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施工技术论文 >

带肋钢板-混凝土组合梁抗裂弯矩计算方法研究

发布时间:2018-04-26 17:34

  本文选题:抗裂 + 抗裂弯矩 ; 参考:《武汉理工大学学报》2014年10期


【摘要】:针对文献[1]中所提出的带肋钢板-混凝土组合梁,基于钢筋混凝土受弯构件开裂前的通用计算假定,由基本力学方程严格推导了其抗裂弯矩的计算表达式,并与原文试验测试结果进行了对比,具有良好的一致性,为此类组合梁的研究和设计提供了参考。
[Abstract]:Based on the general calculation assumption before cracking of reinforced concrete flexural members proposed in reference [1], based on the general calculation assumption before cracking of reinforced concrete flexural members, the calculation expression of crack resistance moment of stiffened steel plate composite beams is strictly derived from the basic mechanical equation. Compared with the original test results, it has good consistency, which provides a reference for the research and design of this kind of composite beams.
【作者单位】: 武汉理工大学交通学院;西藏自治区交通勘察设计研究院;重庆交通大学土木建筑学院;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青年基金(11302271) 重庆市应用开发计划(cstc2013yykfB0123)
【分类号】:TU398.9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徐勇;周志祥;;带肋钢板-混凝土组合构件抗裂性能试验研究[J];建筑结构;2014年09期

2 薛伟辰;杨涛;白丽丽;;负弯矩作用下预应力钢-混凝土组合梁的受力性能[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2012年08期

3 徐勇;周志祥;吴海军;;带肋钢板-混凝土复合结构开裂机理研究[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2012年1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凤武,楼梦麟,徐人平,张立翔,王时越;混凝土单轴受压强度可靠度与置信度研究[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4年02期

2 孙建敏,赵晓华;考虑二次加载时碳纤维布加固混凝土梁挠度的简化计算方法[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4年03期

3 贾益纲,涂序庆;钢筋混凝土连续梁弯矩调幅法的非线性分析方法[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5年02期

4 李砚波;冯智勇;戴自强;张敬;;混凝土夹芯承重墙板试验及理论研究[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6年05期

5 赵静;张岩俊;齐永顺;;纵筋对高强混凝土压弯构件抗剪承载力影响的有限元分析与试验研究[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8年01期

6 姚根圣;李思明;;采用ANSYS分析CFRP布外包混凝土短柱轴压性能[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9年01期

7 孙文彬;;爆炸荷载下混凝土构件动力方程的差分解[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11年02期

8 熊进刚;金坤玮;李艳;;异形柱—矩形柱转换节点的应力分析[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11年05期

9 曹慧玲;;带挑梁剪力墙结构局部强度破坏[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11年06期

10 谢新颖;尹新生;;预应力混凝土索梁结构体系理论与试验研究[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11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薛武军;;探讨深基坑监测中钢筋混凝土支撑梁轴力测试中的问题[A];江苏省测绘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2 霍越群;赵光宇;;利用ANSYS Solid65单元分析混凝土结构[A];吉林省土木建筑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3 王震宇;王志从;潘晓兰;王代玉;;CFRP加固多层非延性RC框架的抗震性能分析[A];第七届全国建设工程FRP应用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1年

4 钟业盛;史丽远;郑志东;史丽萍;;剪切载荷作用下复合玻璃纤维RC梁的有限元分析[A];第十五届全国复合材料学术会议论文集(下册)[C];2008年

5 吴平安;卫东;田志敏;吴鹏;;混凝土材料模型对钢管混凝土轴压构件抗爆性能的影响[A];第七届全国工程结构安全防护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6 梁本亮;刘建新;;钢管混凝土核心短柱轴压极限承载力计算[A];中国计算力学大会'2010(CCCM2010)暨第八届南方计算力学学术会议(SCCM8)论文集[C];2010年

7 涂晓佩;张保敏;李重情;;碳纤维材料在桥梁加固中应用的探索研究[A];第十七届玻璃钢/复合材料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8 张彦霞;刘胜锋;周东;;随机裂缝对混凝土梁的极限承载力的影响[A];重庆力学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9 张小清;舒兴平;;钢框架—钢筋混凝土核心筒结构受力性能的有限元分析[A];钢结构工程研究(六)——中国钢结构协会结构稳定与疲劳分会2006年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6年

10 董磊磊;潘宏;杨晓东;;梁柱角钢连接的滞回性能分析[A];钢结构工程研究⑧——中国钢协结构稳定与疲劳分会第12届(ASSF-2010)学术交流会暨教学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闫培雷;考虑隔墙影响的框架结构非线性地震反应分析及地震灾场模拟[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2 劳晓春;RC矩形截面剪力墙构件的抗震性能及其性能指标限值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3 张华;冲击荷载作用下岩石动态损伤特性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09年

4 吴寒亮;芳纶纤维布约束混凝土短柱的尺寸效应研究与多尺度分析[D];北京交通大学;2010年

5 吴静;多重螺旋箍筋增韧轻质混凝土抗震性能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

6 唐国斌;基于全寿命设计的混凝土箱梁桥若干理论问题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7 王朝晖;钢筋混凝土高层建筑结构三维线性及非线性地震反应分析方法的研究[D];湖南大学;2009年

8 冯鹏;新型FRP空心桥面板的设计开发与受力性能研究[D];清华大学;2004年

9 初明进;冷弯薄壁型钢混凝土剪力墙抗震性能研究[D];清华大学;2010年

10 曾杰;深埋硬岩隧道围岩稳定性研究[D];重庆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于群;钢—高强混凝土组合梁非线性分析[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2 赵永梅;方钢管混凝土火灾条件下温度场和温度应力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3 徐新瑞;折线形先张法预应力混凝土箱梁受力性能的分析[D];郑州大学;2010年

4 孙大博;大跨径波形钢腹板桥屈曲分析及设计研究[D];郑州大学;2010年

5 张雷;TRC抗弯加固RC梁的有限元分析[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6 孟顺意;混凝土双轴动态试验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7 王丹;提升机动载荷作用下井塔振动分析与寿命预测[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09年

8 彭文平;拱架悬拼技术与混凝土拱肋早期裂缝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9 曲艺;工程结构中混凝土裂缝控制技术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10 王里佳;钢筋混凝土带腋撑框架设计优化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连广,刘莉,郑宇;钢与高强混凝土预应力组合梁承载力计算[J];东北大学学报;2005年02期

2 余志武,郭风琪;部分预应力钢-混凝土连续组合梁负弯矩区裂缝宽度试验研究[J];建筑结构学报;2004年04期

3 董振英,李庆斌;纤维增强脆性复合材料细观力学若干进展[J];力学进展;2001年04期

4 高轩能;周期源;陈明华;;粘钢加固RC梁承载性能的理论和试验研究[J];土木工程学报;2006年08期

5 樊健生;聂建国;张彦玲;;钢-混凝土组合梁抗裂性能的试验研究[J];土木工程学报;2011年02期

6 贾远林;陈世鸣;;体外预应力组合梁负弯矩下的稳定系数[J];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11期

7 蒲黔辉,杨永清;部分预应力混凝土梁塑性铰区长度的研究[J];西南交通大学学报;2002年02期

8 任伟;贺拴海;赵小星;栾好发;;黏贴钢板加固持荷钢筋混凝土T型梁模型试验[J];中国公路学报;2008年03期

9 王景全;殷惠光;刘其伟;;体外预应力组合梁负弯矩区抗弯承载能力研究[J];中国矿业大学学报;2007年03期

10 徐勇;周志祥;吴海军;;带肋钢板-混凝土复合结构开裂机理研究[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2012年11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连广,许伟,朱浮声,刘之洋;钢板与轻骨料混凝土组合梁试验研究[J];东北大学学报;2002年12期

2 薛伟辰,李昆,李杰;钢混凝土组合梁低周反复荷载试验研究[J];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2002年06期

3 周天华,何保康,李鑫全,王光煜,丁兆如;帽形冷弯薄壁型钢混凝土组合梁的试验研究[J];建筑结构;2003年01期

4 舒小娟,钟新谷,沈明燕;差分法计算钢箱-混凝土组合梁的纯扭转刚度及剪应力[J];南方冶金学院学报;2003年05期

5 聂建国,王洪全,谭英,陈戈;钢-高强混凝土组合梁的试验研究[J];建筑结构学报;2004年01期

6 钟新谷;舒小娟;沈明燕;莫时旭;谢文;;钢箱-混凝土组合梁弯曲性能试验研究[J];建筑结构学报;2006年01期

7 莫时旭;钟新谷;舒小娟;赵人达;;钢箱-混凝土组合梁试验研究与承载能力计算[J];工业建筑;2006年S1期

8 莫时旭;钟新谷;郑艳;沈明燕;;钢箱-混凝土组合梁力学性能分析与试验研究[J];哈尔滨商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06期

9 沈明燕;钟新谷;舒小娟;;钢箱-混凝土组合梁抗弯性能的试验研究[J];工业建筑;2007年S1期

10 谷永军;;钢-混凝土组合梁的研究与应用[J];中国科技信息;2008年20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施耀忠;;钢筋混凝土组合梁结合面抗剪模型研究[A];第二届全国公路科技创新高层论坛论文集(上卷)[C];2004年

2 刘航;李晨光;鲁昂;聂建国;;预应力钢与混凝土组合梁试验研究[A];土木工程与高新技术——中国土木工程学会第十届年会论文集[C];2002年

3 刘航;李晨光;鲁昂;聂建国;高璀旭;;简支预应力钢与混凝土组合梁试验研究[A];新世纪预应力技术创新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2年

4 舒小娟;钟新谷;沈明燕;;差分法分析钢箱-混凝土组合梁纯扭转问题[A];中国钢协钢-混凝土组合结构分会第九次年会论文集[C];2003年

5 张延林;韩庆华;李凯敏;;钢与混凝土组合梁结构在水运工程中的应用研究[A];庆祝刘锡良教授八十华诞暨第八届全国现代结构工程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6 张旭;秦国鹏;;钢骨高性能再生混凝土组合梁非线性分析[A];第22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Ⅲ册[C];2013年

7 方秦;柳景春;张亚栋;;爆炸荷载作用下钢板与钢筋混凝土组合梁动力响应分析[A];第六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三卷)[C];1997年

8 夏培秀;邹广平;王开亚;;集中载荷作用下钢板夹芯混凝土组合梁的变形分析[A];中国力学大会——2013论文摘要集[C];2013年

9 王力;黄保魁;吴振声;朱聘儒;;用有限单元法分析钢筋混凝土组合梁若干问题[A];混凝土结构基本理论及应用第二届学术讨论会论文集(第三卷)[C];1990年

10 刘殿忠;刘寒冰;;钢-轻骨料混凝土组合梁的有效宽度分析[A];中国钢协钢-混凝土组合结构分会第十一次年会论文集[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2条

1 夏军;实现维修加固旧有桥梁交通不中断[N];科技日报;2006年

2 ;预应力钢——混疑土组合梁受力性能与设计方法研究[N];湖南日报;200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9条

1 解恒燕;内置钢箱—混凝土组合梁受力性能与设计方法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7年

2 夏培秀;钢板夹芯混凝土组合梁力学性能与破坏机理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2年

3 刘殿忠;钢—轻骨料混凝土组合梁计算方法与试验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4 张格明;预应力内置灌浆方钢管桁架混凝土组合梁基本问题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7年

5 柳旭东;空腹灌浆圆钢管桁架—混凝土组合梁受力性能研究及应用[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7年

6 代艳杰;钢—轻骨料混凝土组合梁设计与理论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7 莫时旭;钢箱—混凝土组合梁结构行为试验研究与分析[D];西南交通大学;2007年

8 王德选;预应力CFRP布加固钢箱梁与混凝土组合梁力学性能[D];东北大学 ;2009年

9 王钧;内置H型钢预应力混凝土组合梁受力性能与设计方法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宝军;索—混凝土组合梁结构抗震性能研究[D];河北理工大学;2008年

2 范思冬;索—混凝土组合梁结构非线性分析[D];河北理工大学;2010年

3 汤德亮;冷弯薄壁型钢—混凝土组合梁受力性能分析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0年

4 周期源;冷弯薄壁型钢—混凝土组合梁抗弯承载性能研究[D];南昌大学;2006年

5 谈遂;钢桁架—混凝土组合梁空间有限元分析[D];中南大学;2007年

6 李春月;钢板—混凝土组合梁受力性能研究[D];湘潭大学;2011年

7 张延林;钢与混凝土组合梁结构在水运工程中的应用研究[D];天津大学;2008年

8 刘滔;钢箱—混凝土组合梁粘结滑移性能研究[D];湖南科技大学;2012年

9 黄文欢;薄壁型钢—混凝土组合梁抗火性能试验研究[D];华侨大学;2008年

10 范国玺;钢桁架—混凝土组合梁有效宽度的研究[D];郑州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180697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sgjslw/180697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1fd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