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石油论文 >

库车坳陷东秋里塔格构造带隐伏构造定量化计算

发布时间:2017-10-30 17:28

  本文关键词:库车坳陷东秋里塔格构造带隐伏构造定量化计算


  更多相关文章: 临界楔理论 东秋里塔格 断层转折褶皱 定量模型 膏盐岩


【摘要】:库车坳陷膏盐层下伏是油气富集区,由于盐层遮蔽作用,盐下地震反射信息模糊,构造解释存在争议。依据临界楔理论测量克拉苏、迪那构造带盐下逆冲构造楔顶面坡度角α和底部滑脱层倾角β,线性拟合盐下构造楔回归直线,求解岩性强度和底部滑脱断层摩擦强度。东秋里塔格构造带与克拉苏、迪那构造带相邻,构造特征和变形机制一致,岩性强度和底部滑脱层强度参数相近。东秋里塔格构造带盐下逆冲构造楔顶面坡度角α为6°,底部滑脱面倾角β为7°,推断东秋里塔格背斜盐下发育低缓逆冲断层,逆冲断层沿中生界底部滑移。依据沉积楔构造缩短量计算方法,迪那构造带中生界缩短6.5 km,迪那背斜吸收全部缩短量,东秋里塔格构造带中生界缩短9 km,东秋里塔格背斜吸收6 km,剩余3 km需要断层吸收,预测东秋里塔格背斜下伏发育小规模逆冲断层。
【作者单位】: 中国石油塔里木油田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浙江大学地球科学学院;教育部含油气盆地构造研究中心;
【关键词】临界楔理论 东秋里塔格 断层转折褶皱 定量模型 膏盐岩
【基金】:国家重大科技专项(2011ZX05003-004)资助
【分类号】:P618.13;P542
【正文快照】: 引用:徐振平,赵博,汪新,罗浩渝,王腾宇,吴少军.库车坳陷东秋里塔格构造带隐伏构造定量化计算[J].石油学报,2016,37(3):311-317.C ite:Xu Zhenping,Zhao Bo,Wang Xin,Luo Haoyu,Wang Tengyu,Wu Shaojun.Quantitative calculation on buried structure of Eastern Qiul-itage st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明山,姚宗惠,陈发景;塑性岩体与逆冲构造变形关系讨论——库车坳陷西部实例分析[J];地学前缘;2002年04期

2 汤华国,王刚,彭轼,王媛,钱铃,卢玉红;库车坳陷天然气资源勘探前景[J];天然气地球科学;2003年06期

3 陈书平,汤良杰,贾承造,皮学军,谢会文;库车坳陷西段第三系盐上层基底沉降分析[J];西南石油学院学报;2004年01期

4 王雅星,柳广弟;库车坳陷异常高压成因分析[J];新疆石油地质;2004年04期

5 张仲培;王清晨;王毅;李铁军;;库车坳陷脆性构造序列及其对构造古应力的指示[J];地球科学;2006年03期

6 金文正;汤良杰;王清华;余一欣;万桂梅;杨文静;彭更新;雷刚林;;库车坳陷西段的逆冲推覆距离研究[J];地质学报;2007年02期

7 何登发;周新源;杨海军;雷刚林;马玉杰;;库车坳陷的地质结构及其对大油气田的控制作用[J];大地构造与成矿学;2009年01期

8 石广仁;马进山;常军华;;三维三相达西流法及其在库车坳陷的应用[J];石油与天然气地质;2010年04期

9 贾进华;新疆库车坳陷中、新生界碳酸盐岩及其成因意义[J];古地理学报;2002年04期

10 刘建清,赖兴运,于炳松;库车坳陷白垩系储层的形成环境及成因分析[J];现代地质;2004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良书;李成;刘绍文;李华;;库车坳陷地温场和新生代热体制[A];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年刊2002——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十八届年会论文集[C];2002年

2 刘涛;黄宝春;;库车坳陷第三纪磁性地层和磁组构的研究及其构造意义[A];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二十届年会论文集[C];2004年

3 包建平;朱翠山;唐友军;朱俊章;肖中尧;李梅;张秋茶;;对库车坳陷原油成因类型的再认识[A];第十届全国有机地球化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2005年

4 薛会;张金川;唐玄;徐波;;塔里木盆地库车坳陷根缘气潜力[A];第二届中国石油地质年会——中国油气勘探潜力及可持续发展论文集[C];2006年

5 沈军;吴传勇;李军;向志勇;陈建波;谢天;宋正娜;王翠;;库车坳陷活动构造的总体特征[A];青藏高原地质过程与环境灾害效应文集[C];2005年

6 宋小超;邓小林;赵玉海;韦钊;;重力方法在库车坳陷找(钾)盐岩的应用[A];中国地质学会2013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汇编——S10非金属矿产地质专业委员会换届暨 2013 年学术研讨会分会场[C];2013年

7 赵瑞斌;卢静芳;杨主恩;周伟新;郭芳;;南天山山前库车坳陷深浅构造与地震[A];第四届全国青年地质工作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99年

8 王良书;王勤;葛锐;贾承造;李成;魏国齐;李华;徐鸣洁;;塔里木盆地库车坳陷地温场和新生代热体制[A];西部大开发 科教先行与可持续发展——中国科协2000年学术年会文集[C];2000年

9 朱如凯;郭宏莉;高志勇;;塔里木盆地库车坳陷东部第三系沉积储层研究[A];2004第三届油气储层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4年

10 张忠民;李铁军;赵洪文;;库车坳陷南缘油气成藏条件及勘探潜力分析[A];第二届中国石油地质年会——中国油气勘探潜力及可持续发展论文集[C];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本报记者 苏华 通讯员 叶红;从博孜1井八年攻关看科学发展[N];中国石油报;2012年

2 记者 罗良才;西部勘探十年硕果累累[N];中国石油报;2002年

3 汤良杰;油气成藏研究取得系列成果[N];中国矿业报;2002年

4 汤良杰;取得阶段性重要研究成果[N];科技日报;2002年

5 范建;开拓者之歌[N];光明日报;200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石昕;塔里木盆地库车坳陷煤成烃地质地球化学特征[D];石油勘探开发科学研究院;2000年

2 王洪星;库车坳陷北带断裂控制气藏形成机制研究[D];大庆石油学院;2007年

3 田军;塔里木盆地库车坳陷白垩系—第三系沉积相及储层分布预测研究[D];西南石油大学;2005年

4 张斌;塔里木盆地库车坳陷典型油气藏成因机制与分布规律[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2年

5 康南昌;塔里木盆地库车坳陷第三系盐岩相关构造及油气成藏特征[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6年

6 冯松宝;库车坳陷克拉苏构造带超高压大气田形成机制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12年

7 唐鹏程;南天山库车坳陷西段新生代盐构造:构造分析和物理模拟[D];浙江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施立志;库车坳陷流体动力演化与流体演变史研究[D];西北大学;2004年

2 宋铁征;库车坳陷断裂输导效率模拟与评价[D];东北石油大学;2013年

3 关鹏;遥感影像在库车坳陷新构造—地貌研究中的应用[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9年

4 石刚;库车坳陷构造演化对油气成藏的影响[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0年

5 钟兴平;库车坳陷构造挤压对流体压力的影响[D];西北大学;2010年

6 张国锋;库车坳陷东部侏罗系构造特征[D];西北大学;2011年

7 王康乐;库车坳陷白垩系优质储层形成机理与有利储层分布预测[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7年

8 曹远志;库车坳陷东段山前带构造特征[D];西北大学;2009年

9 曹连宇;库车坳陷大北—克拉苏构造带油气成藏机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0年

10 陆亚秋;库车坳陷东部白垩—第三系层序地层及沉积体系研究[D];西北大学;2002年



本文编号:111861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shiyounenyuanlunwen/111861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7e9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