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石油论文 >

松河井田地温特征及煤层气井适配性压裂工艺

发布时间:2017-11-26 04:03

  本文关键词:松河井田地温特征及煤层气井适配性压裂工艺


  更多相关文章: 松河井田 地温 煤层气 解吸 水力压裂


【摘要】:基于煤层气勘查开发示范工程,分析了黔西松河井田地温特征及其对煤层气开发的影响,探讨了龙潭煤系上煤组压裂工艺优选及下煤组压裂工艺优化方案。研究表明:受泥岩、煤层热导率低及煤系隔水性好、富水性弱的共同影响,龙潭煤系纵向地温梯度达3.57~4.65℃/hm,表现出明显的正地温梯度。基于不同温度下煤的等温吸附试验,45℃条件下下煤组各煤层煤层气可采系数与30℃相比提高了4.55%~11.67%;受此影响,下煤组压裂深度为620~900 m时,煤层气采收率较高。采用CO2泡沫压裂工艺适合井田下煤组超压、低渗、敏感性及滤失性强的储层特点,煤层埋深超过750 m即满足CO2泡沫压裂对储层温度的要求。同时,利用低温活性水压裂液注入可大幅降低上煤组储层温度,实现煤层气开发过程中的升温解吸、渗流。
【作者单位】: 贵州省煤层气页岩气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贵州省煤田地质局;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51204162;41272154) 贵州省科技重大专项资助项目(黔科合重大专项字[2014]6002号)
【分类号】:TE357
【正文快照】: 0引言黔西地区煤层气资源丰富,开展区域煤层气地质条件研究,对促进煤层气地面勘查开发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1]。现代地温场控制下的煤储层温度条件直接影响到煤层气赋存、解吸及产出过程,是煤储层评价及产能模拟的重要参数[2]。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基于吸附试验研究了温度对煤吸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文德修;;补作勘探区构造规律浅析[J];煤炭技术;2015年04期

2 蒋胜文;郭子源;彭东;王鹏;;张庄铁矿地温监测技术及地温分布规律研究[J];现代矿业;2015年05期

3 秦龙;陈晨;邓雪英;任自强;彭涛;;淮北煤田地下水对现今地温场的控制研究[J];煤炭与化工;2015年07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戴林;煤层气井水力压裂设计研究[D];长江大学;2012年

2 卢玲玲;比德—三塘盆地现代地温场分异及其地质影响因素[D];中国矿业大学;2014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王举;唐立晶;王佰友;孙慧梅;;板石区地温异常分析[J];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2005年S2期

2 张帅;田道春;刘文中;;涡北煤矿地温分布规律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安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年01期

3 符勇;张友安;王万新;;泌阳凹陷地温场控制因素与地温异常形成机制[J];河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2期

4 朱绍军;孟召平;刘亮亮;于倩倩;;新郑矿区钻孔地温特征及其受控机制[J];煤田地质与勘探;2008年02期

5 王凯平,雷崇利,张培河;三河尖井田地温异常形成机理[J];煤田地质与勘探;1998年01期

6 朱绍军;新郑矿区地温异常及成因分析[J];煤矿安全;2005年02期

7 周昀涵;罗新荣;李浪;谷丽朋;吴丽丽;;淮南矿区煤系地层热物性参数与大地热流分析[J];煤矿安全;2011年12期

8 钟和清;朱炎铭;陈尚斌;罗跃;;钱家营矿西翼高温场地质控制因素研究[J];煤炭科学技术;2012年05期

9 赵丽娟;秦勇;林玉成;;煤层含气量与埋深关系异常及其地质控制因素[J];煤炭学报;2010年07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夏宇靖;国家“九五”科技攻关煤层气项目五个专题通过验收[J];煤田地质与勘探;2001年01期

2 梅文;云南省稳步推进煤层气的开发利用工作[J];煤炭加工与综合利用;2001年02期

3 隋玉林;抚顺煤层气项目规划与发展[J];中国煤层气;2004年01期

4 谢然浩;;首个煤层气产业化示范项目投入商业运营[J];安全与健康;2006年01期

5 林宗虎;;煤层气——一种亟待开发利用的清洁能源[J];工业锅炉;2006年03期

6 朱志敏;沈冰;谢晓东;;四川省煤层气开发利用的必要性与可行性分析[J];资源开发与市场;2006年03期

7 范章群;;煤层气解吸研究的现状及发展趋势[J];中国煤层气;2008年04期

8 杜丽娟;;浅谈煤层气的开发与利用[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9年11期

9 任会斌;;内蒙古将大规模利用煤层气[J];煤炭工程;2010年01期

10 ;煤层气开发系列技术获重大技术创新[J];地质装备;2010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牟学军;崔越;;铁岭市开发利用煤层气工程综述[A];中国土木工程学会城市燃气分会输配专业委员会2005年会议论文集[C];2005年

2 王保玉;史纪敦;李国富;王峰明;卫家印;田永东;张乃春;王国义;王正正;王祖亮;李贵山;宋洪刚;白建平;;煤层气企业精细管理的探索与实践[A];2008煤炭企业管理现代化创新成果集[C];2009年

3 左景栾;孙晗森;;国内外煤层气开发技术综述[A];煤层气勘探开发理论与技术——2010年全国煤层气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4 房超;陈贵峰;孙铭伟;;中国煤层气开发模式对比及开发技术研究[A];煤层气勘探开发理论与技术——2010年全国煤层气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5 吴立群;焦养泉;李绍虎;潘思东;王小明;;煤及煤层气工程专业教学实践环节的科学设置[A];城市空间结构理论与资源型城市转型研究——中国科协第224次青年科学家论坛论文集[C];2010年

6 白建梅;秦义;石惠宁;王胜利;段宝玉;;煤层气低成本排采技术探讨[A];煤层气勘探开发理论与实践[C];2007年

7 李献水;李雪峰;陈平;张心彬;;浅谈加强煤层气学科人才培养[A];中国煤炭学会矿井地质专业委员会2007年学术论坛论文集[C];2007年

8 王红霞;王遇冬;薛岗;刘yN;王登海;;山西沁水煤层气地面集输工艺的实践与认识[A];2008年煤层气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9 秦万成;陈仕林;;沁南煤层气田地面工程建设[A];2008年煤层气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10 周丽霞;李震;;煤层气综合利用的发展方向和环境效益[A];中国煤炭学会矿井地质专业委员会2007年学术论坛专辑[C];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各国减排新举措:回用煤层气[N];中国环境报;2005年

2 焦洋;煤层气:稳定清洁的廉价能源[N];中国经济导报;2005年

3 记者 胡萌;我市煤层气开发提上日程[N];重庆日报;2004年

4 易茗忻;企业直接排放煤层气将受限[N];中国工业报;2006年

5 吕晓宇;太原社会车辆开始使用煤层气[N];中国化工报;2006年

6 特约记者 陈继军 武保洲;煤层气:产业化开发指日可待[N];中国化工报;2007年

7 本报记者  徐建军;四大煤炭集团投身煤层气[N];中国证券报;2006年

8 苏梅;矿城阜新靠煤层气来充“气”[N];中国国土资源报;2006年

9 曹英邋实习生 张琴琴;山西推进煤层气开发利用[N];中国经济时报;2007年

10 本报记者  李雁争;欲携手山西 李嘉诚重磅投资煤层气[N];上海证券报;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杨蕾;煤层气解析—扩散—渗流问题的数值模拟方法及理论[D];山东大学;2015年

2 吴世跃;煤层气与煤层耦合运动理论及其应用的研究[D];东北大学;2006年

3 高婷;含氮煤层气二氧化碳净化指标与液化提纯流程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2年

4 陈艳容;煤矸石和煤层气循环流化床混烧关键影响因素研究[D];重庆大学;2011年

5 崔永君;煤对CH_4、N_2、CO_2及多组分气体吸附的研究[D];煤炭科学研究总院;200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剑;煤层气水平井测井环境影响校正方法研究[D];西安石油大学;2015年

2 孙玉琦;古交矿区山西组沉积环境及其对煤层气富集的影响[D];中国矿业大学;2015年

3 阳兴洋;声震法促进煤层气解吸扩散流动的机理研究[D];重庆大学;2011年

4 夏艳东;煤层气开发公司技术对标分析[D];大连理工大学;2012年

5 刘路明;用于煤层气抽放实验的超声波发生器设计与实现[D];重庆大学;2008年

6 侯飞强;增大煤层气产量的新技术研究[D];中北大学;2014年

7 王晨;鄂尔多斯盆地南部延安组煤层气解吸特征研究[D];西安科技大学;2013年

8 兰兰;山西煤层气污水处理控制系统设计与实现[D];大连理工大学;2014年

9 李沛;煤层气田手机终端智能巡检系统研究与开发[D];江南大学;2014年

10 孙宏达;煤炭资源枯竭矿井煤层气(瓦斯)资源分布规律及资源评价方法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122845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shiyounenyuanlunwen/122845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19f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