底水油藏多分支井见水时间影响因素
本文关键词:底水油藏多分支井见水时间影响因素
更多相关文章: 底水油藏 多分支井 鱼骨井 见水时间 数值模拟
【摘要】:在多分支井开发底水油藏的过程中,油井见水是不可避免的,而见水后对含水率的控制十分困难,因此延长见水时间极其重要。但目前针对多分支井见水规律的研究却是空白。利用数值模拟方法,得到见水时间与相关参数之间的关系,为调整参数延长见水时间提供理论依据。实验结果表明,见水时间与多分支井避水高度、单井控制面积、井下夹层、油藏水平渗透率及多分支井的分支长度、分支角度和分支数目等参数成正相关性;而与生产压差、产液量、油藏垂向渗透率和油水粘度比等参数之间成负相关性。对鱼骨井与辐射式多分支井开发的底水油藏水脊形态的研究表明:鱼骨井主要见水点为主井筒与分支交会处,水体呈与分支形态相关的山脊状向上推进,因此分支与主井筒的交会处是须重点防范底水突进的位置;而辐射式多分支井的井跟比井趾处见水要早,第1见水点为分支的交会点,而且是点状见水,然后迅速变为面状见水,水体呈与分支形态相关的山脊状向上推进,因此与鱼骨井不同,井跟处是须重点防范底水突进的位置。
【作者单位】: 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石油工程学院;
【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复杂结构井优化设计与控制关键技术”(2011ZX05009-005)
【分类号】:TE341
【正文快照】: 随着多分支井钻井技术的进步,多分支井在油田,尤其是海上油田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1-5]。多分支井可以提高油井产能,最大效率地开发油藏,降低经济风险和成本,还可用于致密砂岩、稠油和阁楼油等油藏。然而,如果多分支井出现见水,则难以控制水侵,进一步有效开采将变得十分困难,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敏生;李庆;王智峰;;国内分支井技术应用面临的主要难题及研究进展[J];中外能源;2007年06期
2 程波;王越之;钟文建;甘新星;;塔里木油田某地区分支井类型优选研究[J];长江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理工卷;2009年01期
3 张绍槐;多分支井钻井完井技术新进展[J];石油钻采工艺;2001年02期
4 张立平,纪哲峰,付广群;多分支井的技术展望[J];国外油田工程;2001年11期
5 王力,李玉杰,王金山,何景岩;分支井技术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J];西部探矿工程;2001年06期
6 向兴华,刘洪彬,张林平;朝着简单、低风险的多分支井发展[J];国外油田工程;2002年11期
7 蒋祖军,徐进,黄彬;我国第一口天然气分支井的设计和施工技术[J];天然气工业;2003年03期
8 李勇;分支井技术在川西地区气井中的应用[J];天然气工业;2003年04期
9 韩国庆,李相方,吴晓东;多分支井电模拟实验研究[J];天然气工业;2004年10期
10 孟韶彬,王玲云,刘永刚,刘光蕊,李发荣;国外分支井技术的发展和应用[J];国外油田工程;2005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吴晓东;席长丰;;多分支井开发煤层气优化方法研究[A];煤层气勘探开发理论与实践[C];2007年
2 段永刚;陈伟;黄天虎;严小勇;;多分支井渗流和不稳定压力特征分析[A];第九届全国渗流力学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一)[C];2007年
3 韩群业;;多分支井采油配套工艺技术调研[A];西部大开发 科教先行与可持续发展——中国科协2000年学术年会文集[C];2000年
4 邱文德;王安亮;周思宏;付兆辉;;胜利油田首口鱼骨状水平分支井配套技术的应用[A];第四届胜利油田北部油区疏松砂岩油藏开发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5 杨雷;黄诚;段永刚;陈伟;舒能益;鄢斌;;大斜度井、分支井的不稳定压力动态分析[A];中国石油石化工程技术和物装手册(第二分册)[C];2003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平 陈明泉;天然气分支井技术填补空白[N];中国矿业报;2003年
2 王平 陈明泉;天然气分支井技术填补国内空白[N];中国石化报;2003年
3 记者 杜中闻 通讯员 杨玲 谢继斌;西部钻探分支井技术日趋成熟[N];中国石油报;2011年
4 邓超 本报记者 李华;长城钻探分支井技术取得新突破[N];中国企业报;2009年
5 周彩霞;江苏油田首口水平分支井投产日产液稳定在30多吨[N];中国石化报;2010年
6 特约记者 林勇;胜利塔里木钻井队钻成国内陆上最深分支井[N];东营日报;2010年
7 记者 杜中闻 通讯员 宁世品;西部钻探自主研发高难分支井钻完井技术[N];中国石油报;2011年
8 通讯员 李江辉 梁子波 记者 孙明河;我国陆上第一口五级分支井在胜利油田诞生[N];科技日报;2011年
9 本报通讯员 梁子波;胜利油田钻井院分支井技术比肩国际[N];科技日报;2013年
10 马献珍;鱼骨状水平分支井:掀开我国复杂工艺井施工新篇章[N];中国石化报;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吴仲华;六级分支井地面预成形井眼连接系统试验与仿真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明涛;潜山地层分支井设计技术[D];大庆石油学院;2009年
2 张薇;分支井回接重入装置设计及力学分析[D];大庆石油学院;2006年
3 王加滢;多分支井经济效益研究[D];大庆石油学院;2003年
4 赵昕昕;水平分支井优化设计研究[D];西安石油大学;2012年
5 邓治国;六级分支井分岔装置有限元仿真模拟及其结构失稳研究[D];西南石油大学;2015年
6 罗旋;分支井完井技术及增产措施效果评价[D];西南石油大学;2014年
7 油艳蕊;鱼骨型分支井轨道优化设计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2009年
8 王晓伟;多分支井钻完井技术中定位装置的设计与仿真[D];济南大学;2013年
9 吉布子布;分支井连接井段井壁力学稳定性研究[D];西南石油大学;2010年
10 马红滨;水平多分支井钻柱力学分析[D];东北石油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121951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shiyounenyuanlunwen/12195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