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石油论文 >

核磁共振录井参数与孔隙结构关系及其在长庆油田的应用

发布时间:2017-11-14 09:02

  本文关键词:核磁共振录井参数与孔隙结构关系及其在长庆油田的应用


  更多相关文章: 核磁共振录井 孔隙结构 转换 长庆油田 孔喉半径 排驱压力 分选系数


【摘要】:实验室的孔隙结构特征主要通过压汞曲线及孔喉半径频率分布图体现,而核磁共振t_2谱是岩心样品中不同孔隙流体核磁共振衰减信号叠加并经数学反演而成,能够反映孔隙结构特征。从理论上分析两者之间存在着关联性,通过研究核磁共振资料与压汞曲线及孔喉半径之间的关系,建立长庆油田储集层核磁共振t_2谱转换孔喉半径及压汞曲线方法,转换后与压汞资料具有较好的吻合性;通过研究核磁共振资料与表征孔隙结构的孔喉半径中值、排驱压力和分选系数之间的关系,建立长庆油田储集层核磁共振录井参数与孔隙结构之间的对应关系,实现两者定量转换,进而应用核磁共振录井资料可以评价储集层的微观孔隙结构,为录井从储集层微观角度进行油气层解释评价提供了依据。
【作者单位】: 中国石油集团公司长城钻探工程有限公司录井公司;
【分类号】:TE142
【正文快照】: 0引言长庆油田石油探区主要为陆相沉积的低孔隙度、低渗透率储集层,非均质性强,纵向夹层多,物性变化大,油田开发中应用较为广泛的孔隙结构的重要参数主要是压汞资料,由于受取样及非均质性等因素影响,难以形成规模取样及系统分析。核磁共振技术应用于石油地质分析始于20世纪90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程秀秀,黄瀛华,任德庆;煤焦的孔隙结构及其与气化的关系[J];燃料化学学报;1987年03期

2 CepzeebB.П;邵素华;;碳纤维材料活化过程中孔隙结构的发展[J];新型碳材料;1991年01期

3 张占涛,王黎,张睿,张丽;煤的孔隙结构与反应性关系的研究进展[J];煤炭转化;2005年04期

4 承秋泉;王强;陈宏宇;陈伟钧;;一种新型的孔隙结构仪[J];石油仪器;2006年04期

5 殷艳玲;;孔隙结构分形维数测试与应用研究进展[J];内蒙古石油化工;2008年09期

6 周南翔;石勇;王寿庆;;油层孔隙结构分析的模糊数学方法[J];石油勘探与开发;1984年05期

7 于淑华,李身扬,张建春;几种粘土的孔隙结构与催化活性的研究[J];应用化学;1987年01期

8 孟巧荣;赵阳升;胡耀青;冯增朝;于艳梅;;焦煤孔隙结构形态的实验研究[J];煤炭学报;2011年03期

9 陈亮;谭凯旋;刘江;曾晟;;新疆某砂岩铀矿含矿层孔隙结构的分形特征[J];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年06期

10 杨永良;李增华;季淮君;彭英健;刘震;;煤中可溶有机质对煤的孔隙结构及甲烷吸附特性影响[J];燃料化学学报;2013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桂莲;李德建;何满潮;杨国兴;台启民;;岩石吸水特性及其孔隙结构变化研究[A];中国软岩工程与深部灾害控制研究进展——第四届深部岩体力学与工程灾害控制学术研讨会暨中国矿业大学(北京)百年校庆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2 王中言;方华;白武明;;砂岩孔隙结构的图象分析及其物理意义[A];1995年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十一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5年

3 陈红宇;范明;陈伟钧;;压汞法、气体吸附法联合测定岩石的孔隙结构[A];第十届全国有机地球化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2005年

4 张元中;孟英峰;;非均质多孔介质孔隙结构与声波速度的关系[A];1998年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十四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8年

5 张建华;张金喜;刘英;;不同含气量的混凝土孔隙结构研究[A];中国公路学会2005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上)[C];2005年

6 孙蔷;张向倩;陆安慧;;核壳限域空间内纳米炭球孔隙结构的调控[A];中国化学会第29届学术年会摘要集——第33分会:纳米材料合成与组装[C];2014年

7 唐刚;晏信飞;杨志芳;曹宏;;致密砂岩孔隙结构CT成像及等效速度预测[A];中国地球物理2013——第二十三专题论文集[C];2013年

8 张璨;郭德勇;;构造煤的孔隙结构及对CH_4的吸附性研究[A];瓦斯地质研究进展2013[C];2013年

9 郝耐;王永亮;毛灵涛;刘庆;;基于压汞法的煤岩孔隙结构实验研究与分形特性分析[A];北京力学会第19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3年

10 肖立志;朱国钦;高守双;金振武;;核磁共振新技术在岩芯分析中的应用[A];1994年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十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斯春松;准噶尔盆地西北缘中二叠统一下三叠统扇三角洲砂砾岩储层孔隙结构表征及成因机制[D];中国地质大学;2014年

2 季淮君;可溶有机质对煤层瓦斯储运特性影响机理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5年

3 张静平;腐泥型有机质孔隙结构及吸附特征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2年

4 郑江韬;低渗透岩石的应力敏感性与孔隙结构三维重构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16年

5 方宁;铝用炭阳极孔隙结构及成型裂纹形成机制研究[D];北京科技大学;2016年

6 张新春;鄂尔多斯盆地低渗透储层特征及开发参数优化研究[D];西南石油大学;2015年

7 李想;铝用碳阴极孔隙结构及钠渗透—膨胀—蠕变过程研究[D];北京科技大学;2015年

8 李景岩;杏南开发区储层微观孔隙结构研究及应用[D];中国海洋大学;2012年

9 殷艳玲;低渗透砂岩油藏孔隙结构及水驱油效率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0年

10 任晓娟;低渗砂岩储层孔隙结构与流体微观渗流特征研究[D];西北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经伟;农业恢复措施对黑土母质发育的新成土土壤结构性质的影响[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5年

2 张憧;低渗透煤层孔隙结构的分形特征及力学性质研究[D];西安科技大学;2015年

3 吴树海;透气钢的制备及性能分析[D];华侨大学;2016年

4 张秋生;低—中阶煤及煤系泥页岩吸附性及其影响因素[D];中国矿业大学;2016年

5 王治洋;超临界CO_2与煤流固耦合的煤岩物性演变及其机理[D];中国矿业大学;2016年

6 魏远;潞安矿区3~#煤层构造煤孔隙结构与瓦斯解吸特性研究[D];煤炭科学研究总院;2016年

7 王合明;多孔介质孔隙结构的分形特征和网络模型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3年

8 张淑婷;D油田P油层孔隙结构类型及特征研究[D];燕山大学;2014年

9 于华伟;单颗粒煤孔隙结构的数值模拟研究[D];内蒙古科技大学;2014年

10 张晓辉;韩城矿区构造煤孔隙结构多尺度下的精细表征[D];太原理工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118472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shiyounenyuanlunwen/118472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2b5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