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续循环阀钻井技术在南海东部大位移井中应用
本文关键词:连续循环阀钻井技术在南海东部大位移井中应用
【摘要】:连续循环阀钻井技术是利用连续循环阀实现在接立柱(或单根)过程中钻井液的不间断循环,可有效提升钻井液携岩效果,降低井底当量循环钻井液密度的波动范围。介绍了连续循环阀的发展现状,分析了该技术的工作原理,并对其在南海东部油田3口大位移井中的应用效果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3口井在215.9mm(8骀骜英寸)和152.4mm(6英寸)井段,使用该技术顺利通过断夹层,当量循环密度ECD变化率2.4%,钻井时效提升10%以上,并最终达到完钻深度。连续循环阀钻井技术在南海东部油田的成功应用拓展了该技术的适用范围,为后续复杂井的钻进提供了技术支持。
【作者单位】: 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深圳分公司深水工程技术中心;
【基金】:“十三五”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子课题“深水钻完井工程技术”(2016ZX05028001-008)
【分类号】:TE242
【正文快照】: 大位移井是指井眼的水平位移与垂直深度比值等于或者大于2的定向井,它是开发边际油田的最有效手段之一。由于大位移井具有长的裸眼稳斜段,岩屑易于沉积形成岩屑床,为了有效提升携岩石性能,防止卡钻事故发生,钻井液应保持连续循环状态。南海东部油田常规顶驱旋转钻进过程中,需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贺志刚,付建红,施太和,蒋世全,姜伟;大位移井摩阻扭矩力学模型[J];天然气工业;2001年05期
2 穆林,李相方;大位移井井下不清洁的早期识别方法[J];天然气工业;2004年08期
3 郭晓乐;汪志明;;大位移井循环压耗精确计算方法研究及应用[J];石油天然气学报;2008年05期
4 ;大位移井钻采工艺技术[J];石油科技论坛;2008年02期
5 槐庆林;王洪英;;大位移井延伸极限预测技术研究[J];西部探矿工程;2008年07期
6 汪志明;郭晓乐;;大位移井水力延伸极限研究[J];钻采工艺;2008年04期
7 张峰峰;;大位移井的关键技术浅析[J];内蒙古石油化工;2009年20期
8 闫铁;张凤民;刘维凯;邹野;毕雪亮;;大位移井钻井极限延伸能力的研究[J];钻采工艺;2010年01期
9 陈勋;;摆线型大位移井轨道设计的数值计算[J];探矿工程(岩土钻掘工程);2010年06期
10 郭晓乐;龙芝辉;汪志明;;大位移井岩屑动态运移计算简便方法研究[J];石油天然气学报;2011年07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郭晓乐;汪志明;;大位移井岩屑运移规律研究[A];第二十届全国水动力学研讨会文集[C];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张光明 王小勇;南海大位移井从航道下抽油[N];中国能源报;2013年
2 李俊颖 苏延福;大位移井:“横行”地宫探油气[N];中国石化报;2011年
3 唐海雄邋魏宏安;近海高水垂比大位移钻井项目实现规模应用[N];科技日报;2007年
4 特约记者 王祥 通讯员 杨景中 马海云;大位移井钻井技术连续获得突破[N];中国石油报;2012年
5 杨红军;尹庆军;中原油田最大位移井完钻[N];中国石化报;2003年
6 记者 董旭霞 特约记者 张静;长城钻探首口大位移井获高产[N];中国石油报;2011年
7 通讯员 罗永华邋岳晓红;埕海油田庄海8Nm—H3井井眼水垂比达到3.66[N];中国石油报;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刘维凯;大位移井钻柱力学分析及延伸能力研究[D];大庆石油学院;2008年
2 姜伟;大位移井钻井技术在渤海油田中的应用[D];西南石油学院;200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向明;大位移井技术研究在冀东油田的应用[D];东北石油大学;2015年
2 逯玺;辽河油田大位移井钻井液技术研究[D];东北石油大学;2015年
3 梁成亮;大位移井剖面优选[D];西安石油大学;2010年
4 谷玉堂;大位移井轨迹设计方法优选研究[D];大庆石油学院;2008年
5 罗成;大位移井技术在古巴地区的研究与应用[D];东北石油大学;2014年
6 金红生;大位移井钻井关键技术研究[D];西安石油大学;2014年
7 罗强;大位移井水力净化研究[D];长江大学;2014年
8 张忠旭;大位移井水泥浆实验方法及配方研究[D];西南石油大学;2014年
9 韩春杰;大位移井钻柱振动规律及其应用[D];大庆石油学院;2004年
10 李锦红;大位移井测试管柱力学分析及软件开发[D];天津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117543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shiyounenyuanlunwen/11754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