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心尺度对三元复合体系渗流特性的影响
本文关键词:岩心尺度对三元复合体系渗流特性的影响
更多相关文章: 岩心尺度 碱/表面活性剂/聚合物三元复合体系 色谱分离 滞留损失 渗流前缘
【摘要】:针对室内岩心尺度的局限性造成岩心中注入的三元复合体系无法完全真实地模拟其在实际油藏中渗流特性的问题,采用长度分别为30、100和240 cm的填砂管开展了三元复合体系渗流实验,研究了岩心长度对三元复合体系在渗流过程中发生的色谱分离规律和体系中各组分滞留损失的影响,分析了复合体系渗流前缘浓度和黏度的沿程变化。结果表明:岩心长度对三元复合体系在渗流过程中发生的色谱分离现象影响明显,各组分产出时间的先后顺序依次为聚合物、碱、表面活性剂,稳浓时间先后顺序依次为碱、聚合物、表面活性剂。与填砂管长度为30 cm时相比,填砂管长度为240 cm时复合体系中碱、表面活性剂和聚合物的产出时间均滞后约0.3 PV,碱和聚合物的稳浓时间分别滞后约0.2 PV和0.4 PV,而表面活性剂的稳浓时间提前约0.5 PV;填砂管长度由30 cm增至240 cm时,碱和表面活性剂在填砂管中的滞留损失率变化较小,聚合物的滞留损失率由23.29%增至55.74%;随着复合体系渗流前缘向前延伸,渗流前缘上游区域浓度(黏度)升高并逐渐达到饱和,前缘浓度(黏度)逐渐降低,渗流前缘上游区域同一位置处各组分相对浓度大小顺序为:碱表面活性剂聚合物。
【作者单位】: 陕西延长石油(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研究院;中国石油华北油田分公司;中国石油新疆油田分公司;
【分类号】:TE312
【正文快照】: 三元复合驱是利用碱、表面活性剂和聚合物之间的协同效应[1-4],可以较大幅度地提高波及体积和洗油效率的一项化学驱油技术[5-7]。近年来,随着对三元复合驱驱油机理研究的逐步深入和其在现场的规模应用[8-10],研究人员发现室内实验结果与现场应用效果间存在差异,而造成这一差异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荣健;薛宝庆;卢祥国;张云;;聚/表二元复合体系配方优选及其驱油效果评价[J];油田化学;2015年01期
2 张晓彤;郭春萍;袁圆;郭雨新;潘兴双;李雪;;三元复合体系动态界面张力对驱油效率的影响[J];科学技术与工程;2014年36期
3 牛丽伟;卢祥国;由洪利;李建冰;石志成;;高浓度三元复合体系增油效果及其作用机理研究[J];油田化学;2014年03期
4 张云;卢祥国;陈欣;王宝江;王磊;;大庆油田不同区域原油与强碱三元复合体系作用研究[J];油田化学;2014年03期
5 杨菲;郭拥军;张新民;罗平亚;;聚驱后缔合聚合物三元复合驱提高采收率技术[J];石油学报;2014年05期
6 程杰成;夏惠芬;马文国;丁玉敬;;三元体系的界面特性对驱油效率的影响机制[J];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年04期
7 牛丽伟;姜贵璞;卢祥国;李建冰;苏延昌;由洪利;苑盛旺;;三元复合体系性能及其对驱油效率影响研究[J];油田化学;2014年02期
8 张丽波;蔡红岩;王强;范洪富;唐蒙;陈海汇;;三元复合驱体系各组分静态吸附规律[J];油气地质与采收率;2014年02期
9 楚艳苹;伍晓林;郭春萍;李凌云;赵新;李笑薇;;复合驱体系化学剂静态损失评价方法研究[J];油田化学;2013年04期
10 杨红;朱庆祝;南宇峰;张琼;;三元复合体系色谱分离的实验研究及影响因素分析[J];石油地质与工程;2013年05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冯茹森;寇将;薛松松;郭拥军;蒲迪;;疏水缔合聚合物与非离子表面活性剂的相互作用[J];油田化学;2017年01期
2 魏云云;罗莉涛;刘先贵;刘学伟;刘卫东;杨正明;;三元复合驱中碱提高采收率作用机理[J];科学技术与工程;2017年05期
3 魏洪涛;周婧雯;李兆君;;大庆喇嘛甸三类油层三元复合驱室内实验研究[J];河南科学;2017年02期
4 殷代印;房雨佳;;三元复合驱微观剩余油驱替机理及动用比例研究[J];石油化工高等学校学报;2017年01期
5 杨红;余华贵;黄春霞;李鹏宇;朱庆祝;王维波;;岩心尺度对三元复合体系渗流特性的影响[J];油田化学;2016年04期
6 刘春天;罗庆;杨勇;陆屹;李欣欣;宋志瑞;;大庆油田强碱三元复合驱表面活性剂配方优化[J];油田化学;2016年04期
7 曲悦铭;;三元复合体系驱油效果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石油石化;2016年24期
8 谭锋奇;许长福;王晓光;陈玉琨;程宏杰;张记刚;彭寿昌;;砾岩油藏水驱与聚合物驱微观渗流机理差异[J];石油学报;2016年11期
9 KHLEBNIKOV V N;MISHIN A S;ANTONOV S V;KHAMIDULLINA I V;梁萌;SVAROVSLAUA N A;;一常见气体及CO_2在岩心模型和细长管模型上的驱油对比[J];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年05期
10 安晨辉;;30m填砂管中复合驱油体系特性对驱油效率的影响[J];石油与天然气化工;2016年05期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乔卫红;崔迎春;吐尔洪·买买提;;电解质对支链甜菜碱动态界面张力行为的研究[J];化学世界;2014年03期
2 胡淑琼;卢祥国;苏延昌;王磊;牛丽伟;刘敬发;;碱、表面活性剂和聚合物对储层溶蚀作用及其机理研究[J];油田化学;2013年03期
3 周志军;王婷;姚振杰;黄泽明;薛江龙;;萨尔图油田三类油层弱碱三元复合体系性质参数在不同注入阶段的变化规律[J];油田化学;2013年03期
4 康万利;张磊;孟令伟;彭孙宇;;两亲聚合物在岩石矿物上的静态吸附研究[J];应用化工;2012年11期
5 李明妍;卢祥国;孙刚;徐典平;于涛;;复配表面活性剂三元复合体系黏度和界面张力研究[J];油田化学;2012年03期
6 饶良玉;韩冬;吴向红;王强;;中低渗油藏化学驱方案优化与矿场对比评述[J];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年05期
7 赵修太;白英睿;韩树柏;汪小平;;热-化学技术提高稠油采收率研究进展[J];特种油气藏;2012年03期
8 王克亮;皮彦明;吴岩松;焦光普;;三元复合体系的乳化性能对驱油效果的影响研究[J];科学技术与工程;2012年10期
9 计秉玉;;国内外油田提高采收率技术进展与展望[J];石油与天然气地质;2012年01期
10 宋国亮;张承丽;魏明国;;喇嘛甸油田三类油层三元复合驱注入方案优选研究[J];科学技术与工程;2012年06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卢祥国;姜维东;李亚;徐新霞;;氧对三元复合体系性质影响机理研究[J];高分子通报;2007年04期
2 黄志双;;弱碱三元复合体系性质及其影响因素[J];大庆石油学院学报;2008年03期
3 张可;支树洁;陈兴隆;秦积舜;刘杨;;弱碱三元复合体系各组分作用关系研究[J];特种油气藏;2009年01期
4 周志军;王婷;姚振杰;黄泽明;薛江龙;;萨尔图油田三类油层弱碱三元复合体系性质参数在不同注入阶段的变化规律[J];油田化学;2013年03期
5 杨红;朱庆祝;南宇峰;张琼;;三元复合体系色谱分离的实验研究及影响因素分析[J];石油地质与工程;2013年05期
6 牛丽伟;卢祥国;李建冰;杨敏;胡勇;胡淑琼;苑胜旺;;高浓度三元复合体系性能评价及机理分析[J];石油与天然气化工;2014年02期
7 吴文祥,张洪亮,,胡靖邦,高树堂,李华斌;碱-表面活性剂-聚合物三元复合体系流变性研究[J];大庆石油学院学报;1994年04期
8 葛凤雁,高树棠,李华斌;大庆原油与三元复合体系的相态实验研究[J];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1997年02期
9 闫文华;姚振杰;石晓博;吴安东;潘文辉;;三类油层弱碱三元复合体系动态驱油实验研究[J];特种油气藏;2013年02期
10 夏惠芬,张云祥,赵庆辉,岳湘安;三元复合体系在多孔介质中的渗流特性[J];油气采收率技术;1999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刘进祥;卢祥国;王荣键;李强;;Cr~(3+)调部剂对二元、三元复合体系渗流特性的影响[A];渗流力学与工程的创新与实践——第十一届全国渗流力学学术大会论文集[C];2011年
2 朱维耀;隋新光;龙运前;程杰成;;三元复合体系在二类油层中的色谱分离作用效果研究[A];渗流力学与工程的创新与实践——第十一届全国渗流力学学术大会论文集[C];2011年
3 雷征东;宋杰;;多孔介质中原油/三元复合体系乳状液流变特性[A];中国化学会、中国力学学会第九届全国流变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8年
4 李宪军;毕兴锁;王芳芳;;硫铝酸盐水泥-铝酸盐水泥-石膏三元复合体系配制超早强材料的研究[A];2014中国建筑材料联合会石膏建材分会第五届年会暨第九届全国石膏技术交流大会及展览会论文集[C];2014年
5 郭少云;李震;;聚合物填充复合体系界面相互作用的表征[A];第四届全国高聚物分子表征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4年
6 李会会;左敏;;PMMA/SAN/CNT三元复合体系热致相分离及其导电性能[A];中国化学会第29届学术年会摘要集——第14分会:流变学[C];201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羽佳;三元复合体系对不同润湿性简化孔隙中残余油的作用研究[D];东北石油大学;2016年
2 彭占刚;三元复合体系相行为特征实验研究[D];大庆石油学院;2004年
3 孙琦;碱中非有效成份对三元复合体系性能影响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4 耿子筠;强碱三元复合体系影响因素评价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5 宋淑静;强碱三元复合体系配方优化技术研究[D];吉林大学;2013年
6 吕江艳;三元复合体系界面特性及其在驱油中的作用[D];东北石油大学;2014年
7 仲强;三元复合体系性能及其渗流机理研究[D];大庆石油学院;2007年
8 王树霞;高聚合物浓度强碱三元复合体系实验研究[D];东北石油大学;2011年
9 汪淑娟;三元复合体系驱油效果影响因素研究[D];大庆石油学院;2004年
10 马文国;两性表面活性剂三元复合体系提高采收率机理研究[D];大庆石油学院;2008年
本文编号:121968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shiyounenyuanlunwen/12196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