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东南赤水地区断层相关褶皱特征分析
本文关键词:川东南赤水地区断层相关褶皱特征分析
【摘要】:为研究四川盆地南缘赤水地区断层相关褶皱特征,利用地震剖面结合钻井资料以及平衡剖面方法分析了赤水地区构造及其演化。赤水地区构造变形及演化主要受中上寒武统膏盐岩滑脱层控制,形成滑脱层上下不同的构造变形样式;滑脱层之上构造形成晚且变形强,滑脱层之下的地层构造稳定变形弱,形成断滑和断展的复合构造。赤水地区的变形受东、南两个方向区域构造应力叠加作用,二者无明显的先后。滑脱层之上构造圈闭形成晚,为该区晚期油气成藏提供有利的圈闭条件;滑脱层之下构造具有持续性,为以下寒武统烃源的震旦系灯影组古气藏的持续保藏提供了条件;向斜区构造较缓,仅发育大断层,次级断层不发育,为页岩气的保藏提供了条件。
【作者单位】: 成都理工大学国土资源部构造成矿成藏重点实验室;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西南油气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贵阳研究院;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天津分公司;
【关键词】: 断层相关褶皱 平衡剖面 构造特征 赤水地区
【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项目(2012CB214805)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372093)
【分类号】:P618.13
【正文快照】: 2.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西南油气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贵阳研究院,贵阳550004;3.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天津分公司,天津300452)0引言四川盆地地处青藏高原东侧扬子板块西缘,构造变形作用强烈,由盆缘造山带向盆地延伸,发育褶皱冲断带;受控于盆地刚性基底结构,呈现盆内弱构造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覃作鹏;刘树根;邓宾;李智武;孙玮;;川东南构造带中新生代多期构造特征及演化[J];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年06期
2 刘树根;孙玮;王国芝;韩克猷;李智武;邓宾;冉波;雍自权;徐国盛;袁海锋;;四川叠合盆地油气富集原因剖析[J];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年05期
3 方石;孙求实;谢荣祥;黄龙;;平衡剖面技术原理及其研究进展[J];科技导报;2012年08期
4 张国伟;郭安林;董云鹏;姚安平;;大陆地质与大陆构造和大陆动力学[J];地学前缘;2011年03期
5 李双建;李建明;周雁;沃玉进;汪新伟;;四川盆地东南缘中新生代构造隆升的裂变径迹证据[J];岩石矿物学杂志;2011年02期
6 刘树根;邓宾;李智武;孙玮;;盆山结构与油气分布——以四川盆地为例[J];岩石学报;2011年03期
7 李乐;王静;;平衡剖面技术在构造复杂地区地震资料解释中的应用[J];钻采工艺;2010年S1期
8 梅廉夫;刘昭茜;汤济广;沈传波;凡元芳;;湘鄂西-川东中生代陆内递进扩展变形:来自裂变径迹和平衡剖面的证据[J];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2010年02期
9 孙玮;刘树根;王国芝;徐国盛;雍自权;黄文明;;川东南丁山构造震旦系—下古生界油气成藏条件及成藏过程[J];地质科技情报;2010年01期
10 邓宾;刘树根;杨锁;张志敬;黄文明;宋光永;;林滩场构造多期节理构造特征及其意义[J];矿物岩石;2009年03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邓宾;四川盆地中—新生代盆—山结构与油气分布[D];成都理工大学;2013年
2 吕宝凤;川东南地区构造变形与下古生界油气成藏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何维刚;平衡剖面技术计算机模拟[D];成都理工大学;2003年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郭卫星;熊亮;魏力民;;川东南构造变形特征及其对页岩气保存的影响[J];煤田地质与勘探;2016年06期
2 胡迪;沈传波;刘泽阳;;川东北地区埋藏 剥露历史分析——来自盆地模拟和热年代的制约[J];大地构造与成矿学;2016年06期
3 冉波;刘树根;李智武;董军;王自剑;叶sズ,
本文编号:103653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shiyounenyuanlunwen/10365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