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铸体薄片的致密岩心孔隙结构多重分形特征研究
本文关键词:基于铸体薄片的致密岩心孔隙结构多重分形特征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致密岩石 孔隙结构 多重分形特征 铸体薄片 PSO分割
【摘要】:基于压汞和核磁共振实验进行了致密岩心孔隙结构分类,提取了不同孔隙结构的铸体薄片并应用PSO多阈值分割算法得到孔隙-骨架二值图。结合孔隙结构的多重分形理论计算了不同孔隙结构的多重分形维数及多重分形谱,分析了多重分形维数与饱和中值压力、平均孔喉半径和核磁T2几何平均值的关系。研究表明:基于多重分维表征方法与压汞、核磁共振等实验具有一致性,不同孔隙结构岩石的多重分形特征各异,物性越差、孔隙结构越复杂,多重分形维数越大;多重分形维数与饱和中值压力成正比,与平均孔喉半径和核磁T2几何平均值成反比;D_(min)与孔隙结构类型及其他孔隙结构表征参数的相关性最强,在缺乏压汞、核磁等实验数据时,基于铸体薄片的多重分形维数为致密岩石孔隙结构的定量表征提供了有利依据。
【作者单位】: 青海油田采气一厂;中国石油集团测井有限公司油气评价中心;中海油研究总院;华北油田公司第一采油厂地质研究所;长庆油田分公司第五采气厂;大庆钻探地质录井一公司;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地球科学与技术学院;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编号:41404086) 国家重大科学仪器设备开发专项(编号:2013YQ170463) 中国博士后基金(编号:2014M560591)
【分类号】:P618.13;P631.81
【正文快照】: Multifractal Properties of Tight Rock Pore Structure Based on Thin SectionLI Runze1,WANG Changjiang2,LI Wei1,LUAN Dongxiao3,HAN Junzheng4,CUI Haibiao5,LIU Yunze6,LIU Jiaxiong7李润泽,王长江,李伟,等.基于铸体薄片的致密岩心孔隙结构多重分形特征研究[J].西安石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殷艳玲;;孔隙结构分形维数测试与应用研究进展[J];内蒙古石油化工;2008年09期
2 周南翔;石勇;王寿庆;;油层孔隙结构分析的模糊数学方法[J];石油勘探与开发;1984年05期
3 李合莲;陈家军;杨建;;松散多孔介质孔隙结构的分形及统计特性[J];工程勘察;2009年10期
4 孟巧荣;赵阳升;胡耀青;冯增朝;于艳梅;;焦煤孔隙结构形态的实验研究[J];煤炭学报;2011年03期
5 陈亮;谭凯旋;刘江;曾晟;;新疆某砂岩铀矿含矿层孔隙结构的分形特征[J];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年06期
6 杨永良;李增华;季淮君;彭英健;刘震;;煤中可溶有机质对煤的孔隙结构及甲烷吸附特性影响[J];燃料化学学报;2013年04期
7 蔡忠;王伟锋;侯加根;;利用测井资料研究储层的孔隙结构[J];地质论评;1993年S1期
8 汪伟英;原油组分、孔隙结构对自吸的影响[J];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2000年06期
9 马新仿,张士诚,郎兆新;用分段回归方法计算孔隙结构的分形维数[J];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06期
10 张旭阳;杨青;侯文峰;岳小军;周琦;;不同孔隙结构砂砾岩储层水驱油效率评价[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王桂莲;李德建;何满潮;杨国兴;台启民;;岩石吸水特性及其孔隙结构变化研究[A];中国软岩工程与深部灾害控制研究进展——第四届深部岩体力学与工程灾害控制学术研讨会暨中国矿业大学(北京)百年校庆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2 王中言;方华;白武明;;砂岩孔隙结构的图象分析及其物理意义[A];1995年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十一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5年
3 陈红宇;范明;陈伟钧;;压汞法、气体吸附法联合测定岩石的孔隙结构[A];第十届全国有机地球化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2005年
4 张元中;孟英峰;;非均质多孔介质孔隙结构与声波速度的关系[A];1998年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十四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8年
5 唐刚;晏信飞;杨志芳;曹宏;;致密砂岩孔隙结构CT成像及等效速度预测[A];中国地球物理2013——第二十三专题论文集[C];2013年
6 肖立志;朱国钦;高守双;金振武;;核磁共振新技术在岩芯分析中的应用[A];1994年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十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4年
7 马灵涯;朱建喜;袁鹏;朱润良;何宏平;;有机改性铝柱撑蒙脱石的制备与表征[A];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第14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专辑[C];201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斯春松;准噶尔盆地西北缘中二叠统一下三叠统扇三角洲砂砾岩储层孔隙结构表征及成因机制[D];中国地质大学;2014年
2 张静平;腐泥型有机质孔隙结构及吸附特征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2年
3 郑江韬;低渗透岩石的应力敏感性与孔隙结构三维重构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16年
4 李景岩;杏南开发区储层微观孔隙结构研究及应用[D];中国海洋大学;2012年
5 殷艳玲;低渗透砂岩油藏孔隙结构及水驱油效率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0年
6 任晓娟;低渗砂岩储层孔隙结构与流体微观渗流特征研究[D];西北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合明;多孔介质孔隙结构的分形特征和网络模型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3年
2 张晓辉;韩城矿区构造煤孔隙结构多尺度下的精细表征[D];太原理工大学;2014年
3 郭红光;复杂断块油层中高含水期岩心孔隙结构的网络模型研究[D];东北石油大学;2011年
4 聂晶;应用测井资料分析微孔隙结构的方法研究[D];大庆石油学院;2009年
5 张创;高邮凹陷沙埝南—花庄地区阜三段低渗储层孔隙结构研究[D];西北大学;2009年
6 程伟;储层微观结构的随机模型及其渗流规律的数值模拟[D];武汉工业学院;2012年
7 杨珂;微观剩余油仿真模型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2009年
8 郝敬华;文13东储层特征及对注水开发的影响[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6年
9 吴长辉;B油田开发中后期储层特征及渗流规律研究[D];西北大学;2009年
10 刘延莉;新疆三塘湖盆地二叠系、侏罗系储层地质学[D];西北大学;2004年
,本文编号:119963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shiyounenyuanlunwen/11996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