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CA-Markov模型的临汾市农村居住空间特征及预测
发布时间:2021-10-09 19:50
运用CA-Markov模型对临汾市农村居住空间进行特征分析和预测,选取2000—2018年4个时期的土地利用类型栅格图进行研究。结果显示,2000—2018年临汾市农村居住空间呈现中部和南部稠密、北部较稠密、西部和东部稀疏的趋势。2000—2010年临汾市土地变化不明显,不同土地转化较小;2010—2018年土地变化明显,耕地和农村居住空间相互转化较大,其余转化较小。研究区2026年农村居住空间预测以内部扩张为主,集中于中部的临汾盆地内,少部分东部地区扩张;仍呈现中部稠密、西部稀疏的趋势。
【文章来源】:安徽农业科学. 2020,48(20)
【文章页数】:5 页
【部分图文】:
2000—2018年临汾市农村居住空间特征
以临汾市2010—2018年30 m分辨率土地利用影像为样本,通过CA-Markov模型,运用IDRISI Selva软件,考虑到软件预测以相同倍数年预测效果较好,预测2026年临汾市土地利用类型变化并绘制预测图(图2),以分析农村居住空间发展。2018—2026年农村居住空间格局仍未发生明显变化,农村地域位移较小,主要以内部扩张为主,集中于中部的临汾盆地内,东部地区和西部地区略有扩张,呈现中部稠密、西部稀疏的趋势。2018—2026年临汾市土地变化明显(表5),有2.875 7 km2的农村居住空间转换为耕地、0.088 1 km2的农村居住空间转换为林地、2.794 4 km2的农村居住空间转换为草地、0.219 6 km2的农村居住空间转换为水体、14.243 4 km2的农村居住空间转换为城镇居住空间和0.150 6 km2的农村居住空间转换为建设用地间,而476.897 9 km2的耕地、1.514 0 km2的林地、36.208 0 km2的草地、0.749 1 km2的水体、0.000 2 km2的未利用地、0.000 3 km2的城镇居住空间和1.079 2 km2的建设用地转换为农村居住空间。在2026年临汾市农村居住空间中,耕地变为农村居住空间变化最大,其余变化较小。源于未来中国对农村的扶持力度仍然很大,农村人口会继续增加,而未来农村建设也会转型高质量发展,不再是解决单纯的居住问题,会向宜居型发展,从而导致农村地区内部集聚性加强,而农村扩张会随着城镇化建设而转变。综上所述,未来农村居住空间内部宜居性发展将加强,外部扩张向城镇发展。3 结论与讨论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生态视角下绿洲乡村聚落空间格局及优化研究:以新疆博乐市为例[J]. 吕梦婷,王宏卫,杨胜天,王慧,刘香云,王媛媛,王盼.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2019(11)
[2]东北地区乡村聚落空间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J]. 张军,顾盼.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2019(10)
[3]西安城市扩展时空特征及驱动机制[J]. 耿甜伟,毛雅倩,李九全,陈海. 经济地理. 2019(10)
[4]精明增长背景下上海城市空间扩展演变特征与驱动机制[J]. 王绍博,罗小龙,顾宗倪,唐蜜,张培刚. 经济地理. 2019(06)
[5]西北部少数民族地区城市扩展特征分析——以呼和浩特市为例[J]. 翟涌光,屈忠义,吕萌. 测绘科学. 2020(04)
[6]广州市农村聚落分类及其空间特征[J]. 朱倩琼,郑行洋,刘樱,周春山. 经济地理. 2017(06)
[7]基于马尔科夫模型的郑州市城市热岛效应分析及预测[J]. 吴宝军,雷雅凯,段彦博,彭丹丹,田国行. 水土保持研究. 2017(03)
[8]乡村生活空间研究进展及展望[J]. 余斌,卢燕,曾菊新,朱媛媛. 地理科学. 2017(03)
[9]黄山市乡村聚落空间格局特征及其影响因素[J]. 方健,杨兴柱,朱琳. 热带地理. 2017(02)
[10]基于马尔科夫模型的盖州市土地利用动态变化研究[J]. 袁先强,卫亚星. 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 2017(01)
本文编号:3426906
【文章来源】:安徽农业科学. 2020,48(20)
【文章页数】:5 页
【部分图文】:
2000—2018年临汾市农村居住空间特征
以临汾市2010—2018年30 m分辨率土地利用影像为样本,通过CA-Markov模型,运用IDRISI Selva软件,考虑到软件预测以相同倍数年预测效果较好,预测2026年临汾市土地利用类型变化并绘制预测图(图2),以分析农村居住空间发展。2018—2026年农村居住空间格局仍未发生明显变化,农村地域位移较小,主要以内部扩张为主,集中于中部的临汾盆地内,东部地区和西部地区略有扩张,呈现中部稠密、西部稀疏的趋势。2018—2026年临汾市土地变化明显(表5),有2.875 7 km2的农村居住空间转换为耕地、0.088 1 km2的农村居住空间转换为林地、2.794 4 km2的农村居住空间转换为草地、0.219 6 km2的农村居住空间转换为水体、14.243 4 km2的农村居住空间转换为城镇居住空间和0.150 6 km2的农村居住空间转换为建设用地间,而476.897 9 km2的耕地、1.514 0 km2的林地、36.208 0 km2的草地、0.749 1 km2的水体、0.000 2 km2的未利用地、0.000 3 km2的城镇居住空间和1.079 2 km2的建设用地转换为农村居住空间。在2026年临汾市农村居住空间中,耕地变为农村居住空间变化最大,其余变化较小。源于未来中国对农村的扶持力度仍然很大,农村人口会继续增加,而未来农村建设也会转型高质量发展,不再是解决单纯的居住问题,会向宜居型发展,从而导致农村地区内部集聚性加强,而农村扩张会随着城镇化建设而转变。综上所述,未来农村居住空间内部宜居性发展将加强,外部扩张向城镇发展。3 结论与讨论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生态视角下绿洲乡村聚落空间格局及优化研究:以新疆博乐市为例[J]. 吕梦婷,王宏卫,杨胜天,王慧,刘香云,王媛媛,王盼.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2019(11)
[2]东北地区乡村聚落空间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J]. 张军,顾盼.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2019(10)
[3]西安城市扩展时空特征及驱动机制[J]. 耿甜伟,毛雅倩,李九全,陈海. 经济地理. 2019(10)
[4]精明增长背景下上海城市空间扩展演变特征与驱动机制[J]. 王绍博,罗小龙,顾宗倪,唐蜜,张培刚. 经济地理. 2019(06)
[5]西北部少数民族地区城市扩展特征分析——以呼和浩特市为例[J]. 翟涌光,屈忠义,吕萌. 测绘科学. 2020(04)
[6]广州市农村聚落分类及其空间特征[J]. 朱倩琼,郑行洋,刘樱,周春山. 经济地理. 2017(06)
[7]基于马尔科夫模型的郑州市城市热岛效应分析及预测[J]. 吴宝军,雷雅凯,段彦博,彭丹丹,田国行. 水土保持研究. 2017(03)
[8]乡村生活空间研究进展及展望[J]. 余斌,卢燕,曾菊新,朱媛媛. 地理科学. 2017(03)
[9]黄山市乡村聚落空间格局特征及其影响因素[J]. 方健,杨兴柱,朱琳. 热带地理. 2017(02)
[10]基于马尔科夫模型的盖州市土地利用动态变化研究[J]. 袁先强,卫亚星. 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 2017(01)
本文编号:342690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sgjslw/34269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