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进的重力加载比例法在非均质边坡稳定性分析中的应用
本文选题:重力比例加载法 切入点:非匀质边坡 出处:《科学技术与工程》2014年33期
【摘要】:为了解决强度折减法在非均质黄土边坡稳定性计算中的局限性,采用改进的重力加载比例法研究了山西某非均质黄土边坡的稳定性。首先,运用三轴试验抗剪参数,采用Mohr-Coulomb屈服准则,不相关流动法则,应用有限元分析软件建立数值分析模型,分析了计算得到的水平位移与实测的水平位移,验证了改进的重力加载比例法在该边坡中的适用性。然后,将其计算精度和时效与强度折减法的对比,结果表明:对于该非均质边坡,改进的重力加载比例法计算的安全系数与传统的有限元计算方法得到的安全系数的误差为3%,强度折减法计算结果的误差为7.6%;并且改进的重力加载比例法简化了计算过程,减少了计算过程中人工的干预,使得计算速度更快。
[Abstract]:In order to solve the limitation of strength reduction method in the stability calculation of heterogeneous loess slope, an improved gravity loading ratio method is used to study the stability of a heterogeneous loess slope in Shanxi Province. Using the Mohr-Coulomb yield criterion and the uncorrelated flow rule, the numerical analysis model is established by using the finite element analysis software. The calculated horizontal displacement and the measured horizontal displacement are analyzed. The applicability of the improved gravity loading ratio method in the slope is verified. Then, the calculation accuracy and the time-effect are compared with the strength reduction method. The results show that: for the non-homogeneous slope, The error of the safety factor calculated by the improved gravity loading proportional method and the traditional finite element method is 3 and the error of the strength reduction method is 7.6.The improved gravity loading proportional method simplifies the calculation process. The manual intervention in the calculation process is reduced, and the calculation speed is faster.
【作者单位】: 空军工程大学航空航天工程学院;
【分类号】:TU43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林小谷;宗全兵;;基于M-C准则的强度折减法分析边坡稳定性研究[J];岩土工程技术;2006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唐芬;郑颖人;;边坡渐进破坏双折减系数法的机理分析[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08年03期
2 唐芬;郑颖人;;基于双安全系数的边坡稳定性分析[J];公路交通科技;2008年11期
3 邓华锋;朱敏;孙旭曙;杨栗;;坝肩开挖高边坡锚固方案优化分析[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14年02期
4 戴首平;;基于强度折减法的填方边坡稳定性分析[J];兰州工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2年03期
5 李宁;肖汉江;姜小兰;;用强度折减法分析锦屏水电站高边坡的稳定性[J];人民长江;2008年12期
6 陈星;;某开挖边坡的三维强度折减和点安全度评价[J];人民黄河;2010年05期
7 陈星;李建林;;基于ADINA、ANSYS、FLAC的强度折减法[J];水文地质工程地质;2010年03期
8 刘杰;郑涛;李建林;王瑞红;张玉灯;;有限元重力加载比例法与强度折减法对比研究[J];土木工程学报;2008年10期
9 林伟斌;;大面积超载条件下地基承载力与地基土体稳定关系探讨[J];企业技术开发;2013年34期
10 刘杰;李建林;王乐华;骆世威;朱敏;周济芳;赵宗勇;;三种边坡安全系数计算方法对比研究[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11年S1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王科;改进的斜坡三维极限平衡法研究及应用[D];吉林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浩;基于弹塑性有限元法的深基坑防渗墙实测位移反馈分析[D];四川大学;2006年
2 代忠梅;大跨公路隧道信息化施工技术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06年
3 刘大虎;随机有限元土坡稳定性方法在深基坑支护中的应用[D];新疆农业大学;2007年
4 王江;潭衡西线高速公路路堑边坡稳定性评价与监测方案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08年
5 张毅;降雨条件下土质高边坡的渗流与稳定分析[D];兰州理工大学;2008年
6 李宁;锦屏高拱坝整体稳定性研究[D];长江科学院;2008年
7 杨柳;桩锚板支护边坡的试验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8年
8 程斌;考虑格栅反包的加筋膨胀土边坡稳定性数值模拟分析[D];长沙理工大学;2012年
9 王振宇;深基抗双排桩支护结构工作性状的研究[D];中南大学;2012年
10 杨俊;基于多种群遗传算法的边坡稳定性分析方法研究[D];兰州理工大学;2014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6条
1 顾冲时;有限元法在分析拱坝坝肩稳定中的应用[J];大坝观测与土工测试;1996年03期
2 栾茂田,武亚军,年廷凯;强度折减有限元法中边坡失稳的塑性区判据及其应用[J];防灾减灾工程学报;2003年03期
3 郑颖人,赵尚毅,张鲁渝;用有限元强度折减法进行边坡稳定分析[J];中国工程科学;2002年10期
4 张鲁渝,郑颖人,赵尚毅,时卫民;有限元强度折减系数法计算土坡稳定安全系数的精度研究[J];水利学报;2003年01期
5 张伯艳,陈厚群;用有限元和刚体极限平衡方法分析坝肩抗震稳定[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1年05期
6 郑颖人,赵尚毅;有限元强度折减法在土坡与岩坡中的应用[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4年19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Von S.Koritnig ,唐月青;正交偏光镜垂直照射下测量非均质性强度[J];地质地球化学;1981年03期
2 张勇,G.E.Fogg;多尺度非均质多孔介质模拟及参数灵敏度分析[J];中国科学E辑:技术科学;2003年09期
3 王曙;矿物45°位准确度对测定非均质旋转性的影响[J];地球化学;1979年03期
4 尚浚;非均质性旋转在不透明矿物鉴定中的应用[J];长春地质学院学报;1979年02期
5 杜强,康永尚,万力,胡伏生;渗透性参数非均质特征的研究进展[J];地学前缘;1996年02期
6 张枝焕,王铁冠,常象春,李伯虎,周永炳,刘国志;松辽盆地新站油田碎屑岩油层原油非均质性特征与成因分析[J];石油实验地质;2002年04期
7 熊云武;黄冠华;黄权中;;非均质土柱中溶质迁移的连续时间随机游走模拟[J];水科学进展;2006年06期
8 王曜;;非均质吸收性矿物在垂直入射偏光下的光学性质[J];西北地质;1974年03期
9 王曙;;非均质矿物反射率与物台旋转角关系及其实用[J];地质论评;1980年01期
10 N.若贝尔;G若贝尔;许敦煌;;射线理论在沿横向非均质球面的波传播中的应用[J];国际地震动态;1984年07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7条
1 李磊;刘启元;陈九辉;李顺成;郭飚;;汶川地震前川西地区介质非均质性的时变特征[A];中国地球物理2013——第十五专题论文集[C];2013年
2 刘可禹;黄秀;;沉积体系非均质性对致密油气成藏控制及其定量评价方法[A];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第14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专辑[C];2013年
3 孙伟家;符力耘;;高压带非均质分析与钻井对比研究-以北澳大利亚为例[A];中国地球物理2013——第十五专题论文集[C];2013年
4 邢光龙;刘曼芬;杨善穗;;高频等参数感应(VIKIZ)测井资料的二维非均质及演[A];中国地球物理.2003——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十九届年会论文集[C];2003年
5 王芸;吴信宝;;微球聚焦测井仪非均质K值的研究[A];1992年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八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2年
6 杨小波;魏生祥;林承焰;;孤岛油田南区B19断块Ng3-6储层非均质定量表征[A];2002低渗透油气储层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2年
7 冯庆国;刘曼芬;杨善德;;高频电磁波测井资料非均质反演策略与方法研究[A];1998年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十四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涂兴万;辨析非均质 开发求高效[N];中国石化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马雷;非均质多孔介质多尺度模型及其在地下水模拟中的应用[D];合肥工业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曹碧波;基于交叉小波分析的山西省娘子关泉域含水层非均质性识别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2013年
2 高晓红;多尺度有限元法在非均质多孔介质地下水流问题的应用[D];中国海洋大学;2014年
3 许多;非均质气藏AVO反演及含气性判别方法技术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02年
,本文编号:169332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sgjslw/16933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