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施工技术论文 >

功能单体对聚羧酸减水剂性能的影响

发布时间:2018-03-17 16:20

  本文选题:聚羧酸系减水剂 切入点:官能团 出处:《建筑材料学报》2014年01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采用自由基聚合法,以丙烯酰胺(AM),N,N-二甲基丙烯酰胺(DMAA)和2-丙烯酰胺基-2-甲基丙磺酸(AMPS)作为功能单体,以不同摩尔比替代聚羧酸减水剂合成过程中小分子单体丙烯酸(AA),合成一系列带有不同官能团的聚羧酸减水剂,采用傅里叶红外表征了减水剂的分子结构,通过测试掺有减水剂的水泥净浆流动度、减水剂在水泥浆体中的吸附量、水泥浆体的zeta电位及水泥水化热曲线,来研究不同主链官能团对减水剂各项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功能单体AM,DMAA,AMPS完全代替AA后,所合成的减水剂对水泥浆体的减水分散能力均有所减弱,甚至完全丧失;减水剂分子链所带负电荷越多,其在水泥浆体中吸附量越大;-SO_3~-对减水剂在水泥表面的吸附能力贡献小于-COO~-,这主要是-COO~-与Ca~(2+)较强的络合作用所致;羧基是减水剂对水泥水化进程起到延缓作用的关键因素。
[Abstract]:Using the free radical polymerization method, the functional monomers of N- (N-) -dimethyl-acrylamide (DMAA) and 2-acrylamido-2-methylpropylsulfonate (AMPS) were used as functional monomers. A series of polycarboxylic acid superplasticizers with different functional groups were synthesized by replacing the small molecular monomer acrylic acid with different molar ratios during the synthesis of polycarboxylic acid superplasticizer. The molecular structure of the water reducer was characterized by Fourier transform infrared spectroscopy (FTIR). The effects of different main chain functional groups on the properties of water reducer were studied by testing the fluidity of cement paste with water reducing agent, the adsorption capacity of water reducing agent in cement paste, the zeta potential of cement paste and the heat curve of cement hydration. The results show that when the functional monomer AMDMAA amps completely replaces AA, the water reducing ability of the synthesized superplasticizer to cement paste is weakened, or even completely lost, and the more negative charge is carried in the molecular chain of the water reducer, the more negative charge is carried in the molecular chain of the superplasticizer. The larger the adsorption capacity in cement paste is, the greater the contribution to the adsorption ability of water reducer on cement surface is, which is mainly caused by the strong complexation of -COO- and Ca~(2, and the carboxyl group is the key factor of retarding the hydration process of cement.
【作者单位】: 清华大学土木工程安全与耐久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中国地质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中国矿业大学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51173094)
【分类号】:TU528.042.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李崇智,冯乃谦,王栋民,侯云芬;梳形聚羧酸系减水剂的制备、表征及其作用机理[J];硅酸盐学报;2005年01期

2 张月星;冉千平;刘加平;缪昌文;;两性羧酸类接枝共聚物混凝土超塑化剂的性能研究[J];化学建材;2006年02期

3 孔祥明;曹恩祥;侯珊珊;;聚羧酸减水剂的研究进展[J];混凝土世界;2010年05期

4 缪昌文;冉千平;洪锦祥;徐静;周栋梁;;聚羧酸系高性能减水剂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J];中国材料进展;2009年1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沈如,邹斌,肖允发;ZS系列反应性高性能减水剂的研究[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1999年02期

2 朱江;聚丙烯纤维与高性能混凝土[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0年04期

3 黄煜镔,陈剑雄;大掺量粉煤灰掺合料中超细矿渣的作用[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1年04期

4 付亚伟;王硕太;崔云长;;硅灰对自密实混凝土性能的影响[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9年01期

5 王雷;王春林;孙道胜;张高展;王爱国;;巷旁支护充填混凝土流变性能试验研究[J];安徽建筑工业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3期

6 张健;;强耐久性HPC配合比设计优化方法[J];辽宁科技大学学报;2009年03期

7 吴平安;刘宜平;高明亮;杨洁;刘首;;混杂纤维轻骨料混凝土冲击性能试验研究[J];兵工学报;2010年06期

8 李伟;王显艳;李剑峰;;聚丙烯微纤维混凝土在水电工程中的应用[J];长春工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4期

9 江华;;混凝土结构耐久性探析[J];中国城市经济;2011年12期

10 黄亚梅;减水剂与水泥的相容性研究[J];长江科学院院报;2002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吴雄;杨文;王军;赵日煦;王发洲;;自养护混凝土中水分传输机制模型的研究[A];2011年混凝土与水泥制品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11年

2 吴平安;高明亮;杨洁;刘首;;混杂纤维轻骨料混凝土冲击动力性能试验研究[A];第九届全国冲击动力学学术会议论文集(下册)[C];2009年

3 马保国;谭洪波;孙恩杰;潘伟;;聚羧酸系高性能减水剂的构性关系研究[A];第九届全国水泥和混凝土化学及应用技术会议论文汇编(上卷)[C];2005年

4 李崇智;王栋民;王金才;;聚羧酸系减水剂的分子结构模型与作用机理探讨[A];中国硅酸盐学会混凝土水泥制品分会第七届理事会议暨学术交流大会论文集[C];2005年

5 康忠寿;;高强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A];预制混凝土桩——中国硅酸盐学会钢筋混凝土制品专业委员会、中国混凝土与水泥制品协会预制混凝土桩委员会2007-2008年年会论文集[C];2008年

6 韩松;阎培渝;;硫酸盐对萘系减水剂与水泥相容性的影响[A];中国硅酸盐学会水泥分会首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7 郭伟;秦鸿根;;分形理论在混凝土研究中的应用[A];2009'中国商品混凝土可持续发展论坛暨第六届全国商品混凝土技术与管理交流大会论文集[C];2009年

8 徐金;;C50抗氯盐高性能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试验研究[A];聚羧酸系高性能减水剂及其应用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9 彭建良;;聚羧酸系高性能减水剂在桥梁工程混凝土中应用的对比试验研究[A];聚羧酸系高性能减水剂及其应用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10 占宝剑;水中和;陈伟;王桂明;;基于功效函数法的高性能混凝土配合比优化[A];第一届两岸三地绿色材料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傅乐峰;聚羧酸超塑化剂的合成、性能和分散吸附行为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0年

2 杨婷婷;基于集料功能设计的水泥石界面性能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

3 罗浩;高速铁路大跨度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桥徐变变形对车—桥系统耦合振动的影响研究[D];中南大学;2011年

4 彭雄义;聚羧酸系减水剂的分子结构与应用性能关系及作用机理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1年

5 徐子芳;粉煤灰聚苯乙烯新型保温建筑材料的制备实验研究[D];安徽理工大学;2010年

6 麻秀星;高固含量聚羧酸减水剂合成与性能研究[D];重庆大学;2010年

7 王强;钢渣的胶凝性能及在复合胶凝材料水化硬化过程中的作用[D];清华大学;2010年

8 吴庆令;海洋环境钢筋混凝土受弯构件的耐久性与寿命预测[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0年

9 周立霞;西北戈壁地区高性能混凝土耐久性研究[D];兰州交通大学;2011年

10 姚维信;矿山粗骨料高浓度充填理论研究与应用[D];昆明理工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明林;塑性混凝土配合比及性能指标试验研究[D];郑州大学;2010年

2 陈高锋;钢丝网约束混凝土轴压性能试验研究[D];郑州大学;2010年

3 任燕;青藏高原地区高性能混凝土强度变形性能的研究[D];南昌大学;2010年

4 彭祖强;考虑骨料级配及密度的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0年

5 杨超;砌体墙、柱高厚比的研究[D];沈阳建筑大学;2011年

6 周忠群;一种高分散性聚羧酸系减水剂的合成及其性能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11年

7 孙浩;聚羧酸系减水剂的合成研究及应用[D];江南大学;2011年

8 于爱红;高性能混凝土外加剂的试验研究[D];山东建筑大学;2011年

9 夏京亮;桥用花岗岩高性能混凝土的配制与耐久性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1年

10 王少峰;聚甲基丙烯酸高性能减水剂分子结构及其聚合机理的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胡建华,汪长春,杨武利,府寿宽,陈博学,成克锦;聚羧酸系高效减水剂的合成与分散机理研究[J];复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0年04期

2 刘崭;王蔚茹;高彦芳;谢续明;;含mPEG侧链的水溶性梳状聚合物的合成及其侧链受限结晶行为研究[J];高分子学报;2006年01期

3 王书会;颜红侠;马晓燕;黄韵;张启路;;梳状P(MMA-co-MAh)-g-PEGME共聚物的合成及结构与性能[J];高分子学报;2008年09期

4 何靖,庞浩,张先文,廖兵;新型聚醚接枝聚羧酸型高效混凝土减水剂的合成与性能[J];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2005年05期

5 冉千平,丁蓓,游有鲲,刘加平;羧酸系混凝土超塑化剂的作用机理及分子结构模型设计[J];功能高分子学报;2004年01期

6 冉千平;缪昌文;刘加平;尚燕;毛永琳;;梳形共聚物分散剂侧链长度对水泥浆体分散性能的影响及机理[J];硅酸盐学报;2009年07期

7 向建南,徐广宇,张伟强,黄政宇;羧酸类共聚物AE减水剂的合成与分散性能研究[J];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9年04期

8 王宇,伏文勇;丙烯酸基高效减水剂减水率的检验[J];混凝土与水泥制品;2000年03期

9 李永德,谭力,赵世琦;新型羧酸类共聚型高效减水剂[J];化学建材;1997年03期

10 李崇智,李永德,冯乃谦;聚羧酸系高性能减水剂的试验研究[J];化学建材;2002年02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超群;姜秀民;黄庠永;刘建国;;煤焦吸附NO特性与红外光谱分析[J];化工学报;2007年03期

2 巫辉;郭惠玲;雷家珩;张荣国;刘勇;;聚羧酸系高效减水剂的合成及其作用机理研究[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2006年09期

3 李顺;文梓芸;;聚羧酸系减水剂的分散作用及其引气性能(英文)[J];硅酸盐学报;2009年04期

4 张建;侯影飞;周洪洋;李春虎;;活性半焦用于油田含油污水除油的研究[J];环境工程学报;2010年02期

5 沃原;马放;邱珊;冯奇;;沉积法改性陶粒的制备及其氨氮和COD吸附性能[J];黑龙江科技学院学报;2008年05期

6 王丽萍;唐君娥;王建新;;头发对香料的吸附性研究[J];日用化学工业;2008年03期

7 彭康;胡勇有;王宝娥;;预处理烟束曲霉死菌体与Cr的相互作用及机理[J];环境科学学报;2008年09期

8 张莉;姚明;徐瑞清;许贵显;钟毓镇;;大孔离子交换树脂吸附氢化丁腈橡胶胶液中的铑和钌[J];合成橡胶工业;2006年03期

9 苏志忠;黄雪红;林明穗;张宗伟;;X-Z聚羧酸系减水剂的性能研究[J];泉州师范学院学报;2006年02期

10 孙建全;张维锋;李敏;;采用聚羧酸系减水剂配制大掺量粉煤灰混凝土的试验研究[J];粉煤灰;2006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周道;张俐娜;;纤维素/甲壳素共混粒料对Pb2+吸附机理研究[A];2005年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2 习海玲;乔江波;张建宏;陈文明;;MgO/SBA-15对芥子气模拟剂2-氯乙基乙基硫醚的吸附与降解[A];第14次全国分子筛学术年会论文集——微孔介孔材料科学及在新能源与节能、减排中的应用[C];2008年

3 郭志勇;董德明;花修艺;兰莹;梁大鹏;;水环境中多种固相物质对六六六和滴滴涕的吸附作用研究[A];第五届全国环境化学大会摘要集[C];2009年

4 李青刚;曾理;艾馨鹏;肖连生;张启修;;一种弱碱性阴离子树脂对石煤浸出液中钒的吸附形态研究[A];第五届全国稀有金属学术会议专辑[C];2006年

5 林天津;林荣颂;;聚羧酸系减水剂在预拌混凝土中的应用[A];聚羧酸系高性能减水剂及其应用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6 陈国能;唐名举;;聚羧酸系减水剂在海工高性能混凝土中的应用[A];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与自主创新——第十二届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年会(第三卷)[C];2010年

7 李崇智;王海刚;吴昊;何光明;;缓慢释放型聚羧酸系减水剂的合成与性能研究[A];全国混凝土新技术、新标准及工程应用——“全国混凝土新技术、新标准及工程应用”学术交流会暨混凝土质量委员会和建筑材料测试技术委员会2010年年会论文集[C];2010年

8 伍双全;胡昊泽;刘治田;刘艳娇;於国伟;黄卉芬;张林骅;;一种聚羧酸系减水剂的合成与性能[A];第九届全国微型化学实验研讨会暨第七届中学微型实验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9 路芳;王子明;卢子臣;李慧群;;减缩型聚羧酸系减水剂的研究现状[A];2011年混凝土与水泥制品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11年

10 戴会生;高秀利;;聚羧酸系减水剂应用于预拌混凝土的尝试与建议[A];全国混凝土新技术、新标准及工程应用——“全国混凝土新技术、新标准及工程应用”学术交流会暨混凝土质量委员会和建筑材料测试技术委员会2010年年会论文集[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郭芊杏;衡阳慧江成功使用聚羧酸系减水剂[N];中国建材报;2011年

2 升勇;官能团之间的作用影响化学性质[N];山西科技报;2003年

3 ;非金属矿物,,能“解毒”富营养化水体[N];地质勘查导报;2006年

4 北京冶建特种材料有限公司 熊大玉 王小虹;聚羧酸系高效减水剂应用中的几个问题[N];中国建材报;2009年

5 山东省莱芜市凤城高级中学 刘爱玉;谈有机模块的学习[N];学知报;2011年

6 全四清邋牛卫国;郑卞产业带“吸附”能力增强[N];中华工商时报;2007年

7 国家玻璃质量监督检验中心 嵇书伟 董凤龙;中空玻璃原料选择及工艺控制[N];中国建材报;2006年

8 黑龙江生物科技职业学院 田培育;谨防饲料防霉剂和吸附剂的“神话”[N];中国畜牧兽医报;2007年

9 菏泽学院化学化工系 黄英雄;几种污水处理的材质[N];菏泽日报;2008年

10 通讯员 张会普 王猛 王磊;文安县积极拓宽项目发展空间[N];廊坊日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彭雄义;聚羧酸系减水剂的分子结构与应用性能关系及作用机理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1年

2 王婷;高效诱变菌与生物炭复合修复重金属污染土壤的研究[D];南开大学;2013年

3 陈桂秋;褐腐菌生物吸附剂去除水体重金属的应用基础研究[D];湖南大学;2006年

4 孙文田;剩余活性污泥吸附铅、镉特征的比较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5 万先凯;渗氮和热处理对炭还原NO的活性影响及机理研究[D];浙江大学;2008年

6 吕强;表面包覆对稀土掺杂Y_2O_3纳米材料上转换发光的影响[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8年

7 吴文伶;离子型化合物对菲吸附解吸影响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8 李久海;多环芳烃(芘)在水稻土及其不同粒组中的吸附和老化效应[D];南京农业大学;2005年

9 聂福德;氟聚合物/TATB基PBX的界面结构[D];复旦大学;2006年

10 李金花;共存污染物对三种有机物在土壤/沉积物上吸附行为影响的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萍;手性杀菌剂甲霜灵在土壤中的吸附和对绿藻水生毒理的对映体差异[D];大连理工大学;2009年

2 孙浩;聚羧酸系减水剂的合成研究及应用[D];江南大学;2011年

3 徐鹏;砂石中粘土与聚羧酸系减水剂的吸附行为[D];武汉理工大学;2013年

4 王坤俊;新型聚羧酸系减水剂的合成与性能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10年

5 高瑞军;聚羧酸系减水剂的合成及其结构与性能相关性研究[D];陕西科技大学;2012年

6 刘春燕;保坍型聚羧酸系减水剂的合成及性能研究[D];山西大学;2012年

7 张德亮;聚羧酸系高效减水剂的合成及性能实验研究[D];华侨大学;2012年

8 吕晓勇;天然多羧基化合物改性聚羧酸系减水剂的合成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3年

9 黄建;混凝土原材料对聚羧酸系减水剂应用性能的影响[D];重庆大学;2013年

10 闫存有;聚羧酸系减水剂的合成及其对水泥适应性与应用性能研究[D];吉林建筑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162553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sgjslw/162553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196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