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施工技术论文 >

沙漠旅游资源评价及风沙地貌地质公园开发与保护研究

发布时间:2018-05-05 08:53

  本文选题:沙漠旅游 + 沙漠旅游资源 ; 参考:《陕西师范大学》2013年博士论文


【摘要】:随着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和生态旅游的兴起,中国沙漠正在成为越来越热门的旅游目的地。如何合理开发利用沙漠旅游资源已成为治理沙漠和发展旅游业的重要组成方面。沙漠旅游作为可持续发展的一种途径,对于北方沙漠化的治理具有积极的意义。风沙地貌地质公园是沙漠旅游资源开发与保护的重点区域,对其进行科学合理的研究具有很重要的地位。 论文围绕沙漠旅游资源开发与保护展开讨论,取得了如下研究成果:梳理和界定了沙漠旅游的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分析了沙漠旅游资源时空特征,对沙漠旅游资源进行了系统分类;提出了沙漠旅游资源与景观组合的开发类别,评价了6省区沙漠旅游竞争力。并以敦煌雅丹地质公园和巴丹吉林沙漠腹地景区为例,对风沙地貌地质公园开发与保护的框架进行了对比研究和实证分析,评价了敦煌雅丹地质公园美学价值,测算和分析了巴丹吉林沙漠景区的旅游环境容量。论文构建了沙漠旅游资源开发评价、风蚀雅丹地貌美学价值评价、沙漠旅游环境容量、风沙地貌地质公园开发保护等理论;融合了风沙地貌学、旅游地理学、旅游景观学、生态学、景观生态学等多学科分析方法,深化了沙漠旅游的相关研究内容,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充实沙漠旅游学及应用风沙地貌学的研究,并为干旱区半干旱区沙漠旅游景区发展提供有益借鉴。 论文创新点体现在: (1)在研究内容上,揭示了沙漠旅游资源的时空特征,提出了沙漠旅游资源分类体系,分析了沙漠旅游资源与景观组合的开发类别,评价了沙漠旅游省区竞争力。首次提出并阐述了风沙地貌地质公园概念,提出了风沙地貌地质公园的开发与保护模式。通过构建雅丹地貌美感度指标体系,对敦煌雅丹地质公园进行了定量评价。通过构建沙漠旅游环境容量体系,对巴丹吉林沙漠景区的旅游环境容量进行全面科学的测算和分析研究。从地质公园条件及沙漠旅游资源特征的角度,构建了一套体现风沙地貌学与旅游学相结合的评价体系模型,试图使研究更符合沙漠旅游资源开发的实际。 (2)在研究方法上,沙漠旅游资源评价体系针对不同的旅游资源集合区选择不同的评价方法进行具体分析,包括沙漠旅游资源开发的省区竞争力、风蚀雅丹地貌美感度评价、旅游环境容量评价。首次从林柱状景观角度对雅丹地貌美学价值进行了定量评价,构建了雅丹地貌的美感度指标体系,是对风沙地貌遗产资源评价的创新尝试。对巴丹吉林沙漠腹地景区的旅游环境容量进行测算和评价,提出了沙漠旅游景区合理发展的策略。 (3)在研究视角上,深化了沙漠旅游的相关理论,凝练了沙漠生态旅游理论体系,如何与应用风沙地貌学研究内容进行衔接,也是一次创新意义的飞跃,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充实沙漠旅游学及应用风沙地貌学的研究。把敦煌风蚀雅丹地貌与巴丹吉林沙漠沙水组合景观两类风沙地貌旅游进行创新结合,对比分析,探索以发展风沙地貌地质公园旅游业开发和保护的产业模式,在干旱半干旱区旅游开发与保护研究中很具有代表性。
[Abstract]:With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 West China Development Strategy " and the rise of eco - tourism , China ' s deserts are becoming more and more popular destinations . How to rationally develop and utilize desert tourism resources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component of the management of desert and developing tourism . Desert tourism is a way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

The paper discusses the development and protection of desert tourism resources , and obtains the following research results : combing and defining the relevant concepts and theoretical bases of desert tourism ;
The space - time characteristics of desert tourism resources are analyzed , and the system classification of desert tourism resources is carried out .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the development category of desert tourism resources and landscape combination , and evaluates the competitiveness of desert tourism in 6 provinces . In this paper , a comparative study and an empirical analysis are carried out on the development and protection of GeoPark in Dunhuang .
The research content of desert tourism is deepened , and it is beneficial to enrich the research of desert tourism and apply wind - sand geomorphic science to a certain extent , and provide useful reference for the development of desert tourism scenic spot in semi - arid region of arid region .

The innovation point of the thesis is embodied in :

( 1 ) On the content of the research , the space - time characteristics of desert tourism resources are revealed , the classification system of desert tourism resources is put forward , and the development category of desert tourism resources and landscape combination is analyzed .

( 2 ) In the research method , the desert tourism resource evaluation system selects different evaluation methods for different tourist resources collection areas , including the regional competitiveness of the development of desert tourism resources , the evaluation of the aesthetic degree of wind erosion and the evaluation of tourism environment capacity .

( 3 ) In the perspective of research , the relevant theories of desert tourism are deepened , the theory system of desert eco - tourism is deepened , and how to connect with the research content of wind - sand geomorphic studies is also a leap of innovation significance . It is helpful to enrich desert tourism and apply wind - sand geomorphic studies .

【学位授予单位】:陕西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TU986;P941.73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袁银昌;;三进“魔鬼城”——敦煌雅丹地质公园[J];航空港;2006年02期

2 ;北京房山世界地质公园博物馆主体完工[J];城市地质;2010年01期

3 郑廷贵;;远安县创建省级地质公园的实践与思考[J];资源环境与工程;2006年06期

4 陈安泽;中国国家地质公园建设的若干问题[J];资源.产业;2003年01期

5 叶苏;周乐天;;内蒙古阿拉善世界地质公园 浩瀚大漠里的神奇秘境[J];西南航空;2010年03期

6 李步登;卢超;;一举成名天下知 太姥山荣膺世界地质公园称号[J];风景名胜;2010年11期

7 郭宏峰;李瑛;;地质公园景观设计初探[J];新美术;2008年05期

8 ;天地有大美而不言——中国世界地质公园展演的大地沧桑[J];西南航空;2010年03期

9 李亦农;马立俊;李慧;;设计编译自然:房山世界地质公园博物馆[J];建筑创作;2010年10期

10 周永振;;地质公园的公益性问题[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岳洁;倪昆;李明;;关于我省地质遗迹保护与地质公园建设工作的思考[A];河南地球科学通报2008年卷(下册)[C];2008年

2 王明常;邢立新;于小平;潘军;孟涛;李百寿;;多媒体电子地图集在地质公园中的应用[A];全国地图学与GIS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4年

3 方世明;李江风;;GIS技术在地质公园建设中的应用研究[A];全国国土资源与环境遥感技术应用交流会论文文集[C];2004年

4 李江风;方世明;刘建华;;地质遗产保护与开发——以福建深沪湾地质公园为例[A];认识地理过程 关注人类家园——中国地理学会2003年学术年会文集[C];2003年

5 朱云峰;祝贺;;SOWT分析法在神灵寨国家地质公园建设发展中的应用[A];河南地球科学通报2008年卷(下册)[C];2008年

6 欧阳辉;;从遗址博物馆到世界地质公园——自贡恐龙化石研究与保护[A];中国古生物学会第26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7 翟辅东;;南岭国家地质公园群构建探讨[A];飞天山丹霞地貌与生态旅游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8 陈安泽;;国家地质公园概论[A];飞天山丹霞地貌与生态旅游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9 童潜明;;飞天山地质公园与观光农园相结合构建旅游新模型[A];飞天山丹霞地貌与生态旅游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10 陈安泽;;论“四念”是做好地质公园建设的关键[A];全国第19届旅游地学年会暨韶关市旅游发展战略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艾子;让地质公园“动”起来[N];中国国土资源报;2004年

2 白照军;我省两大名山入围世界首批地质公园[N];河南日报;2004年

3 金世凯 吕道峰 俞巧云;六合建设地质公园[N];新华日报;2003年

4 顾迅建 丁蔚文;六合地质公园通过评审[N];新华日报;2003年

5 记者 武俊鹏 通讯员 王红杰;我省三处地质遗迹申报国家级[N];山西日报;2009年

6 记者 郄建荣;国家地质公园有望打破终身制[N];法制日报;2009年

7 本报驻温州记者 林妙静;雁荡山世界地质公园接受联合国考官中期评估[N];江南游报;2009年

8 赵志成 张雁林;大同火山群荣列国家地质公园名单[N];山西日报;2009年

9 刘瑛 窦烨刚;诸城:白垩纪恐龙地质公园列入“国家地质公园”[N];联合日报;2009年

10 记者 姜野;朝阳地质公园在全省唯一入围[N];朝阳日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董瑞杰;沙漠旅游资源评价及风沙地貌地质公园开发与保护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3年

2 陈俭;崇明岛都市型国家地质公园开发战略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0年

3 彭永祥;基于旅游者收益的地质公园核心竞争力及其评价[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4 彭和求;地质遗迹资源评价与地质公园经济价值评估[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1年

5 杨更;新疆喀纳斯国家地质公园地质遗迹景观特征、成因分析及发展模式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13年

6 张春慧;地质公园旅游资源价值评估实证研究[D];兰州大学;2008年

7 谢洪忠;滇中林柱状地质景观旅游价值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05年

8 张玲;基于知识旅游的知识转化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9 赵川;贡嘎山地学景观保护与开发模式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12年

10 徐莉;河南省恐龙化石科学特征及保护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赵飞;国家地质公园规划中勘界问题的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0年

2 吴彩云;地质公园游客满意度测评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0年

3 胡丹临;国家地质公园运营管理模式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10年

4 陶贵俏;广西七百弄国家地质公园生态景观研究[D];广西大学;2012年

5 管慧泉;地质公园的规划设计方法探析[D];青岛理工大学;2012年

6 张贝;四川省国家地质公园可持续发展对策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12年

7 玉乐斯;“关系产权”视角下的国家地质公园的产权及利益格局[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8 石泉;老君山国家地质公园资源再评价及优化策略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09年

9 汪艳;地质公园景观规划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0年

10 康永波;地质遗产的保护与开发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3年



本文编号:184704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sgjslw/184704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774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