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18断块区难动用储量开采技术研究
发布时间:2017-10-14 14:27
本文关键词:牛18断块区难动用储量开采技术研究
【摘要】:牛18块位地理位置处在辽宁省辽中县境内。地势平坦,交通便利。构造上处于东部凹陷北部牛居-青龙台断裂背斜构造带上,西部为茨榆坨高垒带,东依营口-佟二堡大断层,南与青龙台构造相接,北端倾伏长滩向斜,呈近南北向延伸。牛居油田1965年开始地震工作。油田内第一口探井牛1井,于1971年6月进行钻探,见到油气显示,同年9月在沙河街组沙一段试油,射开井段2937.6-3072.6m,11层79.8 m,获工业油流,6mm油嘴,日产油5.69 m3/d,从而揭开牛居油田的勘探序幕,在随后的勘探过程中,相继实施了一些探井,其中牛18井于1980年完钻,同年在东营组、沙河街组沙一段和沙二段试油均获得高产的工业油气流[2]。截止2013年8月底,牛18区块完钻井101口,投产井67口,目前开井20口,日产油28t/d,综合含水90.1%,累计产油121.27×104t,采出程度24.26%。通过油田地质资料研究,划分和对比油层,结合地层对比、三维地震及实际生产数据,精细构造以及构造与储层建模等计算研究,结合前期研究成果,重新计算牛18块油层各砂岩组储量。为后期开发部署井位提供依据,同时完成油藏工程分析,进行水驱采收率、注水利用现状、储采状况、含水状况、注采井网完善状况等评价。
【关键词】:牛18 难动用 储量开采 技术研究
【学位授予单位】:东北石油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TE347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8
- 前言8-11
- 1. 选题背景8
- 2. 研究目的及意义8-9
- 3. 国内外研究现状9-10
- 4. 主要研究内容10-11
- 第一章 牛18块位基本情况11-13
- 第二章 油田地质特征研究13-31
- 2.1 地层特征13-15
- 2.1.1 地层对比原则14
- 2.1.2 地层对比标志及层组划分14-15
- 2.2 构造特征15-19
- 2.2.1 地震资料解释15-17
- 2.2.2 构造特征17
- 2.2.3 断裂特征17-18
- 2.2.4 圈闭特征18
- 2.2.5 构造演化特征18-19
- 2.3 沉积特征19-24
- 2.3.1 沉积背景19-20
- 2.3.2 古气候、古水介质背景20
- 2.3.3 古物源方向20-21
- 2.3.4 沉积相标志21-22
- 2.3.5 电性特征22-23
- 2.3.6 沉积微相划分23
- 2.3.7 沉积微相分布及沉积演变简史23-24
- 2.4.储层特征24-28
- 2.4.1 储层岩石学特征24-25
- 2.4.2 储层孔隙类型与孔隙结构25-26
- 2.4.3 储层物性26
- 2.4.4 储层非均质性26-27
- 2.4.5 储层平面分布特征27-28
- 2.5.油藏特征28-31
- 2.5.1 油藏类型28-29
- 2.5.2 地层温度与地层压力29
- 2.5.3 地层流体特征29-31
- 第三章 构造与储层建模31-40
- 3.1 随机建模方法31
- 3.2 示性点过程31-32
- 3.3 序贯高斯模拟32-34
- 3.4 截断高斯模拟34
- 3.5 序贯指示模拟34-35
- 3.6 牛18块三维地质模型的建立35-40
- 3.6.1 建模的基础资料及工作流程36
- 3.6.2 网格划分36
- 3.6.3 三维地质构造模型的建立36-37
- 3.6.4 沉积相模型的建立37
- 3.6.5 相约束下三维属性建模37-38
- 3.6.6 模型粗化38-40
- 第四章 测井二次解释40-47
- 4.1 测井曲线标准化40-43
- 4.2 储层参数测井解释模型43-46
- 4.3 储层参数解释精度46-47
- 第五章 地质储量的计算方法、计算单元与储量类别47-61
- 5.1 计算方法47-48
- 5.2 储量计算单元48-49
- 5.3 地质储量计算参数49-57
- 5.3.1 含油面积49-51
- 5.3.2 有效厚度51-55
- 5.3.3 有效孔隙度选值55
- 5.3.4 原始含油饱和度的取值55-56
- 5.3.5 地面原油密度56
- 5.3.6 原始原油体积系数56-57
- 5.3.7 偏差系数和体积换算系数57
- 5.4 地质储量57-61
- 5.4.1 石油地质储量与技术可采储量57-61
- 第六章 牛18区块开发效果评价及潜力分析61-77
- 6.1 油藏开发效果评价61-74
- 6.1.1 目前开发现状61-64
- 6.1.2 油藏开发效果分析及油井产能评价64-74
- 6.2 油藏潜力分析74-77
- 结论77-78
- 附录A 牛18井区试油数据表78-86
- 参考文献86-89
- 作者简介、发表文章及研究成果目录89-90
- 致谢90-91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赵翰卿,付志国,吕晓光,田东辉,王广运;大型河流──三角洲沉积储层精细描述方法[J];石油学报;2000年04期
2 裘亦楠;;储层沉积学研究工作流程[J];石油勘探与开发;1990年01期
,本文编号:103159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shiyounenyuanlunwen/10315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