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虑起始比降和涂抹作用的竖井地基固结解
本文选题:竖井地基固结 + 土力学 ; 参考:《工程力学》2014年02期
【摘要】:对某些低渗透性饱和粘土而言,存在一起始水力坡降i0(即起始比降),只有当土中某点的水力坡降大于i0时,该点才会发生渗流。该文在传统竖井地基固结理论的基础上,建立了能考虑起始比降影响的新固结计算模型,并推导了能同时考虑起始比降和涂抹作用的竖井地基中渗流移动边界与时间的关系表达式及孔压和固结度的解析表达式。最后,通过对比计算,分析了起始比降、荷载及渗透系数等参数对竖井地基渗流移动边界及固结性状的影响。分析表明:考虑起始比降i0的影响,竖井地基土体中超静孔压不会完全消散,存在残余孔压;竖井地基按孔压定义的最终固结度不会到达100%,其大小与荷载q和起始比降i0有关,而与s和kh/ks无关。
[Abstract]:For some low permeability saturated clay, there exists an initial hydraulic gradient i0 (that is, initial ratio drop), only when the hydraulic gradient of a certain point in the soil is larger than i0, the seepage will occur at this point. Based on the traditional consolidation theory of shaft foundation, a new consolidation calculation model considering the effect of initial ratio drop is established in this paper.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eepage movement boundary and time, pore pressure and degree of consolidation in a shaft foundation considering both initial drop and smear are derived. Finally, the effects of the initial ratio drop, load and permeability coefficient on the moving boundary and consolidation behavior of the vertical foundation are analyzed by comparison and calculation. The analysis shows that considering the effect of initial ratio drop i0, the excess pore pressure in the soil of the shaft foundation will not dissipate completely and there exists residual pore pressure, and the final consolidation degree of the vertical foundation according to the pore pressure definition will not reach 100 and its size is related to the load Q and the initial ratio drop i0. It has nothing to do with s and kh/ks.
【作者单位】: 浙江大学滨海和城市岩土工程研究中心;浙江省建筑设计研究院;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1179170,51278453)
【分类号】:TU470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6条
1 李西斌,谢康和,王奎华,庄迎春;双面半透水边界饱和土层在循环荷载作用下的一维粘弹性固结解析解[J];工程力学;2004年05期
2 刘忠玉;孙丽云;乐金朝;马崇武;;基于非Darcy渗流的饱和黏土一维固结理论[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9年05期
3 谢康和,曾国熙;等应变条件下的砂井地基固结解析理论[J];岩土工程学报;1989年02期
4 鄂建;陈刚;孙爱荣;;考虑低速非Darcy渗流的饱和黏性土一维固结分析[J];岩土工程学报;2009年07期
5 ;Analysis of 1D consolidation with non-Darcian flow described by exponent and threshold gradient[J];Journal of Zhejiang University-Science A(Applied Physics & Engineering);2010年09期
6 刘忠玉;刘忠广;马崇武;;考虑起始水力梯度时饱和黏土的一维固结[J];郑州大学学报(工学版);2006年03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玉国;边亚东;祝彦知;;边界透水性对散体材料桩复合地基固结的影响[J];安徽建筑;2007年03期
2 王瑞春,谢康和;半透水边界的竖向排水井地基粘弹性固结分析[J];长江科学院院报;2001年06期
3 马崇武;刘忠玉;王卫平;;传统地基沉降计算方法存在的问题分析[J];东莞理工学院学报;2007年05期
4 陈懿;程建华;;塑料排水板堆载预压法在围垦工程软基处理中的应用[J];水利与建筑工程学报;2010年02期
5 胡亚元;;梯形周期荷载作用下软基路堤的一维沉降研究[J];工程力学;2010年12期
6 王坤;谢康和;李传勋;童磊;;特殊条件下考虑起始比降的双层地基一维固结解析解[J];工程力学;2011年11期
7 余坤;谢康和;;影响区形状对砂井地基固结性状的影响[J];工程力学;2012年01期
8 孙世永;史宏彦;王玉鹅;;变荷载作用下砂井地基的固结分析[J];广东土木与建筑;2009年01期
9 武崇福;曹海莹;刘光秀;;改进的砂井地基等效建模法及工程优化[J];公路交通科技;2012年08期
10 林绍凑;;碎石桩复合地基处理软土固结计算及应用[J];福建地质;2012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陈新建;赵法锁;张发明;蒯志要;;真空预压软土路基沉降预测[A];2010年全国工程地质学术年会暨“工程地质与海西建设”学术大会论文集[C];2010年
2 马崇武;刘忠玉;;常用地基沉降计算方法的一些问题[A];第三届全国力学史与方法论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3 谢辉;孙世永;韩金田;;砂井地基固结理论的研究与发展[A];第二届全国岩土与工程学术大会论文集(下册)[C];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江辉煌;砂井处理超软地基的固结计算[D];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2009年
2 王宏贵;长板—短桩复合地基加固机理与工程应用研究[D];中南大学;2011年
3 孙丽云;基于非达西渗流的饱和黏土一维固结试验与理论研究[D];郑州大学;2011年
4 王坤;考虑起始比降的软土地基一维固结理论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5 王宏祥;高寒湿地公路软基处理新方法与机理研究[D];天津大学;2009年
6 魏芸;强夯碎石墩复合地基承载机理及固结研究[D];天津大学;2009年
7 孙立强;超软吹填土地基真空预压理论及模型试验的研究[D];天津大学;2010年
8 李小勇;土工参数空间概率特性及软粘土地基固结概率分析[D];浙江大学;2001年
9 郝玉龙;深厚结构性软土部分处理地基固结沉降性状及工程应用[D];浙江大学;2002年
10 王军;结构性软土地基的固结沉降及稳定研究[D];浙江大学;200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鹏辉;降雨入渗对土石混填路堤边坡稳定性的影响分析[D];郑州大学;2010年
2 纠永志;基于非达西渗流的饱和黏土一维非线性固结理论研究[D];郑州大学;2010年
3 严露;真空预压加固软基固结及渗流计算理论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4 谭桂华;混凝土芯砂石桩复合地基的沉降及受力分析[D];昆明理工大学;2010年
5 徐乃芳;真空堆载联合预压加固软土地基固结特性及数值模拟研究[D];南京大学;2011年
6 林永光;考虑水位降落的砂井固结计算方法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1年
7 江涛;次固结对准超固结软土固结特性及堆载预压设计的影响[D];浙江大学;2011年
8 张杰;基于非Darcy渗流的变荷载作用下饱和黏土一维固结分析[D];郑州大学;2011年
9 邢中立;塑料排水板处理高速公路软土地基路堤分析[D];西南交通大学;2011年
10 陈鑫;四川盆地公路建设典型软基处治沉降过程模拟与数值分析[D];西南交通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宿青山,侯杰,,段淑娟;对饱和粘性土渗透规律的新认识及其应用[J];长春地质学院学报;1994年01期
2 王秀艳,刘长礼;对粘性土孔隙水渗流规律本质的新认识[J];地球学报;2003年01期
3 马崇武;刘忠玉;王卫平;;非达西渗流时一维固结方程的两种数值解法[J];兰州理工大学学报;2007年03期
4 刘忠玉;杨荣根;;考虑起始水力梯度时双层地基的一维固结[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05期
5 施建勇,杨立昂,赵维炳,刘永新;考虑土体非线性特性的一维固结理论研究[J];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年01期
6 施建勇,问延煦,雷国辉,艾英钵,赵阳;固结试验及其相关问题的讨论[J];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02期
7 陈宗基;固结及次时间效应的单向问题[J];土木工程学报;1958年01期
8 张磊;孙树林;;变荷载下双曲线模型修正土体一维固结理论[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7年S2期
9 马崇武;刘忠玉;;考虑饱和黏土埋深影响的一维非线性固结[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7年S2期
10 曾国熙,王铁儒,顾尧章;砂井地基的若干问题[J];岩土工程学报;1981年03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林政,陈云敏,陈仁朋;圆柱形空腔固结解析解及应用[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5年18期
2 张玉国;谢康和;庄迎春;王哲;;未打穿砂井地基固结理论计算分析[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5年22期
3 陈国红;谢康和;程永峰;徐妍;;考虑涂抹区渗透系数变化的砂井地基固结解[J];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2011年04期
4 张仪萍;王洋;;非瞬时加载下土工袋装砂石桩复合地基固结解析解[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11年S1期
5 周琦;张功新;王友元;邓志勇;;真空预压条件下的砂井地基Hansbo固结解[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10年S2期
6 尚新生;林银飞;王明程;谢定义;邵生俊;;散体-柔性桩组合和散体-刚性桩组合复合地基的固结解[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9年S2期
7 邱睿;程国勇;刘雪娟;王一帆;段淳;;泰沙基地基承载力系数的完整解析解[J];西部探矿工程;2011年08期
8 张玉国,谢康和,王哲,庄迎春;未打穿砂井地基下卧层固结研究分析[J];岩土力学;2005年11期
9 ;《土力学的新进展——第一辑》[J];工程勘察;1981年02期
10 李连祥;谭新;丁万涛;;济南市基坑支护设计系统[J];西部探矿工程;2006年10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钱民刚;严宗达;;受集中荷载作用的简支环扇形板的Fourier—Bessel级数解[A];第五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一卷)[C];1996年
2 钱民刚;严宗达;;沿直边非简支的环扇形板的Fourier—Bessel级数解——扇形、环形、环扇形板的一般解[A];第五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一卷)[C];1996年
3 钱民刚;王将魁;张平之;;Winkler地基上扇形板的Fourier-Bessel级数解[A];第七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Ⅰ卷)[C];1998年
4 李跃军;刘燕;;正交各向异性中厚环形板轴对称弯曲问题的解析解[A];第八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Ⅰ卷)[C];1999年
5 彭卫;唐锦春;;悬索结构的解析解与数值解[A];计算机技术在工程建设中的应用——第十一届全国工程建设计算机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2年
6 江雯;谢康和;夏建中;;非均质地基一维固结理论[A];中国土木工程学会第九届土力学及岩土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上册)[C];2003年
7 钟阳;张永山;;双参数弹性地基上四边自由矩形厚板的解析解[A];第14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一册)[C];2005年
8 罗仁安;宋喜艳;黄理兴;程昌钧;;Mathematica代数系统与岩土工程理论演绎推导[A];第九届全国岩石动力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5年
9 冯增朝;赵阳升;段康廉;;水力割缝减小原岩体积应力提高岩石渗透率的探讨[A];新世纪岩石力学与工程的开拓和发展——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第六次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0年
10 王华宁;李悦;;粘弹岩体中洞室开挖路径相关性的解析分析[A];第18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Ⅰ册[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9条
1 记者 李峰;土力学及岩土工程学术会在兰举行[N];甘肃日报;2011年
2 本报记者 骆会欣;鑫三角系统 为建筑工程带来三大自由[N];中国花卉报;2007年
3 本报通讯员 孙海华 张小果;“弦线模量”何以38年写不进规范[N];中国建设报;2006年
4 顾今;我国桩基工程实践水平国际领先[N];建筑时报;2007年
5 本报记者 又耳;西安理工大学众专家进行初测[N];陕西科技报;2006年
6 本报记者 邓东来 郭西平;计算湿陷软件已送黄熙龄罗宇生[N];陕西科技报;2007年
7 顾今;探讨全球岩土工程未来发展方向[N];建筑时报;2008年
8 李星;粉煤灰又有新用途[N];中国矿业报;2005年
9 宋玉环;重视高难度重大工程问题研究[N];地质勘查导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何晓婷;拉压不同模量弹性结构的非线性力学行为研究[D];重庆大学;2007年
2 张玉国;散体材料桩复合地基固结理论研究[D];浙江大学;2005年
3 王哲;大直径灌注筒桩承载性状研究[D];浙江大学;2005年
4 纪晓东;半空间中圆形洞室对弹性波的散射[D];天津大学;2005年
5 许旺发;板式湿式空冷器湿球温度迁移特性与优化研究[D];同济大学;2007年
6 卢萌盟;复杂条件下复合地基固结解析理论研究[D];浙江大学;2009年
7 吴瑞潜;饱和土一维热固结解析理论研究[D];浙江大学;2008年
8 刘永光;混凝土等效断裂韧度的计算模式与钢筋混凝土梁裂缝的诊断方法[D];天津大学;2007年
9 魏新磊;三维弹性半空间中圆弧形沉积谷地对弹性波的散射[D];天津大学;2008年
10 郭璇;率独立耗散岩土材料多变形机制的热力学建模方法及其应用[D];北京交通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志达;单桩荷载—沉降计算的一种解析算法[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5年
2 李艳恒;地下洞室群对地面运动的影响[D];天津大学;2004年
3 童幺华;一维有限变形固结控制方程的解析解探讨[D];湖南大学;2009年
4 张秋红;圆弧形沉积场地对入射平面Rayleigh波的散射解析解[D];天津大学;2004年
5 李方杰;局部不规则场地对Rayleigh波的散射[D];天津大学;2005年
6 李秀;组合桩复合地基承载机理与其刚性桩的屈曲分析[D];武汉理工大学;2006年
7 孙举;半透水复合地基固结解析研究[D];浙江大学;2007年
8 李菲菲;基于指数渗流模式的竖井地基固结解析理论研究[D];浙江大学;2014年
9 刘志刚;土力学网络CAI系统的设计与研究[D];河海大学;2001年
10 陈海明;基坑开挖降水引起的地表沉降分析[D];浙江大学;2003年
本文编号:182701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sgjslw/18270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