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源流理念的城市滨水区风环境优化策略研究 ——以沈阳南湖公园地块风环境模拟评价为例
发布时间:2021-07-27 22:56
城市的快速发展使得城市气候环境发生了巨大改变。“雾霾”、“热岛”来袭已成为众多城市常见的气候问题,城市空气质量与居民健康状况正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战。城市风场作为城市微气候的核心要素,对城市污染,城市热岛问题的缓解以及室外舒适度的改善具有重要作用。相比其他气候要素,城市风场更易受到规划手段的调节与控制,因此城市风环境优化研究已成为规划领域的研究热点。城市滨水区作为水域空间与城市建成空间连接的过渡地带,是城市重要的通风廊道。围绕城市滨水区的风环境改善,是提升城市品质和健康环境的重要途径,亦对城市气候问题的缓解具有重要影响。本文以城市滨水区为研究对象,通过风环境模拟技术量化评估其风环境特征作为评价依据;分别在宏观视角基于城市尺度适应“风源”特性和在微观视角基于街区尺度顺应“风流”动态,推导合理的风环境优化策略;力求最大程度发挥城市水体的湿热效应,达到城市滨水区生态效益均质化、扩散化目的,对缓解城市气候问题进行的有益探索。总体的研究可分以下几个步骤:第一,在对国内外风环境相关研究热点及方法分析梳理后,遵照“多尺度”“系统性”“定量化”的研究思路,确立基于CFD模拟技术,以探讨“源、流”理念下的滨...
【文章来源】:沈阳建筑大学辽宁省
【文章页数】:119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图1.1?2017年全国城市雾1程度排名??Fig.1.1?The?rankings?of?smog?in?cities?across?the?country?in?2017??(资料来源:中国气象网数据整理)??
义??意义??镇化背景下,城市热岛效应不断增强,大气污染严重,雾霾天化,导致城市与建筑能耗快速增长的趋势(图1.2)。通过控制率,优化微气候环境,己成为解决这些问题的重要手段。同时,生态宜居、和谐发展”为基本特征的城镇化建设道路,为满足,需要对城市风环境优化的进行研究,针对不同类型的城市形建筑设计手段,从而达到保障城市生态安全、提高城市环境品己成为刻不容缓的任务,而现阶段我国的滨水区更新研究主要以及空间形态等方面,对滨水区更新所引起的环境影响的关注于人类健康和舒适度、能耗以及空气污染程度都具有直接和明究对于城市室外舒适度以及能耗利用效率的提升改善有着重要这一特殊K域为研宂对象,从风环境影响评价的角度入手,探境优化设计策略,研究具有重要的生态意义。??
研究的不断深入,出现了越来越多与风环境研究相关的研究方向,形成了庞大的研宄网络,??形成了“数值模拟”“自然通风”“风洞试验”“高层建筑”等高相关度的研究热点及研究??走势(图1.4)。??——??1987?199??2004?20t2?2018??麵I?通横h?鲁3然邐风疋满^险?3罢遂筑?_??P色肢??■I?itm这境?麵艽薄《??■住宅小区?麵滄坑朽鸾?m?CFD<f???图1.4相关的研究点及研究走势??Fig.?1.4?Related?research?points?and?trend?of?research??学科渗透方面,“风环境”的跨学科研究也发展迅猛,己深入到建筑学、环境科学与:丨:??程、大气科学等多个学科,并衍生出多个交叉学科主题,以下是多个渗透学科及对丨、v:的研??究主题,现有的风环境研究文献中,以环境科学与丨:程、建筑物理和建筑技术背M的研宂??者居多,占到了研究文献数量的50%左右,大气科学类、应用经济学和地理学的研究数量??紧随其后。统计发现,城市规划及城市设计为专业背景的研究者,所发表论文数量不圮整??体比例的7%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城市风环境研究的技术演进及其评价体系整合[J]. 杨俊宴,张涛,谭瑛. 南方建筑. 2014(03)
[2]基于CFD的建筑周围风环境评价体系建立与研究[J]. 钱杰. 浙江建筑. 2014(01)
[3]中国城市在发展转型期推进滨水区建设的价值与意义[J]. 杨一帆. 国际城市规划. 2012(02)
[4]浅析城市滨水区空间形态[J]. 余祖圣,高静. 中外建筑. 2011(09)
[5]有关城市风环境设计的若干问题的探讨[J]. 王雪英,许东,丁波. 辽宁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9(03)
[6]浅谈城市滨水区空间设计[J]. 谢丹. 山西建筑. 2009(11)
[7]旧城更新中的气候适应性及计算机模拟研究——以武汉汉正街为例[J]. 李保峰,高芬,余庄. 城市规划. 2008(07)
[8]城市滨水区空间形态的分析研究[J]. 张玉琴. 安徽农学通报. 2008(09)
[9]城市滨水区更新的土地利用策略[J]. 徐蓉,张凌. 城市发展研究. 2006(04)
[10]近年来国内城市滨水空间研究进展[J]. 李敏,李建伟. 云南地理环境研究. 2006(02)
博士论文
[1]基于“源—流—汇”理论的城市风环境优化与CFD分析方法[D]. 曾穗平.天津大学 2016
[2]基于气候适应性的中国古代城市形态研究[D]. 曾忠忠.华中科技大学 2011
硕士论文
[1]城市滨水区更新风环境影响评价及优化策略研究[D]. 林博.重庆大学 2016
[2]概念设计阶段基于风环境模拟的建筑优化设计研究[D]. 苑蕾.青岛理工大学 2013
[3]基于风环境的深圳市滨河街区建筑布局策略研究[D]. 王晶.哈尔滨工业大学 2012
[4]中新生态城城市风环境生态指标测评体系研究[D]. 王英童.天津大学 2010
[5]试论维特鲁威乌斯及其《建筑十书》[D]. 孙国强.东北师范大学 2010
[6]高层建筑室外气流场的数值模拟研究[D]. 刘朔.哈尔滨工业大学 2007
本文编号:3306705
【文章来源】:沈阳建筑大学辽宁省
【文章页数】:119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图1.1?2017年全国城市雾1程度排名??Fig.1.1?The?rankings?of?smog?in?cities?across?the?country?in?2017??(资料来源:中国气象网数据整理)??
义??意义??镇化背景下,城市热岛效应不断增强,大气污染严重,雾霾天化,导致城市与建筑能耗快速增长的趋势(图1.2)。通过控制率,优化微气候环境,己成为解决这些问题的重要手段。同时,生态宜居、和谐发展”为基本特征的城镇化建设道路,为满足,需要对城市风环境优化的进行研究,针对不同类型的城市形建筑设计手段,从而达到保障城市生态安全、提高城市环境品己成为刻不容缓的任务,而现阶段我国的滨水区更新研究主要以及空间形态等方面,对滨水区更新所引起的环境影响的关注于人类健康和舒适度、能耗以及空气污染程度都具有直接和明究对于城市室外舒适度以及能耗利用效率的提升改善有着重要这一特殊K域为研宂对象,从风环境影响评价的角度入手,探境优化设计策略,研究具有重要的生态意义。??
研究的不断深入,出现了越来越多与风环境研究相关的研究方向,形成了庞大的研宄网络,??形成了“数值模拟”“自然通风”“风洞试验”“高层建筑”等高相关度的研究热点及研究??走势(图1.4)。??——??1987?199??2004?20t2?2018??麵I?通横h?鲁3然邐风疋满^险?3罢遂筑?_??P色肢??■I?itm这境?麵艽薄《??■住宅小区?麵滄坑朽鸾?m?CFD<f???图1.4相关的研究点及研究走势??Fig.?1.4?Related?research?points?and?trend?of?research??学科渗透方面,“风环境”的跨学科研究也发展迅猛,己深入到建筑学、环境科学与:丨:??程、大气科学等多个学科,并衍生出多个交叉学科主题,以下是多个渗透学科及对丨、v:的研??究主题,现有的风环境研究文献中,以环境科学与丨:程、建筑物理和建筑技术背M的研宂??者居多,占到了研究文献数量的50%左右,大气科学类、应用经济学和地理学的研究数量??紧随其后。统计发现,城市规划及城市设计为专业背景的研究者,所发表论文数量不圮整??体比例的7%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城市风环境研究的技术演进及其评价体系整合[J]. 杨俊宴,张涛,谭瑛. 南方建筑. 2014(03)
[2]基于CFD的建筑周围风环境评价体系建立与研究[J]. 钱杰. 浙江建筑. 2014(01)
[3]中国城市在发展转型期推进滨水区建设的价值与意义[J]. 杨一帆. 国际城市规划. 2012(02)
[4]浅析城市滨水区空间形态[J]. 余祖圣,高静. 中外建筑. 2011(09)
[5]有关城市风环境设计的若干问题的探讨[J]. 王雪英,许东,丁波. 辽宁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9(03)
[6]浅谈城市滨水区空间设计[J]. 谢丹. 山西建筑. 2009(11)
[7]旧城更新中的气候适应性及计算机模拟研究——以武汉汉正街为例[J]. 李保峰,高芬,余庄. 城市规划. 2008(07)
[8]城市滨水区空间形态的分析研究[J]. 张玉琴. 安徽农学通报. 2008(09)
[9]城市滨水区更新的土地利用策略[J]. 徐蓉,张凌. 城市发展研究. 2006(04)
[10]近年来国内城市滨水空间研究进展[J]. 李敏,李建伟. 云南地理环境研究. 2006(02)
博士论文
[1]基于“源—流—汇”理论的城市风环境优化与CFD分析方法[D]. 曾穗平.天津大学 2016
[2]基于气候适应性的中国古代城市形态研究[D]. 曾忠忠.华中科技大学 2011
硕士论文
[1]城市滨水区更新风环境影响评价及优化策略研究[D]. 林博.重庆大学 2016
[2]概念设计阶段基于风环境模拟的建筑优化设计研究[D]. 苑蕾.青岛理工大学 2013
[3]基于风环境的深圳市滨河街区建筑布局策略研究[D]. 王晶.哈尔滨工业大学 2012
[4]中新生态城城市风环境生态指标测评体系研究[D]. 王英童.天津大学 2010
[5]试论维特鲁威乌斯及其《建筑十书》[D]. 孙国强.东北师范大学 2010
[6]高层建筑室外气流场的数值模拟研究[D]. 刘朔.哈尔滨工业大学 2007
本文编号:330670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sgjslw/33067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