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山市居住区室外热环境影响因素和设计应用研究
发布时间:2023-01-15 13:50
十九大报告中针对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当前居民的美好生活除了舒适的室内生活环境外,优质的室外环境也成为居民生活空间的需求。而城市环境的发展不平衡,热岛效应日趋严重化,直接影响到居民的身体健康、工作效率以及建筑能源的消耗,不利于居民生活质量的提高和城市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居住区室外环境,作为居民从建筑室内环境到外部城市空间的过渡区间,是城市生态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居住区热环境出现诸多不良症状,大量的居住区存在通风情况不佳、遮阳覆盖率低、渗透面积比小、绿化面积不够等影响热环境质量的问题。从目前全国各地的居住区规划管理规定及现行的《城市居住区热环境设计标准》来看,有关热环境方面的地域性设计应用严重不足。本文以乐山作为研究对象,整个研究过程在本市的地理环境、夏季气候特征下开展,正文中大量的调研、测试以实际分类的居住区典型案例进行研究分析。本论文研究的内容主要分为以下六章:第1章,绪论。对论文研究的背景、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研究内容、方法以及论文基本框架作概括性介绍。第2章,概述了研究内容涉及的相关物理参数和设...
【文章页数】:83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1.2.1 理论意义
1.2.2 实际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不同城市热岛效应与室外热环境的研究发展
1.3.2 针对城市和居住区热环境的定量及影响因素研究
1.3.3 针对城市和居住区室外热环境评价及设计应用研究
1.4 研究方法
1.5 研究创新点
1.6 研究内容及框架
1.6.1 研究内容
1.6.2 研究框架
第2章 居住区室外热环境的构成及乐山市地域特点
2.1 居住区室外热环境的构成参数
2.2 影响居住区室外热环境应用的物理参数
2.2.1 空气温度
2.2.2 相对湿度
2.2.3 平均辐射温度
2.2.4 风速
2.3 居住区室外热环境的设计应用参数
2.3.1 平均迎风面积比
2.3.2 通风架空率
2.3.3 建筑阴影率
2.3.4 遮阳覆盖率
2.3.5 下垫面指标
2.4 乐山市的自然环境特点
2.4.1 地形地貌特征
2.4.2 气候特征
2.4.3 夏季气候数据
2.5 居住区的基本概念
2.5.1 居住区范围的界定
2.5.2 乐山市居住区的研究分类
2.6 本章小结
第3章 乐山市居住区室外热环境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3.1 乐山市居住区室外热环境实例问题汇总
3.2 基于地表反演的城市整体热环境分析
3.2.1 地表红外反演数据源及软件的使用
3.2.2 城市地表温度及影响因素分析
3.2.3 城市植被覆盖情况及植被种类分析
3.3 居住区室外热环境现状调研测试、模拟及影响因素分析
3.3.1 调研测试概况
3.3.2 案例居住区室外空气温度、相对湿度测试及分析
3.3.3 案例居住区建筑构成表面测试及分析
3.3.4 案例居住区内风速、风向的变化实例及分析
3.4 居住区室外热环境现状的评价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基于气候的乐山市居住区室外热环境设计应用研究
4.1 居住区室外热环境设计的基本解决策略
4.2 乐山市居住区的选址与外界条件的设计应用
4.2.1 城市绿地和农田湿地的利用设计
4.2.2 城市水域条件的利用设计
4.2.3 丘陵地形地貌的利用设计
4.3 居住区的建筑模式与热环境的设计应用
4.3.1 建筑朝向
4.3.2 建筑布局
4.3.3 建筑密度
4.3.4 建筑间距
4.3.5 建筑高度
4.3.6 建筑体型
4.3.7 建筑表皮色彩及材质的控制
4.4 居住区的渗透蒸发与热环境设计应用
4.4.1 透水性铺装
4.4.2 铺装优化--“冷”铺装
4.4.3 水景水雾
4.5 居住区的绿化景观与热环境设计应用
4.5.1 垂直绿化
4.5.2 屋顶绿化
4.5.3 场地绿化
4.5.4 景观构筑物
4.6 城市低碳节能的推广与热环境
4.7 本章小结
第5章 乐山市居住区室外热环境设计应用指导
5.1 设计应用体系及应用指导基本说明
5.2 通风散热设计应用指导
5.3 遮阳阴影设计应用指导
5.4 蒸发渗透设计应用指导
5.5 绿化景观设计应用指导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一:乐山市居住区室外热环境现状及居民舒适度主观问卷调查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成果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建筑形态与布局对居住区微环境影响的模拟研究[J]. 胡春景,逯富伟,王雪丽. 节能. 2017(05)
[2]基于Landsat8 OLI/TIRS数据的重庆市不透水面与城市热环境关系研究[J]. 邓睿,胡日查,刘亮,王晓婷. 重庆交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7(01)
[3]兰州的城市热岛效应研究现状[J]. 何正强. 甘肃科技. 2016(09)
[4]成都市城市热岛效应分析[J]. 曾胜兰. 成都信息工程学院学报. 2015(01)
[5]南京夏季城市热岛时空分布特征的观测分析[J]. 刘寿东,姜润,王成刚,王咏薇. 大气科学学报. 2014(01)
[6]基于TM/ETM+影像的绵阳春秋两季城市热环境特征对比分析[J]. 李海峰. 测绘与空间地理信息. 2013(04)
[7]城市发展对区域气象环境影响的数值模拟:以苏州为例[J]. 宋迅殊,陈燕,张宁. 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1(01)
[8]基于多源遥感数据的北京城市热岛研究[J]. 彭仲. 安徽农业科学. 2009(22)
[9]广州典型住宅小区微气候实测与分析[J]. 陈卓伦,赵立华,孟庆林,王长山,翟永超,王飞. 建筑学报. 2008(11)
[10]平面布局对高层建筑群风环境影响的数值研究[J]. 马剑,陈水福. 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 2007(09)
本文编号:3731123
【文章页数】:83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1.2.1 理论意义
1.2.2 实际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不同城市热岛效应与室外热环境的研究发展
1.3.2 针对城市和居住区热环境的定量及影响因素研究
1.3.3 针对城市和居住区室外热环境评价及设计应用研究
1.4 研究方法
1.5 研究创新点
1.6 研究内容及框架
1.6.1 研究内容
1.6.2 研究框架
第2章 居住区室外热环境的构成及乐山市地域特点
2.1 居住区室外热环境的构成参数
2.2 影响居住区室外热环境应用的物理参数
2.2.1 空气温度
2.2.2 相对湿度
2.2.3 平均辐射温度
2.2.4 风速
2.3 居住区室外热环境的设计应用参数
2.3.1 平均迎风面积比
2.3.2 通风架空率
2.3.3 建筑阴影率
2.3.4 遮阳覆盖率
2.3.5 下垫面指标
2.4 乐山市的自然环境特点
2.4.1 地形地貌特征
2.4.2 气候特征
2.4.3 夏季气候数据
2.5 居住区的基本概念
2.5.1 居住区范围的界定
2.5.2 乐山市居住区的研究分类
2.6 本章小结
第3章 乐山市居住区室外热环境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3.1 乐山市居住区室外热环境实例问题汇总
3.2 基于地表反演的城市整体热环境分析
3.2.1 地表红外反演数据源及软件的使用
3.2.2 城市地表温度及影响因素分析
3.2.3 城市植被覆盖情况及植被种类分析
3.3 居住区室外热环境现状调研测试、模拟及影响因素分析
3.3.1 调研测试概况
3.3.2 案例居住区室外空气温度、相对湿度测试及分析
3.3.3 案例居住区建筑构成表面测试及分析
3.3.4 案例居住区内风速、风向的变化实例及分析
3.4 居住区室外热环境现状的评价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基于气候的乐山市居住区室外热环境设计应用研究
4.1 居住区室外热环境设计的基本解决策略
4.2 乐山市居住区的选址与外界条件的设计应用
4.2.1 城市绿地和农田湿地的利用设计
4.2.2 城市水域条件的利用设计
4.2.3 丘陵地形地貌的利用设计
4.3 居住区的建筑模式与热环境的设计应用
4.3.1 建筑朝向
4.3.2 建筑布局
4.3.3 建筑密度
4.3.4 建筑间距
4.3.5 建筑高度
4.3.6 建筑体型
4.3.7 建筑表皮色彩及材质的控制
4.4 居住区的渗透蒸发与热环境设计应用
4.4.1 透水性铺装
4.4.2 铺装优化--“冷”铺装
4.4.3 水景水雾
4.5 居住区的绿化景观与热环境设计应用
4.5.1 垂直绿化
4.5.2 屋顶绿化
4.5.3 场地绿化
4.5.4 景观构筑物
4.6 城市低碳节能的推广与热环境
4.7 本章小结
第5章 乐山市居住区室外热环境设计应用指导
5.1 设计应用体系及应用指导基本说明
5.2 通风散热设计应用指导
5.3 遮阳阴影设计应用指导
5.4 蒸发渗透设计应用指导
5.5 绿化景观设计应用指导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一:乐山市居住区室外热环境现状及居民舒适度主观问卷调查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成果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建筑形态与布局对居住区微环境影响的模拟研究[J]. 胡春景,逯富伟,王雪丽. 节能. 2017(05)
[2]基于Landsat8 OLI/TIRS数据的重庆市不透水面与城市热环境关系研究[J]. 邓睿,胡日查,刘亮,王晓婷. 重庆交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7(01)
[3]兰州的城市热岛效应研究现状[J]. 何正强. 甘肃科技. 2016(09)
[4]成都市城市热岛效应分析[J]. 曾胜兰. 成都信息工程学院学报. 2015(01)
[5]南京夏季城市热岛时空分布特征的观测分析[J]. 刘寿东,姜润,王成刚,王咏薇. 大气科学学报. 2014(01)
[6]基于TM/ETM+影像的绵阳春秋两季城市热环境特征对比分析[J]. 李海峰. 测绘与空间地理信息. 2013(04)
[7]城市发展对区域气象环境影响的数值模拟:以苏州为例[J]. 宋迅殊,陈燕,张宁. 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1(01)
[8]基于多源遥感数据的北京城市热岛研究[J]. 彭仲. 安徽农业科学. 2009(22)
[9]广州典型住宅小区微气候实测与分析[J]. 陈卓伦,赵立华,孟庆林,王长山,翟永超,王飞. 建筑学报. 2008(11)
[10]平面布局对高层建筑群风环境影响的数值研究[J]. 马剑,陈水福. 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 2007(09)
本文编号:373112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sgjslw/37311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