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综合区划的国土空间地理实体分类与功能识别
本文选题:国土空间 切入点:综合区划 出处:《经济地理》2014年12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综合区划是统筹区域各类要素,优化国土空间开发和生态环境保护格局的重要手段,也是空间政策制定的依据。本文首先应用本体分类法,将国土空间划分为农地、水域、森林、草原、矿产、城镇、交通、自然保留8类地理实体,实现对国土空间产生重大影响的各类多主题和多尺度要素的认知和表达。其次,从生产、生活、生态的三生角度将各类地理实体发挥的功能归纳为14类,构建国土空间地理实体与功能之间的多对多网络关系:同一个地理实体发挥着多种功能,同一种功能可被不同的地理实体所体现。在解读地理实体在空间中功能发挥机制的基础上,探讨了国土规划中功能调整与优化的基本思路。最后,从区划对象与评价单元、功能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区划方法探索、与部门区划衔接四个方面提出对未来综合区划技术框架的初步设想。
[Abstract]:Comprehensive regionalization is an important means to optimize the pattern of land and space development and ecological environment protection, and it is also the basis of space policy making. Firstly, this paper uses ontology classification to divide land and space into farmland and water area. Forests, grasslands, minerals, towns, transportation, and nature reserves eight types of geographical entities to realize the recognition and expression of various multi-theme and multi-scale elements that have a significant impact on land and space. From the three aspects of ecology, the functions played by various geographical entities are classified into 14 categories, and the many-to-many network relationship between territorial and spatial geographic entities and functions is constructed: the same geographical entity plays a variety of functions, The same function can be reflected by different geographical entities. On the basis of interpreting the mechanism of geographical entities' function in space,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basic ideas of function adjustment and optimization in land planning. The construction of function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the exploration of regionalization method and the connection with departmental regionalization are discussed in this paper, and the tentative ideas for the technical framework of integrated regionalization in the future are put forward.
【作者单位】: 北京师范大学地理学与遥感科学学院;中国土地勘测规划院;国土资源部土地利用重点实验室;中山大学地理科学与规划学院;北京师范大学水科学研究院;
【基金】:“十二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2012BAB11B04) 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项目(8122028)
【分类号】:TU98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孙敏,陈秀万,张飞舟;地理信息本体论[J];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2004年03期
2 樊杰;;我国主体功能区划的科学基础[J];地理学报;2007年04期
3 王强;伍世代;李永实;汤晓华;陈国子;;福建省域主体功能区划分实践[J];地理学报;2009年06期
4 刘燕华,郑度,葛全胜,吴绍洪,张雪芹,戴尔阜,张镱锂,杨勤业;关于开展中国综合区划研究若干问题的认识[J];地理研究;2005年03期
5 谢高地;鲁春霞;甄霖;曹淑艳;章予舒;冷允法;;区域空间功能分区的目标、进展与方法[J];地理研究;2009年03期
6 杨勇;任志远;;关中地区土地利用综合分区及对策研究[J];地理研究;2010年01期
7 吴绍洪;综合区划的初步设想——以柴达木盆地为例[J];地理研究;1998年04期
8 陈建军;周成虎;王敬贵;;地理本体的研究进展与分析[J];地学前缘;2006年03期
9 王超;试论土地的结构与功能[J];中原地理研究;1984年02期
10 刘秀花;李永宁;李佩成;;西北地区不同地域生态-经济-社会综合区划指标体系研究[J];干旱区地理;2011年04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赵追;黄勇奇;;基于地理本体和SWRL的地理时空信息与时空推理规则表达[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03期
2 周宾;陈兴鹏;吴士锋;李杰兰;;中观经济-社会-环境耦合系统发展的稳健性研究——以甘肃省各市州发展情况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12期
3 黄金川;肖磊;孙贵艳;;县域空间管治区划的理论与方法[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01期
4 尹国庆;丁四保;;土地发展权区域转移的实践需求与制度障碍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26期
5 徐会;孙世群;王晓辉;;基于主体功能区划的环境政策框架设计[J];环境科学与管理;2008年09期
6 冉红;李松志;冯安峰;;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县域主体功能分区研究[J];江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6期
7 陈应东;崔铁军;郭黎;王玉海;;基于本体的空间信息智能服务传输机理研究进展[J];测绘科学;2007年06期
8 梁汝鹏;李文娟;李勤超;姜海林;;基于语义网的地名本体服务框架研究[J];测绘科学;2011年03期
9 张东;刘纪平;陈素绢;张福浩;梁勇;;基于矢量数据库的地理本体映射与扩展方法[J];测绘科学;2011年04期
10 郭黎;刘灿由;陈应东;张威;;基于本体的水系要素数据集成方法研究[J];地理信息世界;2008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孙保平;王治国;赵岩;张超;冯磊;;中国水土保持区划目的、任务与特点[A];中国水土保持学会水土保持规划设计专业委员会2011年年会论文集[C];2011年
2 沈镭;刘立涛;;中国能源可持续发展的功能分区方法与区划方案[A];发挥资源科技优势 保障西部创新发展——中国自然资源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上册)[C];2011年
3 贾刘强;彭代明;;基于主体功能区视角的四川省城镇空间结构[A];转型与重构——2011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1年
4 郭黎;崔铁军;刘灿由;田新林;张威;;基于本体的空间数据集成技术[A];中国地理信息系统协会第四次会员代表大会暨第十一届年会论文集[C];2007年
5 张志卫;丰爱平;刘大海;;海洋主体功能区划与海洋功能区划的比较研究——基于海洋区域管理的新视角[A];中国海洋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上册)[C];2007年
6 周兴;童新华;秦成;;广西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分区[A];生态安全与可持续发展——广西生态学学会200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3年
7 宋国君;宋宇;;国家级流域水环境保护总体规划一般模式研究[A];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三卷)[C];2009年
8 秦耀辰;张丽君;;区域主导产业选择方法研究进展[A];第十届中国科协年会“新时期河南土地供需态势与城乡统筹发展”论坛文集[C];2008年
9 汪小兰;;主体功能区划的定位与功能区土地利用问题研究[A];2008年中国土地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10 李学瑞;金晓斌;周寅康;;土地整理复垦开发重大项目特征与模式分析[A];2008年中国土地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卜志国;海洋生态环境监测系统数据集成与应用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2 刘佳;中国滨海旅游功能分区及其空间布局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3 熊晶;海洋生态本体的建模方法研究及应用[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4 李元恒;基于系统实现的土地划区分级督察及预警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1年
5 吴泽斌;耕地保护利益冲突及其管理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6 钟海东;基于地理本体的移动GIS空间信息服务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7 张珊;REST式GIS服务聚合研究及软件开发[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8 倪外;基于低碳经济的区域发展模式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9 孙鹏;中国大都市主体功能区规划的理论与实践[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10 陈雯;基于本体框架的交通出行语义轨迹建模、标记及数据库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玮;区域发展规划中的空间发展战略体系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2 朱文;甘肃河西地区区域发展路径探析[D];甘肃农业大学;2010年
3 戴晓峰;安徽省主体功能区规划的环境政策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0年
4 陈秀峰;河北省气象灾害风险区划的气候评估技术研究[D];兰州大学;2010年
5 陈玲玲;安徽省人居硬环境质量评价与优化研究[D];安徽师范大学;2010年
6 范树平;基于主体功能区划的土地利用分区研究[D];安徽师范大学;2010年
7 李文娟;基于OWL的地名本体构建与检索机制研究[D];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2010年
8 刘倩;新疆限制开发区域生态补偿研究[D];石河子大学;2010年
9 陈功照;城市地理信息检索服务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10 刘军;湖南省农业功能区划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继岳;哲学与本体论[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6年05期
2 陈婧,史培军;土地利用功能分类探讨[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05期
3 何建邦,李新通,毕建涛,曹彦荣;资源环境信息分类编码及其与地理本体关联的思考[J];地理信息世界;2003年05期
4 崔巍;用地理本体实现地理信息系统互操作[J];测绘信息与工程;2004年01期
5 ;Function of Agricultural Land Use and Its Evolvement in Peri-urban Area: A Case Study of Beijing[J];Chinese Journal of Population,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2007年02期
6 唐秋生;袁敏;杨现锋;;基于多目标模糊综合评估的重庆城市综合竞争力评价与对策[J];重庆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1期
7 黄茂军,杜清运,吴运超,李凤丹;地理本体及其应用初探[J];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2004年04期
8 刘传明;曾菊新;;新一轮区域规划若干问题探讨[J];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2006年04期
9 刘传明;李伯华;曾菊新;;湖北省主体功能区划方法探讨[J];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2007年03期
10 孟令尧;城市生态经济区划─—以承德市为例[J];地理学与国土研究;1994年01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景东升;基于本体的地理空间信息语义表达和服务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遥感应用研究所);2005年
2 潘顺安;中国乡村旅游驱动机制与开发模式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匡丽红;山地型乡村景观功能评价探讨[D];西南大学;2007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俊任;李景文;傅毓;苏子雍;;一种基于面向对象和VRML的地理实体三维建模方法[J];城市勘测;2013年04期
2 唐洁;;基于Geoway的江西省地理实体数据生产若干问题探讨[J];科技视界;2012年02期
3 何素芳,罗平,黄耀丽,杜清运;标准元胞自动机模型的缺陷及拓展研究[J];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年02期
4 刘华尧;文思;;基于本体的道路数据模型构建方法[J];城市勘测;2014年03期
5 杨勤科,李锐;论矢量GIS的基本信息元及其应用[J];土壤侵蚀与水土保持学报;1998年01期
6 ;[J];;年期
7 ;[J];;年期
8 ;[J];;年期
9 ;[J];;年期
10 ;[J];;年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7条
1 舒红;陈军;许云涛;;地理实体与复合弧段相结合的时空对象模型[A];数据库研究进展97——第十四届全国数据库学术会议论文集(下)[C];1997年
2 季晓林;石慧;刘海砚;;地理实体多态特征及适用模型研究[A];第二届“测绘科学前沿技术论坛”论文精选[C];2010年
3 王会娜;王玮;曹全龙;费兴;;“天地图·江苏”省级节点地理实体的建设[A];江苏省测绘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4 袁武彬;顾华奇;彭珊,
本文编号:163848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sgjslw/16384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