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石油论文 >

基于射线理论的微地震速度模型校正方法研究

发布时间:2017-11-16 13:07

  本文关键词:基于射线理论的微地震速度模型校正方法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速度模型校正 地面微地震监测 射线理论 微地震反演算法


【摘要】:从我国的油气产量结构来看,低渗透油气产量的比率在逐年升高。伴随着勘探程度的提高和对油气资源需求的不断增长,低渗透油气将逐步成为未来中国油气稳产增产的保障。水力压裂技术是油气井增产增注的重要技术措施,同时也是低渗透油气藏开采中最早使用并且也是目前最常用的技术之一。微地震监测技术经过在油气田开发领域多年的应用和发展,已成为当前对地下储层进行水力压裂效果监测的最有效手段。在微地震监测中由于震源参数不能够被直接掌控,发震时刻等信息也都是未知的,因此,对微地震事件进行准确定位是微地震监测的重要任务之一。在影响微地震定位结果的众多因素当中,速度模型误差所导致的定位偏差尤为显著。生产中利用声波测井资料建立的初始层状速度模型常因其准确度粗糙,而对微震资料的后续处理造成影响。因此,在微地震事件定位工作开始前对速度模型进行校正是十分必要的。本文基于地面微地震监测获取的初至到时差资料,以得到能够对目标区域内微地震事件进行准确定位的速度模型为研究目标,在声波测井资料构建的初始速度模型的基础上,进行微地震速度模型校正方法的研究。本文围绕研究目的及意义,对国内外微地震监测技术的研究现状进行了分析,对比了井中、地面两种微震监测方式的特点以及发展应用状况,并对目前在微地震速度模型校正方面专家学者们完成的工作进行了总结。本课题的研究主要涉及正演数值模拟与反演速度模型校正两个方面的问题。为了实现研究目标,分别对基于射线理论的正演数值模拟方法和微地震反演算法进行了深入学习和研究。在正演数值模拟方面,由几种主要的射线追踪方法的原理入手,综合考虑微地震目标区域速度结构的特点以及正演计算对运算速度及准确性的要求,采用针对水平层状介质的快速两点间射线追踪算法,并根据模型试算中与逐段迭代法旅行时计算结果的比较以及与实际射孔初至资料的对比,验证了算法的可行性及实用性。在反演速度模型校正方面,从解决非线性最小二乘反演问题的角度出发,着重研究了数值迭代解法,并根据实际微地震监测无法准确获取射孔初始时刻的特点,提出了基于射孔初至时差信息的目标函数。在模型试算中,重点分析了初至拾取误差及地面观测阵列中检波器的布设范围对速度模型校正效果的影响。最后,根据山西省娄烦县水力压裂微地震监测射孔资料,对该区域的速度模型进行了校正,并根据校正后的速度模型进行了射孔震源重定位。从定位结果来看,校正后的速度模型能够将射孔位置定位在真实位置附近,证明了本文速度模型反演校正方法具备可行性及实用性。
【学位授予单位】:吉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TE348;P315.6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建中,王春耘,刘继民,赵玉武,刘志鹏;用微地震法监测油田生产动态[J];石油勘探与开发;2004年02期

2 T. Wallroth ,朱成宏;用注水激发的微地震描述裂隙储层[J];石油物探译丛;1996年06期

3 刘建安,马红星,慕立俊,邱筱琳;井下微地震裂缝测试技术在长庆油田的应用[J];油气井测试;2005年02期

4 王亚娟;张华光;王成旺;刘利霞;邓军;胡淑娟;;利用微地震测绘和压裂模拟分析进行水力裂缝增长动态研究[J];国外油田工程;2006年10期

5 朱卫星;;相关滤波在微地震数据处理中的应用[J];勘探地球物理进展;2007年02期

6 黄今;苏华友;沙椿;何刚;郝名扬;;锦屏电站微地震监测仪故障分析与探讨[J];科技经济市场;2008年11期

7 周仲礼;王琪;殷静;范谭广;谈伟敦;;用微地震发现高速岩性及识别油气[J];吐哈油气;2008年03期

8 黄今;苏华友;卢国胜;杜林;范波峰;;采动过程中微地震定位方法研究[J];现代矿业;2009年02期

9 黄克献;李利立;刘军芳;岳琳;杨启明;;微地震地下影像技术在注水破裂监测和剩余油分布研究中的应用[J];内蒙古石油化工;2009年14期

10 胡庆春;孟米;;基于大井距油气田的微地震压裂监测技术研究[J];天然气技术与经济;2011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储仿东;王永辉;李永平;衡峰;容娇君;;微地震井中监测技术在致密砂岩中的应用实例[A];中国地球物理2013——第十二专题论文集[C];2013年

2 余洋洋;梁春涛;杨宜海;;微地震监测系统的设计[A];中国地球物理2013——第二十三专题论文集[C];2013年

3 张佩;张海江;M.Nafi Toksoz;;犹他州Cove Fort-Sulphurdale地区微地震震源机制研究与应用[A];2014年中国地球科学联合学术年会——专题12:强震机理、孕育环境与地震活动性分析论文集[C];2014年

4 骆循;;矿山与大型地下工程灾害监测的微地震技术应用[A];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二十三届年会论文集[C];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特约记者 李铭 通讯员 彭树禹;长庆井下首次实施微地震试验成功[N];中国石油报;2009年

2 特约记者 林勇;胜利油田首次自主微地震压裂监测采集试验成功[N];东营日报;2010年

3 记者 金江山 通讯员 王晓泉;井中微地震裂缝监测技术获重大突破[N];中国石油报;201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江海宇;油田压裂微地震地面监测速度模型校正及定位研究[D];吉林大学;2016年

2 张唤兰;微地震数值模拟及震源定位方法研究[D];西安科技大学;2014年

3 逄焕东;岩体微地震的模式、定位及其失稳预报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超;微地震正演方法研究[D];长安大学;2015年

2 李亮;微地震信号自动检测及震源扫描分割矩阵反演方法研究[D];长安大学;2015年

3 于子超;水力压裂微地震信号提取与裂缝反演研究[D];长安大学;2015年

4 蒋腾飞;微地震数据去噪方法研究[D];长江大学;2015年

5 毛小波;基于PTP的多节点微地震数据懫集与传输技术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15年

6 王子阳;砂砾岩体人工裂缝及地层物性的微地震方法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华东);2014年

7 屈敬翔;面向页岩气勘探的微地震采集记录仪研制[D];中国海洋大学;2015年

8 田厚强;郓城煤矿综放采场微地震与应力特征研究及应用[D];安徽理工大学;2016年

9 王东鹤;基于射线理论的微地震速度模型校正方法研究[D];吉林大学;2016年

10 吕世超;微地震有效事件识别及震源自动定位方法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119242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shiyounenyuanlunwen/119242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920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