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布式冷热电联供能源系统实时仿真研究
发布时间:2021-10-10 13:26
分布式冷热电联供能源系统是目前广受重视的新型供能系统,在发电的同时向用户供冷供热,该系统是一种包含多种能源形式的综合能源系统,能够实现能源的互补与梯级利用,具有清洁高效等特点。建模与仿真技术是系统研究量化与深入的基础,因此分布式冷热电联供能源系统的仿真研究已成为综合能源系统研究中重要课题。本论文的目的是构建一个适用于分布式冷热电联供能源系统的实时仿真平台。实时仿真相对于离线仿真更接近实际情况,相对于物理试验具有模型建立更加快捷、成本低廉、扩展性好等优势。论文从综合能源系统主要设备的实时建模入手,基于通用实时仿真器UREP,实现不同能源系统的耦合建模,完成了仿真平台的建立。论文首先概述了分布式冷热电联供能源技术国内外的发展,重点阐述了综合能源系统仿真技术的研究现状,简要介绍了实时仿真技术。随后依据典型仿真步长的长短将分布式冷热电联供能源系统分慢速与快速两个部分,并对慢速系统中微型燃气轮机、燃气管道、接口阀门、电加热器等主要设备的数学模型进行了归纳与研究,建立实时仿真模型,对快速系统中的微燃机发电系统、分布式光伏发电与分布式风力发电系统的数学模型进行了总结,介绍了快慢系统接口处的结构,讨论...
【文章来源】:贵州大学贵州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77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单轴微燃机结构简图
(2)容积模块考虑压气机和燃烧室之间管道中的容积效应产生的压力变化,建立容积惯性模型[40]。假设模块中压力的损失均在出口,出口压力计算公式如下:dPoutdt=RToutMaV(ga,in ga,out) (2-5)式中Pout表示容积模块出口压力,Tout表示模块出口温度,Ma为空气摩尔质量,V 代表压气机与燃烧室之间管道的体积,ga,in与ga,out分别代表管道入口和出口的空气流量。容积模块的仿真模型如下所示。
图 2-2 压气机 MATLAB/Simulink 模型(2)容积模块考虑压气机和燃烧室之间管道中的容积效应产生的压力变化,建立容积惯性模型[40]。假设模块中压力的损失均在出口,出口压力计算公式如下:dPoutdt=RToutMaV(ga,in ga,out) (2-5)式中Pout表示容积模块出口压力,Tout表示模块出口温度,Ma为空气摩尔质量,V 代表压气机与燃烧室之间管道的体积,ga,in与ga,out分别代表管道入口和出口的空气流量。容积模块的仿真模型如下所示。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清洁转型“风光”无限[J]. 杨青. 国家电网. 2017(10)
[2]微型燃气轮机与天然气管网接口建模及联合仿真研究[J]. 吴越文,郝正航,张宏宇,陈卓. 贵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7(04)
[3]风电与热网联合供能仿真研究[J]. 程鹏飞,郝正航. 贵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7(04)
[4]电–热–气综合能源系统多能流计算方法[J]. 王英瑞,曾博,郭经,史佳琪,张建华. 电网技术. 2016(10)
[5]交直流配电网接纳分布式电源的实时仿真研究[J]. 张宏俊,吴越文,陈卓,郝正航. 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 2016(15)
[6]主动配电网下分布式能源系统双层双阶段调度优化模型[J]. 曾鸣,彭丽霖,王丽华,李源非,程敏,孙辰军. 电力自动化设备. 2016(06)
[7]分布式能源系统多指标综合评价研究[J]. 董福贵,张也,尚美美.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2016(12)
[8]能源互联网中的关键设备与支撑技术[J]. 文劲宇,方家琨. 南方电网技术. 2016(03)
[9]能源互联网体系架构及关键技术[J]. 严太山,程浩忠,曾平良,马则良,张立波,田书欣. 电网技术. 2016(01)
[10]适合分布式光伏发电接入的交直流混合低压配电系统的研究[J]. 张晓航,郝正航,张宏俊,余永元. 贵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5(05)
博士论文
[1]分布式能源冷热电多联产系统能效分析与可比性方法研究[D]. 吴波.北京科技大学 2014
[2]电/气/热微型能源系统的建模、仿真与能量管理研究[D]. 徐宪东.天津大学 2014
[3]分布式冷热电联供系统全工况特性与主动调控机理及方法[D]. 陈强.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 2014
[4]基于管网动态模型的城市集中供热系统参数预测及运行优化研究[D]. 周守军.山东大学 2012
[5]分布式冷热电联产系统的多目标热力学优化理论与应用研究[D]. 吴大为.上海交通大学 2008
[6]天然气—电力混合系统分析方法研究[D]. 张义斌.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 2005
硕士论文
[1]风力发电半实物仿真系统及风电集群分布式协同控制研究[D]. 刘航.浙江大学 2017
[2]永磁直驱风力发电系统变流器并网适应性控制研究[D]. 贯坤.西南交通大学 2016
[3]多能源互补的分布式冷热电联供系统的优化运行研究[D]. 白田田.华北电力大学(北京) 2016
[4]冷热电联供系统控制策略与优化调度研究[D]. 石可颂.山东大学 2015
[5]基于LabVIEW的数据采集与多功能分析系统设计[D]. 刘景峰.中北大学 2015
[6]基于SIMULINK-DSP模型的直驱风机低电压穿越技术研究[D]. 杜儒剑.华北电力大学 2015
[7]面向微电网分布式实时仿真关键技术研究[D]. 林智莘.北京理工大学 2015
[8]太阳能地板辐射采暖系统仿真及设计[D]. 郭春磊.宁夏大学 2014
[9]冷热电联供型微电网优化配置与运行研究[D]. 彭树勇.西南交通大学 2014
[10]太阳能热发电站热力系统动态特性仿真[D]. 罗波.重庆大学 2014
本文编号:3428463
【文章来源】:贵州大学贵州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77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单轴微燃机结构简图
(2)容积模块考虑压气机和燃烧室之间管道中的容积效应产生的压力变化,建立容积惯性模型[40]。假设模块中压力的损失均在出口,出口压力计算公式如下:dPoutdt=RToutMaV(ga,in ga,out) (2-5)式中Pout表示容积模块出口压力,Tout表示模块出口温度,Ma为空气摩尔质量,V 代表压气机与燃烧室之间管道的体积,ga,in与ga,out分别代表管道入口和出口的空气流量。容积模块的仿真模型如下所示。
图 2-2 压气机 MATLAB/Simulink 模型(2)容积模块考虑压气机和燃烧室之间管道中的容积效应产生的压力变化,建立容积惯性模型[40]。假设模块中压力的损失均在出口,出口压力计算公式如下:dPoutdt=RToutMaV(ga,in ga,out) (2-5)式中Pout表示容积模块出口压力,Tout表示模块出口温度,Ma为空气摩尔质量,V 代表压气机与燃烧室之间管道的体积,ga,in与ga,out分别代表管道入口和出口的空气流量。容积模块的仿真模型如下所示。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清洁转型“风光”无限[J]. 杨青. 国家电网. 2017(10)
[2]微型燃气轮机与天然气管网接口建模及联合仿真研究[J]. 吴越文,郝正航,张宏宇,陈卓. 贵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7(04)
[3]风电与热网联合供能仿真研究[J]. 程鹏飞,郝正航. 贵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7(04)
[4]电–热–气综合能源系统多能流计算方法[J]. 王英瑞,曾博,郭经,史佳琪,张建华. 电网技术. 2016(10)
[5]交直流配电网接纳分布式电源的实时仿真研究[J]. 张宏俊,吴越文,陈卓,郝正航. 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 2016(15)
[6]主动配电网下分布式能源系统双层双阶段调度优化模型[J]. 曾鸣,彭丽霖,王丽华,李源非,程敏,孙辰军. 电力自动化设备. 2016(06)
[7]分布式能源系统多指标综合评价研究[J]. 董福贵,张也,尚美美.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2016(12)
[8]能源互联网中的关键设备与支撑技术[J]. 文劲宇,方家琨. 南方电网技术. 2016(03)
[9]能源互联网体系架构及关键技术[J]. 严太山,程浩忠,曾平良,马则良,张立波,田书欣. 电网技术. 2016(01)
[10]适合分布式光伏发电接入的交直流混合低压配电系统的研究[J]. 张晓航,郝正航,张宏俊,余永元. 贵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5(05)
博士论文
[1]分布式能源冷热电多联产系统能效分析与可比性方法研究[D]. 吴波.北京科技大学 2014
[2]电/气/热微型能源系统的建模、仿真与能量管理研究[D]. 徐宪东.天津大学 2014
[3]分布式冷热电联供系统全工况特性与主动调控机理及方法[D]. 陈强.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 2014
[4]基于管网动态模型的城市集中供热系统参数预测及运行优化研究[D]. 周守军.山东大学 2012
[5]分布式冷热电联产系统的多目标热力学优化理论与应用研究[D]. 吴大为.上海交通大学 2008
[6]天然气—电力混合系统分析方法研究[D]. 张义斌.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 2005
硕士论文
[1]风力发电半实物仿真系统及风电集群分布式协同控制研究[D]. 刘航.浙江大学 2017
[2]永磁直驱风力发电系统变流器并网适应性控制研究[D]. 贯坤.西南交通大学 2016
[3]多能源互补的分布式冷热电联供系统的优化运行研究[D]. 白田田.华北电力大学(北京) 2016
[4]冷热电联供系统控制策略与优化调度研究[D]. 石可颂.山东大学 2015
[5]基于LabVIEW的数据采集与多功能分析系统设计[D]. 刘景峰.中北大学 2015
[6]基于SIMULINK-DSP模型的直驱风机低电压穿越技术研究[D]. 杜儒剑.华北电力大学 2015
[7]面向微电网分布式实时仿真关键技术研究[D]. 林智莘.北京理工大学 2015
[8]太阳能地板辐射采暖系统仿真及设计[D]. 郭春磊.宁夏大学 2014
[9]冷热电联供型微电网优化配置与运行研究[D]. 彭树勇.西南交通大学 2014
[10]太阳能热发电站热力系统动态特性仿真[D]. 罗波.重庆大学 2014
本文编号:342846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sgjslw/34284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