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外热像法检测建筑外墙饰面层内部缺陷试验研究
本文选题:建筑外墙饰面层 切入点:红外热成像技术 出处:《土木工程学报》2014年06期
【摘要】:利用红外热像仪对建筑外墙饰面砖饰面层内部缺陷进行检测试验,研究饰面层在太阳辐射下的表面温度随时间、空间的分布及变化规律,分析内部缺陷的厚度、大小、饰面砖颜色以及红外热像仪的竖向拍摄角度和发射率等因素对红外热成像效果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厚度越大、面积越大的内部缺陷越容易被检测出;存在内部缺陷的深色饰面砖缺陷部位与完好部位间的表面温差较浅色的明显偏高;沿内部缺陷宽度方向的饰面层表面温度关于其中心最大温度点呈近似对称关系;饰面层表面温度随着红外热像仪竖向拍摄角度和发射率的增大而减小,但不同拍摄角度下同一路径上的表面温度-位置曲线近似平行。基于试验结果,提出红外热像法检测饰面砖饰面层内部缺陷大小的估算方法,并建立了缺陷面积的估算公式,可供后续相关研究及实际工程应用参考。
[Abstract]:In this paper, the infrared thermal imager is used to detect the inner defects of the exterior wall brick veneer layer, to study the distribution and variation of the surface temperature with time and space under solar radiation, and to analyze the thickness and size of the inner defect. The influence of the color of the finishing brick and the vertical shooting angle and emissivity of the infrared thermal imager on the infrared thermal imaging effect.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 that the larger the thickness, the larger the area, the more easily the internal defects can be detected. The surface temperatur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defect part and the intact part of the dark decorative brick with internal defects is obviously higher than that of light color, and the surface temperature of the decorative layer along the direction of the width of the inner defect is approximately symmetrical with respect to the maximum temperature point of its center. The surface temperature of the finishing layer decreases with the increase of the vertical shooting angle and emissivity of the infrared thermal imager, but the surface temperature-position curves on the same path at different shooting angles are approximately parallel. This paper presents an estimation method of the inner defect size of the decorative brick veneer by infrared thermal image, and establishes the estimation formula of the defect area, which can be used as a reference for the subsequent research and practical engineering application.
【作者单位】: 武汉大学;甘肃省建设投资(控股)集团总公司;甘肃省建筑科学研究院;
【基金】:甘肃省科技支撑计划(1104GKCA053)
【分类号】:TU746.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袁昕,谢慧才,陈高峰;建筑物外墙饰面砖粘贴质量的红外热像检测试验研究[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3年02期
2 黄新;王晓燕;;用红外热成像技术检测外墙空鼓时的影响因素分析[J];红外;2012年06期
3 张荣成;红外热像法检测建筑物外墙饰面施工质量的试验研究[J];建筑科学;2002年01期
4 朱斌;沈筛军;;红外热像技术检测建筑外墙饰面砖粘结缺陷[J];施工技术;2009年S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袁昕,谢慧才,陈高峰;建筑物外墙饰面砖粘贴质量的红外热像检测试验研究[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3年02期
2 解国梁;申向东;杨忠国;;红外热像技术及其在建筑工程无损检测中的应用[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4期
3 李梁峰;;粘钢加固结构钢板粘贴质量的红外检测试验研究[J];福建建筑;2010年06期
4 袁仁续;赵鸣;;红外热像技术在无损检测中的应用研究进展[J];福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S1期
5 毛欣荣;黄海峰;姜剑峰;张向阳;;红外热成像技术在建筑物外墙饰面质量检测中的应用[J];工程质量;2010年S1期
6 张今阳;高修;;建筑地面空鼓的回弹测试法[J];工程质量;2012年06期
7 杨晓虹;刘可;孙正华;方平;;红外热像法检测砌体加固质量缺陷试验研究[J];工程质量;2012年S2期
8 冯力强;;红外热像法检测建筑外墙饰面砖饰面层内部缺陷研究[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14年01期
9 汤雷;蒋金平;;超声红外热像技术进展及在混凝土应用的新探索[J];混凝土;2012年03期
10 黄沛,谢慧才,袁昕;混凝土构件粘钢补强质量的红外热像检测方法[J];激光与红外;2004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黄敏;姚沅;邓友生;宋鲁侠;;基于碳纤维智能层在土木工程检测中的试验研究[A];第21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Ⅱ册[C];2012年
2 杨晓虹;刘可;孙正华;方平;;红外热像法检测砌体加固质量缺陷试验研究[A];第四届工程质量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2年
3 袁灯平;陈德海;肖国磊;;NEC-TH9100MV红外热像仪简介及其在工程检测中的应用探讨[A];上海市岩土工程检测中心论文集(1995—2005)[C];199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郑华升;树脂基碳纤维智能层的功能特性及其机理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
2 方玺;树脂基碳毡复合层力阻特性的细观统计建模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1年
3 吕泳;碳纤维智能束的功能特性及其应用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1年
4 黄莉;基于红外热像的碳纤维混凝土损伤分析与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5年
5 徐东亮;机敏混凝土结构的电阻率层析成像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6年
6 张小玉;碳纤维智能层的特性及其场域监测[D];武汉理工大学;2007年
7 汪子君;红外相位法无损检测技术及应用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0年
8 吴彻平;胶粉聚苯颗粒外墙外保温系统及其抗裂性能研究[D];重庆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朴晶;三维激光扫描仪与红外热像仪在岩石风化场地中的应用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2 范晓义;基于红外技术的建筑物外墙质量控制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1年
3 吴鹏飞;红外技术在建筑节能现场检测应用中的基础性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1年
4 王翠霞;黄土高原地区典型农村住宅能耗特点和节能途径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1年
5 袁昕;建筑工程中的红外热像技术及其应用[D];汕头大学;2004年
6 李文炳;建筑物破损状况的红外热像法定量检测研究[D];浙江工业大学;2005年
7 张炜;应用于建筑热工现场检测的红外热像技术与定量化分析[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6年
8 黄文浩;建筑物外饰层缺陷红外热成像检测方法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6年
9 黄沛;红外热像技术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研究[D];汕头大学;2006年
10 姜峰;模态曲率差技术在薄板损伤检测中的应用[D];西安理工大学;2008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孙丽;宦克为;邸旭;石晓光;郑峰;;距离对红外热像仪测温精度的影响及校正方法研究[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1期
2 张荣成;红外热像法检测建筑物外墙饰面施工质量的试验研究[J];建筑科学;2002年01期
3 黄国扬;李健;;红外热成像技术在建筑节能检测中的应用[J];住宅科技;2010年01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钧颐,朱启林;外墙饰面板缝隙返霜的原因及补救措施[J];建筑技术;1998年07期
2 贾聚梅;;大理石内外墙饰面斑疤的成因及防治[J];河南科技;1993年01期
3 ;彩色磁粒外墙饰面[J];暖通空调;1974年07期
4 尹文才;郭凯;;浅析外墙外保温饰面工程质量控制[J];建筑;2011年06期
5 沈国海;李慧民;陈曦虎;张乃贤;刘永福;;马尔柯夫过程理论在确定建筑外墙饰面的维修费用策略的应用[J];住宅科技;2009年08期
6 张梁;;劈开砖外墙饰面泛碱原因及预防措施的探讨[J];山西建筑;2010年36期
7 张金序,周鹏华 ,郑玉华;清水饰面混凝土综合施工技术[J];建筑技术;2004年09期
8 ;外墙饰面做法—皮毛石[J];建筑学报;1964年Z1期
9 郭振英;;乳胶漆在寒冷地区外墙饰面上的试用[J];建筑技术;1982年10期
10 ;丙烯酸涂料复层凹凸花纹外墙饰面[J];建筑施工;1983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7条
1 吴庆彪;;水天牌NYY有机硅防水剂[A];全国第七次防水材料技术交流大会论文集[C];2005年
2 倪建华;;上海地区岩棉外墙外保温的实践和案例[A];2009年中国绝热节能材料协会年会论文集[C];2009年
3 曹宇;潘家锋;;浅谈干挂花岗岩施工质量的控制[A];河南省土木建筑学会2008年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8年
4 张颖;张一舟;王元清;;冷弯薄壁型钢结构体系及其在民用建筑的应用[A];钢结构工程研究(五)——中国钢结构协会结构稳定与疲劳分会2004年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4年
5 朱红卫;王琴;;某工程外墙饰面砖粘结强度检测及其质量事故分析[A];第八届全国建设工程无损检测技术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4年
6 马小军;田岳龙;史文博;赵忠福;;建筑外保温墙面岩面漆施工技术[A];河南省建筑业行业优秀论文集(2009)[C];2009年
7 王有水;;有机硅橡胶防水涂料外墙防水实例三则[A];全国第十二次防水材料技术交流大会论文集[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虞仲义;汉高推出新型环保外墙饰面涂料[N];中国化工报;2009年
2 谢向荣 卓上雄;沿路建筑将以暖色调为主[N];海南日报;2005年
3 记者 李琮;重庆涂料业研讨西部发展商机[N];中国化工报;2006年
4 杨诚;花岗岩“返浆”原因及防治[N];建筑时报;2007年
5 记者 王庭君 通讯员 唐卫华;青年路沿街将焕然一新[N];泰州日报;2006年
6 谢向荣;混乱建筑立面 污了海口的脸[N];海南日报;2006年
7 建文;世界最大双层智能呼吸式玻璃幕墙落户北京[N];中国建设报;2007年
8 姚勇 张如凯;建筑用聚氨酯保温材料的性能分析[N];中国建设报;2007年
9 潘荣u!;现代建筑:中国层顶的失语症[N];建筑时报;2005年
10 李延;钢构建筑企业靠实力发展[N];中华建筑报;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党平华;适应重庆市气候特点的外墙涂料性能研究[D];重庆大学;2002年
2 段东方;纳米TiO_2的制备及对外墙涂料表面改性研究[D];重庆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167954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sgjslw/16795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