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延续性视角下的传统村落保护与利用研究 ——以诸暨市十四都传统村落为例
发布时间:2021-11-02 04:48
中国传统村落是中华民族数千年发展史的见证者,其丰富的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都是全人类共同的宝贵财富。然而,在现代化进程中,我国的传统村落面临着物质遗产破损、非物质文化遗产无人继承的尴尬境地。找寻传统村落的遗产保护方式、文化传承、生态环境治理、经济社会合理发展的有效途径,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和社会意义。延续性保护与利用,指的是激发传统村落内在的连续性和持续发展性,包括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村庄经济和文化的发展两个方面,其既是传统村落保护的内在要求,也是村庄长久发展的目标。诸暨市十四都村作为江南地区典型的中国传统村落,对于传统村落的延续性保护与利用研究也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从十四都村的历史环境与保护现状出发,从村庄选址格局、传统建筑、历史文化要素、人居环境、非物质文化遗产五个方面对传统村落的延续性保护与利用进行了详细分析,基于古城保护理论、原真性、完整性、可持续性等基础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村域环境+历史文化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可持续发展”的延续性整体保护策略,制定出一套实现十四都村延续性保护与利用的规划方案,对十四都村的村域环境保护、建筑有机更新、经济转型发展、历史文化元素传...
【文章来源】:浙江农林大学浙江省
【文章页数】:129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安徽宏村、福建土楼Figure1.1AnHuiHongVillageandFujianTulou
是更多的传统村落保护中,“美丽乡村”建设同样采用千篇一律的设计方式,对原有古建筑进行简单的修缮,设计的景墙千篇一律,公共活动空间的营造一味参照城市公园。建设过程中忽视掉了每个村庄因其特殊的地理条件和人文环境有着千差万别,“美丽乡村”建设所到之处,看到的几乎都是同样的设计元素,对原有村庄特色并未进行深度挖掘。浙江省内传统村落部分村庄内部除基本农业之外还拥有较多的工业和手工业,经济方面有利于传统村落的保护,但是相对原始的落后产业、粗犷的生产方式,给环境造成不小的压力,污水、垃圾等成为村庄的破坏因素[4]。其余地处边远地区的传统村落随着人口外迁,甚至出现“鬼村”,人口全部迁出,传统村落已处于消亡的边缘。
编著了《中国传统民居》,该书籍内对中国各地的传统村落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对特色的建筑形式、人文民俗等进行了归纳,同时还总结了众多优秀的传统村落保护利用案例[34]。2.2.2.2 国内保护研究现状随着人们对传统村落保护意识的提高,国家对于传统村落的保护力度也越来大。从上世纪 80 年代我国开始对传统村落方面进行相关研究,到 2002 年颁布《中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国家将古村落命名为历史文化名村镇。我国传统村落的护研究从主要由各方面学术专家组成,逐渐过渡到政府部门参与传统村落的保护,志着我国传统村落的保护逐渐步入法制化。2.3 我国传统村落影响因素的研究现状传统村落具有 5 种功能,是传统文化、传统建筑、传统格局的载体,是保持传农业循环经济特征的有效载体,是发展农业和农民庭院经济的基础[35]。由此可见,统村落的保护是一个涵盖多学科的综合性问题研究。基于对不同学科相关论文、实案例的分析,笔者总结了几个影响传统村落发展的重要因素进行了逐项综述。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基于历史文脉的传统村落保护研究——以宁波市走马塘村保护规划实施导则为例[J]. 何依,孙亮,许广通. 小城镇建设. 2017(09)
[2]因艺术而复兴的日本村落对我国乡村改造的借鉴意义探析[J]. 黄俊. 美与时代(上). 2017(07)
[3]《华盛顿宪章》的终结与新生——《关于历史城市、城镇和城区的维护与管理的瓦莱塔原则》解读[J]. 林源,孟玉. 城市规划. 2016(03)
[4]《村庄规划用地分类指南》解读[J]. 王粟,郑潇蓉,刘贺,周熙,褚天骄. 规划师. 2016(03)
[5]对振兴耕读文化的思考[J]. 黄俊贵. 图书馆. 2016(02)
[6]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乡村建设实验与启示[J]. 徐志辉. 乡村规划建设. 2015(03)
[7]传统村落保护必须重视村民参与[J]. 张勃. 决策探索(下半月). 2015(09)
[8]川西民居与徽州民居街巷空间比较研究[J]. 李沄璋,李旭鲲,曹毅. 华中建筑. 2015(06)
[9]青田县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的思考[J]. 陈定光. 新农村. 2014(11)
[10]再读《马丘比丘宪章》——对城市化进程中建筑学的思考[J]. 丁沃沃. 建筑师. 2014(04)
博士论文
[1]城市遗产保护的人本视角研究[D]. 张心.山东大学 2016
[2]基于梅山非物质文化传承的乡村建筑环境研究[D]. 熊莹.湖南大学 2014
[3]梁思成学术实践研究(1928-1955)[D]. 胡志刚.南开大学 2014
[4]农业转型视角下西北旱作区传统乡村聚落更新营建模式研究[D]. 靳亦冰.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13
硕士论文
[1]苏州传统村落保护实效评估研究[D]. 周冰倩.苏州科技大学 2016
[2]“有机更新”理论与山西祁县古城建筑遗产保护更新研究[D]. 李佳.华东师范大学 2016
[3]基于环境整体性的古迹遗产地评估研究[D]. 张潇镭.重庆大学 2016
[4]京郊传统村落建筑再生利用研究[D]. 赵璐.北京林业大学 2016
[5]传统村落保护与利用对策研究[D]. 董雷.杭州师范大学 2016
[6]基于延续性视角的传统村落保护与发展研究[D]. 邢晶晶.湖南师范大学 2015
[7]天津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问题研究[D]. 张华颖.天津师范大学 2015
[8]美好乡村建设中徽州古村落保护与发展研究[D]. 逯家桥.安徽建筑大学 2014
[9]苏州传统村落旅游产品规划研究[D]. 葛雯.苏州科技学院 2014
[10]传统聚落型古村落保护与旅游开发研究[D]. 陈小红.广西师范大学 2014
本文编号:3471368
【文章来源】:浙江农林大学浙江省
【文章页数】:129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安徽宏村、福建土楼Figure1.1AnHuiHongVillageandFujianTulou
是更多的传统村落保护中,“美丽乡村”建设同样采用千篇一律的设计方式,对原有古建筑进行简单的修缮,设计的景墙千篇一律,公共活动空间的营造一味参照城市公园。建设过程中忽视掉了每个村庄因其特殊的地理条件和人文环境有着千差万别,“美丽乡村”建设所到之处,看到的几乎都是同样的设计元素,对原有村庄特色并未进行深度挖掘。浙江省内传统村落部分村庄内部除基本农业之外还拥有较多的工业和手工业,经济方面有利于传统村落的保护,但是相对原始的落后产业、粗犷的生产方式,给环境造成不小的压力,污水、垃圾等成为村庄的破坏因素[4]。其余地处边远地区的传统村落随着人口外迁,甚至出现“鬼村”,人口全部迁出,传统村落已处于消亡的边缘。
编著了《中国传统民居》,该书籍内对中国各地的传统村落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对特色的建筑形式、人文民俗等进行了归纳,同时还总结了众多优秀的传统村落保护利用案例[34]。2.2.2.2 国内保护研究现状随着人们对传统村落保护意识的提高,国家对于传统村落的保护力度也越来大。从上世纪 80 年代我国开始对传统村落方面进行相关研究,到 2002 年颁布《中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国家将古村落命名为历史文化名村镇。我国传统村落的护研究从主要由各方面学术专家组成,逐渐过渡到政府部门参与传统村落的保护,志着我国传统村落的保护逐渐步入法制化。2.3 我国传统村落影响因素的研究现状传统村落具有 5 种功能,是传统文化、传统建筑、传统格局的载体,是保持传农业循环经济特征的有效载体,是发展农业和农民庭院经济的基础[35]。由此可见,统村落的保护是一个涵盖多学科的综合性问题研究。基于对不同学科相关论文、实案例的分析,笔者总结了几个影响传统村落发展的重要因素进行了逐项综述。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基于历史文脉的传统村落保护研究——以宁波市走马塘村保护规划实施导则为例[J]. 何依,孙亮,许广通. 小城镇建设. 2017(09)
[2]因艺术而复兴的日本村落对我国乡村改造的借鉴意义探析[J]. 黄俊. 美与时代(上). 2017(07)
[3]《华盛顿宪章》的终结与新生——《关于历史城市、城镇和城区的维护与管理的瓦莱塔原则》解读[J]. 林源,孟玉. 城市规划. 2016(03)
[4]《村庄规划用地分类指南》解读[J]. 王粟,郑潇蓉,刘贺,周熙,褚天骄. 规划师. 2016(03)
[5]对振兴耕读文化的思考[J]. 黄俊贵. 图书馆. 2016(02)
[6]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乡村建设实验与启示[J]. 徐志辉. 乡村规划建设. 2015(03)
[7]传统村落保护必须重视村民参与[J]. 张勃. 决策探索(下半月). 2015(09)
[8]川西民居与徽州民居街巷空间比较研究[J]. 李沄璋,李旭鲲,曹毅. 华中建筑. 2015(06)
[9]青田县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的思考[J]. 陈定光. 新农村. 2014(11)
[10]再读《马丘比丘宪章》——对城市化进程中建筑学的思考[J]. 丁沃沃. 建筑师. 2014(04)
博士论文
[1]城市遗产保护的人本视角研究[D]. 张心.山东大学 2016
[2]基于梅山非物质文化传承的乡村建筑环境研究[D]. 熊莹.湖南大学 2014
[3]梁思成学术实践研究(1928-1955)[D]. 胡志刚.南开大学 2014
[4]农业转型视角下西北旱作区传统乡村聚落更新营建模式研究[D]. 靳亦冰.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13
硕士论文
[1]苏州传统村落保护实效评估研究[D]. 周冰倩.苏州科技大学 2016
[2]“有机更新”理论与山西祁县古城建筑遗产保护更新研究[D]. 李佳.华东师范大学 2016
[3]基于环境整体性的古迹遗产地评估研究[D]. 张潇镭.重庆大学 2016
[4]京郊传统村落建筑再生利用研究[D]. 赵璐.北京林业大学 2016
[5]传统村落保护与利用对策研究[D]. 董雷.杭州师范大学 2016
[6]基于延续性视角的传统村落保护与发展研究[D]. 邢晶晶.湖南师范大学 2015
[7]天津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问题研究[D]. 张华颖.天津师范大学 2015
[8]美好乡村建设中徽州古村落保护与发展研究[D]. 逯家桥.安徽建筑大学 2014
[9]苏州传统村落旅游产品规划研究[D]. 葛雯.苏州科技学院 2014
[10]传统聚落型古村落保护与旅游开发研究[D]. 陈小红.广西师范大学 2014
本文编号:347136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sgjslw/34713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