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施工技术论文 >

自然要素对四川藏区高原型城镇空间结构影响机制研究

发布时间:2022-01-17 21:07
  四川藏区作为全国重点生态功能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实现其城镇的生态化、可持续化发展对全国生态格局有重要的意义。由于四川藏区特殊的自然环境条件,该区域的城镇形成了独特的城镇空间格局。而作为四川藏区中镇区空间特征最为突出的一类城镇,高原型城镇的空间结构极具研究价值。研究自然要素对城镇的生态约束作用,探索自然要素对四川藏区高原型城镇空间结构的影响机制,是制定生态化的城镇空间优化策略,实现城镇生态化、可持续化发展的基础。本研究属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基于复杂系统理论的四川藏区城镇空间结构生态优化机制研究”(批号:51578454)下的子项研究课题。全文从回溯四川藏区高原型城镇空间演进历程出发,研究此类城镇空间结构发展过程中的主要规律和动力机制,以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分析方法对四川藏区高原型城镇空间特征展开进一步的研究,探究自然要素对该类型城镇空间结构的影响机制。论文可分为以下四个部分(1)基于四川藏区自然要素环境,利用非线性聚类方法对四川藏区城镇进行分类,确定四川藏区高原型城镇的具体研究对象,并对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和方法理论进行综述和分析总结。(2)选取重点城镇并梳理其发展历程,探究四川藏区高原型... 

【文章来源】:西南交通大学四川省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141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自然要素对四川藏区高原型城镇空间结构影响机制研究


四川藏区区位示意图

生态保护,综合特征,重要性,四川藏区


生态多样性保护等问题加强生态保护与恢复①。四川,是川西藏区生态保护与建设的重点所在。因此,认与自然要素之间的关系,在保护和建设好生态环境的学发展,成为了未来四川藏区城镇发展的焦点问题。图 1-2 全国生态保护重要性综合特征图图片来源:根据 2015 年《全国生态功能区划》相关资料改绘

拓扑关系,二维


(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具有良好的非线性、度容错性等特点,因此非常适合解决数据挖掘中的一些-Organizing Feature Maps,SOM 或 SOFM)神经网络聚类的非线性聚类分析方法,目前在高维数据挖掘、分析以泛应用。自组织特征映射网络是由芬兰赫尔辛基大学提出的一种基于无监督自组织学习形式的竞争式神经网了人类大脑皮质神经元的侧抑制、自组织等特性,通过习能够从一组数据中提取出重要特征或某种内在规律,;SOM 网络可以把任意高维度的数据集映射到提前设置数据集内部的某些相似性质在输出空间表现为几何上邻出层映射成一维或二维离散图形,同时保持其一定的拓映射分类的结果反映了初始数据间的本质特征,很大程中的人工因素主导作用②。类分析中有三个主要过程: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城市形态学中量化分析方法的涌现[J]. 叶宇,庄宇.  城市设计. 2016(04)
[2]城镇化视野下我国小城镇镇区空间形态演进研究[J]. 朱建达.  小城镇建设. 2015(06)
[3]中国城市空间结构研究评述[J]. 周春山,叶昌东.  地理科学进展. 2013(07)
[4]基于PCA的SOM网络在基因数据聚类分析中的应用[J]. 程国建,安瑶.  软件导刊. 2013(01)
[5]西藏高原城镇化动力机制的演变与优化——以“一江两河”地区为例[J]. 唐伟,钟祥浩,周伟.  山地学报. 2011(03)
[6]城市空间结构分化的社会学解析:经典与启示[J]. 李怀.  甘肃行政学院学报. 2010(02)
[7]数据挖掘中SOM神经网络的聚类方法研究[J]. 郭伟业,赵晓丹,庞英智,奇志.  情报科学. 2009(06)
[8]空间生产的逻辑[J]. 林晓珊.  理论与现代化. 2008(02)
[9]城市历史保护街区内的建筑更新[J]. 赵锡珠,陈曦.  低温建筑技术. 2006(06)
[10]国内外城市空间结构研究综述[J]. 靳美娟,张志斌.  热带地理. 2006(02)

博士论文
[1]基于分形地貌的陕北黄土高原城镇空间形态及其规划方法研究[D]. 田达睿.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16
[2]山地城镇空间结构演变研究[D]. 吴勇.重庆大学 2012
[3]基于空间句法的襄阳市城市空间形态研究[D]. 李弦.武汉大学 2012
[4]大都市新产业空间发展及其城市空间结构响应[D]. 杨德进.天津大学 2012
[5]民国时期青藏高原经济地理研究[D]. 张保见.四川大学 2006
[6]知识经济与城市空间结构研究[D]. 郭力君.天津大学 2005

硕士论文
[1]自然要素对四川藏区河谷型城镇空间结构影响研究[D]. 韦玉臻.西南交通大学 2017
[2]西藏地区城镇空间结构演变研究[D]. 石琳.北京建筑大学 2016
[3]基于空间句法的东北村落空间形态设计策略研究[D]. 汤璐.哈尔滨工业大学 2015
[4]基于空间句法分析的南京传统村落空间形态研究[D]. 徐会.南京工业大学 2015
[5]严寒地区村镇规划方案气候适应性评价体系研究[D]. 夏岩妍.哈尔滨工业大学 2014
[6]灾害风险分析下的严寒地区村镇防灾空间规划研究[D]. 杜瑞雪.哈尔滨工业大学 2015
[7]空间句法下北京天津历史城区形态活力演变研究[D]. 苏心.天津大学 2014
[8]城市设计视角下的唐古拉山镇镇区适宜性规划方法研究[D]. 赵先悦.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14
[9]基于气候舒适性的川西平原传统城镇空间形态影响研究[D]. 李华.西南交通大学 2014
[10]基于绿色测度分析的严寒地区村镇生态空间形态研究[D]. 刘博.哈尔滨工业大学 2013



本文编号:359544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sgjslw/359544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90c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