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气冷凝回收工艺的探讨与研究
发布时间:2017-11-11 11:11
本文关键词:油气冷凝回收工艺的探讨与研究
【摘要】:油品储运过程中会有一部分液态轻烃组分挥发逸散,以油气的形式进入大气,不仅造成蒸发损耗,还带来了安全隐患和环境污染问题。油气回收技术不仅能实现污染治理且能产生可观的经济效益,是推行节能减排的必然要求。油气冷凝回收工艺具有高效率、易维护、无二次污染等优点,但已有研究大多只考虑常压冷凝,本文以油气增压冷凝回收工艺为研究重点,以满足国家排放要求、降低运行能耗为研究目标展开工作。首先建立了冷凝法油气回收工艺流程的数学模型,介绍了几种常用的实际气体方程,列出了油气的相平衡模型方程组,构建了迭代求解方法,并给出了各烃组分的热物性计算公式以及所需参数表。运用Matlab程序语言为典型油气样品编制了油气冷凝回收模拟程序,并应用编制的程序,分析了常压下油气的冷凝特性与冷却温度的关系。然后选取了三种组分、组成具有一定代表性的油气样品,运用化工流程模拟计算软件,研究了在常压、高压条件下三种样品的冷凝特性,结果发现在一定范围内增加冷却压力能够有效提升临界冷却温度,提高除水效率:但进一步增加压力并不能带来临界冷却温度与除水效率的继续明显上升,这说明冷却压力存在最优值。在分析了直接冷凝与增压冷凝不同特性的基础上,对冷却温度进行了合理设置,并分别对二者的制冷系统进行了设计。研究增压冷凝系统发现,随着压力的上升,总冷却负荷与风冷换热器承担的冷却负荷不断增加,制冷功耗不断下降,整个回收系统的总能耗先下降后上升,在0.3MPa-0.6MPa之间有最小值,该值对应最优压力。在油气回收系统设计的基础上,对余冷回收装置进行了设计研究,分析了对收集液进行冷量回收的可行性。提出了三种余冷回收做法,重点对比分析了其中的两种。结果发现余冷回收换热器的安装位置对系统的运行状况、理论总能耗有明显影响,就本文所研究的对象而言,将余冷回收换热器安装在预冷级前较合适。
【学位授予单位】:东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TE89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应林;谭来仔;张小松;;基于多种状态方程模型的冷凝法油气回收对比[J];化工学报;2014年03期
2 李成;李俊明;;冷凝法回收油气的经济性分析[J];油气储运;2013年11期
3 朱肖曼;;神华煤液化油窄馏分饱和蒸气压的测量与计算[J];洁净煤技术;2013年03期
4 申江;王瑞龙;高文全;;三级复叠式制冷系统性能的模拟研究[J];低温与超导;2013年06期
5 申江;王瑞龙;高文全;;三级复叠式制冷系统性能的实验研究[J];低温与超导;2013年04期
6 王蒙;王铁军;杨叶;朱志平;张贵德;;冷凝法油气回收工艺优化[J];油气储运;2013年03期
7 郭兰兰;孔祥强;王默晗;;冷凝法油气回收流程模拟中的相平衡计算[J];油气储运;2013年01期
8 冯若飞;焦光伟;刘献强;;油气封存冷凝回收系统在加油站中的应用[J];中国储运;2012年03期
9 那忠庆;赖军;;加油站油气回收系统[J];油气田地面工程;2012年02期
10 缪志华;张林;王蒙;张贵德;朱志平;王铁军;;冷凝法油气回收技术与应用[J];低温与超导;2011年06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黄维秋;油气蒸发排放及其控制技术的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刘奎荣;北滩油库呼吸气油气回收方案研究[D];西南石油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117113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shiyounenyuanlunwen/11711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