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施工技术论文 >

深基坑综合支护结构的数值模拟分析与优化设计

发布时间:2018-03-11 15:05

  本文选题:深基坑 切入点:排桩 出处:《河北工程大学》2013年硕士论文 论文类型:学位论文


【摘要】:近三十年来,我国各个领域都进入了快速发展时期,基础设施建设更是我国现阶段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高层超高层建筑也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越来越多,而这些建筑能够从蓝图变为实物,其中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提供一个安全稳定的基坑,以便其顺利的进行上部结构的施工是。目前,国内外越来越多的学者通过理论分析和工程实践,提出了大量理论分析模型和各种支护方法,并在大量实验的基础上得到了很多可靠的实验数据。然而由于深基坑支护具有不确定性,复杂性及区域性的特点,该领域尚有许多待研究和讨论的问题,需要我们不断地完善和发展。对深基坑支护结构及合理的参数设计的研究是一个有价值的课题。 本论文结合北京广华新城617地块的基坑支护工程,进行了深基坑工程的理论研究,然后对基坑支护结构在开挖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最后进行了基坑变形分析以及支护结构的优化设计等方面的工作。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总结了桩锚支护、土钉支护结构的相关理论和计算方法,并对本工程的分析方法进行了阐述,提出了该领域尚待解决研究的问题。 (2)针对北京地区土质情况及工程特性,分析其在深基坑支护中的影响,结合桩锚支护和土钉支护形式的设计理论和计算方法,对综合支护形式(上部土钉墙+桩锚支护形式)的理论和计算方法进行探讨,并对综合支护形式的整体稳定性的两种计算方法进行了比较。 (3)利用理正7.0软件进行了支护结构的设计计算,同时结合有限元基本理论,采用有限元软件MIDAS-GTS建立了土钉—桩锚综合支护结构的三维模型,并将两种方法进行了比较,找出其中的差异。 (4)把迈达斯GTS(整体计算方法)和理正7.0(分算法)得出的结果进行比较,通过两者之间的差距,找出方案优化的大体范围,以简化优化过程。
[Abstract]:In the past three decades, our country has entered a period of rapid development in all fields, and infrastructure construction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our socialist construction at the present stage. And these buildings can go from blueprints to physical objects, and one of the important aspects is to provide a safe and stable foundation pit so that it can proceed smoothly with the superstructure. More and more scholars at home and abroad put forward a large number of theoretical analysis models and various supporting methods through theoretical analysis and engineering practice. On the basis of a large number of experiments, many reliable experimental data have been obtained. However, due to the uncertainty, complexity and regional characteristics of deep foundation pit support, there are still many problems to be studied and discussed in this field. It is necessary for us to perfect and develop continuously. It is a valuable subject to study the support structure and reasonable parameter design of deep foundation pit. Based on the foundation pit support engineering of Beijing Guanghua Xincheng block 617, this paper studies the theory of deep foundation pit engineering, and then carries on the numerical simulation to the foundation pit support structure in the excavation process. Finally, the deformation analysis of foundation pit and the optimization design of supporting structure are carried out. The main contents include the following aspects:. 1) the related theories and calculation methods of pile-anchor support and soil-nailing support structure are summarized, and the analysis methods of this project are expounded, and the problems that remain to be solved in this field are put forward. (2) according to the soil quality and engineering characteristics in Beijing area, this paper analyzes its influence on deep foundation pit support, and combines the design theory and calculation method of pile anchor support and soil nailing support.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theory and calculation method of comprehensive support form (pile anchor support form of upper soil nailing wall), and compares two calculation methods of overall stability of comprehensive support form. In this paper, the design and calculation of the supporting structure are carried out by using the software of Lizheng 7.0. At the same time, combined with the basic theory of finite element, the three-dimensional model of the soil nail-pile-anchor comprehensive supporting structure is established by using the finite element software MIDAS-GTS, and the two methods are compared. Find out the difference. 4) comparing the results obtained by Midas GTS (Global Computation method) with that obtained by Reads7.0. through 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m, we find out the general range of scheme optimization, so as to simplify the optimization process.
【学位授予单位】:河北工程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TU473.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朱炯;深基坑施工研究综述[J];彭城职业大学学报;2002年04期

2 程家麟;组合支护技术在深基坑施工中的应用[J];建筑技术;2002年02期

3 宋建学,张杰晓;深基坑施工中的工程测量[J];建筑技术;2002年02期

4 李好,周绪红;深基坑桩锚支护的弹塑性有限元分析[J];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年03期

5 杨虹,娄奕红,罗兰;金华大厦深基坑工程的仿真计算与分析[J];岩土力学;2003年03期

6 魏心平;深基坑工程施工及周围建筑保护[J];当代建设;2003年05期

7 杨芳;温州软土地基深基坑支护的现状和分析[J];河北工程技术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年01期

8 王兵 ,朱炯;深基坑施工研究综述[J];太原科技;2003年05期

9 杨丽君,周卫东;深基坑工程中常见的问题和处理对策[J];西部探矿工程;2003年08期

10 郑成广,倪震宇,李裕龄;特殊环境下的大型不规则深基坑施工技术[J];建筑施工;2003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张雷;刘振宏;钱元运;洪庄年;袁戟;;深基坑宽度对周围建筑影响的有限元分析[A];第十届全国青年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9年

2 樊春田;刘合强;;深基坑工程信息化施工技术探讨[A];河南省土木建筑学会2010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3 郝占洋;孙万红;;深基坑开挖方法的探讨[A];土木建筑学术文库(第13卷)[C];2010年

4 孙杰;马汝光;李红;;某公司办公楼深基坑开挖及支护简述[A];土木建筑学术文库(第11卷)[C];2009年

5 李仲;乔中鑫;田万寿;张振宇;郭青山;;深基坑施工中的变形监测[A];第二届“测绘科学前沿技术论坛”论文精选[C];2010年

6 张小妮;李作军;佟向前;;司法部办公楼工程深基坑监测控制技术[A];第二届全国地下、水下工程技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1年

7 陈浩生;;有限元技术在深基坑工程中的应用研究[A];中国土木工程学会隧道与地下工程学会地铁专业委员会第十二届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1998年

8 陈炎玮;崔京浩;;深基坑支护若干形式比较及分析[A];第七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Ⅲ卷)[C];1998年

9 胡凌云;刘金兴;刘晖;;保丰大厦深基坑加固工程[A];第九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Ⅱ卷[C];2000年

10 贾坚;刘建航;侯学渊;;上海城市建设中深基坑的安全稳定性控制[A];工程安全及耐久性——中国土木工程学会第九届年会论文集[C];200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通讯员 李如刚 记者 李耀华;严管深基坑 杜绝“楼歪歪”[N];连云港日报;2013年

2 记者 彭诗淇;昆明将整顿深基坑工程建设[N];昆明日报;2013年

3 徐列;上海织密深基坑工程安全质量网[N];建筑时报;2007年

4 本报记者  陈红梅 通讯员  崔伟;高楼入白云 地角固金汤[N];中国建设报;2006年

5 本报评论员 檀心;深基坑工程事关建设工程基业之本[N];中国建设报;2006年

6 记者 钱怡;深基坑工程抽检 新开4张“罚单”[N];苏州日报;2008年

7 本报记者 刘如春 本报通讯员 亓坤坤;新技术“爆”出国内最深基坑[N];中国国土资源报;2011年

8 ;南通市市区深基坑工程管理暂行办法[N];南通日报;2012年

9 祝冬标;地下结构施工对环境的影响[N];建筑时报;2006年

10 记者 郭靖;深基坑施工应制订事故预案[N];宁波日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9条

1 谢秀栋;软土地区深基坑施工变形安全性状的时间特性研究[D];同济大学;2007年

2 胡强;深基坑工程建模理论与稳定性评判的关键技术研究[D];河海大学;2004年

3 徐兴良;广安门医院门诊楼深基坑边坡稳定性评价[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4年

4 李维涛;深基坑工程三维仿真分析系统开发研究[D];同济大学;2007年

5 王爱勋;武汉国际会展中心工程关键施工技术研究与应用[D];武汉理工大学;2006年

6 边亦海;基于风险分析的软土地区深基坑支护方案选择[D];同济大学;2006年

7 赵延林;深基坑稳定与变形的可靠性分析[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2年

8 朱庆科;深基坑双排桩支护结构体系若干问题分析和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3年

9 庄心善;深基坑开挖土体的卸荷试验研究及有限元分析[D];武汉理工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卓文;成都地铁一号线小天竺车站深基坑稳定性分析[D];西南交通大学;2008年

2 谢李钊;深基坑现场实测分析及数值模拟[D];中南大学;2009年

3 董清;宝钢宽厚板工程旋流池深基坑施工技术研究与应用[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9年

4 杨晋文;填海地区深基坑工程施工研究[D];天津大学;2009年

5 蔡智云;深基坑地下连续墙减小邻近建筑沉降的作用研究[D];西安科技大学;2005年

6 李国杰;成都地铁天府广场深基坑施工力学分析[D];西南交通大学;2006年

7 王强;群光大厦深基坑工程支护方案评价研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07年

8 王江涛;渗流对深基坑工程的影响分析[D];武汉科技大学;2004年

9 牛中元;邯郸市某深基坑桩—锚支护的数值模拟研究[D];河北工程大学;2010年

10 蔡宽余;深基坑工程减压性降水自动控制系统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159868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sgjslw/159868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391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