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可变模糊识别模型的边坡稳定性评价研究
本文选题:边坡稳定性 + 可变模糊识别 ; 参考:《水利水电技术》2014年10期
【摘要】:针对边坡稳定性影响因素的复杂性、随机性和模糊性的特点,建立了基于可变模糊识别边坡稳定性评价模型。首先应用主观权重对客观权重进行修正得到模型的动态权重,然后确定评价单元指标的级别特征值及指标最优隶属度,最终得到各评价样本的边坡稳定性等级。通过工程实例验证了该评价方法的可行性。
[Abstract]:According to the complexity, randomness and fuzziness of influencing factors of slope stability, a slope stability evaluation model based on variable fuzzy identification is established. Firstly, the dynamic weight of the model is obtained by modifying the objective weight with subjective weight, then the grade eigenvalue of the evaluation unit and the optimal membership degree of the index are determined. Finally, the slope stability grade of each evaluation sample is obtained. The feasibility of the evaluation method is verified by an engineering example.
【作者单位】: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矿业学院;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51274110/E0409)
【分类号】:TU43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赵尚毅,时卫民,郑颖人;边坡稳定性分析的有限元法[J];地下空间;2001年S1期
2 陈守煜;;可变模糊聚类及模式识别统一理论与模型[J];大连理工大学学报;2009年02期
3 李克钢;许江;李树春;陶云奇;;基于可拓理论的边坡稳定性评价研究[J];重庆建筑大学学报;2007年04期
4 张万亮;许晨;张丁;郝玉成;;基于T-S模糊神经网络的边坡稳定性分析[J];露天采矿技术;2013年04期
5 陈建宏;王凯;钟福生;;多重影响因素下的边坡稳定性评价方法及应用[J];科技导报;2013年20期
6 吴丽;何斌;周惠成;邵宏胜;;区域外调水水权分配模型及应用[J];水利水电科技进展;2009年04期
7 罗战友,杨晓军,龚晓南;基于支持向量机的边坡稳定性预测模型[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5年01期
8 杜太亮;张永兴;谢强;钟坚敏;;岩体基本参数对岩质边坡变形的影响[J];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2006年01期
9 王贵成;曹平;林杭;张钦礼;孙顺利;;用灰色理论确定边坡最优监测点及安全系数[J];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03期
10 李元松;陈文峰;李新平;田昌贵;夏进;郭运华;;基于模糊神经网络的边坡稳定性评价方法[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2013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贺传友;汪明武;姜巍;;集对分析在边坡稳定性评价中的应用[J];安徽建筑工业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1期
2 罗长虹;丁威;李顺群;陈光;;土质边坡稳定性弹塑性大变形有限元分析[J];安徽建筑;2008年04期
3 范春青;;基于强度折减法的高边坡稳定性分析与设计[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09年06期
4 吕韬;杨建国;吴孟;何飞;;建设用地地灾危险性评估的数值模拟研究[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10年06期
5 王阳平;崔颖辉;;基于Midas/Gts的FLAC3D的建模方法[J];北方工业大学学报;2010年03期
6 李秀珍;孔纪名;王成华;;多分类支持向量机在滑坡稳定性判识中的应用[J];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2010年03期
7 付建军;邱山鸣;赵海斌;时凯;邱冰;;基于灰色关联度的边坡稳定影响因素分析[J];长江科学院院报;2011年01期
8 王连捷;周春景;吴珍汉;廖怀军;孙东生;王薇;;用有限元极限平衡法分析边坡的稳定性[J];中国地质;2008年05期
9 刘杰;姜俊涛;姜晓峰;赵灿;;边坡稳定性的有限元强度折减分析法[J];低温建筑技术;2010年11期
10 丁秀美,刘光士,黄润秋,严明,林锋,郑达;剪应变增量在堆积体边坡稳定性研究中的应用[J];地球科学进展;2004年S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张正;杨子松;;大畈核电厂填土边坡坡形设计与稳定性研究[A];2010’力学与工程应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2 于玉贞;张丙印;侯文峻;张建民;;糯扎渡心墙堆石坝坝坡稳定有限元分析[A];中国土木工程学会第九届土力学及岩土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下册)[C];2003年
3 谢立全;于玉贞;温庆博;介玉新;;基于随机有限元的边坡稳定性可靠度分析[A];中国土木工程学会第九届土力学及岩土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下册)[C];2003年
4 刘毓氚;肖上清;;土钉设置参数对边坡稳定性影响规律分析[A];第三届海峡两岸土木建筑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5 王成龙;王保田;李守德;;基于FLAC3D的强度折减法边坡稳定分析判据研究[A];第一届中国水利水电岩土力学与工程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上册)[C];2006年
6 肖上清;刘毓氚;;土钉布置参数对边坡稳定性影响的数值分析[A];第一届中国水利水电岩土力学与工程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上册)[C];2006年
7 陈守煜;;气候变化对水资源影响评估研究的可变模糊集途径[A];变化环境下的水资源响应与可持续利用——中国水利学会水资源专业委员会2009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8 熊建秋;李祚泳;;基于IEA-PNN的边坡岩体稳定性预测研究[A];第九届全国岩石动力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5年
9 李娜;王金安;彭加强;;地下开挖诱发山体滑坡机理数值模拟研究[A];第九届全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6年
10 陈书生;;基于强度折减技术的边坡稳定性及其影响因素分析[A];第三届全国岩土与工程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吴坤铭;边坡及其抗滑桩加固工程可靠性分析方法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1年
2 陈涛;山区机场高填方地基变形及稳定性研究[D];郑州大学;2010年
3 徐兴华;公路边坡信息综合管理与安全评判决策[D];浙江大学;2011年
4 李秀珍;潜在滑波的早期稳定性快速判识方法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0年
5 王桂林;岩石洞室地基稳定性研究[D];重庆大学;2004年
6 孙红月;含碎石粘性土滑坡的成因机理与防治对策[D];浙江大学;2005年
7 丁秀美;西南地区复杂环境下典型堆积(填)体斜坡变形及稳定性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05年
8 郑明新;滑坡防治工程效果的后评价研究[D];河海大学;2005年
9 赵文;荷载作用下高陡边坡岩体力学行为及桥基位置确定方法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5年
10 冯君;顺层岩质边坡开挖稳定性及其支护措施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柳文旭;基于可拓学理论的既有砌体结构安全性鉴定方法的研究[D];沈阳建筑大学;2011年
2 周政;生态护坡中植物根系对边坡稳定性的影响研究[D];湖北工业大学;2011年
3 梁艳慧;基于合作博弈的大连市水资源配置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1年
4 张明瑞;门型抗滑桩支护滑坡时受力特性的数值模拟研究[D];南京大学;2011年
5 惠趁意;复合土钉支护稳定性及可靠性分析[D];兰州理工大学;2011年
6 刘积魁;云冈石窟9、10窟三维稳定性分析与地震动力响应模拟[D];中国地质大学;2011年
7 杨金林;不同形状边坡稳定性研究及其工程应用[D];中南大学;2011年
8 朱时杰;那邦水电站右岸边坡变形稳定性研究[D];中南大学;2011年
9 尚瑾瑜;延安市宝塔区黄土滑坡稳定性研究[D];长安大学;2011年
10 朱炯;结合贵广客运专线填石路堤稳定性的分析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赵尚毅,时卫民,郑颖人;边坡稳定性分析的有限元法[J];地下空间;2001年S1期
2 周宁;傅鹤林;袁勇;;基于模糊神经网络的边坡稳定性评价方法[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09年S2期
3 李盼盼;朱伟兴;;基于改进遗传算法的TS模糊模型的优化设计[J];传感器与微系统;2008年08期
4 陈守煜;可变模糊集理论的哲学基础[J];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1期
5 陈守煜;模糊模式识别交叉迭代模型与收敛性[J];大连理工大学学报;2001年03期
6 陈守煜;工程可变模糊集理论与模型——模糊水文水资源学数学基础[J];大连理工大学学报;2005年02期
7 陈守煜;;可变模糊集合理论——兼论可拓学的数学与逻辑错误[J];大连理工大学学报;2007年04期
8 陈守煜;袁晶?;李亚伟;;基于可变模糊集的模糊聚类迭代模型及其应用[J];大连理工大学学报;2008年06期
9 陈守煜;模糊优选神经网络多目标决策理论[J];大连理工大学学报;1997年06期
10 向超文;徐锦洪;李q;於志斌;;人工神经网络边坡稳定预报模型[J];工程地质计算机应用;2006年01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刘沐宇;基于范例推理的边坡稳定性智能评价方法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2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杨俊凯;;边坡稳定性评价方法综述[J];中国科技信息;2009年16期
2 赵汝斌;;某边坡稳定性评价[J];福建建设科技;2009年05期
3 陈建宏;王凯;钟福生;;多重影响因素下的边坡稳定性评价方法及应用[J];科技导报;2013年20期
4 蒙瑜;曾世仁;;工程边坡稳定性评价及其支护设计中的几个问题[J];钢铁技术;1999年02期
5 李梅;夏元友;曹杉杉;;基于案例推理的边坡稳定性评价系统及应用[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2006年06期
6 彭光耀;李晓昭;赵晓豹;;边坡稳定性评价的一种半定量方法[J];防灾减灾工程学报;2007年04期
7 余文质;张杨松;;基于属性数学和联系数学的边坡稳定性评价模型及应用[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06期
8 冯少杰;孙世国;;边坡稳定性评价方法及其发展趋势[J];中国矿山工程;2007年06期
9 黄继焕;;例述边坡稳定性评价规范方法[J];山西建筑;2008年15期
10 陈平;吴进良;;可拓学理论在锚固边坡稳定性评价中的应用[J];交通标准化;2009年2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田伟;王清;李晓茹;;凤爪沟边坡稳定性评价[A];第八届全国工程地质大会论文集[C];2008年
2 蔡学文;;深圳市某采石场边坡稳定性评价及支护建议[A];中国地质学会工程地质专业委员会、贵州省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2005年学术年会暨“岩溶·工程·环境”学术论坛论文集[C];2005年
3 王瑞芳;龚福洪;;三滩料场边坡稳定性评价及其加固[A];岩石力学与工程的创新和实践:第十一次全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术大会论文集[C];2010年
4 张新敏;蒋中明;樊火;王桂尧;;考虑开挖效应的边坡稳定性评价方法研究[A];和谐地球上的水工岩石力学——第三届全国水工岩石力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0年
5 黄建文;李建林;周宜红;;边坡稳定性评价的模糊层次分析方法[A];第一届中国水利水电岩土力学与工程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上册)[C];2006年
6 陈文庆;;土质边坡稳定性评价中若干问题的研究[A];福建省第十届水利水电青年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6年
7 刘章军;陈飞;周宜红;;岩质路堑深边坡稳定性评价的模糊概率方法[A];第二届中国水利水电岩土力学与工程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一)[C];2008年
8 陈昌富;袁玲红;龚晓南;;边坡稳定性评价T-S型模糊神经网络模型[A];第十一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Ⅱ卷[C];2002年
9 彭军;简文彬;吴迪;杨大明;;文山—辰山公路岩质高边坡稳定性评价[A];第八届全国工程地质大会论文集[C];2008年
10 王广和;杨书涛;王宏志;张海生;;包钢白云鄂博东矿C区滑体变形研究及边坡稳定性评价[A];第二届全国岩土与工程学术大会论文集(上册)[C];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王旭华;基于工程模糊集理论的边坡稳定性评价及预测[D];大连理工大学;2006年
2 朱维伟;基于可拓学的公路边坡稳定性评价与防治策略研究[D];南京林业大学;2013年
3 沈小辉;复杂地质条件下山区公路边坡稳定性评价及加固方法研究[D];北京工业大学;2012年
4 石丙飞;广州科学城林语山庄人工高边坡稳定性评价及设计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徐兴伦;基于模糊神经网络的公路边坡稳定性评价[D];重庆大学;2012年
2 熊海丰;基于人工神经网络技术的边坡稳定性评价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3年
3 余文质;基于不确定性分析方法的边坡稳定性评价及预测[D];成都理工大学;2008年
4 张宏云;模糊数学在边坡稳定性评价中的应用[D];昆明理工大学;2011年
5 马显春;基于可靠性理论的边坡稳定性评价研究[D];长安大学;2006年
6 刘小波;三峡库区边坡稳定性评价系统研究与实现[D];电子科技大学;2010年
7 李娅;范例推理方法在道路岩石边坡稳定性评价中的应用[D];西南交通大学;2004年
8 张学喜;遗传算法和人工神经网络在边坡稳定性评价中的应用[D];合肥工业大学;2007年
9 王国胜;岳阳石化总厂安居工程人工边坡稳定性评价及加固方案研究[D];中南大学;2004年
10 刘p,
本文编号:187026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sgjslw/18702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