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里木盆地玉科区块超深井膏盐层段套管损坏机理与防治措施
本文关键词:塔里木盆地玉科区块超深井膏盐层段套管损坏机理与防治措施
更多相关文章: 塔里木盆地 玉科区块 超深井 套管损坏 盐膏层段 蠕变 非均匀载荷 套管损坏预防 钻井液
【摘要】:塔里木盆地塔北隆起轮南低凸起哈得逊鼻状隆起东翼的玉科区块超深井在钻井过程中出现了严重的膏盐层段套管损坏问题,导致卡钻频发甚至被迫回填侧钻,极大地影响了该区块新井的顺利钻进和后续油气开发进程,造成了较大的损失。为此,在分析该地区几口套管损坏井现状的基础上,利用GMI和WELLCAT等软件对造成套管损坏的地质因素和工程因素进行了分析,初步地揭示了该地区膏盐层段套管损坏的机理,认为膏盐层蠕变引发的非均匀载荷因素和膏盐层段套管不居中、水泥浆顶替效率差等固井质量因素是导致套管损坏的主要原因。进而提出了在盐层厚度大于40 m的地区一系列预防套管损坏措施:(1)井身结构优化调整为四开井身结构;(2)调整钻井液性能,推荐使用饱和盐水钻井液或油基钻井液,并将盐层段钻井液密度上限提高至1.70 g/cm~3;(3)提高固井质量,形成规则井眼,增大套管与地层的环空间隙,适当增加泵排量,提高顶替效率。
【作者单位】: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石油工程学院;中国石油塔里木油田公司油气工程研究院;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编号:51490651) 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编号:51325402)
【分类号】:TE931.2
【正文快照】: 塔里木盆地玉科区块位于塔北隆起轮南低凸起哈得逊鼻状隆起东翼,是轮南低凸起向南倾入满加尔凹陷的斜坡部位,为缝洞型奥陶系碳酸盐岩油气藏,储层埋深超过6 500 m,且由西向东埋深逐渐加深,属于超深井[1-2]。其中在石炭系标准石灰岩段还存在膏盐层,膏盐层段(以下简称为盐层段)厚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于连俊;套管损坏防治技术比较研究[J];江汉石油学院学报;2004年03期
2 龚伟安;套管损坏与套管受力状态[J];石油钻采工艺;1983年02期
3 崔孝秉,岳伯谦,,罗维东,张宏;注水油田套管损坏区套管损坏预测法[J];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4年01期
4 孟祥玉,滕新兴,孙铭新;胜利油田套管损坏的现状及建议[J];石油钻采工艺;1994年02期
5 孙宝伟,谷祖德;燃爆技术在胜利油田套管损坏综合治理中的应用[J];石油钻采工艺;1994年06期
6 舒干,李现东,赵志超,孙辉,冯定,张传立,邱端萍;套管损坏机理研究[J];江汉石油学院学报;1999年01期
7 孟祥玉,易文所,谷祖德,刘恩胜,陈燕霞;胜利油田套管损坏综合治理评述[J];石油钻采工艺;1999年01期
8 张效羽;套管有限元计算的若干问题分析[J];天然气工业;2001年01期
9 陈红伟,范春,王海祥,赵海霞,邢桂梅;套管损坏地质因素分析及控制技术[J];石油钻采工艺;2002年02期
10 练章华,刘干,唐波,董范,李渊;塑性流动地层套管破坏的有限元分析[J];天然气工业;2002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张效羽;;双层组合套管抵抗非均匀载荷能力分析[A];第十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Ⅰ卷[C];2001年
2 熊应兴;袁秋长;;套管破损井补贴加固新技术[A];安全高效煤矿地质保障技术及应用——中国地质学会、中国煤炭学会煤田地质专业委员会、中国煤炭工业劳动保护科学技术学会水害防治专业委员会学术年会文集[C];2007年
3 杨秀娟;岳伯谦;刘仁君;曾流芳;;砂岩油层孔隙压力对套管损坏的影响规律[A];第五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三卷)[C];1996年
4 张效羽;刘华印;左力生;赵智鹤;徐秉业;;套管弹塑性变形计算中若干问题讨论[A];第九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Ⅱ卷[C];2000年
5 李军;陈勉;柳贡慧;;地层各向异性对套管受力的影响[A];第九届全国岩石动力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5年
6 张传友;刘江成;章华明;付继成;严泽生;;特殊通径TP140TT高抗挤毁套管的开发[A];第七届(2009)中国钢铁年会大会论文集(中)[C];2009年
7 裴桂红;纪佑军;;油水井套损的地质因素分析[A];中国力学学会学术大会'2009论文摘要集[C];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黄锦滨;浅谈油田套管损坏的原因[N];中国石油报;2005年
2 李江辉 孙艾芹;胜利钻井院膨胀套管技术应用创纪录[N];中国石化报;2009年
3 巍嵬;套管损坏的原因和机理浅析[N];中国石油报;2004年
4 记者 许忠邋特约记者 宁良玉;吐哈井下复杂大修工艺妙手回春[N];中国石油报;2008年
5 付保良 张洁;4英寸套管内大修技术现场应用获得成功[N];中国石化报;2009年
6 郑油路;浅谈燃气动力套管修补技术[N];中国石油报;2006年
7 周宏;对症下药消除套管损井[N];中国石化报;2007年
8 赵华邋继文;油水井套管损坏的修复与再利用[N];中国石油报;2007年
9 周明才 邓玉富;井筒“穿衬衣” 增油又降本[N];中国石化报;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于洪金;套管损坏的力学计算与判定[D];大庆石油学院;2008年
2 张杰;复杂断陷盆地套管损坏原因及预测方法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4年
3 郭印同;盐膏岩地层油气井套管损坏机理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2010年
4 艾池;套管损坏机理及理论模型与模拟计算[D];大庆石油学院;2003年
5 寇永强;油田开发过程中套管损坏数值模拟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华东);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婷婷;水平井套管变形及液压整形复位力学分析[D];东北石油大学;2016年
2 文洪莉;石油套管损坏级别的评价技术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2008年
3 杜志民;胜利油区胜坨油田套管损坏机理与防护措施研究[D];西南石油学院;2003年
4 王臣;吉林油田套管损坏力学分析及计算[D];大庆石油学院;2005年
5 徐立雄;泥岩段套管损坏机理的有限元分析计算[D];西南石油学院;2005年
6 王鸿君;套管损坏机理及预防措施研究[D];西南石油学院;2005年
7 李亚妮;套管电阻检测的响应关系及参数选择研究[D];西安石油大学;2012年
8 鲁金芝;朝阳沟油田地应力变化及对套管损坏的影响[D];大庆石油学院;2009年
9 代立强;注水导致套管损坏机理及力学模型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渗流流体力学研究所);2003年
10 李东海;磨损套管抗内压强度弹塑性研究及其风险评估[D];长江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122912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shiyounenyuanlunwen/1229120.html