峰前卸荷对节理岩体力学特性影响试验研究
本文选题:节理岩体 + 峰前卸荷 ; 参考:《岩土力学》2014年04期
【摘要】:实际工程中,岩体的应力变化状态非常复杂,并不只是简单的加载或者卸荷,如水利工程中的大坝,当坝基开挖时其力学条件主要表现为开挖方向的卸荷(其他方向有可能卸荷,也有可能加载),而坝体修筑以后,力学条件又主要表现为加载。因此,对卸荷损伤后的岩体再次加载时的力学性质进行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工程意义。通过三轴卸荷及卸荷损伤后加载破坏试验,研究了不同围压下,含断续预制节理岩体经过不同程度卸荷损伤后再次加载时的力学特性。研究结果表明:围压对于含断续节理岩体变形模量影响不明显,岩体弹性模量与围压没有明显关系,相同围压下节理岩体弹性模量和变形模量均显著低于完整岩体:节理岩样峰值应变随着围压的增大线性增大,二者之间有较好的相关性,相比于完整岩样,节理岩体峰值应变随围压增大增长更快:围压越低,卸荷对岩体强度的影响越大,随着围压增加,卸荷量不同造成岩样的损伤差异逐渐减小。
[Abstract]:In actual engineering, the stress variation of rock mass is very complicated, and it is not just simple loading or unloading, such as dam in water conservancy project. When the dam foundation is excavated, the mechanical conditions are mainly expressed as unloading in the excavation direction (other directions are possible to unload or loading), and after the dam body is constructed, the mechanical conditions are mainly manifested as loading. Therefore, it is very important to study the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rock mass after unloading damage. Through triaxial unloading and loading failure tests after unloading damage, the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rock mass with intermittent prefabricated joints under different confining pressures under different unloading damage are studi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influence of confining pressure on deformation modulus of rock mass with intermittent joints is not obvious, but there is no obvious relationship between elastic modulus of rock mass and confining pressure. Under the same confining pressure, the elastic modulus and deformation modulus of jointed rock mass are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of intact rock mass. The peak strain of jointed rock specimen increases linearly with the increase of confining pressure, and there is a good correlation between them, compared with the intact rock sample. The peak strain of jointed rock mass increases more rapidly with the increase of confining pressure: the lower the confining pressure, the greater the influence of unloading on rock mass strength, and with the increase of confining pressure, the damage difference of rock sample decreases with the increase of confining pressure.
【作者单位】: 三峡大学三峡库区地质灾害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流域水循环模拟与调控国家重点实验室;长江科学院水利部岩土力学与工程重点实验室;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No.51109120,No.51109014,No.51309142)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开放基金(No.IWHR-SKL-201218) 长江水利委员会长江科学院开放基金(No.CKWV2013207/KY) 宜昌市科学技术研究与开发项目(No.A2011-302-6)
【分类号】:TU45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许江,冯涛,鲜学福,王宏图;低应力水平下循环载荷对岩石杨氏模量影响的研究[J];湘潭矿业学院学报;2001年01期
2 席道瑛,刘小燕,张程远;由宏观滞回曲线分析岩石的微细观损伤[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3年02期
3 章清叙;葛修润;黄铭;孙红;;周期荷载作用下红砂岩三轴疲劳变形特性试验研究[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6年03期
4 杨永杰;宋扬;楚俊;;循环荷载作用下煤岩强度及变形特征试验研究[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7年01期
5 葛修润;周期荷载下岩石大型三轴试件的变形和强度特性研究[J];岩土力学;1987年0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许江;鲜学福;王鸿;;循环载荷作用下周期充水岩石变形规律的研究[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06年04期
2 朱珍德;朱明礼;杨子良;张勇;王思敬;;红山窑船闸红砂岩初始损伤细观特性量化研究[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08年04期
3 王泽东;许金余;吕晓聪;刘军忠;张磊;;围压作用下岩石冲击破坏与变形特性试验研究[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11年02期
4 杨永杰;王德超;王凯;黄冬梅;;煤岩强度及变形特征的微细观损伤机理[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2011年06期
5 任浩楠;徐进;聂明;刘建锋;;三轴循环荷载下大理岩阻尼参数的试验研究[J];长江科学院院报;2011年11期
6 杨红伟;许江;吴鑫;彭守建;张媛;;周期水压力作用下砂岩变形试验与小波分析[J];重庆大学学报;2011年04期
7 王德玲;沈疆海;葛修润;;岩石疲劳扰动模型的研究[J];水利与建筑工程学报;2006年02期
8 赵宝云;刘东燕;薛凯喜;;重庆红砂岩单轴直接拉伸特性试验研究[J];工程勘察;2011年04期
9 王者超;李术才;薛翊国;张庆松;赵建纲;姜彦彦;;注取油循环荷载作用下地下水封油库运营性能评价[J];工程力学;2013年12期
10 苏承东;杨圣奇;;循环加卸载下岩样变形与强度特征试验[J];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7条
1 陆丽丰;许江;杨红伟;汪金能;张媛;;材料试验机载荷-位移关系的测定[A];渗流力学与工程的创新与实践——第十一届全国渗流力学学术大会论文集[C];2011年
2 黄明;刘新荣;;周期循环荷载下Kelvin蠕变模型特性探讨[A];第一届全国岩土本构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3 杨永杰;王德超;王凯;黄冬梅;;煤岩强度及变形特征的微细观损伤机理研究[A];2010年海峡两岸材料破坏/断裂学术会议暨第十届破坏科学研讨会/第八届全国MTS材料试验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0年
4 冯春林;吴永丰;冯福贤;;岩石的疲劳特性和临界应力测定方法研究[A];第十一次全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术大会论文集[C];2010年
5 韩林;刘向君;孟英峰;李皋;刘洪;吴小林;;灰岩在三轴变围压循环压缩中的变形特征研究[A];第十一次全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术大会论文集[C];2010年
6 刘杰;李建林;杨金强;蔡健;;非滞后时间段内三角波和正弦波作用下宜昌砂岩变形速率及能量毫秒级模拟研究[A];第3届全国工程安全与防护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2年
7 张志国;牟春来;邵年;;地下洞室岩体动力本构模型研究及应用[A];现代水利水电工程抗震防灾研究与进展(2013年)[C];201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郭保华;循环加载下岩石裂隙变形与渗流的试验研究[D];河南理工大学;2010年
2 孟筠青;煤层高压脉动注水防治煤与瓦斯突出理论与技术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11年
3 赵宝云;岩石拉、压蠕变特性研究及其在地下大空间洞室施工控制中的应用[D];重庆大学;2011年
4 杨红伟;循环载荷作用下岩石与孔隙水耦合作用机理研究[D];重庆大学;2011年
5 杨永杰;煤岩强度、变形及微震特征的基础试验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06年
6 李树春;周期荷载作用下岩石变形与损伤规律及其非线性特征[D];重庆大学;2008年
7 赵洪宝;含瓦斯煤失稳破坏及声发射特性的理论与实验研究[D];重庆大学;2009年
8 赵克烈;注采气过程中地下盐岩储气库可用性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2009年
9 肖建清;循环荷载作用下岩石疲劳特性的理论与实验研究[D];中南大学;2009年
10 赵青;高地应力地区花岗岩强度偏低的成因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浩;高煤级煤储层水力压裂的裂缝预测模型及效果评价[D];河南理工大学;2010年
2 蔡波;循环载荷和卸围压下突出煤的力学与渗流特性研究[D];重庆大学;2010年
3 张媛;循环荷载条件下岩石变形损伤及能量演化的实验研究[D];重庆大学;2011年
4 张勇;南京红砂岩细观损伤演化特性及其本构模型试验研究[D];河海大学;2005年
5 陈绍杰;煤岩强度与变形特征实验研究及其在条带煤柱设计中的应用[D];山东科技大学;2005年
6 方荣;温度周期变化作用下大理岩宏细观力学变形试验研究[D];河海大学;2006年
7 王伟;岩性材料动力抗剪特性初探[D];河海大学;2006年
8 李红;岩性材料动力抗剪本构模型研究及其有限元实现[D];河海大学;2007年
9 王鸿;循环载荷作用下岩石变形特性的试验研究[D];重庆大学;2007年
10 刘晟锋;循环荷载与静载组合加载下岩石的力学特性试验研究[D];西安理工大学;2007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席道瑛,刘斌,刘卫,易良坤;饱和多孔岩石弛豫衰减对时间和温度的依赖性[J];地球物理学报;2000年06期
2 席道瑛,刘斌,田象燕;饱和岩石的各向异性及非线性黏弹性响应[J];地球物理学报;2002年01期
3 谢和平,鞠杨,董毓利;经典损伤定义中的“弹性模量法”探讨[J];力学与实践;1997年02期
4 杨永杰,陈绍杰;同种岩石强度离散性的实验技术研究[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5年01期
5 凌建明,孙钧;建立在损伤应变空间的岩体破坏准则[J];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5年05期
6 蒋爵光;李隽蓬;钱惠国;朱永林;;红砂岩工程性质的研究[J];西南交通大学学报;1984年04期
7 莫海鸿;岩石的循环试验及本构关系的研究[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1988年03期
8 殷有泉,黄杰藩,王康平;房山大理岩本构性质的实验研究[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1993年03期
9 刘云平,席道瑛,张程远,洪天聪,史进良;循环应力作用下大理岩砂岩的动态响应[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1年02期
10 席道瑛,刘小燕,张程远;由宏观滞回曲线分析岩石的微细观损伤[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3年02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志刚;乔春生;;改进的节理岩体强度参数经验确定方法及工程应用[J];北京交通大学学报;2006年04期
2 张小飞;;节理岩体单轴压缩强度预测[J];科技信息;2009年11期
3 孙统立;方孝伍;张庆贺;;多层结构模型在节理岩体力学分析中的应用[J];勘察科学技术;2006年02期
4 李晓云;吴顺川;;Hoek-Brown屈服准则及其在边坡工程中的应用[J];山西建筑;2007年09期
5 高俊丽;;饱水节理岩体蠕变特性研究[J];西部探矿工程;2008年10期
6 韩现民;李晓;王红霞;;基于GSI的节理岩体力学参数评价[J];矿业研究与开发;2010年01期
7 张志刚;乔春生;;改进的节理岩体变形模量经验确定方法及其工程应用[J];工程地质学报;2006年02期
8 李树荣;高峰;廖孟柯;梁忠雨;;岩石粗糙节理剪切强度的分形分析[J];煤炭科学技术;2006年11期
9 任懿;杨海天;;基于时域自适应算法的单向粘弹性节理岩体的等效分析[J];计算力学学报;2009年03期
10 叶海旺;王进;;节理岩体爆破数值模拟[J];爆破;2009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狄圣杰;徐卫亚;王伟;吴关叶;郑文棠;;柱状节理岩体原位变形试验力学浅析与模拟[A];岩石力学与工程的创新和实践:第十一次全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术大会论文集[C];2010年
2 左三胜;聂德新;;蒙特卡罗模拟在节理岩体抗剪强度研究中的应用[A];2002年中国西北部重大工程地质问题论坛论文集[C];2002年
3 李攀峰;杨建宏;聂德新;;贯通性节理岩体的Jv研究[A];第三届全国岩土与工程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9年
4 阴可;张永兴;;拉剪条件下节理岩体的应力和变形[A];新世纪岩石力学与工程的开拓和发展——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第六次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0年
5 李术才;朱维申;李树忱;王书法;邱祥波;;三维断裂损伤模型在某地下厂房围岩稳定性分析中的应用[A];新世纪岩石力学与工程的开拓和发展——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第六次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0年
6 任懿;杨海天;;基于时域自适应算法的双向黏弹性节理岩体的等效分析[A];中国力学学会学术大会'2009论文摘要集[C];2009年
7 程东幸;潘炜;刘大安;冯树荣;郭华锋;丁恩保;;锚固节理岩体等效力学参数三维离散元模拟[A];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2006年论文摘要集[C];2007年
8 石崇;毕卫国;王秀菊;;正交各向异性动力变形参数的静力等效计算[A];现代爆破理论与技术——第十届全国煤炭爆破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8年
9 焦玉勇;刘泉声;郭启军;许锡昌;;3D DEM在节理岩体研究中的应用初探[A];世纪之交软岩工程技术现状与展望[C];1999年
10 陈卫忠;朱维申;;节理岩体开挖卸荷过程中断裂损伤耦合效应的流变分析[A];第一届海峡两岸隧道与地下工程学术与技术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199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吴琼;复杂节理岩体力学参数尺寸效应及工程应用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2012年
2 肖卫国;节理岩体本构模型和其细观力学方法理论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3 孙旭曙;节理岩体卸荷各向异性力学特性试验研究及工程应用[D];武汉大学;2013年
4 朱福巍;节理岩体细观损伤模型的理论研究与数值方法[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5 焦健;节理岩体稳定分析的数值流形方法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0年
6 秦楠;喷锚支护节理岩体的复合单元法研究[D];武汉大学;2013年
7 张贵科;节理岩体正交各向异性等效力学参数与屈服准则研究及其工程应用[D];河海大学;2006年
8 谢冰;岩体动态损伤特性分析及其在基础爆破安全控制中的应用[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2010年
9 刘远明;基于直剪试验的非贯通节理岩体扩展贯通研究[D];同济大学;2007年
10 许年春;岩体节理多参数反演的反射波法研究[D];重庆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邢闯锋;冻融节理岩体损伤断裂特性及有限元分析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4年
2 赵幸;基于能量原理的节理岩体裂纹扩展试验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13年
3 王鑫;节理岩体变形参数尺寸效应及REV问题研究[D];重庆交通大学;2013年
4 刘社豪;节理岩体等效本构关系研究及工程应用[D];大连理工大学;2011年
5 黄妤诗;含填充节理岩体的单轴压缩试验及本构模型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3年
6 张凯;节理岩体裂纹扩展及锚固机理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3年
7 贺续文;基于离散单元法的节理岩体边坡稳定性分析[D];湘潭大学;2010年
8 董洪昌;节理岩体的爆破颗粒流离散元模拟研究[D];北京工业大学;2013年
9 尚俊龙;节理岩体采动损伤演化及破坏规律研究[D];中南大学;2012年
10 余大军;节理岩体特性的模型试验和特征单元体的研究[D];山东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187606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sgjslw/18760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