国;朱学峰;;V型滤池实现优化运行与维护的试验研究[J];中国给水排水;2012年05期
4 王在刚;徐勇鹏;刘广奇;;水中微颗粒分布规律与特征参数的探讨[J];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2007年10期
5 徐勇鹏;刘广奇;王在刚;;颗粒数作为水质替代参数的研究[J];哈尔滨商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02期
6 杨艳玲,李星,丛丽,李圭白;优化监测与净水工艺提高致病原生动物去除率[J];给水排水;2003年06期
7 戴婕;伍海辉;窦茵;陈旭源;;颗粒计数仪器在给水处理工艺中的应用探索[J];给水排水;2007年09期
8 陈伟;孙博雅;陈洪斌;张群;尚书铨;魏联忠;陈志平;王忠明;;机械搅拌澄清池运行优化的研究[J];给水排水;2008年02期
9 窦茵;杨珍;;颗粒物计数仪在长江水源水厂常规处理工艺中的应用研究[J];上海水务;2007年03期
10 王利平,张世华,王峰慧,金伟如,,金同轨;均质石英砂滤料过滤性能的试验研究[J];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1996年01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孙博雅;颗粒物计数法用于水厂运行优化的研究[D];同济大学;2008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太连;赵书敏;夏志新;;改善液压过滤器过滤性能的途径探讨[J];液压与气动;1993年04期
2 石惠天;振动对过滤性能的影响[J];阜新矿业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1997年01期
3 邓江生;金涛;;过滤器过滤性能优劣的判定方法[J];机床与液压;2014年07期
4 林忠平;吴昌甫;龙大海;吴淼;;纤维滤料在容尘阶段的过滤性能实验研究[J];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年04期
5 曹谦芝;曾凡龙;任庆春;薛罡;;特种聚酯纤维的改性及其对采油污水过滤性能的研究[J];净水技术;2009年04期
6 景有海,金同轨,范瑾初;均质滤料直接过滤性能的评价指标[J];给水排水;2000年03期
7 刘丽芳;双层土工织物过滤性能探讨(英文)[J];青岛大学学报(工程技术版);2002年03期
8 严长勇;王成彪;沈恒根;;HBT“梯度”复合滤料的过滤性能研究及应用[J];建筑热能通风空调;2007年04期
9 赵明华;亢永莲;;沉淀法处理贫化铀废水——过滤性能改善之研究[J];辐射防护通讯;1982年02期
10 朱龙,张秀娟,张庆功,刘俊甫,付彦久,庞大威;铁法矿务局煤泥水过滤性能的研究[J];东北大学学报;1999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4条
1 杨明;;液压油过滤性测试方法及相关测试仪器简介[A];中国汽车工程学会燃料与润滑油分会第13届年会论文集[C];2008年
2 王哲;潘志娟;;多级PLA复合纳米纤维膜的制备及其空气过滤性能[A];中国化学会第29届学术年会摘要集——第31分会:静电纺丝技术与纳米纤维[C];2014年
3 吴兆棉;俞昊;朱美芳;张瑜;葛继武;范忠辉;;改性聚丙烯纤维的卷烟焦油过滤性能研究[A];2004年全国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4 牟璇;刘俊杰;李圆圆;;空调过滤器的性能研究及能耗评估体系[A];全国暖通空调制冷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金昭;基于蛋白质组学的江苏啤酒大麦麦芽过滤性能缺陷的研究[D];江南大学;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郑三龙;典型医药中间体的过滤性能试验研究[D];浙江工业大学;2003年
2 杨振威;玻纤空气过滤纸原料组成对其过滤性能的影响[D];华南理工大学;2014年
3 尹维友;大型客机环控系统中高效空气过滤器过滤性能的研究[D];天津大学;2012年
4 朱志高;氟化超双疏聚丙烯腈/聚氨酯纤维膜的制备及其空气过滤性能研究[D];东华大学;2014年
5 王海刚;基于工业结构纤维滤料过滤特性的数值研究[D];安徽工业大学;2010年
6 王伟;小型高效过滤器过滤性能的多尺度数值仿真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2013年
7 王玉婕;羊毛滤料净化室内空气颗粒物的性能及实验研究[D];西安工程大学;2012年
8 黄铖;三层复合滤纸的制备及性能的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158281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sgjslw/15828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