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施工技术论文 >

低碳出行导向的住区道路系统及其相关指标研究 ——以南京市为例

发布时间:2021-08-20 17:57
  机动车出行是增加CO2排放,引发环境问题与城市交通问题的重要原因之一。近十余年来,小汽车保有量和日常使用量的持续增长给城市的路网容量、停车面积、出行时间、能源消耗、空气污染以及城市空间舒适度等均提出了严峻的考验。居民的出行方式构成对城市交通以及城市碳排放具有重要影响。以公共交通、非机动车交通和步行为主导方式的“低碳出行”,对于缓解城市交通拥堵、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住区道路系统是联系住区与城市其他部分的空间载体,对居民出行方式的选择具有重要导向作用。本文结合南京市主城区的住区建设,基于居民出行视角,探究低碳出行导向的住区道路系统及相关指标,以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本文在南京市主城区范围内选取15个样本住区,基于对住区内居民出行数据的调研以及住区道路系统和其他建成环境层面指标的数据收集与统计,构建低碳出行导向的住区道路系统指标优化体系。运用SPSS软件先后建立相关性分析模型、二项逻辑回归模型和一元线性回归模型,综合所有影响因素,筛选出道路系统层面影响程度最高的关键显著指标,并提出适宜值,以期为相近规模大城市中街区尺度较大、空间形态相对封闭的住区道路系统的低碳出行导向化研究提供基础... 

【文章来源】:南京工业大学江苏省

【文章页数】:125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相关文献研究综述
        1.2.1 低碳出行视角下住区形态对居民出行的影响研究
        1.2.2 低碳出行视角下城市住区道路系统方面的研究
        1.2.3 国内外研究现状的简要评述
    1.3 研究对象、内容和方法
        1.3.1 研究对象的界定
        1.3.2 研究内容
        1.3.3 研究方法
        1.3.4 研究目的
    1.4 研究意义
    1.5 研究创新性
    1.6 研究框架
第2章 基本概念与基础研究
    2.1 住区道路的基础研究
    2.2 住区道路系统的维度
        2.2.1 道路结构
        2.2.2 路网形态
        2.2.3 街道空间
    2.3 居民出行特征
        2.3.1 出行方式
        2.3.2 出行目的
        2.3.3 出行频数
        2.3.4 出行距离和时耗
        2.3.5 出行空间分布
    2.4 住区道路系统与居民出行方式的关系
        2.4.1 住区道路系统的代表类型
        2.4.2 住区道路系统代表类型和居民出行方式关系的小结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基于居民出行的住区调研
    3.1 调研样本的选取
        3.1.1 调研区域概述
        3.1.2 调研样本的选取
    3.2 问卷调研
        3.2.1 调研内容与方法
        3.2.2 居民出行特征调研
        3.2.3 居民社会经济属性调研
    3.3 住区道路系统及其他建成环境层面的调研
        3.3.1 调研内容与方法
        3.3.2 道路系统层面
        3.3.3 土地利用层面
        3.3.4 公交设施层面
    3.4 调研内容的初步统计与分析
        3.4.1 居民出行特征
        3.4.2 居民社会经济属性特征
        3.4.3 道路系统层面指标
        3.4.4 建成环境其他层面指标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居民低碳出行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
    4.1 低碳出行导向的住区道路系统指标优化体系的构建
        4.1.1 指标优化体系构建的流程
    4.2 影响居民低碳出行的显著指标的初步筛选
        4.2.1 相关性分析模型的建立
        4.2.2 居民出行方式与居民社会经济属性特征的相关性分析
        4.2.3 居民出行方式与住区道路系统指标的相关性分析
        4.2.4 居民出行方式与其他建成环境层面指标的相关性分析
    4.3 住区道路系统层面影响居民低碳出行的关键指标的确立
        4.3.1 二项逻辑回归模型的建立
        4.3.2 道路系统层面的关键影响指标
        4.3.3 建成环境其他层面的关键影响指标
    4.4 影响居民低碳出行的道路系统层面关键指标的适宜值估算
        4.4.1 一元线性回归模型
        4.4.2 以居民低碳出行比例为衡量标准估算适宜值
        4.4.3 以建成环境其他层面指标为衡量标准估算适宜值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低碳出行导向的住区道路系统设计及优化策略
    5.1 住区道路结构
        5.1.1 建立公交导向和慢行优先的多元道路分级体系
        5.1.2 建立以格网型拓扑结构为骨架的融合性路网
    5.2 住区路网形态
        5.2.1 构建高密度-高连通度的住区路网形态
        5.2.2 合理控制街区尺度
        5.2.3 路网形态优化案例——龙江片区 10#住区
    5.3 住区街道空间
        5.3.1 街道横断面分类设计
        5.3.2 街道空间交通安宁设计
        5.3.3 街道空间优化案例——龙江片区10#住区裕盛路段
    5.4 本章小结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6.1 研究结论
    6.2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成果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低碳出行导向的居住街区适宜尺度研究[J]. 周扬,钱才云.  建筑学报. 2017(09)
[2]城市更新视角下的社区规划建设——国外街区制的实践与启示[J]. 顾大治,蔚丹.  现代城市研究. 2017(08)
[3]路权共享导向的开放街区规划设计策略[J]. 卓健,吴卓烨,徐逸菁.  规划师. 2017(07)
[4]城市街道设计导则的编制探索——以《上海市街道设计导则》为例[J]. 葛岩,唐雯.  上海城市规划. 2017(01)
[5]街区空间形态对居民步行通行的影响分析[J]. 陈泳,王全燕,奚文沁,毛婕.  规划师. 2017(02)
[6]步行和自行车交通系统层次化网络构建方法——以海南省三亚市为例[J]. 钮志强,杜恒,李晗.  城市交通. 2016(05)
[7]低碳导向下街区尺度和路网密度规划研究[J]. 邬尚霖.  华中建筑. 2016(07)
[8]基于可视化SP法的城市道路自行车出行环境评价及优化——模型构建及上海中心城区的应用[J]. 朱玮,翟宝昕,简单.  城市规划学刊. 2016(03)
[9]“密路网,小街区”模式的路网规划与道路设计——以昆明呈贡新区核心区规划为例[J]. 申凤,李亮,翟辉.  城市规划. 2016(05)
[10]中国城市街道模式与居民出行方式互动关系[J]. 曾珊珊,石飞,徐建刚.  城市发展研究. 2016(03)

博士论文
[1]中国城市居民出行特征研究[D]. 毛海虓.北京工业大学 2005

硕士论文
[1]基于交通微循环的住区街道网络研究[D]. 罗雕.西南交通大学 2017
[2]低碳出行导向下的泰安市城市空间规划策略研究[D]. 刘博.沈阳建筑大学 2014
[3]城市居住片区的路网及交通组织模式研究[D]. 张丽丽.大连理工大学 2010



本文编号:335396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sgjslw/335396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278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