锚杆对双排桩结构变形和受力影响分析
本文选题:双排桩 + 锚杆 ; 参考:《岩土力学》2014年S2期
【摘要】:采用适用于敏感环境下基坑数值分析的硬化类弹塑性本构模型,针对锚杆对双排桩变形和受力的影响进行数值模拟。分析表明:锚固角度的增加能有效减小双排桩的最大水平位移和后排桩的桩身控制弯矩,但减小幅度随锚固角度增大而减小;在实际设计中,在周边环境允许的条件下,应尽可能增加锚杆与后排桩的夹角。锚固力的增加对双排桩结构的变形控制作用明显,能显著降低桩身最大水平位移,减小幅度也随锚固力的增加而减小;锚固力较大时会增大桩的控制弯矩,使桩的截面或配筋增加;在实际设计中,锚固力不应过大,可随信息化施工对基坑变形进行主动控制。
[Abstract]:A hardening elastoplastic constitutive model suitable for numerical analysis of foundation pit in sensitive environment is used to simulate the effect of anchor rod on deformation and force of double-row piles. The analysis shows that the increase of anchoring angle can effectively reduce the maximum horizontal displacement of double-row pile and the controlling moment of pile body in the back row pile, but the decreasing amplitude decreases with the increase of anchoring angle, and in the actual design, the maximum horizontal displacement of double-row pile and the controlling moment of pile body in the rear row pile can be reduced under the condition of the surrounding environment. The angle between anchor rod and rear pile should be increased as much as possible. The increase of anchoring force can obviously control the deformation of double-row pile structure, which can significantly reduce the maximum horizontal displacement of pile body and decrease the amplitude with the increase of anchoring force, and when the anchoring force is larger, the controlling bending moment of pile will be increased. In the actual design, the anchoring force should not be too large, and the deformation of foundation pit can be actively controlled with the information construction.
【作者单位】: 中国建筑股份有限公司技术中心;
【基金】:中国建筑股份有限公司科技研发课题(No.CSCEC-2014-001,No.CSCEC-2010-002)
【分类号】:TU473.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姚仰平;张丙印;朱俊高;;土的基本特性、本构关系及数值模拟研究综述[J];土木工程学报;2012年03期
2 王卫东;王浩然;徐中华;;基坑开挖数值分析中土体硬化模型参数的试验研究[J];岩土力学;2012年08期
3 王卫东;王浩然;徐中华;;上海地区基坑开挖数值分析中土体HS-Small模型参数的研究[J];岩土力学;2013年06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颂南;李削云;;深基坑分区开挖影响的数值分析[J];低温建筑技术;2012年12期
2 王国昌;;复合地基桩土应力比的简化计算与经验估算[J];城市勘测;2014年04期
3 丁钰津;褚峰;梁发云;;HSS模型在紧邻地铁深基坑工程分析中的应用[J];山西建筑;2014年06期
4 孙刚;陈磊;;基于PLAXIS深基坑支护设计仿真数值分析[J];路基工程;2014年03期
5 余波;丰土根;熊中华;;接触面特性对双排桩支护性状的影响分析[J];建筑结构;2013年S2期
6 刘冬;曹雪山;刘兴;;深基坑围护结构侧向位移变化规律分析研究[J];河北工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年03期
7 李伟强;薛红京;宋捷;;北京地区复杂环境条件下超深基坑开挖影响数值分析[J];建筑结构;2014年20期
8 扈世民;;基于黄土工程特性的隧道围岩空间位移分析[J];土木工程学报;2013年09期
9 彭芳乐;贾建伟;王海林;李耀良;;现代气压沉箱施工过程的三维有限元分析[J];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年04期
10 王卫东;王浩然;徐中华;;上海地区板式支护体系基坑变形预测简化计算方法[J];岩土工程学报;2012年10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余波;丰土根;熊中华;;接触面特性对双排桩支护性状的影响分析[A];城市地下空间综合开发技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万柯;颗粒材料离散元—有限元多尺度耦合分析的连接尺度方法[D];大连理工大学;2012年
2 徐伟芳;计及靶体宏细观结构影响的低速侵彻响应[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3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栾茂田;许成顺;何杨;郭莹;张振东;;复杂应力条件下饱和松砂单调与循环剪切特性的比较研究[J];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2006年01期
2 董建国;赵锡宏;;上海四参数非线性加载地基模型[J];工程勘察;1990年02期
3 章根德,韦昌富;循环载荷下砂质土的本构模型[J];固体力学学报;1998年04期
4 王乃东;姚仰平;;粒状材料颗粒破碎的力学特性描述[J];工业建筑;2008年08期
5 李向约;胡中雄;;不同排水条件下上海粘土应力—应变曲线的关系[J];工程勘察;1987年02期
6 张齐兴,朱俊高,殷建华;一个软土的弹粘塑性模型及其有限元应用[J];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年06期
7 刘元雪;王培勇;王良;;粘土的结构性与超固结[J];后勤工程学院学报;2005年04期
8 俞茂捫 ,何丽南 ,宋凌宇;双剪应力强度理论及其推广[J];中国科学(A辑 数学 物理学 天文学 技术科学);1985年12期
9 ;Generalized non-linear strength theory and transformed stress space[J];Science in China(Series E:Technological Sciences);2004年06期
10 赵成刚;张雪东;;非饱和土中功的表述以及有效应力与相分离原理的讨论[J];中国科学(E辑:技术科学);2008年09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黄文雄;;亚塑性理论框架中粗粒土的本构模拟[A];第一届全国岩土本构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刘畅;考虑土体不同强度与变形参数及基坑支护空间影响的基坑支护变形与内力研究[D];天津大学;2008年
2 喻葭临;土中剪切带扩展机理研究和扩展过程模拟[D];清华大学;2009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程知言,裘慰伦,张可能,霍明宇;双排桩支护结构设计计算方法探讨[J];地质与勘探;2001年02期
2 王湛,刘冰花;双排桩计算方法探讨[J];东北地震研究;2001年02期
3 王子辉;非连续双排桩支护结构设计方法研究与工程应用[J];建筑技术开发;2002年02期
4 程筠菁,陈峰,王书增;软土地区双排桩门架式挡墙的分析和应用[J];上海地质;2005年01期
5 汤們;韩雪松;冯莉梅;;双排桩基坑支护结构桩间土流失问题分析[J];工程建设与设计;2008年03期
6 周应华;;门架式双排桩受力位移特性分析[J];铁道工程学报;2009年06期
7 徐源;郑刚;路平;;前排桩倾斜的双排桩在水平荷载下的性状研究[J];岩土工程学报;2010年S1期
8 范秋雁;许胜才;崔峰;;一类双排桩支护结构内力计算[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12年S1期
9 平扬,白世伟,曹俊坚;深基双排桩空间协同计算理论及位移反分析[J];土木工程学报;2001年02期
10 潘旭亮,张钦喜,霍达,杨立刚;双排桩围护结构工作特性数值分析[J];工业建筑;2004年09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平扬;白世伟;曹俊坚;;深基坑双排桩新型设计理论研究[A];第六届全国工程地质大会论文集[C];2000年
2 司马军;傅旭东;刘祖德;;典型二元结构地层中双排桩支护结构的现场测试研究[A];第二届全国岩土与工程学术大会论文集(下册)[C];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龚敏;基坑支护双排桩力学性能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9年
2 王萍萍;双排桩—锚杆支护结构受力性状分析[D];河北工程大学;2011年
3 王丰;门架式双排桩结构理论研究[D];重庆交通大学;2008年
4 范世英;双排桩基坑支护结构空间受力模型及影响因素的三维分析和工程应用[D];青岛理工大学;2009年
5 方高奎;双排桩复合锚杆支护结构的数值模拟分析[D];郑州大学;2011年
6 刘帅栋;门式框架结构双排桩内力分析及计算[D];湖南大学;2012年
7 张耀宇;双排桩设计理论分析与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3年
8 史江伟;双排桩—锚杆支护结构的数值模拟[D];太原理工大学;2012年
9 杨靖;考虑尺寸效应的双排桩的有限元分析[D];天津大学;2006年
10 梁秋敏;桩土效应下双排桩三维数值模拟及性状研究[D];暨南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179234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sgjslw/17923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