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西多煤层气井递进排采与分隔排采工艺探讨
本文关键词:黔西多煤层气井递进排采与分隔排采工艺探讨
更多相关文章: 煤层气 排采工艺 递进排采 分隔排采 多煤层地区
【摘要】:为了研究黔西多煤层地区递进排采的条件和工艺,提高煤层气井单井产量,基于上二叠统多层叠置含气系统典型煤层气井试井和实测参数,通过设置储层物性变参数序列、定参数序列和基本参数序列,利用COMET3软件数值模拟计算了各方案的产气量、产水量,通过定义递进排采10年累计产气量与主采层单采累计产气量的比值,得出各含气系统适合递进排采的储层压力、渗透率、含气量、孔隙度的临界差值分别为1.14 MPa、1.31×10-3μm2、11.33 m3/t、0.042;递进排采工艺先从下至上套管压裂首排系统和次排系统,系统之间放置封隔器,后排系统采用高能气体处理或其他非压裂改造工艺;设计了多煤层分隔合排工艺,通过增加悬挂套管、连通管实现"气走气路、水走水路",从而避免层间干扰;数值模拟结果表明,6、16、23号煤层10年内分隔合采累计产气量较递进排采有大幅增加。
【作者单位】: 中国矿业大学煤层气资源与成藏过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 煤层气 排采工艺 递进排采 分隔排采 多煤层地区
【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资助项目(2011ZX05034-004)
【分类号】:TE37
【正文快照】: 0引言多煤层合排是提高煤层气单井产量和延长煤层气井服务年限的主要手段之一[1-4],合层排采普遍存在层间干扰问题[5-11],针对黔西上二叠统多层叠置含煤层气系统,有学者曾提出了递进排采的设想[12]。递进排采的条件是什么?递进排采工艺怎样实现?黔西上二叠统煤层薄,无论是单煤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谢学恒;李小龙;陈贞龙;秦学成;王安龙;郝春明;;延川南地区2号和10号煤层分压合采的可行性研究[J];油气藏评价与开发;2011年03期
2 黄华州;桑树勋;苗耀;宋化发;张化军;沈国栋;;煤层气井合层排采控制方法[J];煤炭学报;2014年S2期
3 王振云;唐书恒;孙鹏杰;郑贵强;;沁水盆地寿阳区块3号和9号煤层合层排采的可行性研究[J];中国煤炭地质;2013年11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孟艳军;汤达祯;许浩;张文忠;陈同刚;;煤层气开发中的层间矛盾问题——以柳林地区为例[J];煤田地质与勘探;2013年03期
2 姚帅;吴财芳;李腾;;潘庄区块煤层气井层间干扰数值模拟研究[J];煤炭工程;2014年03期
3 黄华州;桑树勋;苗耀;宋化发;张化军;沈国栋;;煤层气井合层排采控制方法[J];煤炭学报;2014年S2期
4 罗薇;马波;赵景辉;吴伟;;延川南区块山一段沉积相研究[J];油气藏评价与开发;2015年03期
5 赵俊龙;汤达祯;林文姬;许浩;刘彦飞;王若仪;;韩城矿区煤层气井分层合采产能特征及分布模式[J];煤炭科学技术;2015年09期
6 吴双;汤达祯;许浩;李松;;临汾地区煤层气井产层组合方式对产能的影响研究[J];煤炭工程;2015年12期
7 彭兴平;谢先平;刘晓;杨松;;贵州织金区块多煤层合采煤层气排采制度研究[J];煤炭科学技术;2016年02期
8 王振云;唐书恒;孙鹏杰;郑贵强;;沁水盆地寿阳区块3号和9号煤层合层排采的可行性研究[J];中国煤炭地质;2013年11期
9 熊涛;孙国忠;池斌;孙鹏杰;;鄂尔多斯盆地东缘桑峨区煤层气分压合采可行性分析[J];中国煤炭地质;2013年12期
10 张政;秦勇;傅雪海;;沁南煤层气合层排采有利开发地质条件[J];中国矿业大学学报;2014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黄华州;桑树勋;宋化发;张化军;沈国栋;陈捷;肖富强;;多压裂层煤层气井合层排采工艺控制指标体系研究[A];2013年煤层气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徐静;煤层气藏水平井优化设计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13年
2 杨海星;沁水盆地煤系地层游离气输导体系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华东);2013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振宏;王一兵;郭凯;孙钦平;张亚蒲;;高煤阶煤层气藏储层应力敏感性研究[J];地质学报;2008年10期
2 谢学恒;李小龙;陈贞龙;秦学成;王安龙;郝春明;;延川南地区2号和10号煤层分压合采的可行性研究[J];油气藏评价与开发;2011年03期
3 杨秀春;李明宅;;煤层气排采动态参数及其相互关系[J];煤田地质与勘探;2008年02期
4 朱宝存;唐书恒;张佳赞;;煤岩与顶底板岩石力学性质及对煤储层压裂的影响[J];煤炭学报;2009年06期
5 李国彪;李国富;;煤层气井单层与合层排采异同点及主控因素[J];煤炭学报;2012年08期
6 曹代勇;姚征;李小明;魏迎春;胡爱梅;宋波;;单相流驱替物理模拟实验的煤粉产出规律研究[J];煤炭学报;2013年04期
7 孟艳军;汤达祯;许浩;张文忠;陈同刚;;煤层气开发中的层间矛盾问题——以柳林地区为例[J];煤田地质与勘探;2013年03期
8 魏迎春;张傲翔;姚征;张晓玉;王安民;邸潇菲;;韩城区块煤层气排采中煤粉产出规律研究[J];煤炭科学技术;2014年02期
9 倪小明;苏现波;李广生;;樊庄地区3~#和15~#煤层合层排采的可行性研究[J];天然气地球科学;2010年01期
10 傅春梅;唐海;吕栋梁;卢涛;李跃刚;;不同含水饱和度下应力敏感性对致密低渗气井产能影响分析[J];天然气勘探与开发;2009年01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姚锦;姚甘宁;王丙勇;潘俊;杨晓军;;阜新地区煤层气井作业分析[J];中国煤层气;2010年02期
2 汪万红;郑玉柱;;陕西省吴堡矿区煤层气井产层组合研究[J];煤田地质与勘探;2012年05期
3 谢学恒;樊明珠;王前阔;杨焦生;雷波;;煤层气井排采强度对产气量敏感性的数值模拟[J];油气藏评价与开发;2013年05期
4 常兴浩,宋凯;煤层气井取心技术及取心方式选择[J];钻采工艺;1997年01期
5 娄剑青;影响煤层气井产量的因素分析[J];天然气工业;2004年04期
6 张继东,盛江庆,刘文旗,任源锋;煤层气井生产特征及影响因素[J];天然气工业;2004年12期
7 田永东;煤层气井生产曲线的拟合和产量预测[J];中国煤层气;2004年02期
8 张永红,李玉魁,葛东;煤层气井机械捞砂技术[J];中国煤层气;2005年01期
9 邓红琳;;煤层气井取心工具的改进及应用[J];西部探矿工程;2006年05期
10 康永尚;赵群;王红岩;刘洪林;杨慎;;煤层气井开发效率及排采制度的研究[J];天然气工业;2007年07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姜光杰;;低渗极难抽煤层煤层气井上下联合抽采关键技术研发与实践[A];煤矿瓦斯抽采与利用新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2 石惠宁;王胜利;梅永贵;周帅;杨波;;樊庄煤层气井专用电潜泵排采系统研究[A];煤层气勘探开发理论与技术——2010年全国煤层气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3 高清;赤凤启;;煤层气井施工技术浅析[A];矿山建设工程技术新进展——2009全国矿山建设学术会议文集(上册)[C];2009年
4 雷华友;傅在林;;煤层气井空气动力造穴应用实践[A];煤层气勘探开发理论与技术——2010年全国煤层气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5 王兴隆;刘明宇;宋一男;;煤层气井固井工艺新技术[A];煤层气勘探开发理论与技术——2010年全国煤层气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6 吕玉民;汤达祯;许浩;陶树;张彪;赵兴龙;;樊庄区块及其周边煤层气井产能影响因素分析[A];煤层气勘探开发理论与技术——2010年全国煤层气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7 唐书恒;朱卫平;李忠城;吕建伟;陈江;郭东鑫;;柳林区块煤层气井产出水特征及动态变化规律[A];2011年煤层气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8 胡向志;齐智虎;陈萍;;定向工艺钻进在煤层气井处理事故中的应用[A];2008年煤层气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9 任源峰;罗毅;;煤层气井液面测试仪的研制与应用[A];2008年煤层气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10 韩路;田洪现;;煤层气井无线监测网络技术研究[A];煤矿自动化与信息化——第20届全国煤矿自动化与信息化学术会议暨第2届中国煤矿信息化与自动化高层论坛论文集[C];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实习记者 袁华;河南煤田局十年成煤层气井4000口[N];中国国土资源报;2013年
2 康宁 记者 徐勤勇;古叙矿区大村煤层气井出气[N];泸州日报;2010年
3 记者 赵振杰 通讯员 王伟灿;河南钻井队在晋钻出300口煤层气井[N];河南日报;2010年
4 通讯员 邹丽娜;4个月压裂99口煤层气井[N];大庆日报;2012年
5 王伟灿 曹伟海;打出日产2.8万立方米煤层气井[N];中国矿业报;2014年
6 韩学忠;中原油田获40口煤层气井压裂作业权[N];中国矿业报;2005年
7 王伟灿;河南省第一口煤层气井顺利竣工[N];中煤地质报;2007年
8 特约记者 董少华;新疆第一口煤层气井诞生[N];阿克苏日报;2008年
9 通讯员 张凤英 苏丹丹;渤钻井下与瑞弗莱克合作煤层气井压裂[N];中国石油报;2011年
10 吴敏;河南首个煤层气井点火投产[N];经理日报;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田永东;沁水盆地南部煤储层参数及其对煤层气井产能的控制[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09年
2 张芬娜;煤层气井产气通道破坏机理与修复技术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华东);2013年
3 马飞英;JL煤田煤层气井产能主控因素研究[D];西南石油大学;2014年
4 刘新福;煤层气井有杆排采井筒煤粉运移规律和防煤粉关键技术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华东);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孟令双;基于时序分析的煤层气井参数预测与故障诊断的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5年
2 郭大浩;煤层气井数值模拟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04年
3 庞涛;焦坪矿区煤层气井排采工艺技术研究[D];煤炭科学研究总院;2014年
4 胥昊;煤层气井产量影响因素及提高产量措施研究[D];燕山大学;2014年
5 袁浩文;煤层气井排采制度优化[D];西南石油大学;2015年
6 王昕馨;煤层气井固井超低密度水泥浆体系的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2010年
7 张龙飞;柿庄北GSN-001煤层气井钻井工艺分析及优化[D];吉林大学;2007年
8 程乔;沁南煤层气井排采储层伤害的耦合机理[D];安徽理工大学;2015年
9 徐春成;煤层气井排采设备选型与优化设计[D];中国石油大学(华东);2013年
10 张云鹏;煤层气井液氮压裂技术研究[D];西南石油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110851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shiyounenyuanlunwen/11085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