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石油论文 >

LNG-FSRU再气化系统及冷能利用研究

发布时间:2017-11-03 05:04

  本文关键词:LNG-FSRU再气化系统及冷能利用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LNG-FSRU 再气化系统 冷能利用 ?分析


【摘要】:LNG-FSRU(LNG浮式储存再气化装置)是一种优点突出的新型海上LNG接受终端,近年来在全球范围内迅速发展。再气化系统是其关键部分,与陆上接受终端再气化系统不同;LNG-FSRU上有限的安装空间、多变的海上作业环境,对再气化系统的稳定性、可靠性和结构紧凑性等提出了更高要求。LNG再气化过程功能需求量大,同时释放巨大冷能(8MPa压力下每千克LNG气化升温至25℃释放约730kJ冷能),若能将这部分冷能合理、有效用于发电,则LNG-FSRU便可成为一种集天然气外输与电能供给于一体的海上能源站。查阅、分析并总结大量国内外文献,了解LNG-FSRU再气化系统的技术现状及发展趋势。以中间介质式再气化系统为主要研究对象,研究分析了系统运行特性,并就以低温朗肯循环为技术手段的冷能利用系统展开探究。对于中间介质式再气化系统,在R290、R600a、R717、R12四种工质中,R290综合性能良好,为优选工质。系统运行过程中,LNG气化压力越高海水消耗质量和R290循环质量均越小,这对减小系统模块空间占用率有积极意义。再气化系统中LNG高压泵的耗功较大,气化压力为8MPa和10MPa时,其耗功在系统总耗功中占比分别为45.9%和53%。LNG气化器出口天然气温度直接决定其热负荷,兼顾系统经济性和运行可靠性,认为LNG气化器热负荷占系统总热负荷的70%-80%较合适。此外,适当降低R290工作压力,可减小其与LNG的质量倍率。对于单级低温朗肯循环冷能利用式再气化系统,R143a、R152a、R290、R717、R134a、R1270六种工质中,从工质循环量、净输出功、系统?效率、环保性等对比分析认为:R290为优选循环工质。LNG气化压力8MPa、工质蒸发温度15℃时,系统?效率为8.1%,系统的?损失主要发生在工质冷凝器中(LNG气化器),占系统总?损失的67.3%。对于两级低温朗肯循环冷能利用式再气化系统,以R290为高温级循环工质时,在R23、R116、R170三种工质中,以R170为优选低温级循环工质。相对于单级系统,同样的LNG气化压力和工质蒸发温度下,系统?效率可提高至15.6%,两级系统冷能利用率明显优于单级系统。热源海水温度对系统净输出功影响较大,海水温度由20℃升至30℃时,系统净输出功增大10.53%。
【关键词】:LNG-FSRU 再气化系统 冷能利用 ?分析
【学位授予单位】:江苏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TE96
【目录】:
  • 摘要2-3
  • Abstract3-11
  • 第1章 绪论11-19
  •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11-15
  • 1.1.1 天然气能源的优势和战略地位11
  • 1.1.2 LNG接受站11-15
  • 1.1.3 LNG冷能利用15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15-17
  • 1.3 课题研究内容与方法17-19
  • 第2章 LNG-FSRU 再气化系统及模拟方法19-31
  • 2.1 LNG基本物性19-20
  • 2.2 LNG-FSRU再气化系统20-25
  • 2.2.1 LNG气化器介绍20-21
  • 2.2.2 中间介质式再气化系统提出21-23
  • 2.2.3 LNG高压泵组23-24
  • 2.2.4 系统材料24-25
  • 2.3 系统模拟及模拟软件介绍25
  • 2.4 热力学方法选取25-27
  • 2.5 设备计算模型27-29
  • 2.5.1 泵模型27-28
  • 2.5.2 换热器模型28
  • 2.5.3 透平膨胀机模型28-29
  • 2.5.4 分流器模型29
  • 2.6 本章小结29-31
  • 第3章 基本型中间介质再气化系统模拟研究31-45
  • 3.1 LNG气化过程热力学特性31-34
  • 3.1.1 不同压力下的气化过程及吸热量31-32
  • 3.1.2 组成对气化吸热量影响32-34
  • 3.2 中间介质再气化系统模型及中间介质选择34-36
  • 3.2.1 中间介质再气化系统模型34
  • 3.2.2 中间介质选择34-36
  • 3.3 再气化系统实用气化量背景下的模拟分析36-43
  • 3.3.1 气化量及计算工况36-37
  • 3.3.2 LNG气化压力的影响37-40
  • 3.3.3 LNG气化器出口NG温度的影响40-42
  • 3.3.4 中间介质循环参数的影响42-43
  • 3.3.5 海水进出口温差的影响43
  • 3.4 本章小结43-45
  • 第4章 再气化系统冷能及其利用技术45-59
  • 4.1 LNG冷能特性分析45-47
  • 4.1.1 LNG冷量?概念45-46
  • 4.1.2 超临界压力下LNG冷量?释放特性46-47
  • 4.2 LNG冷能利用技术47-50
  • 4.3 直接膨胀方式50-52
  • 4.3.1 直接膨胀发电系统模型及计算参数50-51
  • 4.3.2 直接膨胀发电系统计算结果及分析51-52
  • 4.4 低温朗肯循环方式52-57
  • 4.4.1 低温朗肯循环系统热力学特性计算模型53-55
  • 4.4.2 低温朗肯循环工质特点及选择原则55-57
  • 4.5 本章小结57-59
  • 第5章 低温朗肯循环冷能利用式再气化系统研究59-79
  • 5.1 单级低温朗肯循环冷能利用式再气化系统59-67
  • 5.1.1 单级低温朗肯循环工质选择59-60
  • 5.1.2 计算参数60-61
  • 5.1.3 计算结果及分析61-64
  • 5.1.4 单级循环系统设备?分析64-67
  • 5.2 两级低温朗肯循环冷能利用再气化系统67-74
  • 5.2.1 两级低温朗肯循环冷能利用式系统的提出67-68
  • 5.2.2 高温级循环工质选择68
  • 5.2.3 低温级循环工质选择68
  • 5.2.4 计算参数68
  • 5.2.5 计算结果及分析68-71
  • 5.2.6 两级循环系统设备?分析71-74
  • 5.3 低温朗肯循环冷能利用式再气化系统实际水温条件工作分析74-77
  • 5.3.1 海水水温条件影响74-76
  • 5.3.2 气化压力影响76
  • 5.3.3 经济收益76-77
  • 5.4 本章小结77-79
  • 第6章 结论和展望79-81
  • 参考文献81-85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85-87
  • 致谢87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汪洋;于广锁;代正华;梁钦锋;于遵宏;;间歇排渣型气化系统的锁斗内部水循环流动[J];华东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04期

2 栗志;并列流化床煤气化系统冷态模型[J];工业炉;1996年01期

3 陈丽;王雷;;煤质对四喷嘴气化系统的影响[J];大氮肥;2010年01期

4 赵伯平;;多元料浆气化系统吹扫方案探讨[J];河南化工;2011年Z3期

5 汪洋;于广锁;代正华;梁钦锋;于遵宏;;气流床煤气化系统的热力学分析[J];化学工程;2007年02期

6 王辅臣,于遵宏,沈才大,龚欣,何元;德士古渣油气化系统数学模拟[J];华东化工学院学报;1993年04期

7 李厚玉;高波;张伟;;气化系统高压灰水泵的改造[J];小氮肥;2014年07期

8 王作林;;石油气气化系统设计与安装[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4年06期

9 国蓉,国亮,刘缠牢;德士古煤气化系统失常状况模糊故障树分析[J];西安工业学院学报;2005年01期

10 ;SES气化系统褐煤工业气化技术介绍[J];氮肥技术;2011年01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刘辉;LNG-FSRU再气化系统及冷能利用研究[D];江苏科技大学;2016年

2 刘芳兵;IGCC气化系统机理建模与仿真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河北);2009年

3 梅艳阳;基于住宅小区的生物质—垃圾气化系统研究[D];河南理工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113472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shiyounenyuanlunwen/113472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57e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