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污染土壤的微生物修复及对相关土壤细菌群落多样性的影响
本文关键词:石油污染土壤的微生物修复及对相关土壤细菌群落多样性的影响,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东北林业大学》 2013年
石油污染土壤的微生物修复及对相关土壤细菌群落多样性的影响
贾洪柏
【摘要】:石油在成为能源与经济核心的同时,也给土壤环境造成了严重的污染。建立经济、高效的石油污染土壤生物修复方法是十分重要的。通过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生物修复技术对土壤微生物群落多样性的影响,解析功能微生物以及优势菌群间的互作关系,可以为开展石油污染区域修复提供理论和实际的指导意义。 本研究利用稀释平板法从石油污染土壤中分离得到9株高效降解石油真菌,通过形态学观察、生理生化性质测定及ITS序列的比对结果,确定1#、4#、7#和8#菌株属于镰孢霉属(Fusarium sp.);3#和W9菌株属于曲霉属(Aspergillus sp.);19#菌株属于假霉样真菌属(Pseudallescheria sp.);W2属于正青霉属(Eupenicillium sp.):W19属于白僵菌属(Beauveria sp.). 在电热控温的基础上,以有机质添加剂、表面活性剂和供氧为主要实验因素,利用筛选的9株降解石油真菌进行石油污染土壤微生物修复实验,结果表明:加入真菌的处理原油去除率普遍高于对照组CK的原油去除率,说明了外源真菌增加了土壤中原油的去除率。 土温20℃时所有实验处理的原油降解主要集中在0-14d,处理1和处理2在15-28d的原油去除率相对较高。25℃时处理1~处理4以及处理13~处理18的原油去除主要集中在0-14d,其他处理和对照组CK在0-14d和15-28d的原油去除率都较高。30℃时对照组CK、处理1、2、13、14、15和处理16在15-28d的原油去除率较高,其他处理的原油去除主要集中在0-14d。 在三个土温条件中,25℃时原油去除率最高(74.80%),而30℃的原油去除率最低(49.43%)。在同温度内,不同有机质和供氧水平差异都极显著;在20℃和25℃时表面活性剂的不同水平差异显著,在30℃时差异不显著。在同一种表面活性剂处理内,温度、有机质和供氧的不同水平对原油去除率影响达极显著差异。不添加表面活性剂和添加Tween80的两种处理中,在25℃时原油去除率最高,而添加表面活性剂SDS的处理在30℃时原油去除率最高。不添加表面活性剂的处理中,添加玉米芯处理的原油去除率最高;在添加表面活性剂的处理中,添加有机肥处理的原油去除率最高。在相同有机质处理的条件下,25℃时原油的去除率最高。在同样的供氧条件下,温度、有机质和表面活性剂对原油去除率的影响差异极显著。在相同的供氧水平下,25℃时原油去除率最高;添加有机肥的处理原油去除率最高。在不添加供氧剂的处理中,不添加表面活性剂的处理原油去除率最高;在添加供氧剂的处理中,添加表面活性剂SDS的原油去除率最高。 根据各处理的原油去除率,确定高寒地区石油污染土壤生物修复的最佳处理方法为:S1W1O1(28d原油去除率为81.46%),即添加表面活性剂Tween80、有机肥和供氧剂H202。 参考原油去除率和各处理因素挑选13个油污综合修复后的土壤样品,利用454高通量测序分析土壤细菌群落多样性。结果表明:根据细菌16s rRNA基因操作分类单元(基于97%核酸相似度的OTU)的相对丰度,样品J17、J25、J27、J28、J29和J30被聚为一组,样品J1、J2、J8、J11、J12、J21和J22聚为一组。所测得的序列在门的水平主要来自29个门,其中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和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为所有样品中的优势菌群,同时这些优势菌群也随着处理的不同而发生改变。在纲水平上13个土壤样品中4个主要的优势纲为:α-Proteobacteria、β-Proteobacteria、γ-Proteobacteria以及Actinobacteria纲;其中,γ-Proteobacteria纲在不同处理的土壤样品间差异较为明显,并且原油去除率与γ-Proteobacteria纲细菌数量成显著正相关(r=0.539*)。在属水平上,多数优势属(Achromobacter sp.、Acinetobacter sp.、Arthrobacter sp.、Bacillus sp.、Brevundimonas sp.、Devosia sp.、Flexibacter sp.、 Gordonia sp.、 Nocardia sp、Parapedobacter sp.、 Pseudomonas sp以及Sphingomonas sp.)具有降解石油烃的能力,还有产生物表面活性剂和具有石油脱硫作用的细菌(Rhodococcus erythropolis),以及还原硝酸盐(Paracoccus sp.)、降解农药(Phenylobacterium sp.、Sphingobium sp.、Sphingopyxis sp.)和与腐殖酸有关的细菌属(Candidatus Chloracidobacterium sp.)。相关分析表明,原油去除率与土壤优势属中石油烃降解细菌的数量成显著的负相关,与其他种类的细菌数量与原油去除率相关不显著。在氧气条件差、有机质含量低的样品中Candidatus Chloracidobacterium sp.细菌的数量相对较低。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东北林业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X53;X172;S154.3
【目录】: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谭丽泉;周焕清;;表面活性剂在微生物降解石油中的应用研究进展[J];化学与生物工程;2007年10期
2 罗一菁,张忠智,兰公金,赵树英,宋绍富;炼厂“三泥”的生物处理研究[J];环境污染治理技术与设备;2004年03期
3 ;Effects of cultivation conditions on the diversity of microbes involved in the conversion of rice straw to fodder[J];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s;2007年01期
4 陆泗进;王红旗;姚治华;;砂土中柴油的微生物降解研究[J];环境科学研究;2007年02期
5 张楠;陈波水;杨致邦;余瑛;黄伟九;苏善平;方建华;;润滑油降解菌的分离、鉴定及降解特性[J];环境科学研究;2010年06期
6 宋雪英,宋玉芳,孙铁珩,周启星;矿物油污染土壤中芳烃组分的生物降解与微生物生长动态[J];环境科学;2004年03期
7 陈静;王学军;胡俊栋;陶澍;;表面活性剂对白腐真菌降解多环芳烃的影响[J];环境科学;2006年01期
8 郝春博;王广才;董健楠;张倩;蔡五田;;石油污染地下水中细菌多样性研究[J];环境科学;2009年08期
9 詹研;;中国土壤石油污染的危害及治理对策[J];环境污染与防治;2008年03期
10 丁克强,郑昭佩,孙铁珩,张海荣;石油污染土壤的生物降解研究[J];生态学杂志;2001年04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辉;戴传超;朱奇;杨启银;;生物降解木质素研究新进展[J];安徽农业科学;2006年09期
2 李兵;王宇光;;平菇漆酶与Cu~(2+)调控关系的研究进展[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07期
3 李惠敏;胡雪英;秦新民;;一种适用于PCR的土壤微生物DNA的提取方法[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02期
4 胡长庆;鲍玉婷;徐伟;郑春艳;;丝状石油降解真菌的筛选及其降解特性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04期
5 胡长庆;徐伟;鲍玉婷;郑春艳;;丝状真菌的混合菌群降解原油的条件与效果[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05期
6 宋培勇;马莉莉;;TENP-PBS预处理在提取土壤DNA中的应用[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24期
7 谭丽泉;黄艳仙;余梅;谢文玉;林齐鹏;;黄孢原毛平革菌对土壤中石油的降解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35期
8 王健胜;刘沛松;杨风岭;文祯中;;中国生态修复技术研究进展[J];安徽农业科学;2012年20期
9 武秀琴;张建云;;污染水体的生物修复技术研究进展[J];现代农业科技;2008年17期
10 张利萍;高慧;;培养条件对白腐菌分泌漆酶的影响[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2009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王会娟;刘阳;邢福国;;降解黄曲霉毒素B_1漆酶的筛选[A];农产品质量安全与现代农业发展专家论坛论文集[C];2011年
2 张楠;陈波水;余瑛;黄伟九;方建华;;润滑油降解菌群的构建及其降解性能[A];中国石油学会第六届石油炼制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3 孟岳峰;赵洁;孙燕;李治;;野生中国林蛙致病菌的分离鉴定[A];2008陕西省环境与健康论坛论文集[C];2008年
4 廉景燕;石烁;郭敏;李鑫钢;;土壤特性对正己烷萃取石油污染土壤的影响[A];中国化工学会2009年年会暨第三届全国石油和化工行业节能节水减排技术论坛会议论文集(上)[C];2009年
5 任广明;李滇华;;食用菌中产漆酶菌株的初步研究——漆酶高产菌株筛选及漆酶基因片段的克隆[A];首届中国蕈菌与健康高峰论坛论文集[C];2010年
6 陆泗进;何立环;孙聪;;2种不同组合的菌群对土壤中柴油的降解研究[A];2012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三卷)[C];2012年
7 王新新;吴亮;朱生凤;李广茹;安伟;吕妍;牛志刚;李飞雪;陈宇;;耐盐石油烃降解菌研究进展[A];2012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三卷)[C];2012年
8 张云;张海涛;;土壤中有机污染物的微生物降解研究进展[A];2012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2012年专刊(一)[C];201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俊忠;东祁连山高寒草地土壤真菌多样性研究[D];甘肃农业大学;2010年
2 林贵兵;丹参栽培土壤适宜性微生物群落结构研究[D];成都中医药大学;2010年
3 金云霄;智能化控制SBBR处理城市污水脱氮除磷性能和微生物学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1年
4 张子间;绿针假单胞菌株SY-02的分离鉴定、激光诱变及石油烃降解特性[D];华东理工大学;2011年
5 李春荣;石油污染土壤的生态效应及生物修复研究[D];长安大学;2009年
6 温军杰;重质油污染高含盐细粒土修复技术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1年
7 陈文宾;微生物固定化技术在室内养殖海水净化中的应用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0年
8 刘秀丽;地下水中BTEX的迁移规律及其原位生物修复技术研究[D];天津大学;2010年
9 张俊忠;东祁连山高寒草地土壤真菌多样性研究[D];甘肃农业大学;2010年
10 李琦;鼠李糖脂强化石油污染土壤植物—微生物联合修复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伟;恶臭假单胞菌表面展示细菌漆酶及对染料的脱色性能[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王诗然;漆酶高产菌株的选育及其酶学性质研究[D];安徽工程大学;2010年
3 何云馨;不同类型溢油污染潮间带生物修复可行性现场中试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4 胡文稳;固定化微生物对原油污染土壤的生物修复[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5 荣亮;石油污染对植物生长毒性效应的影响研究[D];南昌大学;2010年
6 元妙新;固定化细菌增强修复多环芳烃污染土壤及影响因素[D];浙江大学;2011年
7 梁帅;竹材木质素降解菌的选育[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08年
8 冯友仁;漆酶高产菌选育及竹材木质素降解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09年
9 蔡丽丽;竹纤维生物脱胶探索[D];中原工学院;2011年
10 李茂毅;石油烃降解菌株的选育以及对石油中烃类物质降解的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许崇彦;刘宪斌;刘占广;王娟;姜中鹏;曹佳莲;;翅碱蓬对石油烃污染的海岸带修复的初步研究[J];安全与环境学报;2007年01期
2 陈梓剑;韦朝海;吴锦华;吴海珍;李莉;吴超飞;;三相流化床中人苍白杆菌与硝化菌对苯胺废水的共基质降解[J];安全与环境学报;2007年01期
3 郑远扬;;石油污染生化治理的进展[J];国外环境科学技术;1993年03期
4 刘秀荣,吕晓猛,纪树兰,,李玉兰,谭立扬;微生物降解直链十二烷基苯磺酸钠的研究[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1995年04期
5 王正武,李干佐,张笑一,朱淮武,廖莉玲,娄安境;表面活性剂降解研究进展[J];日用化学工业;2001年05期
6 顾传辉,陈桂珠;石油污染土壤生物修复[J];重庆环境科学;2001年02期
7 齐永强,王红旗,郭淼;土壤石油生物降解影响因子正交实验分析[J];重庆环境科学;2002年02期
8 李文利,王忠彦,胡永松;土壤和地下水石油污染的生物治理[J];重庆环境科学;1999年02期
9 祁士华,盛国英,傅家谟,叶兆贤,吴建勋;鼎湖山自然保护区大气气溶胶中的PAHs[J];地球科学;2001年01期
10 李广贺,张旭,卢晓霞;土壤残油生物降解性与微生物活性[J];地球科学;2002年02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留辉,马娟,杨建涛;浅析石油污染土壤的处理技术[J];甘肃科技;2003年10期
2 曾玲玲;刘德福;张兴梅;;石油污染土壤的微生物治理研究进展[J];生物技术通报;2006年06期
3 弓晓峰;荣亮;杨丽珍;刘足根;方红亚;;石油污染土壤对玉米生长的影响及其生态毒性研究[J];环境科学与技术;2011年10期
4 刘东;王加宁;付玉娥;孔学;李美玉;史权;;石油污染土壤中孤东原油及其馏分的微生物降解性能[J];环境工程学报;2013年08期
5 韩俊;刘海军;原志敏;姚俊;;石油污染土壤可培养放线菌遗传多样性分析[J];环境科学与技术;2014年03期
6 丁克强,尹睿,刘世亮,张海荣,孙铁珩;石油污染土壤堆制微生物降解研究[J];应用生态学报;2002年09期
7 刘晓艳;王庆莲;戴春雷;孙景欣;李英丽;;生物基因技术修复石油污染土壤研究进展[J];生物学通报;2007年12期
8 L.Khokhlova;V.Strelko;A.Khokhlov;V.Lapko;王加宁;;应用生物吸附剂修复石油污染土壤(英文)[J];山东科学;2010年06期
9 金晶;张忠智;李佳;柏春荫;张敏;唐雪冰;;石油污染土壤对植物种子发芽的影响研究[J];化学与生物工程;2012年01期
10 汤小萌;马超;熊元林;;石油污染土壤中石油降解菌的筛选及降解特性研究[J];广东化工;2013年19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鑫钢;隋红;宋宁宁;;物理化学-生物耦合治理高浓度石油污染土壤[A];中国化工学会2011年年会暨第四届全国石油和化工行业节能节水减排技术论坛论文集[C];2011年
2 李学鹏;;石油污染土壤的堆腐技术研究[A];中国环境保护优秀论文集(2005)(下册)[C];2005年
3 廉景燕;石烁;郭敏;李鑫钢;;土壤特性对正己烷萃取石油污染土壤的影响[A];中国化工学会2009年年会暨第三届全国石油和化工行业节能节水减排技术论坛会议论文集(上)[C];2009年
4 张胜;张发旺;陈立;张翠云;崔晓梅;马彦超;么红超;李政红;殷密英;马琳娜;孙振华;;西北黄土区石油污染土壤原位微生态修复试验研究[A];第十次全国环境微生物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7年
5 胥九兵;王加宁;迟建国;邱维忠;高永超;张强;;石油污染土壤的微生物菌剂修复场地研究[A];2011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二卷)[C];2011年
6 张承东;齐建超;陈威;;生物修复石油污染土壤中酵母菌与细菌的协同作用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27届学术年会第02分会场摘要集[C];2010年
7 张捷;段娟;;石油污染土壤的微生物修复技术及其应用[A];2008年中国微生物学会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8年
8 杜卫东;万云洋;费佳佳;张枝焕;曾勇;朱雷;王新伟;钟宁宁;;沿海石油污染土壤和沉积物采样及污染特征指标分析[A];中国化学会第28届学术年会第2分会场摘要集[C];2012年
9 吴伟林;张秀霞;单宝来;张剑杰;杨肖杰;赵朝成;;石油污染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和多样性的初步研究[A];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二卷)[C];2009年
10 万云洋;辽尼特;王宇天;;西伯利亚冰草和燕麦对石油污染土壤修复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29届学术年会摘要集——第20分会:环境与健康[C];201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李春辉;[N];中国石油报;2007年
2 啜云香;[N];中国矿业报;2009年
3 翟科;[N];中国国土资源报;2007年
4 记者 赵晖 通讯员 张丽 冀宁;[N];天津日报;2010年
5 本报记者 杨雯;[N];中国能源报;2010年
6 记者 冯国梧 通讯员 张丽 冀宁;[N];科技日报;2010年
7 王秀兰;[N];中国化工报;2007年
8 记者 郭熠;[N];滨海时报;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继朝;中原油田石油污染土壤生物修复技术研究[D];中国地质科学院;2009年
2 李大伟;石油污染土壤的碳材料增强微波热修复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8年
3 吴涛;盐渍化石油污染土壤的生物修复研究[D];沈阳农业大学;2013年
4 李春荣;石油污染土壤的生态效应及生物修复研究[D];长安大学;2009年
5 杜永亮;高浓度石油污染土壤溶剂萃取过程的研究[D];天津大学;2012年
6 李宝明;石油污染土壤微生物修复的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07年
7 许颖;黄河三角洲石油污染土壤的植物—微生物联合修复[D];中国海洋大学;2011年
8 陈丽华;黄土塬石油污染土壤的降解规律及生物修复优化研究[D];兰州大学;2012年
9 张文;应用表面活性剂强化石油污染土壤及地下水的生物修复[D];华北电力大学;2012年
10 贾洪柏;石油污染土壤的微生物修复及对相关土壤细菌群落多样性的影响[D];东北林业大学;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任芳菲;石油污染土壤的理化性质和微生物群落功能多样性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09年
2 宁小兵;石油污染土壤异位淋洗修复技术的研究与应用[D];湖南农业大学;2010年
3 朱艳清;几种作物对石油污染土壤的耐受性及修复效果研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11年
4 刘天雨;高浓度石油污染土壤的物化修复及其设备的研究[D];天津理工大学;2012年
5 章有知;黑麦草与石油污染土壤的相互作用效应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6 何娜;超声辅助—表面活性剂清洗重度石油污染土壤[D];河北师范大学;2011年
7 冉德钦;异位淋洗法修复石油污染土壤[D];山东大学;2012年
8 田苗;石油降解菌的筛选及对石油污染土壤的修复实验[D];西北大学;2010年
9 郑洪贵;改性菲顿试剂化学氧化修复石油污染土壤的实验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1年
10 林立宁;陕北石油污染土壤微生物—植物联合修复技术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9年
本文关键词:石油污染土壤的微生物修复及对相关土壤细菌群落多样性的影响,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10609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shiyounenyuanlunwen/1060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