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震作用下配置高强度钢筋的混凝土框架结构非线性动力反应
本文选题:混凝土框架结构 切入点:高强钢筋 出处:《建筑结构学报》2014年08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为研究配置高强度钢筋的混凝土框架的抗震性能,以抗震设防烈度8度区加速度0.3g为例,利用Perform-3D程序进行了5栋配置不同强度等级钢筋的混凝土框架结构在双向罕遇地震作用下的非线性动力反应分析。分析模型以一栋配置强度335 MPa级钢筋的框架结构为基础,分别以钢筋等强代换和规范要求为原则,设计了4栋分别配置强度500 MPa级和600 MPa级钢筋的框架结构。非线性动力反应分析结果表明:随着配筋强度等级的提高,框架的最大顶点位移、最大层间位移角虽有所增大,但仍小于规范的限值,梁端进入屈服较晚,梁端塑性铰的数量也有所减少,表明高强钢筋混凝土框架的整体抗震性能良好。分析结果还表明,以位移延性系数作为衡量构件延性的指标时,配置高强钢筋构件的位移延性系数限值应低于配置普通强度钢筋的构件;而当以极限位移角作为衡量构件的延性指标时,构件的极限位移角限值应随钢筋强度的提高而增大。
[Abstract]:In order to study the seismic behavior of concrete frame with high strength reinforcement, the acceleration of 0.3 g in the 8 degree seismic fortification intensity region is taken as an example. The nonlinear dynamic response analysis of five concrete frame structures with different strength grade reinforced bars under the action of bidirectional rare earthquake is carried out by using Perform-3D program. The model is based on a frame structure with a strength of 335 MPa steel bar. Four frame structures with strength of 500 MPa and 600 MPa of strength are designed based on the principle of equal strength replacement of steel bar and requirements of code. The nonlinear dynamic response analysis results show that: with the increase of strength grade of reinforcement, The maximum vertex displacement and the maximum interstory displacement angle of the frame are increased, but still less than the limited value of the code. The beam end enters the yield later, and the number of plastic hinges at the beam end is also reduced. The results also show that the displacement ductility coefficient is taken as the index to measure the ductility of the members. The limit value of displacement ductility coefficient of high strength reinforced members should be lower than that of members with normal strength steel bars, but when the ultimate displacement angle is taken as the measure of ductility index, the limit value of ultimate displacement angle of members should increase with the increase of reinforcement strength.
【作者单位】: 重庆大学山地城镇建设与新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成都市建筑设计研究院;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1178487)
【分类号】:TU311.3;TU375.4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何成杰;“建筑用低合金、高强度钢筋 (钢丝) 研制”攻关课题通过鉴定[J];工业建筑;1986年05期
2 刘威琼;王泽军;;浅谈地下人防工程中使用高强度材料的重要性[J];山西建筑;2007年02期
3 刘彬;陈莉;曾光辉;程心意;;高强度结构的特点及在岩土工程中的应用前景[J];人民长江;2007年09期
4 易军;;DT86型液压钢筋镦头机[J];建筑机械;1988年01期
5 曹卫东;王允;;在钢筋砼结构中推广应用高强度钢筋的体会[J];技术与市场;2007年09期
6 李敏华;胡宏伟;刘志敏;;秦山核电反应堆DYWIDAG钢筋施工技术[J];工业建筑;2009年S1期
7 杨才福;;高强度建筑钢筋的最新技术进展[J];钢铁;2010年11期
8 杨捷;钢筋混凝土构件的高层化和开发高强度钢筋[J];钢铁研究学报;1994年03期
9 黄晖;谈解决钢筋配置密集的设计与施工措施[J];广州建筑;2003年02期
10 谷秀珠;热处理钢筋施工工艺及结构性能[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1980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杨才福;张永权;王全礼;杨雄;鲁丽燕;;V-N微合金化高强度钢筋的研究、生产与应用[A];中国金属学会2003中国钢铁年会论文集(4)[C];2003年
2 吴锦霞;姜莉;高艳华;;浅谈高强度钢筋与合理配筋在钢筋混凝土结构中的应用[A];河南省建筑业行业优秀论文集(2006)[C];2006年
3 王铁成;王新宁;戎贤;;HRB400钢筋混凝土梁的正截面承载力及裂缝宽度的试验分析[A];第十二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Ⅰ册[C];2003年
4 杨才福;;高强度建筑钢筋的最新技术进展[A];2009全国建筑钢筋生产、设计与应用技术交流研讨会会议文集[C];2009年
5 唐东伟;谢磊;;小议结构设计中钢筋强度等级的选择[A];土木建筑学术文库(第13卷)[C];2010年
6 裴智;隋术前;张雷;王宏祥;;HRB500钢筋在人防工程中的应用[A];2009全国建筑钢筋生产、设计与应用技术交流研讨会会议文集[C];2009年
7 苏世怀;完卫国;;我国建筑用热轧带肋钢筋的性能升级与使用功能化探讨[A];2009全国建筑钢筋生产、设计与应用技术交流研讨会会议文集[C];2009年
8 李铮;;推动高强钢筋应用促进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A];2009全国建筑钢筋生产、设计与应用技术交流研讨会会议文集[C];2009年
9 刘立新;谢丽丽;于秋波;;500MPa级钢筋混凝土构件受力性能与工程应用[A];首届全国建筑结构技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6年
10 裴智;张维汇;康会亭;李鹏;马向群;张劲;;科学推广应用高强钢筋[A];2009全国建筑钢筋生产、设计与应用技术交流研讨会会议文集[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9条
1 早报记者 官平;工信部住建部合推高强度钢筋[N];东方早报;2011年
2 本报记者 王庆;我国加速耐火钢材和高强度钢筋开发[N];中国冶金报;2003年
3 本报记者 乔磊;推广使用高强钢筋,,究竟难在哪?[N];中国冶金报;2010年
4 杨才福;中国高强度建筑钢筋的发展[N];世界金属导报;2010年
5 王丽敏;同步修订标准规范 推进高强钢筋应用[N];世界金属导报;2011年
6 梁石;两部委合力推广高强钢筋应用[N];中国建设报;2011年
7 ;高强钢筋推广应用协调组成立[N];世界金属导报;2011年
8 孟宪珩 宋承燕 秋菊;推广应用高强钢筋的意义及存在问题[N];世界金属导报;2011年
9 王丽敏;加快钢筋标准修订 带动高强钢筋应用[N];中国冶金报;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戎贤;高强钢筋混凝土构件裂缝控制试验研究及有限元分析[D];天津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165264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sgjslw/16526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