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石油论文 >

不同岩溶缝洞油藏剩余油类型及开发对策

发布时间:2017-10-10 03:14

  本文关键词:不同岩溶缝洞油藏剩余油类型及开发对策


  更多相关文章: 缝洞型油藏 剩余油分布 油藏特征 连通性 开发对策 塔河油田


【摘要】:针对塔河碳酸盐岩缝洞型油藏剩余油分布认识不清的问题,以缝洞油藏特征为基础,运用油藏精细刻画、测井、生产动态特征及差异连通性分析方法,提出了塔河碳酸盐岩缝洞型油藏八大类13个亚类剩余油分布类型,明确了其中8个亚类属于油藏类型决定的特有型,5个亚类是由缝洞发育特征决定的共有型。针对不同剩余油类型提出了适合的矿场开发对策:采用注气方式动用阁楼型剩余油;部署直井动用分支暗河、深部暗河、交错断裂分段型、平行断裂型及T56—T74断裂型剩余油;采取侧钻方式开发低幅小残丘、沟谷两翼型、T74内幕断裂及U型剩余油;采取排水采油、选择性堵水、关井压锥及酸压方式动用高渗通道内的低渗区型、裂缝窜进封挡型及不同部位充填型剩余油。不同岩溶缝洞油藏剩余油类型及开发对策在塔河油田取得了较好的开发效果,对相似油藏的剩余油挖潜有一定借鉴作用。
【作者单位】: 中国石化西北油田分公司;
【关键词】缝洞型油藏 剩余油分布 油藏特征 连通性 开发对策 塔河油田
【基金】:国家“973”项目“碳酸盐岩缝洞型油藏开采机理及提高采收率研究”(2011CB201005) 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大型油气田及煤层气开发”子课题“塔里木盆地大型碳酸盐岩油气田开发示范工程之碳酸盐岩缝洞型油藏开发关键技术完善与应用”(2011ZX05049)
【分类号】:P618.13;TE327
【正文快照】: 0引言塔河油田主体区碳酸盐岩缝洞型油藏经历了加里东期和海西早期2次主要的岩溶作用,油藏类型多样,储层非均质性极强,储集体空间结构复杂,裂缝、溶孔、溶洞错综分布,尺度差异大[1-3]。目前累计产油为2 781×104t,综合含水为63%,油藏整体处于中高含水开发期,但采收率仅为15.8%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晓蕾;应用油藏数值模拟技术研究油田剩余油分布[J];江苏地质;2004年01期

2 尹太举,张昌民,赵红静,彭海军;复杂断块区高含水期剩余油分布预测[J];石油实验地质;2004年03期

3 张瑾;;论大庆油田剩余油分布特点及测井对策[J];国外测井技术;2007年06期

4 陈建宏;崔振东;李健;沈焕文;周飞;;老油田剩余油分布及技术对策研究——以吴起油田为例[J];新疆地质;2008年04期

5 赵筱艳;杜春龙;任战利;孙栋;;应用地质-动态分析法预测剩余油分布——以华池油田华78区为例[J];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4期

6 ;中原油田系列测井技术确定剩余油分布[J];国外测井技术;2009年04期

7 宋培基;宋宝菊;秦保杰;蒲玉国;;砂岩油藏油水过渡带剩余油分布影响因素及挖潜对策研究[J];科技信息;2013年17期

8 吴世旗;;“利用测井资料确定注水开发油田剩余油分布”培训班简讯[J];地球物理测井;1991年06期

9 鲁洪江,柳强,邢正岩,冯文光,刘兴德;砂岩油藏剩余油分布地质研究[J];成都理工学院学报;1999年03期

10 王根久,张继春,寇实,张前;碳酸盐岩油藏剩余油分布模型[J];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9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原珍;;研究油藏非均质性确定剩余油分布[A];第五次东海石油地质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2 张世明;戴涛;陈燕虎;胡慧芳;;高非均质油藏高104-5区块剩余油分布数值模拟研究[A];中国力学学会学术大会'2005论文摘要集(下)[C];2005年

3 杜庆军;陈月明;王静;;应用模糊综合评判方法定量预测剩余油平面分布[A];中国运筹学会第八届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6年

4 宋炜;;据时延地层压力预测寻找剩余油分布[A];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年刊2002——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十八届年会论文集[C];2002年

5 王学武;杨正明;齐亚东;李海波;熊生春;;利用核磁共振研究特低渗透油藏微观剩余油分布[A];渗流力学与工程的创新与实践——第十一届全国渗流力学学术大会论文集[C];2011年

6 杜庆龙;计秉玉;程宝庆;;不同尺度下剩余油的形成与挖潜方法研究[A];加入WTO和中国科技与可持续发展——挑战与机遇、责任和对策(下册)[C];2002年

7 谷建伟;;基于微观渗流特征的数值模拟研究[A];科技、工程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中国科协第五届青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8 贺振华;胡光岷;黄德济;何建军;黄捍东;;裂缝油藏剩余油分布的3D地震检测和综合预测[A];“庆贺郭宗汾教授八十寿辰”暨理论与应用地球物理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9 冯其红;李尚;张伟;韩晓冬;;海上低幅稠油底水油藏剩余油分布规律研究[A];第十三届全国水动力学学术会议暨第二十六届全国水动力学研讨会论文集——E工业流体力学[C];2014年

10 王丽琼;岳大力;林煜;杨光;;辽河油田曙2-6-6区块杜家台油层剩余油分布研究[A];中国地质学会2013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汇编——S13石油天然气、非常规能源勘探开发理论与技术分会场[C];2013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张晓 巫波;精细挖潜剩余油添信心[N];中国石化报;2013年

2 林信胜;中原拿到挖掘剩余油“金钥匙”[N];中国石化报;2003年

3 通讯员 张振强;地下“3D片” 地上细细看[N];中国石油报;2012年

4 记者 刘国安 通讯员 罗霞;大港测试大力应用新技术[N];中国石油报;2004年

5 李忠权;辽河沈采四道关提高措施效果[N];中国石油报;2008年

6 孙清华 李英;“透视镜”中“捕活鱼”[N];中国石化报;2010年

7 于银花 王占标;精细挖潜 “点点”生金[N];中国石化报;2011年

8 李兵;二连油田哈301断块综合治理现活力[N];中国石油报;2008年

9 记者 岳双才 通讯员 杨雪松;开发33年老潜山喜抱“胖油娃”[N];中国石油报;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文浩;非均质厚油藏高含水期剩余油分布特征研究[D];长江大学;2012年

2 侯创业;月海油田海南3块储层地质建模与剩余油分布预测[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6年

3 张顺康;水驱后剩余油分布微观实验与模拟[D];中国石油大学;2007年

4 邓瑞健;文东深层低渗透油藏中高含水期剩余油分布及挖潜技术研究[D];西南石油学院;2005年

5 李安琪;水淹层测井解释及剩余油分布研究[D];西南石油学院;2004年

6 刘卫;老油田复杂油藏剩余油分布的新领域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2010年

7 孙先达;储层微观剩余油分析技术开发与应用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8 翟志伟;点坝砂体建筑结构对剩余油分布控制作用研究[D];东北石油大学;2011年

9 张光明;开发中后期油藏精细描述与开发调整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02年

10 胡光义;CR油田综合一体化储层表征与特高含水期剩余油分布评价[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8年



本文编号:100400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shiyounenyuanlunwen/100400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a89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