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石油论文 >

车排子油田八道湾油藏开发方式研究

发布时间:2017-11-15 03:07

  本文关键词:车排子油田八道湾油藏开发方式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车排子油田 开发方式 采收率评价 数值模拟


【摘要】:车排子油田,车排1井区八道湾组油藏是于2011年,4月25日射开八道湾组J_-1b_3层2567.0m-2576.0m井段压裂试油,3.5mm油嘴获得日产油16.6t的工业油流,从而发现了车排1井区八道湾组油藏。为了高速有效的开发八道湾组油藏,有必要对其进行合理开发方式研究。目前主要存在的问题,研究区为新发现的区块,前人的研究相对较少,基础比较薄弱,从静态地质认识到动态的开发规律,都缺乏系统完整的研究。本论文是以沉积岩石学、油矿地质学、油藏工程、油层物理以及油藏数值模拟为理论基础。从区域地层学出发,通过分级控制、旋回对比,建立了研究区的闭合骨架剖面,从而建立等时地层格架,为后期的开发提供基本的地质依据。区块的地饱压差较小,为了及时补充地层能量,因此采用早期注水的开发方式;在现有的动态生产资料及相关实验数据的的基础上,从注水效果评价、储层敏感性方面予以分析,为油田合理高效的开发提供依据。在现有资料的基础上,依据相关经验公式预测了研究区的弹性采收率、溶解气驱采收率以及相关的水驱采收率,并通过校正相关经验公式,提出适合早期水驱开发砂岩油藏的C值预测法,综合多种预测方法提出相对较为合理的最终采收率。通过研究区最终采收率的预测可以为区块的产能建设、井网、井数以及注水井数、注水强度等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通过井网密度影响因素的分析,对研究区的井网密度进行优化。通过交汇图法得出研究区的合理井网密度。一般相渗实验过程中采用多块样品,而由于取心井的位置不同或者同一取心井的不同深度等原因,样品的物性、岩性等方面都存在一定的差异,因此实验可得出多条相渗曲线,通过对多块样品的标准化处理,得出一条可以综合反映研究区渗流规律的相渗曲线;在地质模型的基础上,对地质模型进行网格粗化建立了研究区的黑油模型,通过油藏数值模拟,对研究区代表性井补孔方案进行了论证,确定补孔方案的可行性;适当提高注水井的注水量,通过生产井的产能评价等确定适合油田开发的注水量、合理的注采比;对比不同采油速度条件下的油田压力变化、含水率变化、累计产油等指标从而确定合理的采油速度。
【学位授予单位】:西安石油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TE357.6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宋丽;龚厚琼;卢战区;刘奎;岳志河;;桥66断块油藏精细描述技术研究与应用[J];内蒙古石油化工;2008年09期

2 闫志军;陈东;张燕;;文72-134块油藏精细描述与调整挖潜[J];内蒙古石油化工;2010年13期

3 常学军,廖保方;油藏精细描述在老区调整挖潜中的初步实践[J];石油学报;2000年04期

4 张莉;胡七北块油藏精细描述及配套完善研究[J];内蒙古石油化工;2005年05期

5 杨权一;油藏精细描述与数值模拟软件的集成方法及应用[J];油气地质与采收率;2005年03期

6 陈志军;;雷64块巨厚块状稀油油藏高效开发实践[J];石油地质与工程;2011年05期

7 汪鸿鹏;胡铭寰;火宁;肖进军;;油藏精细描述及储层评价技术在七个泉油田的应用[J];青海石油;2011年04期

8 李阳;;我国油藏开发地质研究进展[J];石油学报;2007年03期

9 岳立强,王惠英,何永富,董庆生;明——东块油藏精细描述研究[J];内蒙古石油化工;2003年04期

10 景成杰;胡望水;程超;刘阳平;;相控建模技术在高台子油藏精细描述中的应用[J];石油天然气学报;2009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乞照;张建娜;罗仁敏;刘燕妮;张志鹏;李福军;;油藏精细描述技术在姬塬油田长2油藏综合治理中的应用[A];石化产业创新·绿色·可持续发展——第八届宁夏青年科学家论坛石化专题论坛论文集[C];2012年

2 梁正中;刘维亮;蔡周荣;万志峰;;常规测井在油藏精细描述中的应用[A];泛珠三角港澳台地区地球物理研讨平台成立暨首届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9年

3 陈威武;傅承超;孙学彪;孟江龙;杜周;宇文博;李瑞;;五里湾一区长6油藏持续稳产对策研究[A];青年人才与石化产业创新发展——第七届宁夏青年科学家论坛论文集[C];201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刘国安;油藏精细描述给老油田带来什么[N];中国石油报;2003年

2 本报记者 许峰;经营油藏就是经营我们的明天[N];中国石化报;2005年

3 王庆辉;激发高龄油藏新活力[N];中国石化报;2013年

4 记者 李长开 通讯员 王亚洲;“数字油藏”助力“水落油出”[N];中国石油报;2011年

5 杨雪松;华北采三油藏建模初显威力[N];中国石油报;2004年

6 通讯员 刘孝胜邋黄玉红;靠技术提高开发水平[N];中国石油报;2007年

7 刘国安 通讯员 张咏;大港第二轮油藏精细描述又显功效[N];中国石油报;2004年

8 尤轩;思路牵着油龙飞[N];中国石油报;2002年

9 宋淑慧 刘磊 张媛;数模技术烛照油藏地宫全貌[N];中国石化报;2011年

10 记者 岳双才邋通讯员 齐新宽;科学开发入佳境[N];中国石油报;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谢俊;高含水油藏注聚合物后油藏精细描述与潜力评价[D];成都理工大学;2004年

2 陈林媛;高渗透、高含水油藏气水交替驱替机理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7年

3 郭立波;长井段多油层油藏剩余油评价与方案调整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0年

4 秦文龙;旦八油区长4+5油藏剩余油分布与挖潜研究[D];西北大学;2012年

5 杨承林;东濮凹陷文33块沙二下油藏精细描述与数值模拟一体化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8年

6 李强;油藏开发后期地质建模及剩余油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07年

7 聂昌谋;苏丹Fula油田和Moga油田油藏特征和油藏工程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5年

8 高树生;新疆莫北油田砂砾岩储层渗流机理与油藏工程应用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2年

9 江文荣;涠洲11-4N油田始新统流沙港组一段油藏精细描述[D];西南石油大学;2008年

10 雷利安;濮城南区沙二上2+3油藏精细描述及剩余油分布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琪nf;姬塬油田长4+5油藏富集规律研究[D];西安石油大学;2014年

2 周毅;中低渗砂岩油藏调剖技术研究与应用[D];中国石油大学(华东);2014年

3 李文波;火烧山油田H_4~2油藏开采技术政策界限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华东);2014年

4 韦燕兰;广华油藏动态分析与后期调整方案优化[D];长江大学;2016年

5 程巍;沈67块多元开发油藏工程设计研究[D];东北石油大学;2016年

6 熊伟;高精度相控建模在新海27块油藏中的应用[D];东北石油大学;2016年

7 申和平;车排子油田八道湾油藏开发方式研究[D];西安石油大学;2016年

8 高芳;杨19区延9油藏稳产技术研究[D];西安石油大学;2015年

9 白小霞;南梁西区延10油藏底水上升规律研究[D];西安石油大学;2015年

10 康晓珍;延长西区正72注水区延长组油藏精细描述研究[D];西安石油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118809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shiyounenyuanlunwen/118809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96d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